🌜每天笑一笑🌛 宋传涛啊
关注数: 8 粉丝数: 32 发帖数: 22,081 关注贴吧数: 33
春秋战国(转) 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王夫之。   在我个人看来春秋时间是中国历史的白银时代,当时的人们不象黄金时代的黄帝、蚩尤那样由于岁月的久远,史料的匮乏显得神秘而疏远。也不像秦朝统一之后的黑铁时代人物,特别是儒家成为社会的标准信仰之后,华夏的子民们思想不再生动,性情趋于怯懦,整个社会、民族失去了光彩。   春秋时期的人物,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下里巴人,都有着其他时代所没有的生动气息,田野里耕种的人们可以咒骂着不劳而获的贵族、   藏身于市井田间的侠士们,可以为了一句话,一个承诺而舍身取信。王公贵族们也一样个性鲜明:有不满君王意见朝其吐口水的先轸;   也有因为国君战败不肯开城门放楚王进来的鬻拳。(当然这两位都觉得自己顶撞了君王,后来选择了自裁的路,从故事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春秋时代的人直扑的性格)   晋国的大夫郤克出访齐国时,由于受到齐君母亲的嘲笑,回国之后愤然用自己的私家兵去征讨齐国,真可谓是爱憎分明,睚眦必报的典范了。   楚昭王逃离国度的时跑丢了一只鞋,也要取回来,只为了 离开的时候是两只鞋,将来回来的时候也应该完整的回来   同样的还有晋文公重耳,逃亡期间曾经在曹国逗留,结果被曹君偷窥了那么一下子,回国之后发兵把曹国揍的够呛,把被偷窥的本息都要回来了。当然还有春秋五霸的其他几位君主也都着很有趣的故事让人回味良久。   春秋的士们也一样鲜活,中国文化思想的始祖们大多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老子,孔子,孙子,墨子。。。。。。这一个个名字至今仍然是令外国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他们的智慧我们至今依然在享用。他们的思想语言是其后两千多年里国人无法超越的高峰。在文中也会尽力粗浅的介绍。   其时的女性也神采奕奕,由于时代所限她们很多留下的只是姓和字(关于春秋姓氏问题,作品相关区域我会给出介绍)她们之中有倾国倾城的息夫人、夏姬:有引起父子矛盾的伯赢、宣姜:有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间谍兼美女--西施(她胜利的完成了任务),也有公主 弄玉 紫玉 等等如诗一样名字,可以说是星光灿烂的时代!曾经在讨论区里看到有讨论三国和春秋战国时期,有小白竟然说春秋时期的美女少,我真是哭笑不得,可见我国文化之衰微竟至于此。现在的人们还保留着多少文化和传统呢   他们可曾知道冠笄礼的庄严,汉服的华美。除了靠小说火起来的三国时期,和靠满人包装出来的辫子戏外,其他的中华文明时期抽象到几个空洞的汉字了吧!   小说涉及的时间大约是从公元前505年公元前221年,期间三百年的时间压缩为若干年内完成,力图展现出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更主要的人物的风貌。主要的参照是史书和一些参考资料主要是童书业的《春秋史》和杨宽的《战国史》,当然也有自己的推断和想象,因为后世史书多为儒者修饰增减以其符合所谓仁义王道,多不足采信,比如墨子就学于孔子的说法可能就是儒家自己胡说出来的,所以对于《春秋》之类的史料,本人采取的是选择的态度。   文章将主要侧重于春秋时期文化 社会 军事 战争的描写,科幻上有软科幻和硬科幻之分,我觉得历史小说或者说其他各种小说的门类之中也可以做出这样的划分,软的意思在于小说以语言和剧情为主,比较忽略时代的细节和科技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方面。金庸就是这样的代表,以至于小说中出现玉米等原来中国没有的物产。硬的意思在于名实合一,尽量还原接近于所设计的方方面面本身   当然这样做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样的作品好处就是避免中国文化中那种务虚的传统,不论作者和读者都可以经由写作和阅读过程,得到一些知识上的积累。这是我自己对历史小说的要求,个人是倾向于那种对细节考究的作品,虽然这样的作品是在太少,太多的作品读到其中某一处明显不符合史实的物品或者语言出现的时候,实在是大煞风景。   人类的历史已经辗转经过的无数的岁月,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如同在漆黑的夜里踽踽前行,真正的快步前行只是工业革命之后至今的300多年的时间里,其前的漫长岁月在我看来只是不断的重复而已。特别是我国,历史几乎是停滞了一样。所以我将工业革命提前2000多年在中国实现,促进中华文明的提早开展。 形成中国自己的宗教,以加强华夏族之间的凝聚力。另外的计划:如果按计划写完这本书之后,可能会后续的写另外两本相关的书:前传 主要写现代穿越之前的经历,关于那本划时代的《论宇宙的数学与哲学原理》完成之前的事;外传 在去波斯的四年中的经历 足迹遍及波斯 希腊 西亚 埃及 中亚 西域等各个不同的地区,与当时的哲人 巨匠 统帅们切磋较量。
威海综合概况 1:威 海 概 况 威海市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批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示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威海,花满街,树成荫,宁静、整洁的市容环境,使这里成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现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环翠区和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全市总面积5759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282万,其中市区面积9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万。 威海市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1398年,明政府在这里设卫屯兵,取“威震海疆”之意,始称威海卫。1888年,清政府在刘公岛建立北洋水师,1894年在这里爆发了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甲午海战。1898年威海卫被英国强租,成为闻一多笔下的“七子”之一。1930年被国民政府收回,设威海卫特别行政区。1945年解放设威海卫市,1951年改称威海市。198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为地级市。 威海是一个海洋特色鲜明的城市。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八分之一。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有300万亩,海产品产量一直在200万吨以上,连续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海参、鲍鱼、对虾、海带、扇贝和名贵鱼类的重要产区;拥有峡湾30多个,适合造船的近10个;拥有17个商用港口,其中国家一类开放港口3个。 威海是一个滨海旅游城市。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千公里海岸线上,海、滩、湾、岛、山、泉俱佳,有旅游景区(点)80多处,有刘公岛、成山头、石岛赤山、乳山银滩、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天沐温泉度假区9个4A级景区。其中,刘公岛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宝岛台湾回赠大陆的一对长鬃山羊和一对梅花鹿就落户在这里。威海温泉众多,胶东温泉13处,威海就占9处,有显著的保健医疗价值。威海市和所辖三市全部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威海是一个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目前与19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有21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威海。威海是中国与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1990年就开通了中韩第一条海上航线,目前有到韩国的海上航线10条、空中航线2条,累计利用韩资占全市利用外资的54.5%,对韩进出口占全市的近40%。有3万韩国人在威海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威海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1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80家,初步形成了机电工具、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海洋食品、机械化工等骨干支柱产业,是全国最大的医用高分子制品、专用打印机、轮胎、渔具、地毯、手工工具等生产基地。有中国名牌产品19个、中国驰名商标19个。 威海是一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与10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关系,与40多名院士保持长期合作。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9家,其中国家级10家。研发平台建设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三角集团“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成产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威高集团、新北洋公司等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威海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建市20多年来,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7.2%,2009年达到173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8%,2009年达到1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6%和12.2%,2009年分别达到20117元和9226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3万元。目前,威海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开放、海洋、生态优势,努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上实现率先突破,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