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兵8 红小兵8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740 关注贴吧数: 2
对联的基本常识 《对联常识》是中学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P:213之内容 余以为能够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不应该有问题的 更不应该是所谓的“文革遗风”吧-------------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要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等。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完全相同,“两”“一”都是数词,“个”“行”都是量词,“黄鹂”“白鹭”都是名词,而且都是飞禽名,其中“黄”“白”又都表示颜色,“鸣”和“上”都是动词,“翠柳”“青天”都是名词,其中“翠”“青”也都用来表示颜色。 3,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下两联都是主谓结构,“明月”“清泉”都是主语,“照”“流”都是谓语中心语,“松间”“石上”都是状语。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相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辛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两联依次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相合。 5,意义相关。对联的上下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等等。 6,平仄相协。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古代汉语分平(含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声。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与平相对。对联要求上下两联之间平仄相协。平仄相协的起码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比如上面所举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