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yuxuelian yueyuxuelian
关注数: 49 粉丝数: 312 发帖数: 8,914 关注贴吧数: 27
“ 暁 ”(あ か つ き)号金星探测器成功入轨金星 系亚洲首次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12月9日)17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该国首颗金星探测器“ 暁 ”(AKATSUKI)成功进入绕金星工作的大椭圆轨道,并公布了“ 暁 ”号具体轨道参数与其拍摄的金星照片。 目前“ 暁 ”号的工作轨道为近金点(距离金星最近点)400公里,远金点(距离金星最近点)44万公里,绕金星公转的轨道周期为13天14小时。目前探测器各项状态正常,JAXA将于2016年4月开始降低“ 暁 ”号轨道,进入远金点约31至34万公里,公转周期约为9天的椭圆轨道。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公布的“ 暁 ”号目前具体轨道参数 2010年12月,“ 暁 ”号在尝试进入环绕金星的工作轨道时,由于阀门故障引发主发动机异常燃烧,最终导致“ 暁 ”号入轨失败。2015年12月7日,JAXA利用“ 暁 ”号上四台姿态控制发动机行了约20分钟的点火工作,成功推动探测器进入能够被金星引力俘获的大椭圆轨道,这也是亚洲国家首次对金星展开探测。 “ 暁 ”号是日本发射的首颗地外天体气象卫星,携带有覆盖从红外到紫外波段的相机,旨在研究金星的大气情况:包括金星的大气结构,揭开硫酸云层的具体成分、云层中频发的闪电、以及秒速100米的风暴成因等谜团。 目前“ 暁 ”已超期服役1年,2010年12月金星入轨失败后,“ 暁 ”号进入绕太阳运行的日心轨道,持续五年暴露在强辐射与过高温度下,该探测器部分零部件可能已经老化。
日本金星探测器——阔别5年的最后机会 外媒报道,2010年12月,日本的金星气候轨道探测器“ 暁 ”(あ か つ き)升空,经过五个半月的飞行,最终没有能够进入金星轨道。其原因在于一个错误的推进器控制,导致错过了进入金星轨道的机会。之后探测器进入了环绕太阳的轨道运行,直到4年后的今天,日本JAXA的工程师试图在探测器再次进入金星轨道,第二次尝试即将开始。这个机会是最后一次,如果再次错过,那么探测器可能就与金星无缘了。 探测器进入金星轨道的动作发生在12月7日,如果成功的话探测器会接收到金星大气的数据,并运行在一条椭圆轨道上。日本科学家估计任务至少会进行两年左右,这一切取决于探测器群上的电池寿命。AKATSUKI的轨道机动发动机完成了一部分点火测试,虽然主发动机存在故障,但其他的推进器可以让飞船进入金星轨道。根据JAXA网站AKATSUKI页面的消息,目前探测器属于良好状态,今年早些时候就已经准备了几次轨道机动,年底我们将确定探测器是否会进入轨道。 到目前为止,欧空局的金星快车也结束了任务,在今年1月任务最后时刻坠入金星大气层,日本的AKATSUKI将成为环绕金星的唯一人造探测器。(转自 腾讯太空) 暁号金星探测器于日本时间2010年5月21日6点58分(北京时间5点58分),日本H2A火箭搭载日本“晓”号金星探测器在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晓”号金星探测器升空27分钟后,在离地420公里的高空和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朝金星方向飞行的轨道。
中国火星探测器模型亮相 11月2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展台上,整体为金黄色的火星探测器模型被摆放在中心位置,工程人员正忙着进行最后的安装。我国的火星探测器模型将在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 新华网上海11月2日(记者张建松)我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将在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2日,在主办方组织的记者探营活动中,记者率先目睹了这位将造访火星的“中国客人”风采。 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11月3日至7日在上海举行。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展台上,整体为金黄色的火星探测器被摆放在中心位置,尤为引人注目,工程人员正忙着进行最后的安装。 据在博览会现场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卫星专家牛升达介绍,我国自主火星探测的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全球综合遥感和着陆巡视勘察两项探测任务。因此,火星探测器也分为“环绕器”与“着陆器”两个部分。此次展示的火星探测器与实物相比的比例为1:3,上面的圆锥状部分为“着陆器”,下面的六面体为“环绕器”,此外还有一个十分醒目的白色高增益天线,用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经过多年的攻关与积累,目前已经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正按照2020年发射计划进行紧锣密鼓的研制,进展顺利。 据牛升达介绍,探测火星,需要突破深空超远距离测控通信、火星制动捕获、在轨长期自主管理、稀薄大气减速与安全着陆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火星探测器的最远通信距离约4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900多倍,按光速30万公里/秒的速度计算,与地面测控站的往返“对话”一次需要40多分钟,而且传递的“声音”将会非常的微弱。因此,要实现如此远距离的有效通信,需要克服巨大的信号衰减、传输时延和外界干扰等因素,对于中国航天专家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除了深空测控技术,深空自主控制技术也是一大难点。目前,我国已发射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来控制的,地面控制中心可以根据运行状态对卫星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而火星探测器因为距离太远,信号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时延太长,在大多数情况下,探测器主要得靠自主控制,独立完成帆板展开、对日定向、制动捕获、器器分离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记者看到,此次首次公开亮相的火星探测器,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内部结构,还专门开设了一扇玻璃展示窗。 转自 腾讯太空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