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五峰◆ 邵阳县第一镇
关注数: 2 粉丝数: 360 发帖数: 8,682 关注贴吧数: 8
邵阳县二中老校友粟立志回访母校 4月19日邵阳县二中56级、初四班校友、湖南邵阳市作协会员、文联会员粟立志老先生回访母校,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助军会见粟老先生,办公室主任邓解放、政治教研组粟子青老师参加活动。  在校长室,粟老回忆了在母校二中求学经历的点点滴滴。他指出,离开学校这么多年,时间久远,但许多往事仍记忆犹新,学校扎实的学风、敬业的教风、务实的管理精神,至今深深影响他们这些校友。他表示感谢学校的培养,当场赠送一批自己所写的作品汇集《龙井湾布谷声》给图书馆留念,希望为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畅谈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陈校长首先表达了对粟老的欢迎和老校友们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感谢,并当场叮嘱在场的邓解放主任要把校友对母校的这份深情厚谊宣传好、发扬好、传承好。陈校长告诉老校友,二中建校近80周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他们是邵阳县二中的骄傲和自豪,以毛军发院士为代表的许多杰出校友身上家国天下的情怀、无私奉献的品格、开拓创新的品质、敢于担当的胸怀是邵阳县二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在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巨大无形资源。  同时,陈校长也坦言相告,由于各种客观主观原因,母校发展也遇到一些实际困难,学校正在想法设**服暂时的困难,恳请各位校友为母校发展献计献策,在方便范围内帮助母校发展。
二中老师用五峰铺话与英语双重诗歌朗诵《大湾共联 心的方向》 1月13日近两百名邵阳县二中的校友代表在东莞市常平美怡登酒店出席了湖南省邵阳县二中粤港澳大湾区联合会(简称“大湾联”)成立大会,邵阳县二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代表应邀莅会并致贺。大会经表决通过了“大湾联”宣言,通过了组织名称、会徽、会旗以及班级联席会长制结构形式,会议还表决通过了首批轮值会长十人名单,选举了秘书处,朱美华当选秘书长。之后,“大湾联”总顾问吕晓明老师宣布:湖南省邵阳县二中大湾区联合会正式成立!   在成立大会上,东道主刘平国校友首先致欢迎辞。八十一岁高龄的朱如龙老师作为特邀嘉宾登台,她激动地说:“这是母校的光荣,是做为二中老师的荣耀”,她赞赏广大二中学子常怀感恩之心不忘本。接着,首批当选的十位联席会长与秘书长朱美华依次登台,他们纷纷表示要带领自己的班级与“大湾联”以“共建、共商、共享、共赢”为组织理念,将“大湾联”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邵阳县二中校友感情交流的平台、联结“大湾区”与母校及家乡的纽带,精诚团结,振兴家乡,开放包容,共联共进。毛春副校长在会上代表母校宣读了陈助军校长热情洋溢的贺信。陈校长在贺信中高度评价了广大校友取得的卓越成绩,充分肯定了校友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祝“大湾联”更好地团结、服务校友,越办越好,并希望广大校友一如继往发扬“应时”精神,关心支持母校发展,常回母校看看,并为家乡发展和振兴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其后,杰出校友代表、知名财经专家蒋顺才博士以及曾在二中工作、学习的蒋晓辉老师、李玉民老师以及著名教育专家、名校长蒋晓敏老师等先后上台发言,他们倾情追忆了在二中的艰辛而又美好的奋斗时光,表达了对母校二中的赤子之心,期盼母校更好更快地发展。会议全程萦绕着浓郁而纯真的师生情、校友情和家乡情,全会在吕晓明老师和莫畏老师五峰铺话与英语双重诗歌朗诵《大湾共联 心的方向》中结束。   会议由唐胜文校友主持。
五峰铺被誉为“扎故事艺术之乡” 邵阳县五峰铺镇的“扎故事”又称“扎台戏”,是流传于邵阳县五峰铺镇、白仓镇等一带的民间艺术,它用“扎”的艺术把传统戏剧故事的主要人物刻画出来,相传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扎故事,顾名思义就是用“扎”的艺术把某戏剧故事的主要人物刻画出来,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她又是一种高空艺术,要把剧情人物上下叠起,扎在长4米、围14厘米的铁杆上,而铁杆又插在长、宽、高各1米的彩箱上,再由八个壮汉抬着沿街表演,演员离地面最高的5米多,最低的也有1.5米。演员是清一色的童男童女,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有胆量,扮相好, 而且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和在高空中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般来说入选率是8%,也就是说一百个小孩当中只有8个能选上。五峰铺扎故事主要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古典文学作品,如《白蛇传》《刘海砍樵》《西游记》等,扎故事以其惊、奇、险的特点受人们青睐,多次受邀参加省市及全国民间艺术汇演,曾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五峰铺被誉为“扎故事艺术之乡”, 扎出的故事栩栩如生,扣人心弦。 在《白蛇传》中,民间老艺人们利用杠杆、力学原理,在“扎”字上下功夫、作文章,其让许汉文站在彩箱上手举花篮,而青儿脚站在篮子边缘,手拿雨伞轻松亮相,更奇的是白淑贞脚点伞缘,腾云驾雾,使人惊叹。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们有什么飞天功夫而是老艺人们巧妙地把他们“扎”出来的。真脚藏起来,假脚动起来,真臀坐起来,假臀跷起来……观众们黑压压的一片,个个目瞪口呆,赞叹不已。其实在这一片赞扬声背后,老艺人们流过多少汗,挨过多少饿,受过多少气, 因为每次训练都是一件复杂繁锁的事。一是集体行动,一个台箱演职人员至少需要三十多人,有抬的、演的、上扎的、保护的、导演的……缺一不可; 二是为小演员化妆、上扎、卸装、下扎时间长,不能急,稍有不慎,就有出危险的可能; 三是艺人们面对面训练小孩表演距离远(一个在杆上,一个在地面),长时间地抬头望,大声喊(不然听不清),使之头痛、嗓哑; 四是两边要有几个壮汉手拿长竹杆,长时间地进行保护。每训练一次就要3—4个小时, 因为上下扎太费功夫, 时间太长,耽误吃饭是常事,再则都是自愿参加的公益活动,没有任何报酬,听些风凉话,受些气,特别是来自家里人的埋怨也是常事,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冬练“三九”、夏练“三署”,反复训练精益求精。经常是以精湛的技艺服务社会,赢来声望。
五峰铺镇危房改造助扶贫 12月6日,邵阳县五峰铺镇向联村村民彭自祥的危改房主体工程竣工,本月底就可住进新房。他乐滋滋地说;“搭帮镇党委政府危房改造助扶贫,贫困户也能住上新房子,儿女读书能安心.” 据悉:今年该镇有167个贫困户像他一样能住上新房,让贫困人口“有房住、住得放心、住的安心”。 连日来,五峰铺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按照全县有关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助力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有房住、住得放心、住的安心”。镇里把实施危房改造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着重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确定危房改造对象,因户施策,对贫困户危房该重建的,严格按照“一户一宅、拆旧换新”的原则建房:贫困户房屋无需重建、只需要进行修缮的,就进行修缮。该镇严格把关,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通过入户走访,查看房屋情况,通过宣传政策,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村评、镇核、县批“三级审”确定危房改造对象。精准识别贫困户,瞄准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的农户,全面调查、认真走访最终确定危房改造共有改造户167户,涉及41个村、4个社区,全部登记造册,切实将住房困难贫困户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应改尽改,不漏一户。 该镇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严把确定前、施工中、竣工后“三关口”,及时到施工现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部门联动,责任到人,服务到家。镇纪委、扶贫办、城建办从落实周转用房、腾空旧房、拆除旧房到封顶、安装门窗、内外粉刷等每个阶段的建设内容,列出了时限表,倒排工期,一天一调度,详细了解危房改造任务完成进度和工程质量,对质量未达标准的,要求立即整改,做到完工一处,合格一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特别是抗震设防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后住上安全房。资金拨付,坚持“专账核算、专款专用”,阳光操作,确保危房改造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下花桥周家村建设邵阳首个村级工业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所以,我们周家村除了继续重点发展绿色农业外,提出了要在我们村建设邵阳首个村级工业园的目标。”11月17日,42岁的下花桥镇周家村党支部书记周武军介绍。   周家村是一个有2758人的大村。提起周家村的绿色农业,周武军喜形于色:“邵阳县兴农生态农业合作社的600亩无公害食材基地落户周家村,其中大棚延季蔬菜300亩,莲藕100亩,鱼塘30亩,露天蔬菜170亩,邵阳市区和永州市区众多酒店都格外青睐兴农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食材。我们村五组49岁的村民李红,是邵阳县创富双季稻生产基地的负责人,其创造的‘稻稻油’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受到湖南农大教授的高度赞扬,尤其是种植早稻、晚稻之后,再最后种植的一茬油菜,还给周家村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除此之外,周家村还发展了油茶300亩,未来两年之内,全村900亩山林将全部改造成油茶;村民们还重拾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水豆腐生产工艺,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豆腐西施’队伍。”   据统计,依托当地的绿色农业,周家村每年可以就近解决上百人的就业问题。“虽然绿色农业带动了一部分就业,但周家村大多数青壮年难以实现就近就业。因此,要想解决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光靠农业根本不行。”在部队担任过一级士官的周武军认为。   目前,周家村两委干部每天与李正军等人保持热线联系,在县、镇领导的支持下,在周家村规划了电子工业园40多亩。一旦投产,该电子工业园将成为我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可就近吸纳600名左右村民就业,年产值数亿元。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