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Ft NowFt
关注数: 20 粉丝数: 120 发帖数: 6,094 关注贴吧数: 73
湖南小伙为救一家三口溺亡 获救者称“关我屁事” 7月3日,娄底市孙水河公园河段,一名27岁的小伙子勇救一家三口却溺水身亡。(吴永华/摄影)家人悲痛欲绝。事发现场,面对亲人的突然离去,死者家属伤心痛绝。(吴永华/摄影)邓锦杰和他的爱犬在一起。网友供图 ■记者谢能武 7月3日晚,娄底孙水河公园河段岸边,当邓锦杰的遗体被打捞上岸时,两边岸上已挤满了成百上千闻讯而来的市民。他的两条爱犬仍在人群外眼巴巴地等着主人牵它们回家,可生前爱狗如命的邓锦杰再也无法照料它们了。 此前一个小时,27岁的邓锦杰为了营救溺水的一家三口,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人。不幸的是,因体力不支他被湍急的河水吞噬。而让人心寒的是,当邓锦杰遇险生死不明时,被救的一家三口不但没积极施救,也没留下来关注事情的进展,而是漠然地选择了离开…… 为救一家三口,好心男子溺水身亡 7月3日下午6点左右,网友向华声在线娄底频道报料,位于娄底市政府前孙水河公园河段发生一起市民下河救人不幸遇难的事件。报料的网友称,当晚娄星区某社区的一家三口到孙水河游泳消暑,不慎溺水,一男子奋不顾身下河施救,3人相继被救起,施救男子终因体力不支而遇难。 当天下午6时30分许,当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救人溺水者的家属及朋友一同守候在河滩边等待着打捞结果,而河流中央则可以看见一条打捞木船在搜寻。大约一刻钟后,死者被打捞上岸,摆放在邻水的河岸边。 一名姓扶的女士称,事发时她就在离出事地点不足100米的地方散步,“我看见那一家三口在河里游了好一会。两口子在离小孩几十米开外的浅水处游,小孩5岁左右,身上有救生圈。救生圈一直往下游浮。可能是发现小孩遇到了危险,这对夫妇在自我施救无果后向岸边求救。”扶女士说,“救人的小伙见有小孩溺水,想都没想跳下河去救人,但此时河水湍急,可能是呛了几口水,慢慢地他自己也不行了。” 河边遛狗听到呼救,当即下河救人 现场目击者告诉记者,7月3日下午,救人者邓锦杰来到孙水河边遛狗。突然听到有人在河中心喊救命,邓锦杰来不及脱去长裤和鞋,就跳入河中。在他的带领下,有两名市民也加入了救人的行列。当一家三口被救起上岸时,大家才猛地发觉率先救人的邓锦杰不见了。 当现场群众发现情况不妙之后,慌乱中有人拨打了110、120报警电话,也有懂水性的人自发下河寻找邓锦杰。 娄底市消防部门的**接警后赶到了出事地点,全力展开打捞,但由于溺水的时间过长,邓锦杰打捞出水时已经身亡。 被救后三人漠然离开,家属说心寒 “没有想到的是,被大伙齐心协力救上岸的一家三口,不仅没有去营救溺水者,甚至连一声谢谢都没有,就离开了出事地点。”对于三人被救起后选择溜走,目击者扶女士认为,他们可能认为这个事情和自己有因果关系,怕担责。 事发后,得知弟弟的死讯,姐姐邓秋琼肝肠寸断。“晚上7点多,接到电话,我急忙从棉纺厂坐车到这里来,大家告诉我弟弟去河里救人,救上三个人之后,那三口之家转身就走了,都不管我弟弟的死活。他们太没良心了,我们想着都觉得寒心啊!” 目击者称 获救一家三口驱车离开 群众阻拦竟称“关我什么事”
“呵呵”探源 ——从学术的角度研究“呵呵”的起源与历史 “呵呵”最早见于史料,是《晋书°载记°石季龙》。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得宠的弟弟石韬,派刺客杀了这个老弟。临葬前,石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当然就是笑声。后赵为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来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入唐后,唐王室本来就有胡人血统,加之采取兼容并蓄的国策,遂成就了辉煌的大唐盛世,“呵呵”这种胡人的笑声也顺理成章地传入了中原。 《全唐诗》中“呵呵”一词出现了三次。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韦庄《天仙子》:“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还有韦庄的《菩萨蛮》:“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网上有篇帖子,名为《“呵呵”一词用之书信始于苏东坡》,说以上四例都不是用于书信。但“呵呵”用于书信也并非源自苏东坡,苏东坡哪里配拥有“呵呵”的知识产权呢! 早在苏东坡出生前三年,欧阳修就开始在书信中“呵呵”了。景佑元年,欧阳修在《与王几道一通》中写道:“某顿首白几道先辈足下:段氏家人至,蒙示书及诗,并子聪、圣俞书与诗。后于东山处,又见诗。何其勤而周也。圣俞得诗大喜,自谓党助渐炽,又得一豪者,然微有饥态。几道未尝为此诗,落意便尔清远,自古善吟者益精益穷,何不戒也。呵呵。” 苏东坡刚刚三岁时,欧阳修又在信中“呵呵”了:“孙书注说,日夕渴见,已经奏御,敢借示否?蒙索乱道,恰来尽。呵呵。” 苏东坡八岁时,欧阳修依然如故:“铭文不烦见督,不久纳上,只为须索要好者,恐未尽尔。呵呵。” 这时候的苏东坡还在跟着父亲读书,不见得就学会“呵呵”了吧? 可见,在宋代,“呵呵”一词已经非常流行,尤其在名人的书信中被常常使用,其频率当然赶不上今天的QQ 和MSN 聊天,手指一动就可以“呵呵”。不过,“呵呵”起源之早,出乎人们的想象。 遇到一个词语流行、火爆,人们常会产生误解,认为今天使用的大多数流行语都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不然。古人口中早就说着跟我们一样的话了。呶,“呵呵”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吗?呵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