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367313960 zy367313960
从明天起,
关注数: 35 粉丝数: 29 发帖数: 358 关注贴吧数: 44
现在很多人只知GDP不知GNP 希望进来的人能看完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 GDP和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GDP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GNP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将GDP比做描述天气的卫星云图,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能够帮助领导者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如果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比方说,日本在海外有大量的投资,那么,它的GNP就比GDP数字要大。在2001年度,日本的GNP比GDP高8.5万亿日元(大约折合800亿美圆),相当于日本GDP的2.5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即使是日本国内经济增长率为零。但是。有来自国外的这800亿美圆的投资净收入,也可以保证其GNP增长2.5%左右。 还有,比方说菲律宾,有大量的菲律宾妇女在海外充当佣人(简称“菲佣”),她们每年汇往菲律宾的外汇收入高达100亿美圆!这样,菲律宾的GNP肯定比GDP要高。 再有,从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 在经济政策上更为追求GDP或GNP,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内源性经济增长模式或输入性经济增长模式。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国土范围内,本国和外国居民所生产的供最终使用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强调的是制造地,即不管是本国的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只要落户在本国境内就行。国民生产总值强调的是制造人,追求的是本国企业、本国人的制造。 GDP和GNP的含义如此,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策上更为追求GDP或GNP,将会引发不同的经济增长战略。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策上更为推崇GDP,那么它的经济政策的取向必然是,不论是本国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只要能把GDP作大就行。当然,随着GDP的作大,政府也会有相应的税收。如果更为推崇GNP,那就不仅经济要增长,而且必须是本国、本地区的企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不仅要增加税收,而且要有实实在在的盈利。
GDP和GNP的区别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 GDP和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曹红辉指出,尤其像中国这样引进外资特别多,GDP总量中有近40%是外资企业创造的状况,更应该意识到,反映中国人民的国民财富的指标GNP(国民生产总值)比反映中国境内包括外资企业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更能代表和体现中国的真正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因为外资企业和众多跨国公司创造的产值和利润,并不属于中国,加上税收多被减免,他们所制造出来的数字,并不能带给中国国力和国民福利实际的意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向《了望》新闻周刊进一步解释说,“国力”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在地理意义上国家的产出,另一种是在要素所有权意义上的产出。前者是GDP,后者是GNP。   “目前更通行使用GDP,使人们忽略了后一种意义上的产出。事实上,只有后一种意义上的产出才是一国国民能够支配和享用的财富,才有福利的意义。”他强调。与GDP相比,GNP更直接反映了一国生产要素的财富创造能力,更直接体现国民福利的增长。   张幼文指出,在发达国家,GDP与GNP比较接近,因此常用GDP来衡量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用GDP而不是GNP看中国国力,其中的巨大差异则会导致对中国国力与财富创造能力的严重高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