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bucheng shibucheng
关注数: 7 粉丝数: 67 发帖数: 2,374 关注贴吧数: 40
【充电测试】小米14的充电速度,充电头、无线充底座、充电宝等 手机到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有空的时候,测试了手头上有的各种充电设备。给各位做个参考吧。测试了17次从1%到100%,其中有1次是用光了【极限续航】电量的。 单次的充入电量大约是4300mAh,如果包含极限续航部分的话大约是4500-4550mAh。【电量1%提醒时,实际上还有5%左右,大约200多mAh的电量,可以刷日用类APP半个小时。但一般人如我,是不太可能在极限续航模式下去使用手机的。所以我也只测试用过一次。】 前后一个多月,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所以这个结果只能是作为大致上大方向上的参考,意义还是有的。 ==== 如果不打开“快充加速”,手机会通过限制充电电流,尽量维持电池温度在38度以下;如果打开则会限制在45度以下。 无线充电模式下,“快充加速”开关不生效,手机会尽量控制在38度以下——只是一般不太控得住,会略微超出一些。 ==== 在我的测试条件,是否打开“快充加速”,充慢时间相差大约6-10分钟。如果套厚壳,散热条件差,室温高,差距会被拉大。如果室温低,差距会缩小。 无线充,如果使用80w、100w的底座,或者使用老款底座但自己加强了散热,无论充电速度还是温度,都是可接受的。充电速度只比有线慢充慢几分钟。电池温度也很低,不会影响电池寿命。 ==== 放在办公室用的备用充电头方面。 如果手头有旧的30w、33w、45w充电头,小米14会尽量使用10v3a/3.3a的协议充电,基本可以一小时左右充满手机,发热极低。充电头的相对价值较低,不那么怕被人顺手牵羊,很适合常年丢在办公室里。 67w充电头、65wGaN,或者其它的类似米系充电头、充电插排(紫米65w插排),小米14会尽量使用20v3.25a这个协议充电,都可以获得和原装头差不多的充电速度,价格则要便宜不少。 90w原装头,以及更高功率的120w等米系充电头,小米14会尽量使用20v4a这个协议充电,在理论上,充电速度差不多。但这些充电头比较贵,如果办公室会有人顺,那还是会挺心疼的,如果每天都要带走那也麻烦。 ==== 除了小米、黑鲨、紫米、酷态科,尽量不要买其它品牌的充电头,一般都不兼容,价格也不见得低。 第三方充电头,据我所知,根据具体的QC、PD协议的不同,大部分都只能支持到11w、23w两种“快”充模式,大致分别是9v1.2a、9v2.5a。 ========
阿斯加特AN4+,黑板+四颗粒+长存232层,顺便查查Flash ID 贴吧里翻了下,很多人都说联芸1602+武当山跑Flash ID会出现掉盘,又查了下貌似其它联芸主控也有可能会出现。 然后再查了查,据说是因为Flash ID伪装成官配debug,强行插入以获取内部信息,可能导致主控不堪受辱当场死机。(官方可能会针对性的升级固件以避免死机,但不是每个品牌都会去做。) 死机后需要关机断电,再开机启动,主控才能重新工作。(直接不断电重启是不行的。) 既然如此,我当然要试一下啦,先找到对应的Flash ID,下载,运行,不负众望,果然挂掉了。(电脑重启后又好了)基于不懂也要强行装懂的网络精神,我来尝试解读一下里面的信息: YMTC 长江存储, 3dv4 - 232L ( x3 - 9070 ) 3D堆叠,第四代,232层,Xtacking 3.0,9070型号, TLC 16k 1024Gb/CE 1024Gb/die TLC颗粒,最小操作单元页的大小为16k,CE是引脚是控制开关,单die=1024Gb=128GB 目前每个颗粒可以封装1-16个die(裸晶片), 这块AN4+上的颗粒,每颗应该是封装了4个die=4Tb=512GB, 板载一共4个颗粒=16Tb=2TB。 封装厂不知道是哪家: 第一行:VSYMT04TA104 第二行:F60119NWDS 第三行:SJ WDS BGA 512GB至于速度方面我倒觉得没啥问题,本来就该是这个水准。 耐不耐用就只有等三五年之后才知道,不过阿斯加特的固态是可以个人送保的,还行吧。
红米K50(小杯、标准版)的充电简单评测、小米系充电头通用情况 数据基本都是以前随便记录的,这次只是顺便发个帖水一下,仅供参考。 0、K50是单电荷泵,应该仅支持PPS协议(PD3.0)、小米私有(类PPS)协议。非兼容充电头估计最高只能达到9V 1.5A。【理论上的靠谱选择只有小米自家的充电头、黑鲨的充电头、大部分紫米的充电头。】 1、5A、6A充电时,有风扇直吹帮助散热,能稍微加快充电速度。4A、3A就无所谓了 2、5A的充电速度最快,6A和4A稍慢一点,3A充电也能接受,更低功率的充电头就没必要用了。 3、120W的头充K50,中前期会稍微快一点点,但发热也稍大,会提前进入涓流状态保护电池,结果就是完全充满的时间差不多; --- 对比测试: 67W(K50 原装)充电头:峰值9V 6.2A;风扇直吹58分充满;无风扇59分充满; 65W(小米GaN)充电头:峰值9V 5A;风扇直吹56分充满;无风扇58分充满; 50W(小米50W移动电源):峰值9V 5A;风扇直吹55分充满;无风扇59分充满; 45W小米充电头:峰值9V 4A;风扇直吹59分充满;无风扇60分充满; 33W小米充电头:峰值9V 3A;风扇直吹70分充满;无风扇69分充满;其它测试:120W(K50 Ultra 原装)充电头:峰值大约在9.3V,6.25A,58W左右;无风扇59分充满; 27W小米充电头:峰值9V 2.5A; 66W华为充电头(第三方支持PD但不支持PPS的大功率充电头):峰值9V 1.5A左右 18W小米充电头:峰值9V 1A;(不兼容米系私有快充协议,被限速了)无风扇172分充满; 10W小米充电头:峰值5.2V 1.25A; 5W小米充电头:峰值4.5V 1.2A;
红米K50 Ultra 至尊版 的充电简单评测、小米系充电头通用情况。 到手2天多了,完整充电只充了两次,但手上的小米系的充电头大概试了一下,环境温度27-29度,湿度70%上下。 原装120W充电头、手动开启“快充加速”功能:   充电全程双电荷泵都在工作,包括显示100%之后的涓流阶段,随着电量变动,电压14-18V左右。   最高电流5.6A,功率100W左右,只能坚持2-3分钟。大部分时间是3-4A,50-65W。17分钟充到显示100%,之后是电流均匀下降的涓流阶段,从2.5A降到0.9A左右,用时4分45秒。然后USB电压会跳到9V0.1A结束充电。   本次充电总用时21分45秒,从1%充到100%含涓流。电流表显示充入1216mAh,计算双电荷泵加成4X之后是4864mAh,手机上用监控APP 3C Toolbox Pro,每分钟监控一次,所统计的充电量是4837mAh。 原装120W,按系统默认,未开启“快充加速”功能:   充电全程双电荷泵都在工作,包括显示100%之后的涓流阶段,随着电量变动,电压14-18V左右。   前期电流在4-5A波动,平均功率在80W上下波动,只坚持了2-3分钟。然后电流降到2-2.3A,一直充到显示100%。然后是电流均匀下降的涓流阶段,从2.3A降到0.9A左右,本次涓流用时4分左右。   本次充电总用时31分20秒左右。 手里的其它充电头,还没测试过完整充电,只是测了一下最大功率:   小米65W氮化镓充电头(PPS最高:20V3.25A),插入显示65W,最高17V3.1A=55W   红米K50的67W原装头(PPS最高:20V3.25A),插入显示67W,最高17V3.1A=55W   小米45W原装头(PPS最高:11V4A),显示Mi Turbo Charge,最高8.5V3.9A=33W   小米50W移动电源C口(PPS最高:20V2A),插入显示55W,最高17V1.75A=30W。(备注,该移动电源充K50的时候,能达到9V5A45W,因为相比67W充K50时,手机发热更少、功率下降慢一些,实际充满K50的时间比67W头还快1-2分钟。)   小米33W头(PPS最高:11V3A),显示Mi Turbo Charge,最高8.3V2.9A=24W   小米30W头(PPS最高:10V3A),显示Mi Turbo Charge,最高8.3V2.9A=24W   小米27W头(PPS最高:9V3A),显示Mi Turbo Charge,最高8.6V2.3A=20W   小米18W头,显示“快速充电”,最高8.7V1.5A=13W   小米15W移动电源,最高8.7V1.25A=10.8W。   小米10W头,只显示百分比无其它显示,最高5.1V1.5A=7.8W   小米5W头,只显示百分比无其它显示,最高5.0V0.4A=2.2W   小米2.5W头,只显示百分比无其它显示,最高4.8V0.9A=4.4W(别问我为什么,上面标注是5V500mA)   网易严选18W移动电源,最高8.6V1.5A=13.2W。   荣耀66W原装头,显示“快速充电”,最高8.4V1.25A=10.5W。(K50和K50 Ultra面对不支持PPS[含米系私有协议PPS]的充电头,只要该充电头支持9V,基本就是这个功率。)下面只是推测,仅供参考: 120W开快充,21分钟充满,电池端要接受最高22-24A的电流(2-3分钟),大部分时间是12-16A充电。系统默认是不开始快充的。 120W不开快充,31分钟充满,电池端最高充入15-20A的电流(2-3分钟),大部分时间是8-9A充电。 小米的65W氮化镓充电头,个人估计30-40分钟充满(未实测),电池端最高充入12A的电流。 小米的67W普通充电头,个人估计30-40分钟充满(未实测),电池端最高充入12A的电流。 小米的50W移动电源,个人估计40-50分钟充满(未实测),电池端最高充入7A的电流。以上充电头的充电电压在15-18V,能更好的利用双电荷泵,减少发热。 【有时间的话,正常充电时会去试一下65w/67w/50w移动电源的充电时间。】 小米的45W普通原装头,个人估计40-60分钟充满(未实测,涓流有可能较长),电池端最高充入8A的电流。充电电压9V,只能使用单电荷泵。 小米之前机型保有量很大的27/30/33W充电头,个人估计60-90分钟充满(未实测,涓流有可能较长),电池端最高充入5-6A的电流。充电电压9V,只能使用单电荷泵。 至于更低功率的充电头不推荐,充电慢,不能合理的利用双电荷泵,不能更好的保护电池。 其它品牌不支持PPS的充电头不推荐,不仅慢,也不太可能会有保护电池的效果。
探讨:【治愈率公式的基础研究】以及对诊断率的简单讨论 点开正在治疗或排队等待治疗的病人,有个【预估治愈率】,上限99% 下面有4个状态条,分别是【疾病难度】、【诊断准确率】、【员工技能】、【升级 / 器械加成】 先给答案:公式如下: 【预估治愈率】= 99%*(【诊断准确率】 - 【疾病难度】 + (【疾病难度】*(【员工技能加成】+【升级 / 器械加成】/2))) =================================================== 先分解一下: 最基础的治愈率 = 99% *(【诊断准确率】) ,■■■如果疾病难度为0,诊断100%,那就是99%的治愈率。 ------- 【疾病难度】则是你升级医院,培养医护人员的动力所在,尤其是后期很多疾病的难度都很大。 如果治疗加成能达到或超过100%,在诊断100%的前提下,该病的治愈率依然能升到99%。 进阶的治愈率 = 99% *(【诊断准确率】-【疾病难度】+【疾病难度】* 治疗加成 ) ------- 治疗加成 = 【员工技能加成】+【升级 / 器械加成】/2 ,■■■最终的治疗加成上限100% 【员工技能加成】 = 员工等级/星级 *10%基础提升 + 员工技能加成(不同技能10、15、20不等) 【升级 / 器械加成】/2, ■■■这个是指按升级状态条算的,医疗器械每升级一次,加成提升25%,但状态条显示是50%,升两次显示100% ■■■另外,药柜、墙挂显示器,也是显示在这一栏,依然是翻倍显示,每增加1个,这个数值+2。 =================================================== 结论1:诊断准确率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把50%诊断的病人拉去治疗,在其它配备全满的前提下,最高只有50%的治愈率。【那些用Mod,50%、70%即可确诊的,要留意了】 结论2:疾病难度越大的病,越依赖一个好的医生或护士,有兴趣手动调节的前提下,应当把高级别的医护人员调配到高难度病症的治疗间去。 结论3:真正的后期,有【可升级的医疗器械】的房间,其实应该是不愁治愈率的,50%的器械+3星级*10%+2个基础技能*10%,是很容易达到的。即便是外科手术室,4星级*10%+4级外科技能60%,也有100%加成了。 结论4:参照结论3,在【可升级的医疗器械】的房间里,幸苦培养的4星级4技能小人,和随手招来的5星级垃圾技能小人,效果应该是一样的,虽然工资可能不同。 结论5:参照结论4,培养纯种技能小人实际意义不大的前提下,小人的属性,以及减体力消耗等技能,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 关于诊断率,由于游戏中并没有显示出来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我无法推断 但一般来说,应该是和治愈率公式异曲同工的,而器械升级和医护等级是有上限的,除【全科】、【精神科】、【病房】外,其它诊断科室不必追求极致。 诊断率公式,疾病难度的影响力依旧很大,可能还会有些随机数在里面,导致后期疾病病人,在跑遍了所有科室之后,确诊率依旧很低。 不知道有没有大神,能解析出诊断率的正确公式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