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心情_leo 没有心情_leo
关注数: 0 粉丝数: 16 发帖数: 332 关注贴吧数: 0
读史有感---再论魏延的反骨 关于演义中诸葛亮鉴定魏延反骨这一段,现在的公论都是“莫须有”,小说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明智,而之后又描写了魏延的一连串“异动”,好像是证明了诸葛亮的慧眼,因为魏延还是可用之人,所以留而不杀,直至临死留下锦囊妙计,待到魏延造反才一刀斩之-------太费劲了吧,就为了证明那一双火眼金睛,用得着这么大篇幅吗?而杀魏延也太费事了吧,既然想杀他,也料定他会叛变,何不临死之前就结局了他?难道魏延的存在意义,就只是为了验证诸葛孔明的那一双慧眼???而看三国演义的人,我想大多数对魏延没什么好感,倒并不是因为他的造反,而是因为他踩灭了诸葛亮的赎魂灯那就从这个赎魂灯说起如果对小说艺术有点了解的话,会知道,要制造悲剧,就要制造悲剧效果,伟大人物的悲剧,就不能是自身的悲剧,否则会有损伟大形象,比如项羽乌江自刎,让人恨恨的,这样的悲剧效果并不好,人物形象也糟糕,很让人有些“自取灭亡、恨铁不成钢”的愤慨,但是现在魏延闯进来了,一脚踏灭了赎魂灯,悲剧效果立刻出来了-----老天不佑,小人做崇,悲剧啊悲剧魏延就这样成为了制造”星陨五丈原“悲剧的主要角色,现在我们明白了魏延的存在意义了吧?没有他,哪来的悲剧效果?如果没有他,孔明先生自自然然、平平淡淡的”壮志未酬身先死“,那可就没有悲剧效果,也衬托不起孔明的伟大形象了,也许还会被后人来一句”黔驴技穷、江郎才尽“小说中为了集中展现描写诸葛亮,可谓不遗余力,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在围绕着诸葛亮转,连刘备、周瑜等都为塑造诸葛亮的完美形象而自甘其辱,何况一个小小的魏延?于是,作为蜀汉一根顶梁柱的魏延,就这样被安上”反骨“,为证明孔明先生的火眼金睛、为制造孔明先生的悲剧人生而走进了《三国演义》
读史有感——我对各朝代的第一印象 1,秦朝一提到这个第一帝国,潜意识里就想到电影《刺秦》里头戴旒冕,正襟危坐、威严阴沉的秦始皇形象这个短命的帝国,开创了中国第一帝国时代,武力废除了封邦建国的封建思想,直接代替以大一统的帝国意志。虽然赢家没有像孔家一样千秋万代世世传,但是秦始皇所创造的皇帝这一光荣职业,却流传千古,深入人心,从此上至王侯将相,下至乞丐走卒,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做皇帝了。(顺便发个牢骚,不知道哪位历史学家老先生给中国历史断代的,秦至清怎么能算是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那才是封建社会,秦朝到清朝,这是典型的帝国社会啊。马克思的人类历史断代,是以欧洲,特别是古罗马的历史为参考来划分的,古罗马分为王政、共和、帝国三个阶段,但是不知道马克思为什么硬生生把帝国阶段砍掉了)2,汉朝用电影来做比喻的话,对汉朝的第一印象,就是金戈铁马、喊杀震天的战争片贯穿于汉朝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而汉朝的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中最精彩的。汉初的楚汉战争、卫青、霍去病的对匈战争、汉末的三国鼎立,都是中国军人的活生生的教材提起这个朝代的人物,我们脱口而出的不是风流才子、文弱书生,而是韩信、项羽、卫青、霍去病、关羽、吕布之类的赳赳武夫,这个朝代,是一个民族精神达到极致的朝代,是一个铁与血的朝代,是一个传承至今的朝代“犯我强汉,虽远必诛”
关于夏侯婴、赵云,对王立群、易中天的一点批评 前一段,为了整理资料,下载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的mp3,王立群讲到夏侯婴的时候,说他的职位是太仆,也就是车夫,挺不屑的语气。让我想起以前易中天评三国,一再提到赵云“杂牌将军,地位很低”我没读过几本史书,但是我知道一个常识,看人物,评人物,绝不能以官职高低作为标准。“三公”够高吧,正一品或者超一品的,却往往是虚衔,荣誉称号,有职无权;而中书令、尚书令,这些7、8品的小官,你能说他们是芝麻官?帝王身边的人,因为避嫌,所以往往都是官职很低,也没爵位,但是却位高权重,亲信重臣。再说回夏侯婴,太仆,是御用车夫,却不可“而已”罢了。跟随刘邦起家打天下,说是车夫,其实也是贴身保镖,刘邦彭城大败的时候,没有砍下刘邦的头颅去见项羽邀功请赏,这是他的忠。而同时期陈胜就太不幸了,被自己的车夫砍了头。可以这么说,夏侯婴改写了历史,如果他也像陈胜的车夫那样,估计我们中华民族现在也不叫“汉族”了,叫什么还未知呢夏侯婴用车战击破李由、杨熊,跟随刘邦打遍天下,这是他的勇。举荐韩信,慧眼识才,这是他的智开脱季布,结交游侠朱家,这是他的义如此忠义智勇之士,却被王立群轻描淡写的一句“车夫”带过了再来说赵云,我们先分析一下古代的武将。武将,基本上分为两类:进攻型的和防御型的。进攻型的武将往往英勇无敌、声名远扬,就拿三国来说,孙策、吕布、关羽、马超、张飞等,几乎都是这一类型的;而防御型的武将,却往往默默无闻,甚至让人感觉挺无能,挺窝囊的,三国其实,典型的如于禁、曹仁、张合等,声名远不如前者,而且还有无能的嫌疑。于禁是一流的防御型武将,关羽进攻襄阳,曹操就说了,只有于禁能挡。曹仁历来是曹魏重臣,手握荆襄地区的防御大权,赤壁之战后,被周瑜、刘备杀个大败,从此声名狼藉,挺无能的感觉。张合对抗诸葛亮十几年,硬是搞得卧龙先生飞不起来,这样的功劳却在演义中被安在了司马懿的身上。防御型武将如此下场,实在让人感叹赵云呢?从其一生的战功事迹来看,谨慎持重,也是典型的防御型武将,表现战例:街亭失败,赵云、邓芝断后箕谷刘备就是看中了赵云这一点,所以一直把赵云作为近身侍卫长,而帝王身边的人,职位都不会高,这是常识三国时期,作为近身侍卫的名将,如典韦、许褚、赵云,都是官职很低,杂牌将军,甚至只是校尉如果单纯以官职来看待任务,就会走入悖论了。张飞,车骑将军,魏延,镇北将军,明显的比张飞低两个档次,但是实际职权呢?魏延、关羽,镇守汉中、荆州,作为刘备的左右臂,而张飞只是得到一个虚衔,处于很尴尬的地位作为帝王身边最亲信的人,有勇有谋,忠义双全的夏侯婴、赵云,却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王立群、易中天教授如此贬低,难道我们读历史,就是为了颠覆历史吗?我们读历史,是为了更真实还原历史啊!!!从孔子到孔明,从岳飞到鲁迅,我们伟大的学者教授们,颠覆个没完,本来我们中国人,就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者。好不容易在历史人物中找到几个偶像楷模,现在又被打翻在地当英国人在纪念莎士比亚,俄国人在推崇普希金,我们中国却在颠覆历史一个没有信仰、没有精神寄托的民族,只能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