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寒 飘寒1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关注数: 206 粉丝数: 701 发帖数: 32,451 关注贴吧数: 66
河南一对夫妻家中搜出8000万现金 2011年5月,河南安阳一个平静的村庄被警笛声撕裂。警方在村民李五只、崔艳云夫妇家中搜出8000万元现金,这笔足以堆满一间屋子的巨款,揭开了一个跨越河南、山西两省的特大制毒贩毒网络。这起案件不仅刷新了当时河南禁毒史的纪录,更暴露出人性在金钱诱惑下的极端扭曲。 ### 一、从贫困夫妻到“现金富豪”:金钱堆砌的罪恶温床 李五只、崔艳云夫妇是安阳县安丰乡韩家寨村的普通农民。结婚时,李家连像样的婚房都凑不出,崔艳云是东拼西凑才嫁进门。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家庭负担随着老人患病、孩子入学日益加重。为了维持生计,李五只曾辗转多地打工,最终在2008年成为一家医药公司的销售员。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药品流通的灰色地带,也埋下了堕落的种子。 2009年12月,一位山西客户找到李五只,提出以每公斤1.2万元的价格收购甲卡西酮——一种被严格管控的精神类药品。这种药品在黑市被称为“丧尸药”,吸食者会陷入幻觉、肢体僵硬,长期使用会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面对每公斤数百元进价与万元售价的暴利差额,李五只动摇了。他通过化工厂原料非法合成甲卡西酮,并拉拢妻子崔艳云成立“家庭作坊”。 ### 二、床底下的8000万:现金堆出的荒诞人生 警方破门而入时,崔艳云正坐在一张缺腿的木桌前吃着剩饭。这张看似破旧的床板下,藏着56个装满现金的纸箱,总金额达8000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警方随后在殷都区、南关区两处民宅内又搜出2.8吨甲卡西酮成品,按黑市价格估算价值超1亿元。 这对夫妻的“节俭”与巨款形成荒诞对比:他们穿着补丁衣服,顿顿吃咸菜,亲戚送来的烧鸡都要分成几顿吃。村民回忆,崔艳云曾因“家里困难”拒绝捐款,却不知她每晚枕着成捆的钞票入睡。为了隐藏财富,他们将部分现金投入股市、购置多处房产,甚至将房产挂名在亲友名下。但仍有8000万因“无处可藏”被塞进床底,成为最终暴露的铁证。 ### 三、制毒网络:从化学工人到“毒枭”的堕落链条 案件侦破始于2010年11月的一封匿名举报信。当时安阳发生一起吸毒者坠楼事件,死者体内检测出甲卡西酮成分。警方顺藤摸瓜,在袁某的“科信化工”小作坊内查获制毒设备。袁某供述,自己本是化工厂工人,因李五只开出高薪而参与制毒。 李五只的犯罪网络远比想象复杂:他通过化工厂原料商张宝良获取制毒原料,再由袁某等人生产,最后通过山西长治的地下渠道销售。
河南一对夫妻家中搜出8000万现金 2011年5月,河南安阳一个平静的村庄被警笛声撕裂。警方在村民李五只、崔艳云夫妇家中搜出8000万元现金,这笔足以堆满一间屋子的巨款,揭开了一个跨越河南、山西两省的特大制毒贩毒网络。这起案件不仅刷新了当时河南禁毒史的纪录,更暴露出人性在金钱诱惑下的极端扭曲。 ### 一、从贫困夫妻到“现金富豪”:金钱堆砌的罪恶温床 李五只、崔艳云夫妇是安阳县安丰乡韩家寨村的普通农民。结婚时,李家连像样的婚房都凑不出,崔艳云是东拼西凑才嫁进门。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家庭负担随着老人患病、孩子入学日益加重。为了维持生计,李五只曾辗转多地打工,最终在2008年成为一家医药公司的销售员。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药品流通的灰色地带,也埋下了堕落的种子。 2009年12月,一位山西客户找到李五只,提出以每公斤1.2万元的价格收购甲卡西酮——一种被严格管控的精神类药品。这种药品在黑市被称为“丧尸药”,吸食者会陷入幻觉、肢体僵硬,长期使用会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面对每公斤数百元进价与万元售价的暴利差额,李五只动摇了。他通过化工厂原料非法合成甲卡西酮,并拉拢妻子崔艳云成立“家庭作坊”。 ### 二、床底下的8000万:现金堆出的荒诞人生 警方破门而入时,崔艳云正坐在一张缺腿的木桌前吃着剩饭。这张看似破旧的床板下,藏着56个装满现金的纸箱,总金额达8000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警方随后在殷都区、南关区两处民宅内又搜出2.8吨甲卡西酮成品,按黑市价格估算价值超1亿元。 这对夫妻的“节俭”与巨款形成荒诞对比:他们穿着补丁衣服,顿顿吃咸菜,亲戚送来的烧鸡都要分成几顿吃。村民回忆,崔艳云曾因“家里困难”拒绝捐款,却不知她每晚枕着成捆的钞票入睡。为了隐藏财富,他们将部分现金投入股市、购置多处房产,甚至将房产挂名在亲友名下。但仍有8000万因“无处可藏”被塞进床底,成为最终暴露的铁证。 ### 三、制毒网络:从化学工人到“毒枭”的堕落链条 案件侦破始于2010年11月的一封匿名举报信。当时安阳发生一起吸毒者坠楼事件,死者体内检测出甲卡西酮成分。警方顺藤摸瓜,在袁某的“科信化工”小作坊内查获制毒设备。袁某供述,自己本是化工厂工人,因李五只开出高薪而参与制毒。 李五只的犯罪网络远比想象复杂:他通过化工厂原料商张宝良获取制毒原料,再由袁某等人生产,最后通过山西长治的地下渠道销售。
河南一对夫妻家中搜出8千万现金,调查后,发现尘封多年大秘密! 2011年5月,河南安阳一个平静的村庄被警笛声撕裂。警方在村民李五只、崔艳云夫妇家中搜出8000万元现金,这笔足以堆满一间屋子的巨款,揭开了一个跨越河南、山西两省的特大制毒贩毒网络。这起案件不仅刷新了当时河南禁毒史的纪录,更暴露出人性在金钱诱惑下的极端扭曲。 ### 一、从贫困夫妻到“现金富豪”:金钱堆砌的罪恶温床 李五只、崔艳云夫妇是安阳县安丰乡韩家寨村的普通农民。结婚时,李家连像样的婚房都凑不出,崔艳云是东拼西凑才嫁进门。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家庭负担随着老人患病、孩子入学日益加重。为了维持生计,李五只曾辗转多地打工,最终在2008年成为一家医药公司的销售员。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药品流通的灰色地带,也埋下了堕落的种子。 2009年12月,一位山西客户找到李五只,提出以每公斤1.2万元的价格收购甲卡西酮——一种被严格管控的精神类药品。这种药品在黑市被称为“丧尸药”,吸食者会陷入幻觉、肢体僵硬,长期使用会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面对每公斤数百元进价与万元售价的暴利差额,李五只动摇了。他通过化工厂原料非法合成甲卡西酮,并拉拢妻子崔艳云成立“家庭作坊”。 ### 二、床底下的8000万:现金堆出的荒诞人生 警方破门而入时,崔艳云正坐在一张缺腿的木桌前吃着剩饭。这张看似破旧的床板下,藏着56个装满现金的纸箱,总金额达8000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警方随后在殷都区、南关区两处民宅内又搜出2.8吨甲卡西酮成品,按黑市价格估算价值超1亿元。 这对夫妻的“节俭”与巨款形成荒诞对比:他们穿着补丁衣服,顿顿吃咸菜,亲戚送来的烧鸡都要分成几顿吃。村民回忆,崔艳云曾因“家里困难”拒绝捐款,却不知她每晚枕着成捆的钞票入睡。为了隐藏财富,他们将部分现金投入股市、购置多处房产,甚至将房产挂名在亲友名下。但仍有8000万因“无处可藏”被塞进床底,成为最终暴露的铁证。 ### 三、制毒网络:从化学工人到“毒枭”的堕落链条 案件侦破始于2010年11月的一封匿名举报信。当时安阳发生一起吸毒者坠楼事件,死者体内检测出甲卡西酮成分。警方顺藤摸瓜,在袁某的“科信化工”小作坊内查获制毒设备。袁某供述,自己本是化工厂工人,因李五只开出高薪而参与制毒。 李五只的犯罪网络远比想象复杂:他通过化工厂原料商张宝良获取制毒原料,再由袁某等人生产,最后通过山西长治的地下渠道销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