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 杜杜杜杜杜杜囧
总该迈开双脚,看最终你想到达的地方,和想象中比起来,究竟有多远。
关注数: 283 粉丝数: 906 发帖数: 31,935 关注贴吧数: 62
(转贴)医院看病停车比看病还难。 泰城医院停车问题调查: 探访:医院停车“一位”难求 日前,市民王先生载着感冒的妻子到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但到医院后,院内停车位已满,他只能先将妻子放下,让她一人先去挂号就诊,自己去寻找停车位,花了十多分钟终于在医院外找到一个停车位。“停完车再走到医院,看病看了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停车的时间简直比看病的时间还长!”王先生感叹。 泰城医院停车到底有多难?记者走访了泰城多家医院,对此进行了实地调查。 地点:中医二院 收费标准:免费 记者随后来到与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相邻的中医二院,虽然不像早些时候那般忙碌,但是所看到的停车位上也都被塞得满满的。保安师傅说,跟人民医院不一样,我们这里的车位都是免费开放的,要是车位停满了,就引导看病的人去医院外寻找停车位。 “由于免费,所以一般早上、下午上班之前,停车位就全满了。”保安师傅说,每天光是上午,中医二院的车流量多了就能达到近百辆,下午则稍微少一点,下午4点之后则是车位比较空缺的时候。 地点:中心医院收费标准:4小时内3元、4到8小时内5元、8到12小时内10元(超时加收) 记者近日在中心医院门口看到,路两侧排满了被贴罚单的车辆。采访中,有市民开玩笑称罚单是“看病附加费”。中心医院今年来门前的这种现象几乎每日上演,中心医院也成了医院停车难的标志地,尽管院内停车会收取5到10元不等的停车费,但院内车位依旧爆满。 据了解,中心医院地下停车场工程主体已完工,施工已进入地上恢复阶段。目前地下停车场已投入使用车位3、40余个,加上中心医院东侧地上停车场,现在共能停放120余辆车。地下停车场有望今年“五一”全部投入使用,启用后可提供近600个停车位,将有效缓解龙潭路周边就医、旅游停车难题。 地点:附属医院收费标准:白天小型车2元每小时,中型车3元每小时,大型车4元每小时,夜间费用减半,停车不足十五分钟免费。 记者在附属医院走访发现,这里的收费标准相比大部分市内其他医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首先是按单小时收费,再就是15分钟内免费。对于医院停车收费问题,附属医院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医院停车场经常被一些非就医人员使用,导致车满为患,甚至影响到救护车辆及急诊患者的出入。为了充分利用资源,限制一些外来车辆,医院实行此类灵活方式收费,更加方便患者停车。 地点: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费标准:4小时内3元,4到8小时内5元,8到12小时内10元(超时加收) 上午9时许,正是就诊高峰期。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车位早已满满当当,医院前的路边停车位也被就诊车辆占据。大门外的几辆车子都排起了队,等候有空车位了再驶入。 “我们是来看病的,也要这样等下去吗?”一位女士询问正在门口指挥的保安。“可以先让病人去看病,里面确实没停车位了,我们也没有办法。”保安无奈地说。据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第一人民医院院内停车位确实有限,加上外面路边停车位和对面新院停车位也满足不了高峰期的停车需求。 负责引导车辆的保安师傅说,一般早上八点左右车就停满了。“就算是员工的车辆,车位满了也要自己找停车位。” 地点:八十八医院 收费标准:免费 在八十八医院门诊楼前记者观察到,空间本不大的楼前空地已经被各式各样的汽车填满,包括通往门诊楼的两道缓坡也是车满为患。“基本上每天都是这个情景,尤其是在上午九点以后,有时候急救车都不好往门口走。”附近百货摊位摊主对记者说。本身停车位就不多,看病的、住院的,这么多的车辆需要停泊,再加上停车免费,出现这种“车满为患”的情景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何缓解医院停车难 市民有话说 曹女士也曾受过医院找不到停车位的苦。曹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带着孩子来看病,但是转了很久都没找到停车位,而生病的孩子又一直哭闹,没办法,只有让婆婆先带着孩子下车,自己到外面找停车位。 曹女士建议,医院可以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只要价钱合理,是可以接受的。此外,曹女士还建议医院可以使用班车接送医院工作人员。“职工的车一停就是一整天,要是可以空出来的话,一天就可以多停起码四五辆患者的车。” 患者:医院分流,绿色出行 “医院主要的功能是治病救人,要是为了找停车位而耽误了一些急性病的救治,就得不偿失了。”在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贾先生认为,医院里停的车太多,也会给患者的人身安全、活动空间和休养环境等带来一系列问题。贾先生建议,医院可以设几个专位给一些急性的病人,要是离医院不远就最好不要开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 贾先生认为,医院“停车难”其实折射了“看病难”。目前存在“停车难”的主要就是中心医院,其余的医院情况还稍微好一些。“有些人明明就是患个感冒,社区诊所就能看好的也得开车到医院来,这不仅仅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对有限的医疗资源也是一种浪费。”而针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医院实行分流,建立分院,将一些科室下放到分院去,这样就可以暂时缓解医院停车难的状况。 医院保安:提高就诊素质,将车位让给真正需要的人 赵师傅在泰城一家医院当值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他也发现了一些可以避免的“停车难”因素。赵师傅说,在医院有很多的车位都被非患者占用了。“经常看到有人坐着电瓶车来开汽车的。”赵师傅指着其中几辆车告诉记者,这几辆车都已经停在医院很长时间了,都没人来开走。“还有的车停得不正,会占两个车位,遇到了就说一下,要是没看到,只能浪费一个车位了。” 中医二院的保安师傅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很多车都停了很久,有时直接把车停进来就走。”保安师傅说,很多人明显只是找个停车位的,耽误了真正看病的人,但是又不好直接说破,很纠结。 交警部门:加强管理,增加停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日益增多,“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健康也日益重视,以前一拖再拖的病现在都知道及时治疗,医院停车难也就变成了“看病难”。 交警部门有关人员表示,停车泊位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但要做到让“停车难”不再是“看病难”的表现,这就需要大家共同树立起一道绿色出行、健康出行、公共出行的理念,同时提高自身的就诊素质,让医院的停车位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深思:看病要不要交停车费?收费是否有统一标准? 也许是物价飞涨,人们对收费项目愈加敏感,并对泰城医院收费问题产生共鸣,不少市民对医院甚至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表示质疑:医院不是公共福利性机构吗?看病花了钱了为什么还要多交停车费呢? 种种疑问更使得公立医院收停车费让不少人感觉难以接受。泰安市物价局收费科工作人员介绍,按照2009年省物价部门规定,在公立医院停车场停车凭当日就诊证明免费,据记者多日来走访观察的情况来看,很多医院门前并未标示写诊断证明免费的信息,且通过采访市民记者发现市民对携带诊断证明免费停车的优惠政策知之甚少。 不出示当日就诊证明者需按照政府指导价格收费,那么,政府政府对医院停车标准是不是有统一规定呢?记者联系到了泰安市物价局,工作人员表示,泰安市区内医院停车场统一收费标准为小型车2元每小时,中型车3元每小时,大型车5元每小时,夜间收费减半。另外,工作人员还特别强调,持当日诊断证明停车是免费的。同时,城管部门工作人员也提醒市民,公共场所停车要找具有物价局监制标识的并明确列出收费标准停车处停车更靠谱,能有效避免乱收费带来的烦恼。
良知是最高的准则,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第一个故事:奴才的思维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   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评论:大清国人人有病。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还以为自由着的病。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   第二个故事:财产权的尊贵   十八个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这座磨坊“有碍观瞻”。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   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正如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所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评论:人最自由、自主、安全和独立的时候是在被称为家的房子里,如果连这一栖身之地都不是自己所有的,人到哪里去寻求和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安全和幸福了?财产权是其它权利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根基。财产权使个人权利具体化,从而在根本上限制了政府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第三个故事: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   这个故事发生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将要开庭宣判。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30岁都不到,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克利斯很快就断了气。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当然他也绝没想到,短短九个月之后,围墙被柏林人推到,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他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   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某某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评论: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这个故事,引人深思。我不禁想到,那十年浩劫中,多少人盲从迫害无辜的人?我不禁想到,上些年搞“计划生育”的时候,一群人“鬼子进村”般打进超生户的院子,抢、拆、逮,他们听从的命令是符合人道的吗?我不禁想到,那些城管在街上野蛮驱赶小商小贩的时候,他们执行的是什么样的命令?我不禁想到,我们教师在照本宣科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对学生误导了很多?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我们不能把自己仅仅当做一个谋食的生物体,我们也是有灵魂的个体,我们的举动要有是非标准,要有善恶标准。   愿我们各行各业的人,在做工作的时候,把握好“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莫在错误命令下违背良知,莫在错误思潮中无视真理,莫在谋食中丢失了真善美的灵魂。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