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之子 半岛之子
关注数: 33 粉丝数: 1,247 发帖数: 42,918 关注贴吧数: 19
明代医学宗师——王肯堂 王肯堂(1549 ~ 1613 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郁冈斋主。明代金坛(今江苏省金坛县)人氏,所以一般医家又尊称他为王金坛。 初心不改,锐志医学 王肯堂的父亲王樵是明嘉靖年间的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右都御史等职。这样的出身决定了王肯堂必须像父辈一样走上科举之路。少年及青年时期,他刻苦攻读文史经典。但是,母亲的一次重病彻底改变了他的初衷。尚未考中举人之前,王肯堂的母亲罹患重病,家人请了许多名医前来医治,但这些医生所讲病理各不相同,杂药乱投,毫不见效。后来幸得高手挽救,才转危为安。经过这次经历,王肯堂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他孜孜不倦地攻读医书。四年后,王肯堂的医术渐渐精湛,他妹妹患乳痈,病情危重,经多个外科名手医治都未见好转,最终是王肯堂自己治愈了妹妹的病。随着王肯堂救妹事迹的传开,每天都有许多患者慕名到王家求医。王肯堂的父亲认为从事医学会妨碍他日后考科举,所以严禁他再从医。于是,王肯堂不得不暂停学医而专攻读举子业。在万历十七年(1589)王肯堂考中进士,同年被选为翰林检讨,后为备员史馆。为官期间,王肯堂为人刚正。他 43 岁时,日本首领秀吉平先侵略朝鲜,后扬言出兵中国。中国将领仓皇招兵买马,却不予训练。王肯堂看不过去,疏陈十议,表示愿辞去本职,假御史的名义来练兵。不料,此举却受到明政府“浮躁从事”的批评,王肯堂愤而辞官。官场失意之后,王肯堂致力于研习医理,并大量整理医籍、撰写医书,同时为患者治病。数年后,经吏部侍郎杨时乔荐举,王肯堂才再次出山,任南京行人司副,后再任福建参政。 博极医源,广采众长 王肯堂辞官期间所辑撰的医籍多达十余种,如《证治准绳》、《古今医统正脉全书》、《郁冈斋笔塵》等。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广的是两部大型医学丛书:《证治准绳》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证治准绳》即《六科证治准绳》,包括杂病、类方、伤寒、疡医、幼科、女科 6 种,全书共 44 卷,约 450 万字。书名突出“准绳”二字,何为“准绳”?王肯堂认为 :“大匠之所取,平与直者,准绳也,而其能用准绳者,心目明也。”在历代医学丛书中,《证治准绳》全书以“证治”为特色,每证博引《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旁采后世医家学术见解,又结合自己的临床见解加以论述,条理清晰,持论平允,选方妥切,更偏重于临床实际应用。《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简称《医统正脉》,共 100 卷。这套书是王肯堂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斟酌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典籍 44 种集结而成。王肯堂不仅对这些医学著作进行了整理与校勘,更希望这套书能避开门户之见,为医学的发展起到“正脉”的指导作用。在编辑之初,王肯堂就本着“博而不杂,详而有要,於寒温攻补无所偏主”的指导思想,因此,书中参考引用的历代医家诸说以及各家方剂均无所偏倚,具有不流于门户之见的特点。 医界灵秀,德行典范 后世医家称王肯堂为“医界灵秀”,足见其在临证方面的突出贡献。如治疗头痛,很多医家均无从下手,屡治无效。王肯堂却大胆提出,头为高巅之上,惟有风能到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思路,成为后世治疗头痛的重要治则。他又指出,头疼治风不能一视同仁,对于血虚头痛者,要细细辨之。中国虽然最早发现了色盲症,但从现存古文献看,最早具体记载色盲症状的是王肯堂,他在《证治准绳·杂病》中记载:“视白如赤症,谓视物却非本色也。”王肯堂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他在医书中专门写了“医家五戒”、“医家十要”,为从医者制定了行医守则,在中国医德史上非常有影响。王肯堂强调习医的目的是济世救人,而非为了一己私利,他认为“欲济世而习医则是,欲谋利而习医则非。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孙小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而观,则利心自淡矣。利心淡,仁心现。仁心现,斯畏心生。”可见,王肯堂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倡导者,也是行医济世思想的力行者。王肯堂以其博闻广识、兼容并收的治学特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成为明代与李时珍齐名的一代“医学宗师”。
抽一下某些人的脸 @陆棯迦完全没想到会被人怼 汉服需和古代礼乐制度解绑难道不是共识吗? 古代礼乐制度好不好,个人认为在晚明之前都还不错,至少它支撑了古代几千年的辉煌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在那个时候它是一只能抓耗子的好猫 但是面对晚明商业化浪潮带来的种种社会危机,它开始束手无策了 它需要改良 那些本来该聚在一起搞事情的儒商却选择逃避,假装看不到礼乐制度的种种弊病,装出怀念明初的安静恬淡,沉溺在声色犬马中 当然也有愿意直接面对的勇士,譬如杨廷筠,但他们终究不是主流。 明亡之后,清代儒生开始反省,竟然把亡国的原因归咎于宽松的世风,而不是礼乐制度 所以满清对思想文化的禁锢造成的社会倒退,真的只有皇帝该负责吗? 后来,洋务运动失败 再后来,五四运动 再后来,新中国诞生,改革开放 然而还有人在为古代礼乐制度鼓吹,它明明在晚明已经垂垂老矣 在追求平等、民主、自由的现代中国,还要来个大倒退去接受等级制度?想想光是为“女性在释奠礼中能不能当献官”都要吵上好几个小时,就心累 我实在不懂有些人非要把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的传统服饰(汉服)和古代礼乐制度捆绑在一起的原因。我也不懂为何要造成一种离了礼乐,汉服就难以为继的假象。为什么? 还有,作为儒生,难道不该积极入世吗?而入世的途径,要么通过考公务员混官僚体系,要么好好经营媒体,好好教育群众。古人写个剧本都能教文盲向善呢,现代的搞礼乐的教会大家什么道理? 有人告诉我,感谢我告诉他我们的古代文化并不是该丢垃圾堆的糟粕;我也感谢他愿意认真倾听一个小透明的想法。然而我却没什么本事,提醒他需努力做到最重要的一点: 思想独立,精神自由收起全文
在你支持“归化”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墨菲定律” 所谓墨菲定律,就是你所能想到最坏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关于归化,支持的人中,大多数人也都是持保守态度,根本上,还是支持青训的,只是希望归化能够激励青训自强。 之所以你有这样的期待,还是因为,我们最终希望的,是中国人自己能够把足球这个事业做好,因为人种的原因,世界杯就不要考虑了。但是踢好球,做到自己条件下能够做到的极致就应该可以心满意足了。就好比泰国这样的东南亚国家,他们认真踢球难道是因为要拿世界杯?我看比中国队拿的可能性都小。 他们只是认真对待这个事情,并从中获取乐趣。仅此而已。 但是另一方面,一旦归化出了成绩,就会有利益相关者,或者背后使坏者,从中操作,操弄舆论。现在的事实就是如此:舆论是可以伪造的,而且有组织有计划的舆论攻势,可以让普通球迷的声音——即使在人数上占据多数,都会显得非常单薄——而这次竟然能看到那么多反对的声音,可以归化的反对者绝对占据大多数,这是题外话。 正是因为有某种利益驱使或者价值驱使,这帮人肯定会从中操作,来扩大归化的规模。青训本身就是一个付出多,产出少的行业,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需要精耕细作的行业——归化如果出成绩那么简单容易,那还有谁会干青训吗? 那部分还是认为青训应该发挥作用的人,对归化就不要再做任何幻想——不可能带动青训。 你要知道,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民就是个屁的国家,只有一刀切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归化如何实行,青训肯定全部完蛋,你要青训还存在,归化就绝对不能实行。 所以在考虑支持归化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特朗普说自己是民族主义者,这正是世界的大趋势 俄罗斯塔斯社10月2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自己是民族主义者,因此也是反对全球化的支持者。他周一在德克萨斯州举行的一次集会上发表讲话时说道,“激进的民主党人希望将权力交还给一个腐败、渴望权力的全球主义者。你们知道,谁是这样的全球主义者吗?全球主义者是那些希望全世界所有事情都进展顺利的人,坦白说,他们并不关心自己的国家”。 特朗普继续说,“我们无法允许这样的事情。你们知道,有这样一个词‘民族主义者’,它已经变得过时了,但我要告诉你们:有人认为这个词不应该再被使用,但我就是民族主义者,我是民族主义者”。在得到集会参与者认同的呼声后,美国总统补充称,自己喜欢“民族主义者”这个词,也喜欢用这个词。作为回应,集会者开始高喊“美国”这个词。 此次在德克萨斯州集会上的演讲是特朗普明确将自己描述成民族主义者的一次罕见情况。此前,“民族主义者”这个词主要是特朗普的政治对手在批评美国政府政策时会用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和参议员约翰·麦凯恩都曾批评特朗普是民族主义者。 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的口号之一就是“美国优先”,他强调自己将把美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特朗普还多次批评美国参加许多国际组织,特别是,他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资格对美国来说就是灾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