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n57 uin57
关注数: 4 粉丝数: 9 发帖数: 1,252 关注贴吧数: 15
【转】深度剖析中国大学教育的失败 题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我们的大学,在树立什么?!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去看待如今的大学教育,如果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培养了一群只会读书的傻青年,那么大学里面,把这群傻青年直接培养成了无所为和无所不为的堕落青年。是的,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青年,在我们的身边崛起,但是从整个群体的走向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来看,现在的大学教育,将把一代人给毁掉,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且看我逐一分析。 1,行政化的管理,把一切思维固化,甚至扼杀。 这是中国大学教育最大的弊端,行政化管理浮肿,让不懂教育的人管教育,校长负责制成为校长、书记及其同仁的独断制。无论是大学的教学评估和那不改革,从来都是至上而下的,甚少听从广泛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造成了政策决断和教育的脱节,权利在教育当中的色彩越来越明显,使不少的老师和学生反感,老师为了饭碗,学生为了文凭,就不得不跟着走,结果,可想而知,即使有一点灵性的思维,也被硬性的灌输给扼杀了,大学的教育,不是对话,还是采用的是中小学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模式,怎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请看这样一段材料:庞大的行政机构、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已经无端侵害了教师的利益,同时这个侵害总是因为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得以取得合法化,因为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考核程序的实施实际上就掌握在同一组人手中,并且一旦规章发出,它就成为一个标准,任何教师有无不同意见一律视为默认,余下的工作就会非常顺利!更为荒唐的还是,同一级别的教授和行政人员居然实行双重标准,一个副教授要升教授,除了教学工作量以外,还必须有科研成果的杠子、还必须有教书育人的成果,还必须通过学生对其教学效果的打分等等,但对于一个副处长升任处长,无非就是上面的态度和本人的要求而已……这些大家都明白的不公平,其实要算到“教育”弊政上似乎还很勉强,因为行政系列根本就与教育不搭界,但是这个本身属于人事制度的东西,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教育。 无形之中的权利受到侵害,老师无处诉说,学生被迫接受,而这一切,居然在中国的大学合理的存在着,而我们最期待的民主与科学就在这样的土壤当中,何时才能实现呢?! 再就是由于行政的干预,导致学科体系无法和国际先进的学科的相结合,使的我们的知识体系总是落后于人家,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2,功利化的教学,让学生的理想一直是“钱”程似锦。 中国的大学不知道是和市场联系的太紧密了还是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在欲望和金钱的刺激下,一切都是功利化的行为,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当中,不知道是受了就业压力的刺激还是物欲的享受,一切都是为了明日的财富。所谓理想、信仰,在这个人性荒漠化的时代,已经一文不值了。如果你在大学和人家谈信仰,谈理想,会被人家斥为“落伍的另类”。很少有人做学问,而是如何赚钱,如何掌握最能赚钱的技能,把一个授业解惑的地方,当成技能培训学校,而且在大张旗鼓的培训着,我们的“钱”程看来似乎真的似锦了。不然,让我们深思一下,这样的恶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没有真正的形成,取而代之的是拜金主义,这样的一个群体,却要承担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不能不深忧啊。 有人这样说:“在市场欲望蛊惑下的欺骗性教育里,我们除了残次品和市侩外,我们还能向社会输送什么?在学校迅速脱贫奔向小康的路上,我们看到的是大学教育被金钱强奸后的奄奄一息,是理想被践踏过的尸横遍野!” 而我们的学生,却还在前赴后继。技术化的教育,让我们直接走向金钱的历程。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学校,却做着职业技术学校的事情,名字却是什么综合大学,一切都是高大全,却不曾有自己的特色,甚至一些大学成了某些人加官进爵的场所,搞测评,扩招,扩专业。却不曾想过为学生做点什么,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3,人文教育的缺失,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绝望之旅。
【转】深度剖析中国大学教育的失败 题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我们的大学,在树立什么?!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去看待如今的大学教育,如果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培养了一群只会读书的傻青年,那么大学里面,把这群傻青年直接培养成了无所为和无所不为的堕落青年。是的,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青年,在我们的身边崛起,但是从整个群体的走向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来看,现在的大学教育,将把一代人给毁掉,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且看我逐一分析。 1,行政化的管理,把一切思维固化,甚至扼杀。 这是中国大学教育最大的弊端,行政化管理浮肿,让不懂教育的人管教育,校长负责制成为校长、书记及其同仁的独断制。无论是大学的教学评估和那不改革,从来都是至上而下的,甚少听从广泛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造成了政策决断和教育的脱节,权利在教育当中的色彩越来越明显,使不少的老师和学生反感,老师为了饭碗,学生为了文凭,就不得不跟着走,结果,可想而知,即使有一点灵性的思维,也被硬性的灌输给扼杀了,大学的教育,不是对话,还是采用的是中小学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模式,怎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请看这样一段材料:庞大的行政机构、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已经无端侵害了教师的利益,同时这个侵害总是因为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得以取得合法化,因为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考核程序的实施实际上就掌握在同一组人手中,并且一旦规章发出,它就成为一个标准,任何教师有无不同意见一律视为默认,余下的工作就会非常顺利!更为荒唐的还是,同一级别的教授和行政人员居然实行双重标准,一个副教授要升教授,除了教学工作量以外,还必须有科研成果的杠子、还必须有教书育人的成果,还必须通过学生对其教学效果的打分等等,但对于一个副处长升任处长,无非就是上面的态度和本人的要求而已……这些大家都明白的不公平,其实要算到“教育”弊政上似乎还很勉强,因为行政系列根本就与教育不搭界,但是这个本身属于人事制度的东西,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教育。 无形之中的权利受到侵害,老师无处诉说,学生被迫接受,而这一切,居然在中国的大学合理的存在着,而我们最期待的民主与科学就在这样的土壤当中,何时才能实现呢?! 再就是由于行政的干预,导致学科体系无法和国际先进的学科的相结合,使的我们的知识体系总是落后于人家,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2,功利化的教学,让学生的理想一直是“钱”程似锦。 中国的大学不知道是和市场联系的太紧密了还是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在欲望和金钱的刺激下,一切都是功利化的行为,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当中,不知道是受了就业压力的刺激还是物欲的享受,一切都是为了明日的财富。所谓理想、信仰,在这个人性荒漠化的时代,已经一文不值了。如果你在大学和人家谈信仰,谈理想,会被人家斥为“落伍的另类”。很少有人做学问,而是如何赚钱,如何掌握最能赚钱的技能,把一个授业解惑的地方,当成技能培训学校,而且在大张旗鼓的培训着,我们的“钱”程看来似乎真的似锦了。不然,让我们深思一下,这样的恶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没有真正的形成,取而代之的是拜金主义,这样的一个群体,却要承担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不能不深忧啊。 有人这样说:“在市场欲望蛊惑下的欺骗性教育里,我们除了残次品和市侩外,我们还能向社会输送什么?在学校迅速脱贫奔向小康的路上,我们看到的是大学教育被金钱强奸后的奄奄一息,是理想被践踏过的尸横遍野!” 而我们的学生,却还在前赴后继。技术化的教育,让我们直接走向金钱的历程。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学校,却做着职业技术学校的事情,名字却是什么综合大学,一切都是高大全,却不曾有自己的特色,甚至一些大学成了某些人加官进爵的场所,搞测评,扩招,扩专业。却不曾想过为学生做点什么,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3,人文教育的缺失,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绝望之旅。
习惯~ 令我心痛之文 日子在一天天的习惯中反反复复,只是我们会越来越习惯。习惯灵魂的淡漠,习惯一个人的孤寂,习惯失败,习惯一切令人痛苦的事。 很喜欢小时候的习惯,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只会习惯父母和老师的表扬,习惯同学羡慕的眼神,习惯拿着奖状蹦蹦跳跳地跑回自己的小屋,将它贴在墙上最显眼的位置,习惯和伙伴们玩过家家时大声、放肆地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习惯了沉默。不会再在课堂上将自己早就知道的答案公布出来,不会再在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大声地笑……开始习惯做一个听众,一个接受的人,而非表现者。当发现自己开始逃避,不会再去想着创造属于自己的平台的时候,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惧,然而日子,总是流逝着的。慢慢地,习惯着。 ……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人。我会告诉他自己生活中的一点点变化,我会经常问他,这些变化,是不是因为自己的长大。然后不等他回答,我又会对他说,如果是这样,我宁愿自己永远不要长大。因为童年时的我真的很快乐。……等我说完了,他总是笑着看着我,对我说:“怎么说呢?习惯就好了。”于是,我开始慢慢习惯,习惯自己生活中的一点点变化,习惯听他说“怎么说呢?习惯就好了。”……可是,习惯了的东西也会在某一天突然消失,然后叫人束手无策。像一只迷失了方向的小羊羔,找不到回家的路,尽管那条路是那样的熟悉、亲切。从此,他离开了我,去了一个遥远的城市,没有人再对我说“习惯就好了。”。可是我早已经习惯了这句话,学会了这种习惯。相信随着时光的流转,我会再一次学会一个人的习惯。 天亮 …… 天黑 感觉自己差不多已经习惯了,习惯了他的离去,习惯了这个没有他的城市,习惯了一个人看窗外人来人往……可是习惯的同时发现自己这一次真的很痛苦。为了学会这一次的习惯,不得不放弃自己习惯了很久的习惯。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如安妮般,用了很久的东西会一直留在身边,直到它失去灵魂,那时我将意念模糊。然而这一次我却不得不丢掉它们。正如安妮所说,流离的生活让我们无所依傍。我开始忙碌,开始写双修申请书,填申请表,开始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开始常常捧一本书看……不会再去触碰自己喜欢的爱情小说,韩国偶像剧,看别人的爱情MV……试着让自己麻木,去遗忘那些早已熟悉了的习惯。因为也许这样,我才能尽早习惯这个迟早的习惯。 今早和朋友闲聊说起投稿的事,想着自己并不习惯投稿,犹豫。然而知道自己必须忙碌,因而也就开始学习码字。 理性告诉自己,这个习惯并没什么坏处,虽然习惯它的过程很痛苦。不管怎样,习惯就好了……
再论软件 我是学软件的。前辈们说选择软件就选择了挑战,软件业知识更新的很快,所以你要不断的学习。我们来学校上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就业容易,文凭只是一种说明手段罢了。看一下我们的课程设置,等我们毕业我们头脑中的专业知识也只是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也就是招聘市场上说的“通才”,择业上岗的时候还要企业再来回个“炉”。企业很怕人才的流失,也就是跳槽,他们辛辛苦苦培训的人才,没给他们带来利益就走了,他们怎么想~。因此我们的路很难走。软件工程是一个很大的面,究竟我该选择哪个分支呢?现在我很茫然。上了很长时间的基础课程,我好象还在软件的金字塔周边打转。新大软件学院,是新成立的,除了教学方式一切都是新的,而这却是最致命的。现在我看不到我的将来,我没有希望了。如果学校能够及时更改一下课程设置及进度,或许我还能重新振奋精神。其实说白了,我们将来是要就业的,就业就要从最低的干起,要经验,多多的经验,如果我们走出校门的时候就有编程经验,哪怕是最低的,那我们将在择业中最最有实力的。我不要当“通才”。后面参加讨论的兄弟姐妹们,请注意文明第一。这里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说新大不好的人们,难道你不是新大人么?你不要说你不是,那样的话,你就没有资格发言。即使你出了新大,你身上也带着新大的烙印。难道你们就那么消沉么?没有想过来改变这些么?新大不好,那么你也将永远背着不好的新大。如果你只是想发泄一下的话,那请不要来这个不属于新大的新大人的乐园。给我们留一片净土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