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4🐾 1874
关注数: 9 粉丝数: 1,455 发帖数: 3,582 关注贴吧数: 23
【一八七四】没有答案的《?》   文/公元1874 两年没有推出国语专辑,这对于一直把内地当成重点赚钱市场的陈奕迅来说,显得非常难得。毕竟,每年都在全国各地大开缩水版的DUO演唱会,动辄千元一张的高昂票价与诸如《隐婚男女》《全球热恋》《东成西就2011》这些烂片,最大的市场都在内地。那么,作为一个说普通话的国度,是继续凭借《十年》《爱情转移》《好久不见》《谢谢侬》《圣诞结》的国语黄金五强来用口水歌征服那些到处跟人推荐“陈奕迅的《浮夸》真的好好听啊”的内地听众,还是再在国语市场弄出新的黄金X强? 所以,在尽管不伦不类但却有着一定想法的《上五楼的快活》的不甚成功之后,或许是陈奕迅痛定思痛,于是两年的时间,又推出了这张《?》。 也许你看出来了,我对陈奕迅近年来一些做法的不满意。你不能怪我,因为陈奕迅是我如此喜欢的歌手,我必须对他有所要求。来内地开演唱会是好事,毕竟能去红馆的人不多,但你既然叫DUO,能否认真的贯彻你这场名为“DUO”演唱会的宗旨,而不是随意的上一些歌单来敷衍了事?如果一场以齿轮和时间为主题的演唱会场景里,居然没有《陀飞轮》,这会否太荒唐?如果一场180的票价被黄牛炒到780的演唱会,居然音响是糊的,你会否检讨自己太过功利?你演烂片,我可以理解你,因为你的职业是歌手而不是演员,你对剧本没有挑剔,没有品味,敷衍了事的去演,我可以理解;但如果连歌都不好好唱,那就实在要对你说声抱歉了。 之所以要在乐评前说这些,是因为这张专辑充分体现出了以上问题的核心:敷衍了事。 两年的时间里,推出这张《?》,我原以为陈奕迅会很用心,很努力的检讨《上五楼的快活》存在的问题,甚至我还隐隐约约的兴奋期待,本张专辑能具备超越《Special Thanks To》的水准,但等到专辑的歌曲接二连三的出炉之后,我知道……我想多了。 这张专辑,不幸的成为陈奕迅专辑里最烂的一张。比起原来我认为最烂的《酝酿》,本专辑除了在录音技术上比《酝酿》好,其他方面则是大幅度的倒退。 这张《?》,表面上看,探讨了许多世情,是一张内容很丰富的专辑。《孤独患者》写一个孤独的人的苦闷,能切中很多人的心事;《看穿》写都市人群的虚伪妆扮,抨击谎言泛滥的世人;《内疚》写一个男人的愧疚,是典型的苦情歌;《Baby Song》大卖亲情,最容易让人叫好称赞;《积木》延续陈奕迅在微博上的卖萌路线,简单的写一个男人在陷入一段恋爱的甜蜜……听上去都很美好,很适合那些从《十年》《爱情转移》这些歌曲认识陈奕迅、基本不听他的粤语歌,所以才会把《浮夸》如获至宝的听众。不过,如果是跟着陈奕迅的粤语歌一路走来的听众,则可以明显感觉到他敷衍了事的行为。
【原创】从编剧角度看《李献计历险记》应该如何电影化 文/公元1874 文章开始之前先说点不着边际的东西。 近年来的国产动画是什么质量,大家应该心里有数。喜羊羊什么的当然很好,小孩子们能看得很欢乐,FLASH质量的技术能在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银幕还能卖过亿的票房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商业奇迹,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心目里对动画电影的“好”的定义,是《千与千寻》《玩具总动员》《玛丽与马克思》《狮子王》这样的片子。 当然,有人也会说,不能对国产动画要求太高,毕竟才刚刚起步,电影市场化也没多久,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等等,但是就算是按照国产动画的要求,我也有一大堆的例子可举:远的《天书奇谭》,近点的《邋遢大王奇遇记》。不同类型的,改编欧洲原著童话的《大盗贼》,都是精品。所以,千万别说我们做不了好的动画片,只是没那个心思而已。至于为什么国产动画那么泛滥,稍微知道一点所谓“动画产业扶持政策”的,心里都有数。这个公司骗钱政府赚政绩的玩意儿,彻底摧毁了中国可能有的那么一点动画创造力,造成现在这样一锅烂粥的局面。 所以,当《李献计历险记》出现的时候,我感到很兴奋。这个由某个技术宅男凭借一己之力在两年的业余时间里鼓捣出的20分钟短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原创动画的希望。它并不是多么牛逼多么伟大的作品,这份希望其实来源于《李献计历险记》本身内在的那股劲:人家一个人都可以做得这么好,如果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做,难道不能振兴中国动画产业吗? 当然,这话说出来实在是太扯蛋了,而且政府肯定也不乐意----我们的动画产业不是很繁荣嘛!一年X万集……又扯远了,回到《李献计历险记》本身。
【翻唱歌曲】《富士山下钟无艳》 把泽日生的两首曲作契在一起唱,其实这个知名度比《一丝不挂的暗涌》高很多,不过一直没有正儿八经唱过,所以这次一时兴起,就拿笔记本凑合着录了下来…… 如果有可能,我的计划是把泽日生的作品都翻唱一次。。。 富士山下钟无艳 其实我怕你总夸奖高估我坚忍 其实更怕你只懂得欣赏我品行 无人及我用字绝重拾了你信心 无人问我可甘心演这伟大化身 原谅我不再送花   伤口应要结疤 花瓣铺满心里坟场才害怕 如若你非我不嫁彼此终必火化 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价 没有得你的允许我都会爱下去 互相祝福心软之际或者准我吻下去 我痛恨成熟到不要你望着我流泪 但漂亮笑下去彷佛冬天饮雪水 何不把悲哀感觉假设是来自你虚构 试管里找不到他染污眼眸 前尘硬化像石头   随缘地抛下便逃走 我绝不罕有往街里绕过一周我便化乌有 情人节不要说穿只敢抚你发端 这种姿态可会令你更心酸 留在汽车里取暖应该怎么规劝 怎么可以将手腕忍痛划损 谁情愿照耀着别人就如月亮 为奴婢为你备饭奉茶是残忍真相 无奈被你识穿这个念头 得到好处的你 明示不想失去绝世好友 谁都只得那双手靠拥抱亦难任你拥有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着雪路浪游为何为好事泪流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被你一贯的赞许却不配爱下去 在你悲伤一刻必须解慰找到我乐趣 我甘于当副车也是快乐着唏嘘 彼此这么了解 难怪注定似兄妹一对 谁都只得那双手靠拥抱亦难任你拥有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着雪路浪游为何为好事泪流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何不把悲哀感觉假设是来自你虚构 试管里找不到他染污眼眸 前尘硬化像石头   随缘地抛下便逃走 我绝不罕有往街里绕过一周我便化乌有 你还嫌不够 我把这陈年风褛   送赠你解咒
不吐不快 为何共那又来又往没情没趣无情份的竟比你都更频繁畅聚 为何遇到别人问好为何和你没有需要花心机讲好说话一句 为何若有无聊事干便宁愿上载到电脑早已忘掉怎跟你吹水 为何难得尚能腾空坐在戏院主角自杀你共我竟过倦而进睡 过去共你 (怎麼去比〩哪理会你 (赶得要死) 也爱用整晚说杜琪峰专长揭露命途无常的道理 讲破天地   讲到自己 不觉迎面太阳已经升起 只怕无法再有这种情怀 优美得共你同时在这世界 丑恶在於   赤子的胸怀 难敌这纷扰世态   为理想或求生在捱 (该理解) 没完没了各有需要把青春贱卖 (怎逛街) 渐行渐远每天很快淡出得更快 (这宇宙太大) 握手将要安排   原谅我悲观过界 但血啃在喉中   不吐不快 为何为了别烦著你别防碍你悠然睡去不忍太早太夜回你电 为何大家为求梦想为求上进没有空档分担怎麼跟压力挑战 为何为了未来易过便勤力到忘掉共你兜半晚风不需太多钱 为何大家渐明大体再没有胆不理夜半有没有紧要事仍见面 过去共你 (怎麼去比〩哪理会你 (赶得要死) 也爱用整晚畅论人家感情最后为何完结的道理 讲破天地   讲到自己 不觉残酷太阳已经升起 只怕无法再有这种情怀 优美得共你同时在这世界 丑恶在於   赤子的胸怀 难敌这纷扰世态   为理想或求生在捱 (该理解) 没完没了各有需要把青春贱卖 (怎逛街) 渐行渐远每天很快淡出得更快 (这宇宙太大) 握手将要安排   原谅我悲观过界 但血啃在喉中   不吐不快 如何勤劳   便有甚麼出路 令你与我少了几里漫步 没能力坐到老   出世需要进步 你我再好也难逃这个轨道 该理解   没完没了各有需要把青春贱卖 (怎逛街) 渐行渐远每天很快淡出得更快 (这宇宙太大) 握手将要安排   原谅我悲观过界 但血啃在喉中   不吐不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侣和谐互斗投缘互信尊敬退缩生疏挂心忽近又远跟世态摇摆 见惯不会怪
【一八七四】你究竟喜欢陈奕迅什么? 文/公元1874 今天我看到一个新闻,大意是,陈奕迅的声带劳损,长茧,而因为他要挣钱养家,公司又逼他做赚钱机器,所以他拒绝手术,拒绝停工半年,依然要坚持各地巡回演唱会的计划。 看到这个新闻,我几乎没有做什么太大的惊奇。如果是和我一样,从十年前就开始听陈奕迅,一定不会对这样的消息感到有什么可惊奇的。想当年他失脚从台上滑下来的时候,媒体煽风点火的说他睾丸碎裂,从此绝后,那时候甚至还有配图,比现在这新闻整得可牛逼多了。那时候也曾经**呵呵的替他担心过一阵子。但现在呢?小康提多少岁了? 但让我感到实在有些啼笑皆非的事,微博上一群陈奕迅的粉丝哭天喊地,声讨公司往死里折磨陈奕迅的无良行径,又责怪他自己不懂的珍惜身体,甚至还有热心的歌迷,要联合签名,希望陈奕迅休息半年,别工作! 看到这里我真的快崩溃了:天底下竟然有歌迷希望自己正当壮年的偶像别工作!而原因竟然是因为那么无聊的八卦新闻!在这条所谓的“新闻”里根本没有任何的实质证据,完全是一篇记者意淫出来的文字,而就这篇文章,竟然会被歌迷拿来当真的去伤春悲秋,更折腾出许多待生枝节的其他事。 所以我想问,你,究竟喜欢陈奕迅什么? 如果这个问题显得太笼统,那么细分为以下几个问题吧: 1.你是否爱听一个歌手唱现场? 陈奕迅,今年37岁。35-45,正是一个歌手的黄金年龄。这个黄金年龄怎么说呢,因为以下的原因:出道超过十年,积累了不少的知名度,好歌也不少,精力也充沛,所以是黄金年龄。过了45岁,你让他这么全国各地的开演唱会,恐怕他也有心无力,即便这么开了,状态肯定也不会比现在好。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陈奕迅作为一个香港歌手,在现在这样到处都是超女快男网络歌曲轰炸的年代,能在内地站住脚(更是几年没发国语唱片的前提下),靠着一半的粤语歌,来打动内地听众,是多么的难得。现在的时代早就不是二十年前,大家会生硬的唱着真的爱你,唱着大地,唱着左右手,唱着爱情陷阱,唱着念亲恩。所以陈奕迅能在内地这么大张旗鼓的唱粤语歌,说实话,我挺欣慰的。至少他这个岁数能这样的仅此一人。你看看谭咏麟啊beyond啊都多少岁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对他一年能在全国开很多场演唱会感到不忍呢?接下来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了: 2.陈奕迅的公司把他当赚钱工具? 这当然是肯定的,他的公司又不是善堂,怎么可能不赚钱呢。只是,这个赚钱工具并非很多歌迷想的那样,是在剥削他。以我对环球的了解,还不至于,尤其是如今环球在亚太唱片公司的地位,非一朝一夕搏来,对于自己的一线歌手,环球一向有着长远的打算,怎会像英皇那样急功近利的压榨歌手呢? 看看,环球在陈奕迅还没决定是否续签的时候,不是依然安排他出唱片、开演唱会、接代言么?英皇2004年是怎么对陈奕迅的?录制好的专辑不出,威胁陈奕迅如果不续签就冷藏,结果凭借《明年今日》《十面埋伏》大火的陈奕迅硬是在新专辑的十首歌都录完的情况下活生生的一年没有任何动静。结果这十首歌被分在三张精选集里出现,而三张精选集的推出时间和陈奕迅在环球出新专辑的时间都是同一天!什么叫压榨,这就叫!比起英皇,环球已经非常善良了。看看环球六年,陈奕迅才几张精选集?而英皇时期呢?足足8张! 至于陈奕迅是不是觉得环球不好,他的续签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而当年他在英皇,拒绝了八位数的续签金,宁愿被冷藏一年也绝不续签,对比一下,就知道陈奕迅对剥削他的公司是什么态度了。 所以,请相信环球的安排。退一步讲,环球好歹是在全球唱片业里呆了五十多年依然屹立不倒的跨国企业,你一个对这行一知半解的歌迷,瞎掺乎个啥? 3.陈奕迅迫于家庭压力? 有歌迷说他的确是被环球压榨,因为家庭压力大。说这话的人显然是不了解什么时候才是陈奕迅压力最大的时候。03年底陈奕迅父亲入狱,公司又用续签来威胁他,香港打官司就是拼钱,那段时间是陈奕迅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也正是因为那样的情景,英皇才会厚颜无耻的一边用钱诱惑他,一边用冷藏来威胁他。在那种情况下,陈奕迅都没有为钱弯腰,更何况现在有妻有子,地位更是呼风唤雨的神级,唱片销量高电影应接不暇广告代言哗哗的,他还会为了钱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你也太不了解陈奕迅了!他只是想趁现在最有精力状态最好,多开演唱会而已,他是那么的喜欢开演唱会,怎么还会有歌迷抵制他呢?真让他给气到了罢开两年,莫非你就爽到了?
从《阿虎》到《鸿门宴》:香港电影配乐师黎允文 文/公元1874 电影是一个集结各家之长的“终极艺术”,当中除了演员的演技,导演的手法、摄影美术等等技术手段,配乐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种。好的电影配乐不但能给观众一个看完电影后回味的空间,甚至还会超越电影本身,成为经典。例如《烈火战车》的主题曲“Chariots Of Fire”,就已经不再单单是电影配乐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近十年来励志类旋律的典型代表。 谈回今次文章的主题,黎允文。香港电影的配乐,近年来比较令人瞩目的当属黎允文。在陈光荣(代表作《无间道》)产量减低的情况下,黎允文成为了现在港片配乐的中流砥柱。 小岛乐队出身的黎允文是80年代末乐队风潮里并不起眼的音乐人,直到转行电影配乐之后才在音乐界崭露头角。经历了90年代在一些中小制作里的磨练之后,2000年的《阿虎》算是黎允文确立风格的第一部作品,这是他和导演李仁港的第三次合作,之前的《我爱你》与《星月童话》已经让黎允文的风格初现端倪。 不过坦白说,随后的《北京乐与路》其实是有些失败的作品。在这部以摇滚音乐为主的电影里,由于导演对内地摇滚的不了解、主角的文化隔膜,导致整部电影的疏离感较重,并不真诚,而黎允文的配乐亦游离于主题之外。 在这之后黎允文的产量减低,一年一部作品,2004年交了白卷,直到2005年的《猛龙》才再度热络起来。回过头来看《猛龙》,在这部电影质素较差的作品里,黎允文的配乐倒是一抹亮色,轻快的节奏烘托出了影片年轻励志的精神,为影片增色不少。 2006年的《天行者》和《我要成名》都是黎允文较为上佳的作品,不过真正让我对他惊叹,还是2008年的《三国之见龙卸甲》。在这部对历史诸多涂改的荒唐作品里,黎允文的配乐成为全片最大的可赞之处,主题音乐采用了中国古典乐器与管弦乐的铺排,并且巧妙的以木吉他作为引子,将赵子龙孤身抗敌的悲壮以同样悲壮的旋律融进听众的耳朵。 接着在年底的《证人》的主题音乐里,黎允文以木吉他的扫弦和电吉他的SOLO开场,以舒缓的节奏来展示出影片温馨的一面,再到第二部分加入震碎人心的鼓点,揭示着影片在车祸之后,几位主角被其改变的悲惨命运。这段主题配乐与《三国之见龙卸甲》难分伯仲,并列成为近年来我最欣赏的电影主题音乐。 去年的《岁月神偷》和《锦衣卫》都各有所长,前者悠扬的笛声堪称天籁,后者是黎允文在《见龙卸甲》基础上的一次再接再厉。这两者标志着黎允文配乐的日益成熟。最近正在上映的《关云长》也是他的作品,接下来他还有李仁港的《鸿门宴》等新作。 回顾黎允文的配乐,可以发现一点,那就是他对影片主题的理解。《证人》和《见龙卸甲》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能在一首3、4分钟的配乐里,用旋律阐述出影片的内容,这说明他对影片做足了功课,并不是简单的敷衍了事。在陈光荣和金培达之后,黎允文的出现,使得这三人俨然成为了港片配乐的金三角。陈光荣和金培达都已经获得金像奖肯定,以目前黎允文的发展,相信他的金像之路亦不远矣。
《关云长》:导演啊,二哥的“二”不是二逼的“二” 文/公元1874            曾经我是一个港片迷,也曾经自豪香港能够拍出那么多的经典,也曾经觉得这么个弹丸之地的一座小城市能够在产量上和许多国家的电影数量相抗衡。香港电影,多么让人沉迷的一个字眼,即便是回归之后港片过渡为合拍片,我依然抱有期待,我相信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在经历了不会太顺畅的磨合期之后,会最终呈现出质量精良的“华语电影”。            但是每当我看到一些烂得出汁的港产片或者合拍片,这时候我总会觉得那种期待上面提到的“华语电影”的心就被人泼了个透心凉的冷水,尤其是当你看到导演很靠谱,演员阵容强大,投资不低宣传力度不小,故事还很有看点的时候,你抱着期待去看这部电影,结果却在电影院被银幕上的那些垃圾影像折磨得想立即抽导演几个耳光。            最近一次我有这样的感受,就是这部《关云长》。            麦兆辉,庄文强。这二人最出名的自然是《无间道》,往上追溯到《爱与诚》时期我就开始关注麦,很喜欢这个编剧出身的导演,即便后来有些行货的《头文字D》和《伤城》,我依然觉得值得称赞。离开刘伟强之后,麦兆辉和庄文强的独立作品《大搜查之女》很烂,但这个烂我可以理解,因为这部被反复审查反复删改的电影早已丧失了创作者最初的激情和应有的品质,所以我接受了这部电影的失败,并期待他们的下一部作品。            到了《窃听风云》,这部剧情上四平八稳具有一定现实教育意义的警匪片让我激起了对二人的信心,我认为在目前进军内地的香港影人里,麦庄是为数不多的值得期待的导演。所以当他们要准备拍三国,还是拍关羽传记的时候,我有了一定的期待。            我是三国迷,我还是蜀国粉,我对三国演义以及真正的历史不敢说了若指掌,但也算是熟读于心了。麦庄编剧出身,又是首次执导这样大制作的古装片,还有在武戏上毫无疑问会很给力的甄子丹,再加上豪气万丈的姜文来演曹**觉得综合来看这是一部比较靠谱的电影。            但从影片上映前的基调起我就隐隐约约感觉有些不对,直到今天看完电影,我总算是明白了,这他妈就是一部活生生血淋淋的烂片啊。作为一个三国爱好者兼历史发烧友,我没有那么多功夫对电影里诸多狗屁不通的情节、服饰和对白进行一一批驳,以下挑一些重点来痛骂。            《关云长》对耳熟能详的过五关斩六将,这么一个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进行了颠覆,这一点来说我并没有什么意见,虽然千里走单骑很出名,但毕竟是虚构的,所以如果麦庄能够写一个不错的新故事出来,倒也是美谈。但问题出在颠覆之后造成的混乱。在小说里,关羽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沿途经过了五个关卡,杀掉了拦路的关卡守将或者当地最高行政长官。这么看上去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你杀的人有资格在那里拦你。但在电影里,过五关浓缩成了过三关,第一关是守将第三关是太守,可第二关呢?洛阳太守韩福居然变成了三国时候的洛阳黑社会老大,而且曾经还和关羽一起混道儿上!            麦庄你们真是香港人啊,从小黑帮片看不少吧,你们香港黑社会拜关二哥我们知道,但你没必要把关羽也搞成一个黑社会吧?关羽出身在一个文人世家,从小关羽他爸就教他读圣人书,16岁关羽就结婚,18岁生下了大儿子关平,这么一个老实规矩的年轻人,是因为世道太乱,黄巾贼猖獗,逼得家不成家,才响应政府的征兵令参军,人家参军就认识了刘备和张飞,你倒是给我说说他什么时候认识了一个叫韩福的洛阳黑社会呢?      
☆轩Hins℃【原创】《P.S. I love you》:承前启后的精选大碟 文/公元1874 很久以前,我老是分不清张敬轩和沙宝亮的区别,大抵是《断点》和《暗香》之类的歌曲实在不够突出个人特点的关系。正式开始听张敬轩是因为《笑忘书》,那时候惊觉这个内地歌手原来也可以很“港”,然后就是《追风筝的孩子》《悔过诗》到《樱花树下》再到林夕+泽日生的《不吐不快》《披星戴月》重磅出击,乃至到《春秋》的完全征服,彻底喜欢上这位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的男歌手。事实上我这样的并不是个例,没有几个内地歌手能在香港站稳脚跟、在红馆开演唱会、取得全年唱片最高销量等等荣誉,但是张敬轩都做到了,所以他的天分和刻苦都是值得肯定的。 事隔《笑忘书》五年后再听到这张张敬轩的最新大碟《P.S. I love you》,有些感想。新曲+精选,3+13的标准,对于这样的精选集,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太关注的,因为此类精选集的目的一般只有两个:一是给那些不太关注这个歌手专辑情况的人一个“一次听晒我既好歌”的机会;二是给唱片公司和歌手拿旧作二度赚钱的机会,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诚意。但是抱着没有太大期待的情况下听了《P.S. I love you》,我感觉到了张敬轩的诚意。 新歌先不论,看看精选的老歌。没有《酷爱》相反却把国语版《吻得太逼真》放了进去;没有大热的四台冠军歌《他的故事》却有同张专辑里被埋没的沧海遗珠《不吐不快》;没有热门的演唱会开门见山歌曲《迷失表参道》却有表露同样心迹的《单打独斗》……真想通过这张专辑了解张敬轩最热门的口水歌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因为你能在list里见到的,也只有一首《断点》而已。而说来惭愧,我还真是因为这张专辑,才第一次完整的听完了这首歌。 这次的曲目选择全部出自张敬轩手,可以看出他对待这张精选集的态度,他有意识的希望听众能够了解哪些掩盖在热门之下的好歌,这对于他的歌迷、喜欢粤语歌单并不是太了解他的歌迷都是一件好事。可以说里面的11首粤语老歌都值得反复聆听,特别是像《不吐不快》这样的空前绝后的经典之作或者《婚纱背后》这样包含着Hins对偶像的致敬作品,总之,这是一张值得珍藏的专辑。不过仍有一丝遗憾,专辑里若是再加上《NO.11》里的《怎么可》,就更加完美了。 三首新歌是原本发行的新专辑《Why not》的作品,这次出现在这张专辑里,算是为新专辑的一次预热。对于张敬轩而言,这张新专辑几度延期是有理由的,因为他这次要重新以“唱作人”的身份出现,毕竟过去几年里他已经极少自己写歌,这次要一手包办作曲,再加上他对自己和制作团队的高标准严要求,制作时间一再拖延也不出奇。
《倩女幽魂》:人鬼侠侣寻爱记 文/公元1874            这部电影如果不叫这个名字,恐怕会好得多,因为在不对照原版的情况下看这部新的《倩女幽魂》,它的质素不算太差,甚至可以说是近几年内正儿八经把东方魔幻拍好的国产电影(至少比那个四五不着六的《画皮》要好得多)。虽然画面刻意的做得比较暗来掩饰特效上的细节硬伤,但整体而言本片的确有一种能把人“震”住的感觉,尤其是惠英红扮演的树妖几次出场,以及刘亦菲扮演的小倩的“变脸”,特效配合恰如其分的音效设计、伍乐城鬼魅吊诡的配乐,必须要说氛围还是相当出色的。            不过,既然是投资商要把这个完全可以独立成章的故事打上“倩女幽魂”的旗号,那就免不了和珠玉在前的两个老版做比较。            先说剧情,其实蒲松龄在《聊斋》里写的故事非常简单,这个原名为《聂小倩》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有家室的中产阶级人士宁采臣,出差途中在一家名为兰若寺的寺庙休息的时候,遇到一个名为聂小倩的女鬼,随后和它相爱,甚至还娶回家生了两个男孩的圆满故事。在原版故事里,蒲松龄着重讲述的主要是聂小倩如何从妖变人,以及怎样在宁采臣家里生活,获得她母亲信任的故事,基本上,前面在兰若寺的惊险遭遇并非重点,而后半段的家长里短才是蒲松龄想要阐述的故事核心,这也较为符合当时社会的价值观。            而放到20世纪,女鬼嫁入普通人家庭,争取婆婆的心的故事很容易沦落为三流伦常题材或者像《双面胶》这样的婆媳题材,所以从李翰祥版本的《倩女幽魂》开始,后半段全部砍掉,兰若寺成了整个影片的重点。这部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借助胶片保存的完好,以致于现在还能以比较清晰的画面去重温。李翰祥大刀阔斧的把故事进行了重排,以下几点成为了后来各个版本仿效的对象:            一,小倩的塑造,有人批评2011版的小倩没有妖味,其实1960版就已经没有了,乐蒂扮演的小倩更像是一个天仙,楚楚动人,惹人怜惜;            二,燕赤霞的剑客身份更加突出,原作里燕赤霞一直是一个书生打扮,和宁采臣舞文弄墨,隐藏自己的身份,直到故事最后才对他说自己是剑客云云,而电影版里燕赤霞一出场就是典型的豪爽剑客装束,没有了“卧底”这段戏;            三,宁采臣的老婆“消失”了,在原著故事里,为了让后半段小倩在宁采臣家里的故事更加复杂,蒲松龄给宁采臣安排了一个患病卧床的原配发妻,而小说第一段就描述出宁采臣的专一,他跟人闲聊常说一句话:“我一生里不会爱第二个女人!”于是,他在兰若寺爱上小倩,道德上的冲突和自我内心的天人交战,都成为了故事的叙述点。而电影版就简单了,老婆去掉,宁采臣和小倩一见钟情,也就没了那么多的负累。            基于这三点前提,在众多影视剧改编里基本都延续了1960版的这一架构,而在1987年的版本里,除了上面三段基础设定之外,徐克和程小东更是跳脱出当时恐怖片、惊悚片、鬼片的架构,把宁采臣和小倩的人鬼恋搞得荡气回肠,哥哥的柔弱书生、王祖贤的冰冷女鬼,午马的大胡子剑客,出众的演员再加上徐克自成一派的美术风格,以及满怀野心的徐克在故事里对现实的隐喻和悲天悯人的乱世设定,使得1987年版《倩女幽魂》在各个方面都成为了“聂小倩”这个故事影像化之后的翘楚,而且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直到现在,这个2011版也没法超越。      
【票房分析】“北美同步公映”华语电影的调查报告 文/公元1874 不知道经常看电影的影迷们有没有发现,近年来,国产电影,尤其是某些大片在宣传上似乎很喜欢提到一句“全球同步上映”。以前这句口号上的实质意义,无外乎是国内放映的同时,加上香港台湾新加坡或者欧洲的某几个小国家,就算是“全球”了,至于北美这个全球最大的票仓,不是不想上,而是上不了,那里都是正儿八经的电影工业体制了,对于非英语类的电影,想上映可以,但是也得有人看,没人看,谁愿意给你排片?岂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全球同步”的?《刀见笑》北美版海报,“全球同步上映”的华语电影。 不过好在这两年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迅猛,2010年总票房也破了百亿,这个市场大了,也有人看上了北美的这块大蛋糕,于是乎从去年一家名为“华狮影业”的电影发行公司在美国成立开始,中国的电影,倒真真正正的是在北美开始上映了。 于是,在最近一些电影的相关新闻里,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北美同步上映”的字眼出现,似乎,我们的电影能够和北美这个一年票房过百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00多亿的大票仓一起上映,也能跟着沾个光,面子上也做得足,宣传稿也能写得漂亮。毕竟啊,一年国产电影好几百部,能够在北美上映的又有几部? 好吧,我们华语电影能够成功登陆北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确感到有面子。只是,你稍微留心一点,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共同之处:这些在上映时喊着北美同步上映的电影们,很快就没了下文,电影在北美上映,有多少家影院在放,票房如何,评价如何?全都没有后续报道。
不吐不快 曲: Christopher Chak 词: 林夕 编: 陈珀 监 Alvin Leong 为何共那又来又往没情没趣无情份的竟比你都更频繁畅聚 为何遇到别人问好为何和你没有需要花心机讲好说话一句 为何若有无聊事干便宁愿上载到电脑早已忘掉怎跟你吹水 为何难得尚能腾空坐在戏院主角自杀你共我竟过倦而进睡 过去共你 (怎麼去比)   哪理会你 (赶得要死) 也爱用整晚说杜琪峰专长揭露命途无常的道理 讲破天地   讲到自己 不觉迎面太阳已经升起 只怕无法再有这种情怀 优美得共你同时在这世界 丑恶在於   赤子的胸怀 难敌这纷扰世态   为理想或求生在捱 (该理解) 没完没了各有需要把青春贱卖 (怎逛街) 渐行渐远每天很快淡出得更快 (这宇宙太大) 握手将要安排   原谅我悲观过界 但血啃在喉中   不吐不快 为何为了别烦著你别防碍你悠然睡去不忍太早太夜回你电 为何大家为求梦想为求上进没有空档分担怎麼跟压力挑战 为何为了未来易过便勤力到忘掉共你兜半晚风不需太多钱 为何大家渐明大体再没有胆不理夜半有没有紧要事仍见面 过去共你 (怎麼去比)   哪理会你 (赶得要死) 也爱用整晚畅论人家感情最后为何完结的道理 讲破天地   讲到自己 不觉残酷太阳已经升起 只怕无法再有这种情怀 优美得共你同时在这世界 丑恶在於   赤子的胸怀 难敌这纷扰世态   为理想或求生在捱 (该理解) 没完没了各有需要把青春贱卖 (怎逛街) 渐行渐远每天很快淡出得更快 (这宇宙太大) 握手将要安排   原谅我悲观过界 但血啃在喉中   不吐不快 如何勤劳   便有甚麼出路 令你与我少了几里漫步 没能力坐到老   出世需要进步 你我再好也难逃这个轨道 该理解   没完没了各有需要把青春贱卖 (怎逛街) 渐行渐远每天很快淡出得更快 (这宇宙太大) 握手将要安排   原谅我悲观过界 但血啃在喉中   不吐不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侣和谐互斗投缘互信尊敬退缩生疏挂心忽近又远跟世态摇摆 见惯不会怪
叶问风中转 作曲∶Eric Kwok 填词∶林敏骢 编曲∶苏德华 / Joseph Ip 监制∶Joseph Ip 「叶师父,可唔可以收我为徒?」 「黐线!驶开啦肥仔!!」 「唔得?冇嘢呀吗?!」 遇师公递热茶 情愿来为师父淋花 咏春威力无穷 如练成其它不用怕 木桩不是木头 游刃如情感的木瓜 蛋挞虽是弹牙 其实系师公食架 Ba La Ba La 风中转吧 Ba La Ba La 出手啦 Ba La Ba La 出手砌吧 叶问话武术如浪花 Ba La Ba La 师父训话 Ba La Ba La 玩玩吓 Ba La Ba La 师父责骂 叶问话我好鬼马 [右手伸直… 双掌平推… 双腿下垂… 唔准抽水… 再嚟!] 遇宗师递热茶 平日来为师父通淋巴 咏春威力无穷 如练成其它不用怕 内心怎乱如麻 情愿如情感的傻瓜 练功不练内容 其后来混身都是痛 Ba La Ba La 风中转吧 Ba La Ba La 玩玩吓 Ba La Ba La 出手砌吧 叶问话武术如画画 Ba La Ba La 身体向下 黐手黐根黐花花 Ba La Ba La 师父责骂 叶问话我好到家 叶问问我食唔食虾 叶问话你先跳 Cha Cha 叶问问我食唔食瓜 叶问话睇得好化 Ba La Ba La 彷佛见著 彷佛真的师公出马 幅相彷佛师公妈妈 叶问话:「吓?唔系呀化?」 [1234 5678 7654 3210 请记住我电话号码 唔该] Ba La Ba La 风中转吧 Ba La Ba La 玩玩吓 Ba La Ba La 出手砌吧 叶问话武术如画画 Ba La Ba La 身体向下 黐手黐身黐脾罅 Ba La Ba La 师父责骂 叶问话我好到家 叶问问我食唔食虾 叶问话你先跳 Cha Cha 叶问问我食唔食瓜 叶问话睇得好化 叶问闹我大条道理 叶问话我骨格精奇 叶问问我去边处做 Gym 叶问在风中打转 Rap : [叶问,你是我的灵魂,叶问,咪再成日闭目养神 我个名叫做Eason你瘦过条藤我就有啲肥屯屯 你成日著长衫,我都有时著裙,叶问,你嘅日子已经来临 你家阵红到发紫我要做埋你嗰management 你有冇出过闪卡,有冇出过揽枕? 我话比武招亲,你话当我抅痕 我想你教我武功你又话对牛弹琴 咁多部戏你都有份睇到我温温炖炖 叶问,我一见你我就会手震, 叶问,你一见我就头痕, 叶问,我已经长大成人, 叶问,你好嗱嗱林教我用张接櫈, 我带你上奖门人,李小龙个龙呀, 叶问个问…叶问你做乜揸住我条橡根?喂喂喂,叶问,做乜咁快走人呀?]
★Love·Joey★【原创】天后……容祖儿《In Motion》 文/公元1874这是一张期待很久的专辑,虽然EEG一直毁人不倦,但不得不承认英皇对于他们真正可以当作“镇宅之宝”的歌手,还是落足本钱的,尤其是Joey这样肯定不会叛逃的一线女歌手。林夕、黄伟文、王双俊……若干熟悉的名字纷至迭出,构成这张专辑最美丽的风景线在合约纠纷、精选轰炸等等若干事件带走不少光阴之后,于是就有了这张,足可让人对Joey竖起大拇指的《In Motion》。第一主打《跑步机上》让我们略过,直接进入正题。今年大部分歌手都以舞曲作为主打,这似乎不是什么好现象,舞曲是再不过的快餐,而我们要的不仅仅只是汉堡与薯条。所幸,王双俊+林夕组合带来的第二主打《与蝶同眠》给予了听众重拾耳朵的信心,经历了《16号爱人》之后破茧成蝶的Joey,在这里由林夕记录下与蝶同眠的第三阶段。“飞不起/找得起/这一世怎保证花与蝶拥抱后能合葬?”是林夕给出的题眼,抑是想从“玩耍的当时/免问未说的谎”来印证诺言的可笑,而“都只怕身心也比我累/才肯落网”更道出林夕早在张敬轩早先《不吐不快》中已经阐述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太累了,才选择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身兼作曲、编曲、监制三职的王双骏发挥了六年前在陈奕迅《1874》中的欧洲乐风,使得《与蝶同眠》幽怨、华丽,充满某种让你一吐为快的力量。接下来,王双骏还有更佳的表现。《梦非梦》,林夕与王双骏偕同新晋音乐人冯颖琪将曲风一转,小巧流转,词上林夕怀念过去,是另一版本的《纯真传说》。《忘忧草》是joey在数次访谈中郑重推荐的歌曲,而作曲的蓝奕邦也是担任刘德华制作人之后贡献了大量心灵鸡汤式的歌曲,再加上周华健的版本早已定下了温暖、励志的基调,所以本曲周耀辉亦是填得中规中矩,不会扫了大家的兴。不过,若本人带着偏见的私心说一句,本曲摆明挑战周华健版本,其实并未能超过多少。《爱怪物的你》,还是冯颖琪,不过作词换成林夕大弟子林若宁。另一版本的无赖,一个顾怜自哀的女子,对心仪自己的男生一种欲拒还迎的自白。“任别人歧视因我累你遇上白眼/你都百般宠爱是种幸福的虐待”,其实我觉得,这是在炫耀。要特别赞扬一下本曲Joey对于声线的把控,进退自如,拿捏得很到位,与歌词很契合。《蛇》讲伊甸园那只引诱亚当犯罪的邪恶动物,《颓》则述说世间宅女的喜怒哀乐。前者用圣经引出题眼,后者以网络来感叹究竟互联网是拉近彼此的距离还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冷漠。而本张专辑最精彩的压轴好戏则是《28个我》。想知道天后如何练成?一定要听这首歌。黄伟文多年后重拾白话题材,可喜可贺,这次的表现远比《妇女新知》精彩。我一直觉得,Joey的声线毋庸置疑,但却一直缺少一张能够真正奠定她天后特质的专辑。就像最接近的《Give Love A Break》,依然太过小女生,缺少一种扶持听众的力量。而这张专辑,从《与蝶同眠》开始就有了一种很具有Power的气场,终于她不再自怨的说自己只是一个16号爱人,也不是一个傻傻等男人的小小,《In Motion》中的容祖儿,终于完整带领听众领略人间世情,再不纠缠在你亲我爱的分手与再结合之类……总之,这张具有天后风采的《In Motion》,怎能不听?
▍至尊金牌 ▍天后……容祖儿《In Motion》 这是一张期待很久的专辑,虽然EEG一直毁人不倦,但不得不承认英皇对于他们真正可以当作“镇宅之宝”的歌手,还是落足本钱的,尤其是Joey这样肯定不会叛逃的一线女歌手。林夕、黄伟文、王双俊……若干熟悉的名字纷至迭出,构成这张专辑最美丽的风景线在合约纠纷、精选轰炸等等若干事件带走不少光阴之后,于是就有了这张,足可让人对Joey竖起大拇指的《In Motion》。第一主打《跑步机上》让我们略过,直接进入正题。今年大部分歌手都以舞曲作为主打,这似乎不是什么好现象,舞曲是再不过的快餐,而我们要的不仅仅只是汉堡与薯条。所幸,王双俊+林夕组合带来的第二主打《与蝶同眠》给予了听众重拾耳朵的信心,经历了《16号爱人》之后破茧成蝶的Joey,在这里由林夕记录下与蝶同眠的第三阶段。“飞不起/找得起/这一世怎保证花与蝶拥抱后能合葬?”是林夕给出的题眼,抑是想从“玩耍的当时/免问未说的谎”来印证诺言的可笑,而“都只怕身心也比我累/才肯落网”更道出林夕早在张敬轩早先《不吐不快》中已经阐述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太累了,才选择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身兼作曲、编曲、监制三职的王双骏发挥了六年前在陈奕迅《1874》中的欧洲乐风,使得《与蝶同眠》幽怨、华丽,充满某种让你一吐为快的力量。接下来,王双骏还有更佳的表现。《梦非梦》,林夕与王双骏偕同新晋音乐人冯颖琪将曲风一转,小巧流转,词上林夕怀念过去,是另一版本的《纯真传说》。《忘忧草》是joey在数次访谈中郑重推荐的歌曲,而作曲的蓝奕邦也是担任刘德华制作人之后贡献了大量心灵鸡汤式的歌曲,再加上周华健的版本早已定下了温暖、励志的基调,所以本曲周耀辉亦是填得中规中矩,不会扫了大家的兴。不过,若本人带着偏见的私心说一句,本曲摆明挑战周华健版本,其实并未能超过多少。《爱怪物的你》,还是冯颖琪,不过作词换成林夕大弟子林若宁。另一版本的无赖,一个顾怜自哀的女子,对心仪自己的男生一种欲拒还迎的自白。“任别人歧视因我累你遇上白眼/你都百般宠爱是种幸福的虐待”,其实我觉得,这是在炫耀。要特别赞扬一下本曲Joey对于声线的把控,进退自如,拿捏得很到位,与歌词很契合。《蛇》讲伊甸园那只引诱亚当犯罪的邪恶动物,《颓》则述说世间宅女的喜怒哀乐。前者用圣经引出题眼,后者以网络来感叹究竟互联网是拉近彼此的距离还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冷漠。而本张专辑最精彩的压轴好戏则是《28个我》。想知道天后如何练成?一定要听这首歌。黄伟文多年后重拾白话题材,可喜可贺,这次的表现远比《妇女新知》精彩。我一直觉得,Joey的声线毋庸置疑,但却一直缺少一张能够真正奠定她天后特质的专辑。就像最接近的《Give Love A Break》,依然太过小女生,缺少一种扶持听众的力量。而这张专辑,从《与蝶同眠》开始就有了一种很具有Power的气场,终于她不再自怨的说自己只是一个16号爱人,也不是一个傻傻等男人的小小,《In Motion》中的容祖儿,终于完整带领听众领略人间世情,再不纠缠在你亲我爱的分手与再结合之类……总之,这张具有天后风采的《In Motion》,怎能不听?
▍至尊金牌 ▍香港电影票房080831 《死亡录像》大超《亲爱的》 本周有两部恐怖题材的电影在香港公映,一是西班牙导演豪梅·巴拿盖鲁“借鉴”《女巫布莱尔》的作品《死亡录像》,二是《我的最爱》之后尝试转型的香港本土导演叶念琛的新作《亲爱的》。不过在票房成绩上两者相去甚远,前者在美国1区DVD早已发售、公映戏院低于30家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拿下61万的票房成绩,以总计239的票房成绩占据榜单第二的位置。   而《亲爱的》则毫无疑问是叶念琛一次失败的转型,公映4日收入不足百万,位列票房榜第六位。相比叶念琛年初票房过千万、位列年度华语片票房第四位《我的最爱》,更会显得《亲爱的》之现状惨烈。而评价方面更是铺盖地的骂声,大量的观众批评本片画面吓人不足、情节白痴有余,而对于主角曾恺玹,更是直接批评“原本在其他电影里还是一个漂亮的花瓶,在本片中甚至连花瓶都不是”,其舆论和票房的双重失败,将叶念琛这次转变路线的尝试来了一次沉重的总结。   从剧情来看,《死亡录像》简单纯粹,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记述一次采访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而《亲爱的》则是以主角睹物思人,揭露爱人死亡真相,从剧情来看,其实都有着自己吸引观众的因素,而《亲爱的》主角更是凭借《不能说的秘密》与《我的最爱》积累了一定人气的曾凯弦,但《死亡录像》却都是一众不出名的演员,可见演员在这两部作品里都不是吸引观众入场的因素,而恐怖片,的确是需要能吓到人,才能让观众满意。http://www.mtime.com/news/2008/09/01/1394844.html
▍至尊金牌 ▍真正的集体回忆……《Binary》 文/公元1874比起略显虚伪的《集体回忆》,显然,谢安琪新专辑中的《喜帖街》,才是符合香港人真正回忆的不二之选。这次10首歌,代表10种两极态度。一方面,喜帖街是香港人一个时代的回忆,亦是承载了无数港人欢乐、幸福的回忆;另一方面,与皇后码头一样被清拆的喜帖街,亦正代表着一个回忆的结束。黄伟文这首怀缅气息浓厚的词作,运用了大量写景写事,带出的是“其实没有一种安稳快乐 永远也不差”的沧海桑田。很欣喜的看到在《钟无艳》之后的谢安琪,重拾了自己所擅长的风格,并没有被《钟无艳》式的小女人心情所影响,这次奉献出来的,还是一个有关“大爱”的主题。《十字架》是周博贤一次静下心来的认真诚恳的倾诉,以十字架映射一个与感情有关的救赎故事;《如花》则是开篇明义,直写周星驰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如花”。倒是专辑主打《17度》素质普通,立意未见得比其他的“凌晨13分”要高出多少,与《喜帖街》更是无法相比。最有趣的是《入型入格》,用俩个KAY的对话引出“各有所爱”的主题,更是兼调侃了叶念琛与他的残酷爱情三部曲。此外专辑中亦有上次神奇女侠风味的《港女的幸福星期日》,所不同的则是这次少了那么点悲凉味,而正如标题所言,是港人,港女的一种对自己生活的满意总结。对照《喜帖街》,更显得这种感觉的弥足珍贵。此外,《那碗粥》,KAY妈唱得很像孙燕姿。这是一张水准之上,值得听众侧耳倾听的专辑。可能KAY不如其他歌手那么懂得制造卖相,这张《Binary》也注定无法成为所谓全城瞩目的焦点。但正如KAY在专辑中表明的态度一样,“阶砖不会拒绝磨蚀 窗花不可幽禁落霞”,金子总在看见它的人面前,璀璨发光。
▍至尊金牌 ▍推荐《不吐不快》 张敬轩 - 不吐不快 曲: Christopher Chak 词:林夕 编曲:陈珀 监制:Alvin Leong 为何共那又来又往没情没趣无情份的竟比你都更频繁畅聚 为何遇到别人问好为何和你没有需要花心机讲好说话一句 为何若有无聊事干便宁愿上载到电脑早已忘掉怎跟你吹水 为何难得尚能腾空坐在戏院主角自杀你共我竟过倦而进睡 过去共你(怎么去比)哪理会你(赶得要死) 也爱用整晚说杜琪峰专长揭露命途无常的道理 讲破天地讲到自己 不觉迎面太阳已经升起 只怕无法再有这种情怀 优美得共你同时在这世界 丑恶在于赤子的胸怀 难敌这纷扰世态为理想或求生在挨(该理解) 没完没了各有需要把青春贱卖(怎逛街) 渐行渐远每天很快淡出得更快(这宇宙太大) 握手将要安排原谅我悲观过界 但血啃在喉中不吐不快 为何为了别烦着你别防碍你悠然睡去不忍太早太夜回你电 为何大家为求梦想为求上进没有空档分担怎么跟压力挑战 为何为了未来易过便勤力到忘掉共你兜半晚风不需太多钱 为何大家渐明大体再没有胆不理夜半有没有紧要事仍见面 过去共你(怎么去比)哪理会你(赶得要死) 也爱用整晚畅论人家感情最后为何完结的道理 讲破天地讲到自己 不觉残酷太阳已经升起 只怕无法再有这种情怀 优美得共你同时在这世界 丑恶在于赤子的胸怀 难敌这纷扰世态为理想或求生在挨(该理解) 没完没了各有需要把青春贱卖(怎逛街) 渐行渐远每天很快淡出得更快(这宇宙太大) 握手将要安排原谅我悲观过界 但血啃在喉中不吐不快 如何勤劳便有什么出路 令你与我少了几里漫步 没能力坐到老出世需要进步 你我再好也难逃这个轨道 该理解没完没了各有需要把青春贱卖(怎逛街) 渐行渐远每天很快淡出得更快(这宇宙太大) 握手将要安排原谅我悲观过界 但血啃在喉中不吐不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侣和谐互斗投缘 互信尊敬退缩生疏挂心忽近又远跟世态摇摆 见惯不会怪
▍至尊金牌 ▍无论事隔多年我也心跳 文/公元1874 我有时会感到很无奈,就像黄伟文说过的话,600万人的喜怒哀乐靠两个人来写,这其实是一种悲哀。 今天听到《心跳回忆》骤然发觉,还是林夕。还是这位天才词人,填出这样的词作让人难过得死去活来。 曾经 念念未忘于三点 响起轻软的声线 问我可会弄冷面? 是你 在我家过路望见 尚有一丝灯光 以为还未沉睡便至电 从此 踏入二时差一点 一屋闪砾的光线 让你估我这夜失眠 无论彼此怎样变 回忆总会留低这光线 偿还无限亏欠 无论事隔多年我也心跳 最后和你虽如我那所料 先挑引我的人爱得比我少 然后见面更少 让我多谢你那几秒 往后和每位也差些少 彷佛我的心 如不见了 然而怀念当日你我这段傻事 便知她……算了…… 曾经 望着露台的方位 开关松脱的灯制 让你走过马路观礼 明白这种惜别礼 才可使我 离开的手势仍能甜蜜一世 忘掉被你感动却也心跳 往后情侣一如每次所料 我爱的不少 遗憾也不过是 并没法使我的心这样跳 很喜欢歌词前两段的写景。两个人之间互相琢磨猜测的小心思一露无疑。伴着慵懒的声线,从半夜的电话筒里传出你的声音;因为你曾经看见我家里的灯光而打电话来,所以从此以后都会开着灯等她以为我在失眠;就算怎么沧海桑田,回忆里总会记得那时,那光,那人。 结局是注定的。先挑引我的人爱得比我少,然后见面更少。她虽然离开了,但是自己却永远记得在一起时的心跳。 就连你离开时的手势,仍能让我甜蜜一世。 人就是有这么多遗憾。不停的遗憾。 以这首歌送给所有有过一样经历并且刺进肉里的朋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