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pyg_djj dcpyg_djj
关注数: 6 粉丝数: 219 发帖数: 4,674 关注贴吧数: 2
由巴神想到的,狂喷一下!!! 上一次,全人类一起讨论一个人的智商,还是60年前。对象叫亚伯拉罕·爱因斯坦。 那一秒,巴神在想什么? 在段子里,他已经比杜甫还忙。 我们用数据还原一下巴神吧。过去一个赛季,在曼城,巴神至少3次错失单刀,还有次单刀中柱。而他职业生涯第一次进球,是2007年意大利杯打雷吉纳,两个进球中的第2个,就是单刀过了守门员打空门。 他的确不自信。反复看慢镜会发现,巴神可能想等卡西出击,趟过他射空门。此外,场地很滑,巴神断球的第一步蹬地,就趔趄了一下,后面两次趟球,脚有明显的抓地动作,这也是减速的原因。 在英国记者揶揄巴神智商只有4岁的时候,曼奇尼说过一句话:其实你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你们都会失业。等一等,4岁,我家小咪的智商应该也有这么高。 曼奇尼还说过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最后你们都可以说是巴洛特利的错。 在某个神奇的国度,巴洛特利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临时工。 临时工很喜欢动物,收养了一只叫温布尔顿的流浪猫。 临时工在一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里,做义工。(不知为什么我写这个的时候,突然流汗了) 临时工在停车场,救助过昏迷倒地的男人。 临时工不声不响,去医院探望重病的米兰元老。 临时工路见不平,在伦敦大街上追打小流氓。 临时工在赌场赢了2万5000镑,一出门就给了流浪汉1000镑。 临时工在球衣背后,印上了抛弃了他的生父的姓氏。 临时工对朋友很大方,非常讲义气。 巴神的世界,有何难懂?
有些事等出国了才知道就晚了(转灌水帖) 1. 英语不努力学,是掌握不了的。出国以前我以为到了国外,有了英语环境,自己会不费力地通过语言关。然而,除了小孩子,成年人欲消除语言障碍谈何容易?难怪许多在国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侨,其英语程度还属初级。 2. 从中国出口海外的食品,是给华人吃的。在国内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某某传统食品远销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到国外才知道,中国的食品绝大部分只有在华人超市里见到,是以华人为销售对象的,西人除了偶尔到中餐馆打打牙祭,平时几乎不买中国食品。 3. 在国外完全脱离华人圈,是不大可能的。国内人有这样的误解:到了国外,交的是西人朋友,接触的是西文,吃的是西餐……其实,除了华人稀少的城镇,以及生活于校园内,或者嫁了老外,在中心大城市,你的生活范围很大程度是在华人社区。 4. 频繁变换职业身份,没有什么了不起。笔者粗略计算,来加拿大六年多,自己从事过不下十个职业,从快餐店服务员到赌场发牌员,从中文教师到电话推销员,从送晨报的到送比萨饼的,从流水线工人到公司小职员…… 5. 汽车洋房,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过去国内报章经常报导某某“海外爱国人士”,如何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放弃汽车洋房,毅然决然回归祖国云云。原来在国外,只要你是劳动者,汽车洋房人人有份。 6. 上电视上报纸,没什么了不起。在国外报纸电视是私营企业,所以这里的新闻媒体大家办、大家看,没准一不留神你就成了焦点人物。 7. 牙齿保健,不能不重视。在国内,什么时候牙痛了才去看牙医,平时根本不在乎,很多人都有用牙咬开啤酒瓶盖的“英雄壮举”。出了国发现西人的一口白牙,似排珠,赛玉贝,咱们真是相形见拙,“难于启齿”,所以花心血让下一代一定爱护好自己的“门面”。 8. 西方政要,没有什么可神秘的。笔者在多伦多大街上见过加国总督伍冰枝,除了有两个粗壮男子五米之外相随,人家伍总督和老公牵手漫步,俨如平民。在一些场合,与市长、省长、议员握个手、合个影,也并不难。而在国内,森严壁垒的政府部门,警车开道的领导出行…… 9. 与西人交往,并非想象得那么容易。国内人以为我们在国外都有一些西人朋友,其实不然,与西人较深层次地交往,除了语言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隔阂。谁都对身边事务的关心程度甚于外域,普通西人热衷中国文化、渴望结识华人朋友的少之又少…… 10. 高学历知识分子,做普通工作不新鲜。“龙陷浅滩,虎落平阳”,高知做蓝领在国外司空见惯,笔者见过印度的哲学博士开出租车,东欧的音乐家干装修,中国的计算机工程师肉联厂杀猪……。人为了生存,要能屈能伸,很多时候学问不能当饭吃。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