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希顿法
你的葵花向太阳
关注数: 62
粉丝数: 207
发帖数: 4,846
关注贴吧数: 46
工大有11个学院牵头过大项目,有11个学院在近5年牵头过省一 近5年省奖 1.化工学院: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3) 2.生工学院:省科技进步(2023、2020)、技术发明一等奖(2024) 3.药学院: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4) 4.环境学院: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2023) 5.材料学院: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4) 6.食品学院: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 7.信息学院: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4)、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专用,2024) 8.计算机学院: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3、2020) 9.土木学院: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2023) 10.物理学院: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1) 11.机械学院: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2023) 大项目 1.化工学院:重点研发(2021)、国自然重大(2024) 2.生工学院:重点研发(2023、2022) 3.药学院:重点研发(2021) 4.环境学院:重点研发(2022、2022、2023) 5.材料学院:创新群体B类(2025) 6.机械学院:重点研发(2023、2024) 7.物理学院:重点研发(2023) 8.计算机学院:重点研发(2020) 9.能源学院:重点研发(2024) 10土木学院:重点研发(2016) 11.食品学院:重点研发(2019)
今年国奖的授奖思路和去年又有所改变 简而言之:在授奖上要求依旧十分严格,宁缺毋滥,但初评放大水,甚至是放洪水,奖励办现在鼓励大家报大奖,只要有点特一相貌的全放进终评。 1.今年国奖受理1534,初评302,初评通过率19.7%,去年受理1240,初评301,初评通过率24.3%,而国奖的授奖总数限额是300,由此可见,初评在入围项目的把控上依旧十分严格。 2.今年在特一等奖上面,国奖开闸放洪水,特一初评数量是历史之最,但最后终评应该是大屠杀。 本次国奖通用项目的特一等奖分布为:10科特,6自一,14技一,16科一,通用项目特一总数为46项。已知国奖每个奖种的特等奖项目不超过3项,一等奖项目不超过该奖种奖励项目总数的15%。自一总数应该不会超过2项,技一总数应该不会超过9项,科特总数不会超过3项,科一+科特总数应该不会超过20项。 由于涉及到专用项目,我认为,今年通用技一应该不会超过5项,剩下的全部淘汰或降级,则技一终评通过率不会超过35.7%; 科特大概率还是只有1项,小概率2项,剩下的科特全部淘汰或降级,则科特通过率不会超过20%; 按往年看,近几年通用项目科一都没超过14项,若以14项计,假设8项科特降为科一,则初评的科一只有6个终评名额,估计通过率不会超过37.5%。
香槟直接开!国奖初评4过3!史无前例! 浙江省提名的3个,工大全过!还管他终评咋样
国奖初评公布!浙工大3项科二! 如题,网站可查了
工大到底是要建国际校区还是要建国际学院? 有没有开学第一课没睡觉的吧友们细说一下 莫干山二期有一个和埃克塞特大学共建的国际联合学院,但也只是个联合学院,怎么我听吧里有人说要建国际校区?
昨天的开学第一课,翔哥有透露什么可以赢的消息吗? 开学第一课,总得放点PPT赢一赢吧
建立哈中时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联盟及创建1d1l联合实验室协议
地信学院的国际联合实验室 由工大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牵头,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设置实验室分部,在蒙古和伊朗设置办事处。
今年国自然终于win了 创新群体1个,优青2个,重点2个,面上100多个,目前总数174
浙工大获批国自然创新群体,依托单位:绿色化学全重 目前浙工大已在本周期高度集成“四大一基” 大团队:国自然创新群体(依托单位:绿化全重) 大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单位:绿化全重) 大项目:国自然重大项目(依托单位:绿化全重) 大平台: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 先进分离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两院院士增选今年工大提名了3个 科学院: 地理信息 陈曦 工程院: 土木 蔡袁强 化工 李小年
化工今年有杰优吗?机械今年有杰优吗?生工今年有杰优吗? 或者莫干山其他大化类学院,有无杰优的小道消息。有没有懂哥透露透露
2025年国自然杰优青资助结果已公布 工大有哪些老师拿到杰优青了吗? 3天内没消息就是lose。
没院士还让本土的上位当院长/学术院长的学院,只会是路边一条 工大21世纪的校史,只会由外来新势力书写。
工大信息学科副校长空缺4个月,新来的副校长会是什么级别的? 无奖竞猜
今年理工类分数线大涨 地信在扩招一倍的情况下,分数线也保持稳定,位次只降了200。
莫干山校区那几个学院今年有杰优青吗? 有无大佬透露透露小道消息,不会连续两年杰优青挂零吧
有谁发现,工大信息学科副校长已经空缺4个月了吗?
化工学院的大子刊 而且是工大作为唯一单位
地信学院的10亿元实验室,太猛了 学院发展弹射起步搞的还是人工智能,带动工大信息学科发展
单个实验室投资10亿元,时空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实验室 该实验室将聚焦人工智能在地理信息、智慧农业、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关于双一流的4点 关于双一流,最近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消息流出。我想了很久,觉得工大2027年没有理由不上。 1.从硬核指标上看,国内没一个双非比得过工大,工大完全满足三大一基,全重一牵头一共建,国奖牵头科一,大项目牵头国自然重大,每一项都是含金量拉满的,而且院士、大团队、大成果、大项目全部依托的全重,集中度100%,毫无任何拼接硬凑。 2.从服务地方来看,国内没有一个双非比得过工大在省内的影响力。浙江一大批化工企业的董事、高管都是工大出来的,一些厅里或市局更是集中分部了一大批浙工大系,工大21世纪以来的办学宗旨与办学特色就是“以浙江精神办学 与区域发展互动”。 3.从校内领头人来看,国内没有一个双非的校长比翔哥还牛逼。能遇见翔哥是工大二十年来最大的幸运,2023.7至今,翔哥来工大已经两年,这两年工大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不论什么时候,始终相信翔哥。 4.从区域高教水平上看,国内没一个地方的高教比浙江更需要补强,浙江的经济与高等教育完全不匹配。 从事实上讲,学校在客观的、可量化的条件上已经拉满了,除非刻意针对,想不到输的理由。如果27年出了意外,只能说明第三轮双一流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遴选标准极其扯淡,遴选过程极其逆天,省里也是完全靠不住,毫无一点后盾作用
到底有什么指标能比三大一基更好? 三大一基又全面,又有含金量,关键是它足够明确,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这就不存在什么操作空间。作为遴选标准而言,三大一基的质量是很高的,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太难了。
以浙江精神办学 与区域发展互动 浙工大二十多年来的办校宗旨
国自然杰青、优青、创新群体已经全部评完了,工大今年如何? 有没有拥有小道消息的大佬?私信说一下也行
哈萨克斯坦—中国科学与技术转移中心
确实是“国家级平台”,但感觉无法算入学科评估
今年国奖有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授奖比例要求吗? 往年有限制要求,今年新规出来,好像只说了一等奖数不能超过该奖种的15%。
深大想上双一流是不是必须得第一个项目中自二? 另外两个项目对应的学科有符合三大一基条件的大平台吗?
南方周末专题报道,像是浙省备战双一流放出的口风 文章全面分析了目前浙江高教形势,提到了很多浙江教育系统内部人士的消息,没深入各校调研写不出这篇报道。
工大的本土派老东西们只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国奖提名已经结束了,大伙猜猜今年有几个双非能拿自二以上大奖
S2赛季最后一年 有的学校拼了命地冲双一流,压箱底全掏 有的学校却反而跟休克了一样,明明前几年还干劲十足,今年就跟萎了一样直接躺那,国奖提名也是毫无斗志
会赢吗....
翔哥提名了一项北师大国奖
今年目前一共提名了17项科技进步特等奖(通用项目) 往年通用项目特等一年最多1-2项,所以这17个项目至少有15个要被直接淘汰或降级为一等。 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受理进步特等奖11项,其中1项最终荣获特等奖,6项荣获一等奖,4项落选。
华为居然没有院士,感觉今年院士增选单开私企赛道,华为很有机会 2000年以来拿了16个唯一完成单位的国奖,其中以唯一完成单位拿了2个科一。这些奖如果给高校,至少造出8个院士吧
工大近5年双代会的学校工作报告 2021年6月3日 李小年 《乘势而上抓发展、追求卓越创一流,全面开启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2022年5月27日 李小年 《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篇章》 2023年6月15日 李小年 《勇担使命守正创新为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2024年6月30日 高翔 《锚定目标坚定信心奋力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 2025年6月14日 高翔 《谋篇“十五五” 奋进新征程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杰青以后将分为2赛道,35岁以下和35岁-45岁 这下长江地位更低了
浙工大发展报告 主讲人:浙江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 30多分钟,视频平台b站
浙江工业大学学校发展报告,提及学校发展目标与双一流建设 主讲人翔哥,今年1月份校友大会的主旨报告,b站上可以看,在b站上搜浙江工业大学学校发展报告就行。
国奖一等奖授奖率会很低,甚至很多奖可能提名一等到最后二等都没 到现在我已经看见好几个科技进步奖人数>10人了,提名特等奖的都有好几个
浙工大逐渐“势微”的化工学院——实力几年后恐将跌至校内3-4位 今天统计了一下浙工大今年国奖可提名的省部科学技术奖(不含行业协会),可提名项目涉及了12种不同的学科。 结合前几天统计的学校全省重点实验室名单可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浙工大其他学院和化工学院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化工学院与其他学院的差距只剩下体量差距和双一流攻坚的战略地位差距,在实际的质上,浙工大各个学院整体趋向于平均化。 不过这种趋势也只是暂时的。2024年浙工大院系调整,地信学院和能源学院两个新玩家强势加入,在实力层面对代表学校传统的化工学院发起挑战。这两个新学院和校内其他学院最大的不同是均有很强的校外力量支持,两个学院均为多方共建学院,能源学院背靠白马湖实验室和浙江省能源集团,地信学院背靠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和德清zf。从发展资源获取上看,这对那些只能吃校内资源的学院而言,是降维打击的 而且地信与能源均在筹建国家级科研平台,如果进展顺利,这两个学院经过5-10年发展实力将达到校内NO.1-2
省属高校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情况 一.重组率 目前浙江共重组了两轮,重组前共有380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后现有280个全省重点实验室,目前重组率为73.7%。而在我统计的这几个省属高校中,仅有2个高校重组率高于全省平均重组率。其中最高的是杭电,88.9%,最低的是宁波大学,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率仅为12.5%。 二.重组前后数量变化 有很多学校在前两轮重组中新牵头全省重点实验室,其中浙工大与浙理工最多,新增3个。大多数省属在重组后牵头实验室数量减少,图中高校仅浙工大与杭电在重组前后实验室数量不变。 三.实验室学科领域分布 由图2可知,绝大部分省属高校的省重点实验室不论是重组前还是重组后,都呈现集中分布的特征,即少数的一两个学科掌握了全校大部分省重点实验室。仅浙江工业大学的省重点实验室呈现平均分散分布,各个理工类学科基本人均一个,即使是化工学科也依旧只有2个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前为2个)。 四.重组安排 重组估计仍未结束,今年应该会进行最后一轮重组。根据第一轮的申报数据,实验室获批率不超过50%。
浙江省属高校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情况分析——实际情况出乎意料 由于顶上的国重在搞重组,所以很多省的省重点实验室也搞起了重组。 一.重组率 目前浙江共重组了两轮,重组前共有380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后现有280个全省重点实验室,目前重组率为73.7%。而在我统计的这几个省属高校中,仅有2个高校重组率高于全省平均重组率。其中最高的是杭电,88.9%,最低的是宁波大学,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率仅为12.5%。 二.重组前后数量变化 有很多学校在前两轮重组中新牵头全省重点实验室,其中浙工大与浙理工最多,新增3个。大多数省属在重组后牵头实验室数量减少,图中高校仅浙工大与杭电在重组前后实验室数量不变。 三.实验室学科领域分布 由图2可知,绝大部分省属高校的省重点实验室不论是重组前还是重组后,都呈现集中分布的特征,即少数的一两个学科掌握了全校大部分省重点实验室。仅浙江工业大学的省重点实验室呈现平均分散分布,各个理工类学科基本人均一个,即使是化工学科也依旧只有2个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前为4个)。 四.重组安排 重组估计仍未结束,今年应该会进行最后一轮重组。根据第一轮的申报数据,实验室获批率不超过50%。
工大今年有申报创新群体吗? 化学部的国自然创新群体已经评审完了
工大目前的全省重点实验室分布,这可能是工大发展最均衡的时候 基本上每个理工类学院人均牵头一个,算是李小年时代工大的发展特点——各个理工类学院之间差距缩小,化工、机械两个老牌学院并不突出。 但24年以后,从学院发展的角度看,工大地信和能源两个新势力强势崛起,未来几年极有可能超越化工。 生工靠着郑院士能依旧稳扎稳打的发展,化工靠着24年的成绩和双一流这张牌依旧能长时间保持第一梯队,机械应该是要逐渐掉下去了。
今年国奖申报,信息学院有没有报自二?
今年上半年有啥国家级平台申报吗? 特别是3月份这段时间。
新一批全省重点实验室公布 工大共新增14个全省重点实验室,其中牵头8个,共建6个。 和之前的名单相比,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牵头的全省重点实验室带上了工大
翔哥这周带队去了金华和衢州 这周应该是主要搞校地合作。5.27去金华,5.28,5.29去衢州,按计划5.30(今天)应该是回德清和德清开2025的校地联席会议。
工大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不知道是谁
国奖提名启动!今年头号大戏
AG三个教练夺冠时的弹幕,只有1个与众不同 图1为zwy春决,图2为奶茶夏决,图三为bao世冠决赛。奶茶和bao在没夺冠的时候也是被质疑,但冠军一拿大家就毫无意见,唯独zwy不同,只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居然还有给zwy洗的
AG这个五人组打破了多少玄学 什么S1不能夺冠,常规赛MVP拿不了冠军……
轩染英雄池胜率统计,狂铁淘汰赛11战11胜,胜率100% 使用次数超过5次,轩染淘汰赛胜率最高的为狂铁,胜率100%,淘汰赛使用次数11次。总胜率最高的英雄为牢大,胜率87.5%,使用次数7次。
为啥赛后采访时奶茶能承认自己bp失误,轩染能承认自己打得不好 zwy就不能反省一下自己的bp呢?总决赛,当红色方,在bp有先天优势的情况下还能选出个三线劣阵容逼着选手天天拿弱势阵容以弱胜强,真是在消耗选手的职业寿命
高绩用这张图是想说明什么?
感觉大帅作为辅助保人能力甚至还不如轩染 大帅作为辅助保人意识真的差AG五人就他最能作妖,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张飞出黑切,空空儿出末世,纯÷出装。就不能安分点么? 看看轩染,让他干啥就干啥,而且都做的很好。不论是绕后,切C,还是说排草站视野,盯防,拆火之类的杂活,玩个孙策还会带孙尚香满地图吃钱大帅总是辅助玩着玩着就玩变味了,去年年总就发癫过一段时间,最近病症又复发了
软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市的官号和省的官号都在那转发排名。之前看到有的省份教育T和科技T甚至直接拿软科排名作为学校建设指标和申报人才类项目的条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