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houyi zenghouyi
曾侯乙,姒姓,氏曾名乙。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小诸侯国曾国的国君。
关注数: 148 粉丝数: 386 发帖数: 1,545 关注贴吧数: 74
观赏石评鉴标准(一) 多矿物集合体的玉石不同于单矿物晶体的宝石,因此,对于玉石品质等级的划分,也因其成分变化大、情况复杂而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黄龙玉品质等级的划分亦是如此。在对黄龙玉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品质等级划分之前,我们必须了解黄龙玉各方面的特征与特性。这样对黄龙玉分级和鉴评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基础。 黄龙玉在刚一开始进入人们视野中时,是以观赏石的姿态被人们认知和做相互交流的,而黄龙玉的品质等级划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观赏石鉴评的标准。为此,笔者针对黄龙玉的特点、特性对《观赏石鉴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第DZ/T0224-2007》作以相关整理,以方便广大黄龙玉玩家对黄龙玉品质等级的划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一、观赏石定义 观赏石有广义、狭义之分。在此指狭义的观赏石,即在自然界形成且可以采集的,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石质艺术品。它蕴涵了自然奥秘和人文积淀,并以天然的美观性、奇特性和稀有性为其特点。 二、观赏石分类 根据观赏石产出的地质背景、形态特征,以及观赏者的人文意识和审美取向,将观赏石分为以下五种基本类型: 1.造型石类 造型石以各种奇特造型为其主要特征,具有立体形态美,大多是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于产出地址背景的不同,造型石往往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2.图纹石类 图纹石以具有清晰、美丽的各种纹理、层理、斑块为其主要特征。常在石面上构成艺术图案。它的形成主要与岩石本身的特性有关。 3.矿物类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类观赏石主要为矿物晶体,也包括一些非晶质矿物。它以自发长成的几何多面体外形、丰富的色彩和各异的光泽为其特征。 4.化石类 化石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遗物等。按其保存类型有实体、模铸、印痕等化石。化石以其特有的珍稀性和观赏性为人们收藏和观赏。 5.特种石类 特种石类是指与人文或历史有关的石体;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石体,以及地质成因极为特殊的石体,以及前四类含盖不了的其他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的石体。 三、观赏石鉴评要素 鉴评要素应能体现观赏石的完整性、美观性、生动性、神韵性为总的原则。 具体分为基本要素和辅助要素。 1.基本要素:形态、质地、色泽、纹理、意韵。 2.辅助要素:命题、配座。
作为首饰的黄龙玉品级划分标准(二) 在《黄龙玉分级》云南省地方标准未颁布实施之前,针对黄龙玉石料品种有品质差异,在黄龙玉市场贸易中,结合黄龙玉石料的产量和品质,出现了被人们广泛认可的黄龙玉的品级划分标准。虽然如下等级划分的黄龙玉及石料不一定都以首饰的形式出现,但为了方便广大黄龙玉玩家,这里仍做以介绍以供参考。 针对黄龙玉的颜色、结构、质地、块度大小等方面的特征一般有两种划分形式: 以颜色、质地、结构、透明度等划分: 一级玉料:颜色鲜艳、搭配和谐,以金黄色、橘红色、鲜红色为主,质地细腻、杂质少,透明度高,无裂隙,玻璃光泽,常常用于制作戒面、手镯、挂件、手玩件、摆件等。产量少,比例不到1%,以水石为主。 二级玉料:色泽鲜艳,呈蜜腊黄色、棕黄色、黄色,质地细腻,结构均匀,半透明,玻璃―蜡状光泽,杂质少,纯净滋润,裂纹少,多用于制作手镯、挂件、手玩件、摆件等。山料,水石均有。 三级玉料:石质粗细相间,结构不均一,透明度不均匀,裂纹较多,块度大,主要特点是颜色丰富多变,搭配巧妙美观,是雕刻制作为摆件或观赏石的主要原料。这类玉料产量最多,可达到总产量的95%。几乎都是山料。 观赏石料:显晶质结构,颗粒粗大,石质粗,颜色丰富,造型奇特,块度可大可小,稍经切割打磨后便可作为观赏石。 从矿石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质地、结晶颗粒、透明度,块度大小等划分: 珍品:石质细腻通透,结晶颗粒0.05㎜左右,半透明—透明,油脂光泽、杂质少,块度大于40×20×10㎝,裂纹少,色泽为白、黄中呈现块块红或丝丝红,可制作手镯、挂件、手玩件、摆件等任一品种。 特级品:石质细腻,结晶颗粒0.05—0.1㎜,半透明,腊状光泽,杂质少,质地温润光滑,颜色呈蜜腊黄,纯而滋润,块度大于30×15×8㎝,裂纹少,可制作手镯、挂件、手玩件、摆件的任意一种。 一级品:石质粗细相间,结构不均一,裂纹较多,块度大于30×15×8㎝,在同块石料中有透明部份也有不透明部份,但颜色丰富,搭配巧妙美观,可雕刻制作为摆件。 二级品:石质粗,颜色丰富,造型奇特,经切割打磨后作为观赏石,块度大于30×15×8㎝。 黄龙玉玉质的品质决定了黄龙玉的加工产品具有多样性,既可以加工成首饰佩戴,又可以加工成手玩件、摆件把玩、观赏,其中形状、花纹奇特的还可经打磨后作为奇石收藏。但是同样是因为龙陵黄龙玉的玉料的品质特点,可以做成首饰的黄龙玉并不多见。
如何判别黄龙玉的品质 对一种玉进行品质评价,从宝石学角度讲,就是对玉的相关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其整体做出客观判定并用等级划分加以区别。可以说,对玉的品质判别、划分是对玉的一种全方位审视。既然如此,就必须要考虑到玉的理化性质、文化内涵、工艺及经济效果、美学感官等多方面。 如何判定一款黄龙玉的好坏,同样离不开这几个方面。下面就对如何判别黄龙玉品质加以详细说明。 一、评判黄龙玉的环境或自然条件 如何评判一件黄龙玉品质的好坏,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较客观地进行。 1、光线。 在自然光照较好的空间里,不能让光线直射到物品上,也不能光线太弱,太过强或太弱的光线,对评判黄龙玉的颜色和质地都有影响,光太强,色易看浅,光太弱,色易看浓;当然检查原石的内部结构时则需要强光,用100瓦的白炽灯,扣在黄龙玉的边缘,可看其透明度、杂质、裂隙等等,用这样一远一近的方法,则可初步评判出一块黄龙玉的品质了。 2、周围的环境和背景。 在观察黄龙玉是,周围的颜色都会影响你的客观判断。如墙的颜色、背景布料或纸张的颜色等等。墙的颜色宜浅而且柔和的中性色,如白色或浅灰色都行。黄龙玉是以颜色为主的玉石,所以背景最好用白色的反光弱的纸或布料,这样才有利于评判。 3、心境。 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很重要——当看到一块心仪石头,尤其是价格较高时,一定要从各方面吃透,颜色、质地、款式、造型、工艺、寓义等等诸多因素,不要立刻表现出“志在必得”的心情,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容易使自己蒙蔽住自己的双眼,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后悔莫及。
黄龙玉的品种分类 黄龙玉的品种分类可以按产出状况、形成原因及整体结构、玉石色彩、结构粒度等有不同的划分。 产出状况分类 按产出地的不同可以分为山料、山流水、籽料。 山 料:产于山中的原生玉矿料。黄龙玉山料包括洞坑料及草皮料两种。洞坑料为原生矿玉料,产自山体内部;草皮料为因地质作用散落在山体(浅)表面的原生矿脉玉料。 山流水:又称半山半水料。山流水玉料是由于原生矿石因地质作用而散落在山体或河床表面,受流水搬运至山坡低洼地带所形成的。 籽 料:原生矿石受流水冲击搬运至河流中,因运动过程及长期流水冲刷,玉料杂质减少,棱角磨平,表面光滑,多卵石状。 按形成原因及整体结构分类 根据黄龙玉的形成原因及玉料所表现出得整体结构特征,其可分为:板块玉料、瓦沟玉料、山筋料、原封玉料、包浆料、老干玉料、草花玉料及手玩璞玉。 按色彩分类 黄龙玉玉色极为丰富,有黄、红、白、灰、黑以及极为少见的紫、绿等玉色。其中黄色系有帝王黄、鸡油黄、橙黄、明黄、土黄色等;红色系有鸡血红、鲜红、朱红、等。除单一玉色的玉料外,更多的黄龙玉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玉色特征。根据其不同的色彩表现,人们将黄龙玉分为乌鸦皮(表皮乌黑)、金包银(内白外黄)、五彩玉(镇安五彩玉料)等。 按结构粒度分类 黄龙玉为隐晶质矿物集合体,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因其组织结构的不同,其玉质表现度亦不相同。主要有宝石种、冰种、油种、皮冻种、微晶种、雪花种。
黄龙玉的六大完美特性 任何一种玉从其发现到被接受直至被人们代代赏玩,都有它的必然性,其关键就在于玉本身所独有的特质与魅力。黄龙玉能成为珠宝市场的一匹黑马主要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六大完美特性” 第一、黄龙玉的质。黄龙玉无论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整体来看都极为稳定且力学性质坚韧,其韧性超过水晶而硬度接近翡翠,更适合各类雕刻创作,玉质极优。 第二、种。优质黄龙玉的隐晶质晶体小于1/1000毫米,质地细腻,超微晶隙之间有胶状铁矿充填胶结,故玉种温润有光泽,润透水灵——种水好; 第三、色。红色和黄色在中国象征着吉祥与富贵,在古代更是皇权的象征。黄龙玉以其正黄、鲜红、橘黄等温润富贵的色彩为主色调,集冷、暖、素、艳各色系于一身,是难得的玉色俱全的好玉。 第四、工。黄龙玉不仅仅是色彩出众,其各项性质亦十分均衡。无论是原石赏玩或是雕琢饰品、工艺品;黄龙玉都可以满足玩玉者的需求。黄龙玉极佳的柔韧性使得对玉进行、切磨、雕琢、抛光等工艺加工下,都表现出玉石本身的优异性能。一块上好的黄龙玉,足可作雕工大师技艺下的传世精品。 第五,量。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黄龙玉能有今天的价值高度,与其产量不无关系,但是妙就妙在黄龙玉虽资源稀有,却又满足了市场需求的丰富品类的小规模产量。用恰到好处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第六,和。自古就有“玉出云南”、“盛世兴、美玉出”的说法,在现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潮流中,黄龙玉自素有玩玉识宝天赋的滇缅边陲浓墨重彩的出现,正是印证了流传久远的美玉的预言。黄龙玉可以说的上是聚天地日月精华而成,凝天时、地利、人和而兴。 由此可见,黄龙玉是迄今为止的一切国产玉种中,各项特性较为理想的新玉种,而且它不仅弥补了以往国产玉种缺乏暖色系列的不足,还拥有丰富多彩、彰显富贵吉祥、倍受人们青睐的优异玉色,将来必有望成为首屈一指的“国玉”。
黄龙玉业内术语锦集 种:借用玉界内已有的“种”之概念。这里用“种”这个概念概括表达黄龙玉质地的表现特征,黄龙玉种地主要分为宝石种、冰种、油种、皮冻种、微晶种、雪花种。 水:黄龙玉的透度,即黄龙玉本身对光线的通透率。黄龙玉透度为透明至半透明。 色:指黄龙玉的玉色。黄龙玉的玉色极为丰富,主要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灰色以及极为少见的绿色或蓝色等。黄龙玉玉色以黄、红为主,有“红如血,黄如金,黑如墨,白如雪”之誉。 黄龙玉镇安料偶有见蓝灰玉料出产,今或已绝迹,图为镇安料印章 场口:指黄龙玉的产地,俗称黄龙玉场区或矿区。黄龙玉产自云南龙陵小黑山一带,此地带具体划分黄龙玉主要场口有:小黑山、洋烟河、镇安、龙江、迤沙寨、团坡、平达、硝塘等场口,其中以小黑山与洋烟河最为著名。 皮壳:指黄龙玉料表面受风化作用产生的由风化残积物构成的石皮。黄龙玉皮壳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特殊的包浆石皮壳,一种是黄龙玉籽料表面受自然作用磨洗而成的石皮。一般通过籽料皮壳的特征可以大致判断籽料内部的特点,皮壳粗,肉相对粗,皮壳细则肉细。 草花:黄龙玉水草花玉简称草花或草花料。 金沙:黄龙玉金沙料或者金沙料成品所独有的特征,业内称之为金沙,玉料称之为金沙料。金沙料的主要特点是玉料内部有极细的沙状色带,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观之有水磨质感,沙带部分或泛有银星状沙星,金沙料有金黄色、银灰色、红色等。 绵:黄龙玉料因失水导致的一种光学现象的表现特征。因外观表现多白色絮状棉质态,故称。 绺裂:玉料内部的裂纹。行业内有“小绺大裂”之说。通常情况下,“绺”指玉料在形成过程中,先天形成的小的裂隙。多在玉石内部,观察稍有难度;“裂”指玉料在自然作用下搬运撞击或者在加工、销售、收藏过程中形成的裂纹,其中又以后者居多。 色带:黄龙玉色带亦称“纹带”、“飘带”,是黄龙玉在形成过程中,因多阶段、多层次玉化凝聚而成。色带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黄龙玉板块玉料。色带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条纹、带状不同色层分布,界限清晰。 俏色:黄龙玉玉色以一种或两种颜色为主要表现色,部分间带有其他色彩,称之为俏色。其中主要玉色部分所占比例较大。一般提及俏色,多用于成品玉雕的俏雕上。故而俗称俏雕也做俏色。 俏雕:又名巧雕,是玉雕工艺的一种艺术创造。在玉雕创作中,玉工依玉材表现的自然色泽纹理,巧妙地加以设计运用,施以适合玉材的琢磨技法,使作品的造型与颜色达到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往往也是最具化腐朽为神奇之力的玉雕技法。 油养:黄龙玉养护手段之一。为防止玉石失水过干导致“起绵”,而用玉石养护油或者婴儿润肤油擦拭、浸润黄龙玉的方法称之为油养。
黄龙玉籽料分布地图 陵县,是云南省保山市下辖的一个县,与德宏相邻,黄蜡玉在龙陵县境内呈零星分布,储量相对集中在龙陵小黑山的大烂坝一带,周边山地、水域也有分布。 黄龙玉最先的发现地是苏帕河,其次是小黑山。据目前的考察和探测,云南龙陵黄龙玉已知矿区有小黑山地区、苏帕河流域以及距龙陵县城东北方向约50公里的镇安镇。其中尤以小黑山地区较为著名。小黑山位于龙陵县城东南方向约30-40千米的区域,小黑山上黄龙玉矿体走向取东南——西北势,优质玉矿面积约2平方公里,整个矿区的分布面积约40平方公里。小黑山矿区包括洋烟河、大场、团坡、芹菜塘、大河边、百花寨、象达洼等矿带。 黄龙玉籽料主要分布于苏帕河流域。苏帕河位于小黑山山下,由小黑山山下蜿蜒向东南远去,黄龙玉籽料多开采于苏帕河河底、河滩及河流两岸的田地中。黄龙玉籽料通常无皮壳,棱角,外表光滑,块体小的通常呈现卵石状,在出产的黄龙玉中质地最优。 苏帕河是龙陵县中南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全长71.2公里,流域面积667平方公里,它自北向南,由西向东汇入怒江。苏帕河左岸环绕着黄龙玉山坑石的主产区小黑山,小黑山40公里范围内的降水都汇入苏帕河,此外,苏帕河的北面、西南、南面还有大于100公里的汇水面积。因而,苏帕河的小黑山河段成为黄龙玉籽料的理想发源地。黄龙玉籽料集中分布在苏帕河的茄子山水库,水草林,椿头坪,尹家田,台子田,干水田到三江口,镇安。 茄子山水库。从北起龙新乡,南到新大硝的茄子山水库大坝,长约11公里的苏帕河水库一带,水库东侧即为小黑山矿区,由于靠近上游,出大料,50KG以的大籽料都出自这一带。 水草林河段。水草林村隶属象达乡,位于象达乡东边。水草林河段位于牛峰包山西侧,为一段弯转曲折的山区河谷谷地。谷坡陡峻,谷底宽约40-80米,谷底卵石堆积及沙砾层,出产优质小籽料或普通籽料。 椿头坪河段。水草林河段位于牛峰包山西南侧,为一段稍有弯曲的山区河谷。南段谷坡陡峻,谷底宽约35-60米,北段有西南面的小寨河汇入。 尹家田河段。尹家田隶属象达乡,属于山区。尹家田河段位于苏帕河的流向,由西南流向而突然转为向东流的急剧转弯地段,向下游可延至尹家田电站。尹家田河段为一段低山谷开阔谷地,谷坡较缓,谷底宽约50-80米,因有西部两条小河汇入,水流量增大,附近居住村民较多,出产籽料块度较小。 台子田河段。台子田河段位于苏帕河流向大拐弯的东部以东,尹家田电站以下的东部河段。是低山开阔谷地,谷坡更趋平缓,谷底宽约100米,这一河段因远离原生矿脉主产区,故所出产籽料最为细小精致。河谷两岸村落众多。台子田河段北段有一处温泉,处于泉眼热水潭中及附近受温泉水浸泡的沙石,泥沙中有时掩埋着表皮乌黑而内部棕黄的特殊籽料品种乌鸦皮。 干水田到三江口。干水田直到三江口一带,出产籽料较少,多出产小籽料,也有小精品。 镇安镇矿区出产的一种特别的籽料,其每块石料一般都有黑、白、黄、红、灰等色彩。其他色彩也偶有所现,如绿等。不过这种因一石含有五色而被称为“五彩石”的黄龙玉现今几已绝迹。
黄龙玉原石玩赏 在其它玉石中,大概只有和田玉和田黄石是可以原石玩赏的。玉石原石玩赏贵在自然天成。虽说“玉不琢不成器”,但上天之手用漫长岁月而雕琢的高度,是人类永远无法企及和超越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同样也是玉石玩赏的最高境界。黄龙玉原石玩赏价值:一是本身具有极高的观赏及把玩价值;二是可作为上等玉料传世。 黄龙玉原石玩赏最重要的就是黄龙玉籽料,其次是山流水,再有就是打磨的观赏山料、可作观赏的原封石、蛋蛋石、凝结石、单面石等。 好的黄龙玉籽料其质细腻坚结、柔若无骨;其色丰腴纯厚、温润灵动;其肤宛若凝脂、滑不留手。赏形,对黄龙玉籽料来说已不重要了,所谓“大象无形”,没有形,恰是它最好的形。 黄龙玉的玩赏以质、色、肤三点为要: 质,黄龙玉籽料的质已达到坚与柔的和谐统一,看似柔若无骨,实则细腻坚结,极象中国人的性格,外柔内刚。 色,黄龙玉籽料的色虽多,但以黄为主。黄,是中国人心中最为高贵的色彩,再配以丰腴纯厚、温润灵动,赏心悦目。 肤,黄龙玉籽料的石肤非常好。科学家研究,抚摸(美丽的质地)能使人产生快感。把玩爱抚黄龙玉籽料,就象抚摸婴儿的屁股,情人的乳房,娱悦无限。黄龙玉籽料的这种石肤的感觉,只有大自然可以做到,人类如何模仿也难以做到这样美妙。 上面我们讲的都是完美的籽料。但实际是大多的籽料并不完美。那我们在玩赏时一定要雕琢了。雕籽料很有讲究,一定是只雕有暇呲的地方,保留美丽的地方。保留的地方一定不要抛光或作任何其它处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籽料的天然美。 黄龙玉的山流水,在质和色上都与籽料无异,但其石肤与籽料却有很大差距。山流水的玩赏重在质色。质色上乘者为上品,极少数石肤好者为极品,与籽料无异。山流水多无皮,质色展现较好,视觉上极为诱人,不少玩家以为其好过籽料,其实不然。二者作为玉料开后,还是籽料作品要强太多,其差别主要在温润度上。 黄龙玉的原封石、凝结石、单面石有山坑和水冲两类,蛋子石现只发现山坑的,尚未见水冲石出现。就是山坑的蛋子石现世的也特别少,具很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当然,也同样具有玉料的价值,利用得当可出绝世精品。
河南玉石的 “五朵金花” 河南玉石的 “五朵金花” 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张玉骉说,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心。这里自古就是玉制品的原料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河南省玉石资源丰富,主要有独山玉、密玉、栾川玉、梅花玉和木变石等种类。 独山玉 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郊独山而得名,又名“南阳玉”、“独玉”。独山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色泽鲜艳,透明度较好,硬度大于摩氏6.5度。品种主要有:白玉、绿玉、绿白玉、紫玉、黄玉、芙蓉红玉、墨玉及杂色玉等,高档独玉的翠绿色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独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密玉 因产于河南省新密市而得名。密玉为一种比较致密的石英岩,石英颗粒较小,结构较细,坚韧,光洁,硬度为摩氏7度。密玉因含有绿色绢云母而呈绿色,故有“河南翡翠”之称,但也有肉红、黑、乳白等色。密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手把件等工艺品。 栾川玉 产于河南省栾川县。栾川玉是以透闪石和蛇纹石为主的玉石原料,玉质细腻,硬度为摩氏5.5-6度,被专家称为“中原第一白玉”。在独山玉和密玉资源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栾川玉的开发利用显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梅花玉 产于河南省汝阳县。梅花玉是一种黑色杏仁状安山岩,致密坚硬, 硬度为摩氏6-7度。梅花玉底色如墨,也有灰紫色。其上缀有白、黄、粉红、绿各色花点及粉红色细枝,图案恰似含苞傲梅,故称“梅花玉”。梅花玉主要用于制作饮具、香炉、动物等工艺品和手镯类饰品。 木变石 产于河南省淅川县。为硅化青石棉,因外观极似木质,故称木变石。木变石质地细腻,韧性较好,具有较强的丝绢光泽,一般为半透明,硬度为摩氏6.5-7度。木变石中黄褐色的称虎睛石,蓝色的称鹰睛石。木变石属宝石原料,通常用来制作陈设艺术品或项链饰品等。 河南是全国玉制品的重点产区,从业人员及玉制品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河南省的玉制品加工主要集中在镇平县和新密市。 镇平县的玉制品加工历史悠久,玉文化积淀丰厚。据《县志》记载,宋元时代,玉制品加工就传入境内。清朝中叶,百业振兴,玉雕业有所发展,特别是清末民初,来自北京、苏州等地的玉雕艺人前来传授技艺,使玉雕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河南栾川玉石的岩石学和矿床学研究 河南洛阳栾川县近期发现有软玉矿体产出,具有一定的宝石学研究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对当地区域地质了解的基础上,对玉矿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验室的测试分析,对该地出产的软玉以及蛇纹石玉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物理化学性质、地质条件、构造围岩情况、成矿条件、成矿背景,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对其宝玉石质量作出了评价. 该区地层为下元古界桃湾群(Pt<,1>t),玉矿赋存于浅海相泥质碳酸盐岩及钙质泥岩,局部夹中基性火山岩的桃湾组中.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晋宁期基性岩一辉长岩类,矿区内有多条断裂出现,主要是小型断裂. 通过镜下分析,栾川软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一般含量在95﹪以上,结构可分为毛毡状显微交织变晶结构、纤维束状变晶结构、放射状变晶结构、似斑状结构、旋转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该地产出软玉中透闪石颗粒较大,结构稍粗、欠细腻.栾川蛇纹石玉结构可分为:显微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似斑状变晶结构. 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栾川软玉的主要氧化物成分与标准透闪石成分接近,但是总体偏低,通过计算,结果Mg<'2+>/(Mg<'2+>+Fe<'2+>)>0.9,属于透闪石系列.栾川蛇纹石玉中铁含量较高,经分析过高的铁元素是该地蛇纹石玉颜色发暗、发黑的原因. 对栾川软玉的微量元素测试分析,该地软玉与新疆和田、辽宁岫岩以及江苏梅岭出产软玉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个别微量元素的显著差别可作为区分产地的依据.栾川软玉表现为Eu正异常,而其它三处产地软玉多为Eu负异常,这反映出栾川软玉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条件有与其它三处有所不同. 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和红外光谱对栾川的蛇纹石玉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该地蛇纹石玉由较为纯净的叶蛇纹石组成. 运用X射线和红外光谱对栾川软玉的分析表明,组成该地软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其各项参数指标与标准透闪石十分接近,含有少量方解石,并且结晶度较好. 栾川软玉发现于中原地区,它为悬而未决的"史前新疆和田玉何时进入中原"这一玉石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宝石学、经济学价值和史学意义. 栾川玉矿的成因经研究推测为变质热液交代型矿床,这一点有别于新疆和田软玉的中酸型岩浆岩与镁质大理岩接触交代型矿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