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nelo126 waynelo126
关注数: 20 粉丝数: 222 发帖数: 9,095 关注贴吧数: 33
再战白酒忽悠局-支持善于独立思考的进 1、白酒需要醒酒? 先不说醒酒如何科学,怎么高大上,如何调性、如何质的飞跃等等,直说市场行为,如果白酒真的需要醒酒环节,为何没有商家生产专业对口的白酒醒酒器?正常需求量大就应该有市场才对,葡萄酒的醒酒器看多了,黄酒的热酒器也见多了,唯独白酒醒酒器还没有见过专属的,要么和分酒器一样。不过,最近也有专家出来辟谣强调白酒新酒直接开饮,10年内老酒开瓶十分钟即可,超过20年老酒最多在分酒器等待半小时就够了,不过反而白酒陈化器倒是研究出来了。 2、白酒越黄越好? 这个我也尝试找过一些专业书籍看过,目前仍找不到该知识点的起源,但这个说法是和酱香热相伴“出世”的,其实,很多酿酒师都说过酒液呈黄色和品质没有任何关系,白酒泛黄更不代表是好酒,往往杂醇油过多、科技与狠活(罗汉果、沙棘黄,甜黄素等添加剂)越多、变质等都会使酒体泛黄,是泛黄,如果跟上火一样的尿黄色基本都不是高品质的酒,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黄色都是好的转换,米香型或清香型白酒变黄大概率是变质。 实际上,整体判定酒的品质等级,色泽只占了很小的分值,一般在100分里面,颜色只占了5分,其余香气、口味、风格、酒体占了95分,而口味这一项更是占了50分,所以,不能只凭借颜色来断定酒的品质好坏。 3、瓶陈效果提升明显? 先抛开一般家庭不具备的恒温恒湿充满有机物微生物的酒窖环境,酒厂的存酒容器以陶坛居多,它不仅能促进酒液的氧化作用,且含有的金属离子可溶入酒液中,进一步促进酒液的陈化老熟,使得白酒重获新生,去除燥辣,只余醇厚、绵柔感。瓶陈后,不管是何种材质的酒瓶,其密封性相对来说都是比不上在酒库的酒坛,另外,酒厂定期巡查酒库,漏酒的酒坛会立马更换处理并后续有调酒师跟进检验酒质,装瓶后白酒相对于酒坛更容易出现挥发、渗漏等现象,稍有不甚,就容易跑酒,导致香味成分以及乙醇挥发,酒质下降。 储存环境、存酒容器和窖藏管理等,瓶陈与酒厂坛陈的效果是天壤之别。未出厂前,坛陈的白酒酒质的进步空间要更大,能成就大家心目中无价的液体黄金,瓶陈的陈化效果相对来说极为有限。 潘金莲做梦都想让武大郎变成武松,那可能吗?它们虽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一个八尺男儿、仪表堂堂;一个三寸丁、谷树皮。这是先天注定,普郎变不成红花郎,王子也变不成普茅,普茅也变不成精品或年份陈酿。 4、老酒升值空间大(资本忽悠最关键的主线)? 升值是资本忽悠局的主线,后续的一切操作合理性解释都源于升值预期。有了这个预期,酒厂库存都不是问题,经销商积压的老酒都有市场了,后续让大家一起囤酒,让大家为年份老酒买单都有了依据。突然想起一件事,为什么以前酒瓶上的年份陈酿消失了?一坛酒滴了几滴50年调味酒都敢和你吹50年陈酿,国家都看不过去了,太能忽悠了。 当某款酒(这类酒还有,每年都出号称升值回收,只是销量不大,忽悠不动了,大家都不买单罢了),无论酒厂还是经销商,既不和你谈口感、工艺,也不和你谈品牌文化与历史,而是和你大谈特谈投资、升值的时候,先别急着算收益,你应该好好想想,为啥他们会争着抢着把赚钱机会送给你?是你阳刚虎狼之气,让他们臣服了?还是你帅到惊天动地,令对方难以自持?如果都不是,那肯定是你脑袋有点大,他们想把你当冤大头。 我在想如果老酒售价只是新酒价格的80%,价格逐年递减,没了心理暗示和价值预期,估计觉得说老酒好喝的人起码少一半,现实生活中,盲品普茅说难喝的有多少人,看着普茅说难喝的有多少人,心理暗示和预期很重要,不过老酒信仰崩塌是资本、酒厂、经销商都不愿意看到,必须誓死捍卫,歌德暴雷就算了,毕竟民营企业,但酒厂就不行,大股东就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这方面不能深说。 还有一些人说茅台拍卖价格如何如何,这我也不深说了,就是局中局,里面水太深,形形色色的资本,各怀鬼胎的肮脏东西太多。 如果一些纯杠上来就一张嘴的二极管,什么老酒换新酒,古人云XXXX等等,请自重,能说出这话真的幼稚,都多大人了,现实点,讨论要有依据,咱也不是泼妇,口嗨几句没意思,理性讨论。 最后,看到这里的都是有容乃大海纳百川之人,我想说能懂的自然会思考,懂得自然就会懂,装睡的、别有用心或真不懂的也没必要强迫自己醒、悟、懂,这类人我先给道个歉,浪费您宝贵时间看帖子了。
浅析下一个香型风口会不会是清香型 先说结论,清香型已具备下一个风口香型的条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香型引路人已成规模 汾酒当之无愧,独一份清香老大,近六年中,汾酒净利润增速除了2019年为30%,其余年份均超过50%,2021年更是超过70%,增速长期位列白酒上市公司前三甲,是不是似曾相识? 二、市场容量与增长速度保持持续增长 1、份额与销售额持续增长 汾酒最近三年的业绩说明问题,从各类研报看出整个香型无论份额和销售额都在上涨。 2、非常友好的主流价位分布 从50元左右的光瓶酒,到一两百元的大众消费,以及500元价位段商务宴请用酒,成为当前白酒主流消费价位,当前主流的清香白酒品牌的产品正聚焦于这三个价位段。同时,清香型白酒价位分布广泛,年轻人消费得起,且口味纯甜柔和,能完成年轻人“第一口酒”的消费培育,具有年轻化的特性。 3、良性发展 清香型白酒与以茅台为酱香代表的“热”不同。清香型白酒企业的产品主要以“消费”为主,是真真正正被消费者“喝掉了”。所以,在经销商、分销商及终端库存上,不同于酱香的库存挤压,和动销难的现象。清香品类的持续消费,将更有助于香型的持续良性、发展,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三、香型与品牌影响力潜力无限 1、国际化能力远优于其他香型 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的生产工艺,清蒸挥发掉原料中的邪杂味,二次清蒸使蒸得的酒落口爽净,地缸发酵隔离土壤中大量杂质,酒体健康化;它既有国际主要烈酒的相似性,有更好的混饮融合性,具备与国际化接轨能力。 2、品牌历史 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有史可查的中国白酒的起源,汾酒更是开国第一宴御用酒,正儿八经名副其实的巴拿马博览会金奖获得者,太多了,不多说。 目前作为清香型白酒的龙头老大的汾酒,应继续扩大清香阵营与规模,持续释放产业的集群效应,带动二三四线酒厂发展,此外,继续保护高端稀缺产品,拉高产品价格上线,销量不重要,重要的是拉大产品价差。只有渠道有足够的利润分配空间,经销商与黄牛才会共同参与挺价;只有共鸣式挺价才能继续推高价格,从而扩大利润空间,进入厂商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条件已具备外加就差一波东风吹起,清香型白酒起飞指日可待。
选酒困难症进来看看 按照京东app价格区间筛选的建议值,大致分了三个主要区间,分别是: 价格74-206 占比32% 价格206-566 占比29% 价格566-4320 占比27% 综合我的宴请情况还有吧友发帖的询问分析,有以下选酒建议: 极低(50+-)及高端局(1000+)根本不需要太纠结,尤其是高端局,基本都是一茅五占据,基本没有什么其他选项,这个两个区间很好选。 50-200区间带,占比32%+,也是最高筛选比例,难度也应该是最大,平民百姓落入最多的区间带,基本涵盖各大厂嫡系入门品种,而且这些品种都可以体现该香型基本特征。见下推荐: 浓香:尖庄、五粮特曲、小糊涂仙、六年陈头曲、鲁特晶彩、窖龄30、海之蓝(强调低度)、古5、国缘 酱香:紫迎宾(老迎宾不推荐)、银质,其他的品牌或多或少有镇酒味,我不喜欢不作推荐 清香:黄盖汾、老白汾10 其他:西风1964、西风六年陈、白云边15年(这个要看地区) 200-550区间带,占比29%居次位,基本都要看碟下菜,首先自己手头上的银两有多少,还有宴请宾客的重要程度,丰俭由人,见下推荐: 浓香:剑南春、五粮春、鲁特、窖龄90、天之蓝、梦3、井台、古16、国缘四开、伊力蓝王、 酱香:汉酱(强调51度)、传承蓝、贵大70、茅台王子酱香经典(不推荐其他各类王子,性价比不高,既然茅子决定把酱香经典做成大单品就单选他就对了)、普郎、红花郎15年、习酒金钻、习酒1988(如果希望更高一级强烈推荐习酒10年不推荐君品)、珍15 清香:汾20、巴拿马20 其他:红坛或紫坛、华山10或华山30(强烈不建议选20)、蓝七彩30年或西风十五年(也要看地区)、国密方印(个人感觉特密54真不如这性价比高) 550-800区间带,我单独把这个区间带拿出来,个人从吧友和自己宴请的角度出发,应该在27%里面占大头,这个区间是招待贵宾,重要日子的首选区间。 这个区间可选相对而言不多,大厂嫡系按此价格筛选后基本没几个,我就不多说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也欢迎理性讨论及补充。
看到生肖XX出“漏”的感想,想起来多年前的故事,能明白的进 有一个商人到了一个山村,村子周围的山上全是猴子。商人就和村子种地的农民说,我买猴子,100 元一只,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试着抓猴子,商人果然给了 100 元,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这比种地容易的多 了。很快商人买了两千多只猴子,山上猴子很少了。 商人这时又出价200 元一只买猴子,村民见猴价翻番,便纷纷去抓,商人又买了,但猴子已经很难抓到了。商人又出价 300 元一只买猴子,猴子几乎抓不到了。 商人出价到 500 元一只,山上没有猴子,三千多只猴子都在商人这里。 这天,商人有事回城里,他的助手到村里和农民们说,我把猴子300 元一只卖你们,等商人回来,你们 500 元卖给商人,你们就发财了。村民疯了一般,把锅砸了卖铁,凑够钱,把三千多只猴子全买了回去。 助手带着钱走了,商人再也没有回来。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们坚信商人会回来 500 元买他们的猴子,终于有人等不急了,猴子还要吃香蕉,这有费用啊,把猴子放回了山上,山上到处是猴子。 商人低价买入猴子最终都是要高价抛了猴子给村民后走人,猴子价格从最低价 100 元涨了 3、4 倍到近 3、4 百元,商人的利润已经非常丰厚,商人能不跑吗? 那些所谓的Z家(商人助手)把猴子描绘的如梦如画,农民听的如痴如醉!
靠资本谎言畸形发展的老酒市场 在白酒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如果一个酒厂留存了十几年的酒,卖不出去,人们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酒不好。 然而,如果是自家存了几年的酒,就是口感上乘的老酒了!不止如此,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人走街串巷的回收老酒。 白酒真的越陈越好喝吗?而那些被“高价回收”走的老酒,真的是为了喝吗?恐怕大部分人都没有参透其中的关窍。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小部分老酒回收是用来喝的,不管自饮,还是用做基酒勾兑,都是“入了口”的。但老酒的价值,更多是被炒起来的,换句话说,都是资本用来割韭菜的噱头!老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汶川地震,剑南春酒厂陈放20年的基酒坛破酒淌,损失高达8亿元,至此老酒开始走入人们视线,并被看作酒企的核心资产,成为其金字招牌。而年份酒也成为了资深酒厂的象征,酒友的一句“我只喝年份老酒”,更是尽显其低调奢华! 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酒真没这么重要。即使是茅台酒,也没用老酒勾调,都是新的同一批酒体之间进行“勾酒”。当时虽然有放了好几年的老酒,但那都是卖不掉的,并不是老酒,虽然这样的酒喝起来酒劲更平稳,酒味也变得内敛、平淡,但没人专门去买这种酒。从九十年代开始,资本进入了白酒界,白酒产能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原本一年白酒只能产100多万吨,一下子飞升至800多万吨,而且到处都是广告和促销! 可是产量年年升高,喝酒的人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多,那销不出去的白酒怎么办?于是,年份酒和老酒便在资本的操作下应运而生。 一方面,不停地炒作老酒价值,从口感、酒香以及未来的升值空间上,全方位的炒作,同时再以高价回收老酒来印证自己的炒作,形成一个闭环,让你逃无可逃! 另一方面,资本还不停地宣传,让酒友们“买新酒,存老酒”,放个几十年以后再喝,味道更好,以此达到“清理库存”的目的。 当然,不止这些,更有甚者,将二十几年前卖不出去的酒,滴两滴到新酒中,就敢标注自己是“XX年”的老酒,让那些想存酒的人对老酒的价值深信不疑,诱导更多的人买酒,存酒。 可白酒真的越陈越好喝吗? 当然不是!如果把酒看成一个生命体的话,它是有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暴口,辛辣,中期成熟,适口,晚期衰退,酒质变差。不管什么香型的白酒,只有在成熟期,才是最好喝的。 二十几年前的茅台酒,之所以卖得贵,是因为酱香酒的成熟期,持续时间比较长,大概在20年左右,所以只要在这个时间段内的茅台酒,基本上都能卖出高价。存放时间超过20年以后,不管你是用陶坛、不锈钢储存,还是放在山洞、水底、土埋等地方,都不适合再饮用了,会有很大一股酸味,不好喝! --节选各大网络
2024年白酒协会定义为白酒去库存年 2023年前三季度,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货总额达到1363.54亿元。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5家酒企的存货都超百亿元。而2020年,当时A股白酒上市公司存货总额只有985.46亿元。 近年来,为提高业绩,白酒企业扩大生产,向渠道和社会大量压货。2023年,白酒库存成为整个行业的“心头大石”,并出现价格倒挂明显迹象。2023年底,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在2023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说,“产能过剩是白酒产业存在的问题,去产能预期偏弱、酒类的外部环境消费预期降低、库存高企等,这些都在酒业有比较真实的反映。” 库存高企难题如何破? 2024年,从去年延续而来的库存高企难题如何破?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关注渠道库存的消化进度,“让渠道伙伴活下来,是这些白酒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未来渠道还能接着做贡献的前提。”同时,要加快动销,有针对性地、走圈层营销路子。肖竹青认为,真正的考验就是在2024年。他表示,社会购买力不足是白酒行业上市公司酒企解决不了的大难题。他预测,在这种背景下,各大酒厂未来或许会陆续推出物美价廉的口粮酒迎合需求。酒类分析师蔡学飞认为,随着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春节季的渠道恢复,以及企业的积极去库存,市场供需平衡正在重新调整,白酒价格倒挂情况将有所改善,预计需要2024年全年去完善供给,消化库存,刺激需求,从而实现价格的正常化。 节选广州日报
自酿酒与土坑酸菜同理 “土坑酸菜”的问题是食品安全 古法传统也需要改良 “土坑”酸菜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土坑”腌制是否是传统古法,能不能脚踩,而是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在央视315晚会的曝光中,插旗菜业也有标准化腌制池腌出来的酸菜,但是主要供出口,内销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主要为收购来的“土坑酸菜”,其卫生状况更是堪忧。 在土坑酸菜生产地,工人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而这些酸菜在被插旗菜业收购时,插旗菜业并不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对于生产方式的差异,插旗菜业彭经理表示:“国内的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面,里面有一点树叶,有一点纤维,顶多罚你一千(元)两千(元),这个如果到国外去了,至少是罚十万(元)。” 至于“酸菜卫生安全的保障工作,应当是在腌制完成后处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还需要官方下定论。 古法可能适合家庭自用,但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就需要考虑更多。也不应该怀着侥幸心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纵容低成本、低质量生产。 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企业方面从生产到加工,从包装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监管部门要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多方协同作战,才能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古法工艺不是不能传承,但要保证卫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传统、进行改良。
正视酱酒地位,客观看市场,理性看本吧。 作为酱吧老人,也是一名老酒鬼,疫情期间,外加临近新年,同事们都进入放羊状态,工作也不多,最近都是闲着没事就逛酱吧,最近看到有些事有感而发。 正视酱酒香型是小品类: 从白酒整体的体量来看,2020年的酱香仍只是一个小品类,约占全国白酒销售收入的27%;浓香型白酒产量占51%,也反映出浓香型白酒是目前市场的主流热门香型酒;清香型白酒销售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5%;兼香型白酒约占总销售收入的5%。 客观看市场: 一句话概括:销量减但销售额增。 国内白酒市场在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各大酒厂的第一个出路就是消费升级提振销售额,五花八门的手段,有些酒厂都在酒质以外的方面想办法,生肖系列,瓶子系列都属此类,的确也是酒厂的无奈之举,另一个出路就是出口了,但无论从出口量、销售量和销售额,都看出白酒国际化现在还是在艰难的起步阶段,于是出现国外有些地方茅台比国内还要便宜(毕竟国外带酒回国是严格的数量限制,出口转内销的量很小),即便如此,茅台在国外也换不来销量,茅台尽管如此,其他品牌的就更别说了,任重道远啊。 理性看本吧: 本吧人数有多少?活跃的有多少?全国喝酒人群有多少?本吧吧友占喝酒人群比例有多少?不用脑子也能想明白,本吧不能代表所有爱喝酱酒的人,更不可能是引领白酒市场的风向标,根本不具有代表性,微观到个体,每个吧友所在的个人群体,所谓的圈子就更没有代表性了,总喜欢把自己的圈子当成白酒市场,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目空一切,别最后小丑竟是自己。 让我们吹吹牛,说点喝酒心得,百人百味,自己的口感介绍介绍,引起大家尝试的欲望,我觉得是本吧最大的乐趣,一起交流探讨,哪怕最近变成了情感专版也可以啊,互相安慰或鼓劲。 如确信自己有几滴墨水就发点干货让大家瞧瞧,别一副自命清高天下就是我最大的结论,论据没有,论证也没有,如有此类吧友,请忽略他们,保持心平气和不用面红耳赤,何必…… 最后,给吧友一个忠告,日后送礼(酒),优先考虑当地的常用酒,当地硬通货品牌,其次,考虑全国的广告酒,香型优先考虑当地香型,实在搞不懂闭眼考虑浓香,送礼酒要别人知道,不要你来讲故事,更何况也没有时间给你讲故事,别被本吧误导了,花时间花精力熬夜抢吧宠,最后上不来台面,费力不讨好,最后自己心里还憋屈,不值当。 吧宠就留给自己当神农氏,留给兄弟之间,留给会欣赏的人,自己又高兴又尽兴,岂不是美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