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之羽 宙斯之羽
关注数: 3 粉丝数: 71 发帖数: 3,497 关注贴吧数: 9
AR底盘结构分析 叫兽的ar底盘分析和以前的比明显偷懒了,可能是因为他最近忙而且比起sx/sxx和ms,不太看重ar的缘故吧 作为ar的脑残粉我来补充一些我对ar底盘的看法吧 ---分割线--- 本贴从结构角度对ar底盘做分析,不考虑需要改造零件的改造(只考虑现存田宫零件直接安装)以及高难度的改造,请吧友不要专牛角尖,慎喷 -------------- 个人认为AR和MS可以并列算是田宫最具有革命性的四驱车底盘,具体细节参考叫兽的意见 AR底盘相对其他底盘最突出的除了电池马达下装就要算是结构的设计。拿汽车的底盘来做比较(注意:对于汽车的影响可能与四驱车不同,本帖假设影响相似): AR以前除MS以外其他所有底盘和一半轿车的subframe概念相似,即前轮底盘和后轮底盘分开,中间则比较脆弱 相反AR底盘则是采用了一般越野车和皮卡的fullframe的设计,由两条主横梁贯穿前后 从汽车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在强度上,AR底盘高了不止一点点。前面叫兽比较AR和S2的重量,AR约30g,S2约20g,但由于AR的结构优越性,在同等重量下S2不可能达到AR的刚性(顺便说一下AR碳纤维龙头本身就快有10g了,同等材质下S2加10g的底盘强化零件我认为不可能达到AR的刚性) “没有什么改造比轻量化更好了”,我记得这是头文字D里的一句话,如果S2,VS,SX/SXX本身刚性可以应付跑道而且又比AR轻,那么AR完全是鸡肋。但是如果它们的刚性不够,需要补强的话,AR的优势就能凸显出来 我个人觉得AR底盘不用任何不强就可以应付很多跑道了,加上龙头凤尾以后就完全不需要别的补强零件了。但是其他底盘如果要达到AR的强度则需要很多零件,于是乎重量就上去了,AR车相比之下就轻了,理论上也就更快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