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engyu1986 zhaohengyu1986
关注数: 30 粉丝数: 509 发帖数: 4,281 关注贴吧数: 9
上港申花和申鑫的崇一期 上一轮的中超联赛和中甲联赛中(10月20日和10月21日),上港 申花 申鑫三队总共派出了11名根宝崇明一期的球员。分别是: 上港5人: 颜骏凌(门将)1#、王燊超(中后卫)4#、蔡慧康(后腰)6#、吕文君(前腰)11#、武磊(前锋)7# 申花4人:艾迪(中后卫)18#,26#、柏佳骏(边后卫)23#、李运秋(边后卫)2#、曹赟定(前腰)8# 申鑫2人: 汪佳杰(后腰)5#、张煜东(前卫)25# 上述11人里,正好是排出一个中超水准的阵容。其中,除了张煜东和曹8外,其余9人都是11年东亚队冲超功臣。(艾迪下半赛季加入,柏下半赛季离开) 门将: 颜1 后卫线:李2 王4,柏23,艾迪18 后腰: 汪5,蔡6,曹8,张25 前锋:武7,吕11, 随着毛剑卿、大牛邱盛炯逐渐淡出主力阵容,现在还在为上海球队出战的上海籍球员中,可以说清一色都是根宝出品的了(不限于一期、二期)。 从这个角度看,根宝的崇明基地,真的可以说是上海足球的“黄埔军校”了。 历史上真正的黄埔军校,曾经多次出现学长打学弟,老师打学生的战例,校长后来还曾说“一期的打不过四期的,老师打不过学生”。可是现在上海足坛,挑大梁的却还是崇明一期,甚至大多是11年一起冲超的战友。 所以现在的上港和申花,可以说是把根宝队核心球员一拆为二,再拉上外援各组了一支球队。如果一名东亚球迷从2010年穿越到现在,不看球衣颜色的话,光看场上阵容,怕是根本分不清谁是东亚谁是申花了。 也或许在某一个平行世界里,武磊颜骏凌他们正代表着申花,曹赟定艾迪他们则代表着上港,继续斗的不可开交。 注: 1 仅列出这三场比赛里崇一期球员。上港出场的傅欢张卫张一不计入。申鑫出场的吴臻毅13年加盟东亚,虽然是与崇一期一起踢球,但并不是崇明青训。 2 艾迪进出崇明3次,有过两个号码。从青训角度看,曾经去过申花足校,说是申花出品也没毛病。
说说申花的难处 都说申花难,其实申花的基本盘和两年前相比没什么大变化,跟去年比,也就差个教练和外援。而买外援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又不是俱乐部不舍得掏钱。 不过申花最大的难处在于失去战略机遇。几个舍得砸钱的强队这几年已经基本成型,申花和权健华夏的国内球员的差距,就是吕征和王永珀的区别。而且中超出台奢侈税,不是卖家坐地起价而是卖家都要没了。想通过买买买来提高战斗力的难度太大了,可以说未来想买毕津浩这种级别的都不容易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吴周在前几年说的性价比策略才是最没有性价比的。 还有条路就是自己的青训。然而绿地接手这几年,居然没有培养出哪怕一名自己的新人,效率匪夷所思。而且现在u23政策出台,买人自己培养的路基本也堵上了,真的只有自己梯队培养。 作为对比,都知道上港追求短期成绩,但这三年里培养出了石柯张卫贺惯还有昨天的魏震。石柯是以国奥队长的身份,2kw买来的,说自己培养的有点夸张,但是刚来的时候也不稳,去年就成长为大腿了。张卫贺惯魏震这几个,即使同时上场球迷也不慌。 申花这边,押宝押的李建滨,三年喂了100场球了吧,确实有进步,但年龄不小了,今年还是经常短路啊。而且搞来搞去主力替补还是陶金?王寿亭似乎也客串过?有些时候真是不如猪老板,他当年押宝戴琳王大雷的时候,队中可有不少大牌的。申花为什么不敢用新人,答案可能很简单。 关羽申花梯队,我09年就在看东亚了,10年范志毅是主教练,感觉能力不行,接传转运行不起来,场上战术很死板,要么xjbt,要么是机械的照搬套路。把梯队交给他,不像是很好的选择。作为对比,带上港梯队的是成耀东和麦斯,也确实出了些人才。 现在联赛尾声,再怎么折腾也起不了多大浪花。要买人买不了,外援也换不了。还是要减少动荡稳定军心,都知道是管理层问题,现在保级无忧,给管理层施压既没有必要也没有作用,那就冬歇期慢慢搞。 客观来说,申花已经错过了一个风口,而且可能未来两三年都会很难出成绩。但是你们是有20年历史的球队,很多事情上确实可以淡定点,曼联历史牛不牛,照样蛰伏了3年。 用钱砸住外援,然后大胆用新人,打速度流,不会降级的,熬个一两年,就能有收获。这基本上就是02和03年的思路吧。申花这几年引的内援,也就秦升靠谱。张璐毕津浩李帅在母队都有光环,小毛王林李运秋是本队青训或上海人,这几位虽然能力一般,但都还能忍。买的李建滨 孙40,青岛三杰,纯粹多余。 像现在这样,球迷闹一闹,买两个即战力赢两场球,不行就炒教练,太廉价了。
局外人+球盲来说说对朱骏的印象和认识。 1 热爱足球。——不会有争议吧。 2 比较拙劣的足球俱乐部经营者。 2.1 朱骏一开始玩乙级队,冲中甲未果,于是买下了一支在上海的中甲队并改名九城队开始玩中甲。因为朱俊以老板的身份与球员一同训练,再加上WOW,开始受到当时上海媒体的关注。在中甲高调了一年却无法冲超,于是收购了中超的中邦,再然后就是收购(合并)申花大家也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简单来说,朱骏就是用钱开路,一路从中乙冲上了中超入主了豪门申华。在入主申花前,没有在足球场上获得成功。 入主申花7年,拿下了一个A3冠军,联赛亚军、季军各一次,总体来说是不好不坏但是逐步下滑。而A3冠军和联赛亚军都是以老申花为班底拿下的,朱骏作为经营者“统治”了球队之后使球队基本远离了强队行列。 2,2 朱骏为了德罗巴花了将近2亿人民币却只踢了半个赛季。6千万启动资金是上海足协部门作担保向银行的贷款,12m欧元则是违约的赔偿款——这些都留给了申花的接盘侠,朱骏一分钱不花却赚足了眼球。 2.3 申花原本有着不错的梯队建设,03年的有线02俱乐部的人马就是申花的徐根宝建立的。02俱乐部那批人之后,毛郜王沈等年轻球员也慢慢顶了上来,但是朱俊来了之后砍掉了申花足校,这样导致了13年的申花场上无自己的青训产品,只有由外援,东亚系,13年的新内援,老一点的内援组成了球队的力量(12年也就一个于涛,是有线02-申花产品)。 所以他在足球俱乐部管理这一方面,是个比较彻底的失败者。 当然,中国土地上,玩足球玩的好的人真心不多。山东,国安这样取得了一些成绩的俱乐部,如果无视了他们可以大把撒钱的优势,并不见得比朱骏优秀。 3 人品存疑。 朱骏欠薪,但欠薪还分两种,一种是以阴阳合同的模式,一种是俱乐部打白条。 第一种模式的操作手法是,先于球员签订很低工作合同上报足协备案,按照孙吉孙翔的说法就是”现役国脚只拿月薪1w多“”比在老申花收入低(许多)“;然后用hk某公司以赞助的名义与球员签合同,支付合理的薪水。并在借故不发还球员合同文本。——所以孙吉告申花俱乐部欠薪的时候,法院认为被告主体不是申花俱乐部,给予驳回。——对此 郜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直接说申花(朱骏)是“无赖”。 第二种模式,就是2012,2013年申花俱乐部打白条,甚至引发了球员和部分外援的罢训罢赛。 很多人以“五大股东不出钱,凭什么都要朱骏来扛“为理由为他开脱。但问题是朱骏在中甲九城时期,就有欠薪丑闻曝光,张勇讨薪图在上海球迷间广泛流传。 4 不错的选材眼光。 申花队的成材率颇高。不管是教练调教得当,还是说用主力位置给其他球队培养人才,总之从朱骏的申花里确实走出了不少好球员。 5 体制的受害者。 朱骏当然是举国体制的挑战者,中超球队中,有几只是真的不存在国资背景的球队?朱骏当然也从官方机构中获益(比如德罗巴的6千万人民币启动资金),但是不能否认申花在中超是比较另类的。 此外,有传言说朱骏买申花是为了康桥基地土地的某些权力。这些都是传言并无实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申花联城合并的时候协议中转让股份的内容,没有得到五大股东的执行。——即使假设朱俊真的是为了那片土地,但也只能说他眼光独到,毕竟商人是重利益的——然而 转让股份的事情,五大股东则集体赤裸裸的耍无赖,所以必须只能承认朱俊是受害者。 但是,他是球队经营的最高负责人,俱乐部有股权纷争,应该靠打官司来解决而不是欠薪来解决。深谙官司之道的朱骏却使用了欠薪博眼球的手法,实在令人遗憾。最后官司也不了了之,他本人也被三振出局,在上海滩甚至全国可谓声名狼藉(确实还是有人挺他的),球队发展甚至城市形象都受到严重影响。——就结果来看,朱骏与申花的结合,是一场不该发生的错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