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访客访天下
天涯访客访天下
关注数: 100
粉丝数: 124
发帖数: 2,771
关注贴吧数: 0
普通戏迷说一说金采风老师及金派 进入2022年不久,越剧尚在的宗师金采风也驾鹤西去了。作为普通戏迷聊一聊金采风老师与其的金派: 1.虽然官方将金老排在13大流派的最后一位,但本人非常喜欢金采风老师,因为受越剧电影的影响,袁徐王金是我最喜欢的四位越剧名家。 2.我最先听到的越剧声音即是金采风。虽然最先听到的越剧是浙江团文革中出口的半篮花生,但那是浙江越剧,真正的越剧是上海越剧。一位同学家中珍藏了许多越剧唱片,有傅的情探,浙江的沈清传,同学将其认为最好的放给我听,那就是金老50年代的录制的三盖衣,当时还在文革中,从来没听过会传统戏,感觉是一番新的滋味;;文革结束,第一次在电台听上越的声音,即是袁雪芬傅全香金采风命三位名旦合作的绣百花,当时还不能区分三位的声音,只觉得前二位唱法傅金的高亮与后一位袁的低沉完全不同。 3.金老与其他宗师的不同之处,金老属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演员,文革中受冲击相对较少,故文革中还主演了样板戏龙江颂。故其越剧生涯相对较长。文革后,影响男女合演,与史济华刘觉合作了三月春潮仙台行鲁迅在广州等诸多现代戏及男女合演的传统戏,为上海越剧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4.每个名家均有自己的代表作,但金老除自己的代表作外,却i演绎了其他名家成名作或代表作。金师作为袁门传人,有袁老西厢及祥林嫂的完整录音,傅派戏孔雀东南飞情探,王派戏红楼梦则天皇帝,吕派戏打金枝金山战鼓,金师均演出并有录音存世。 5.金师才是演出了上越四大 名著的唯一宗师,最近从E君的演出链接听到了金老的楼台会录音,而红楼梦一剧,金老有黛玉宝钗凤姐的录音。一人演绎红楼中三位主角,了不起。 6.关于金派的传承,虽有谢群英黄美菊三位梅花奖为金派撑门面,但总体而言,优秀的传人相对较少,尤其是80年代曾被誉为小金采风的郭学新钱爱玉先后脱离舞台或改学王派,对流派的传承影响还是较大、上越一直缺少优秀的金派传人,代表作李秀英严兰贞常有方亚芬二萍客串,最近的本科班中,也无专职的金派传人,令人恶心。 感谢金老带给我优美的声音。
建议徐标新方亚芬凭“珍珠塔”去申报白玉兰奖 这次白玉兰奖有位演员以京昆二个行当一举得奖,作为戏曲届唯一一位唱过三个不同剧种的徐标新,是否可以尝试以锡沪越演绎珍珠塔主角,申报玉兰奖,不管 怎么说,能在商业演出中演绎三个剧种的演员好象没第二位;方亚芬可以陈翠我、方朵花一肩挑,以花旦彩旦应工,申报配角奖。
【越迷天下】◆请问:孙婷睚还在南越吗? 南越在大学雷锋时,竺派小孙怎么老不见其演出?
【越迷天下】◆上越竟然为某小生配了N个花旦。 一出戏,不变的男主,却为其配了N个老婆。
【越迷天下】◆齐春雷在排《十一郎》 昨天上海电视戏剧频道见到了齐春雷,史济华在辅导齐,准备复排男女合演的代表作《十一郎》,史还将唱腔从范派改成尹派。令人感叹的是,岁月真是杀猪刀,当年的年青小伙子,变成大叔模样了。同时还见到孙智君及张承好,二位在上海戏校任教。
【演出资讯】◆为上越74届学员从艺40周年未能聚首而遗憾! 2014年是上越74届学员从艺40周年,作为同龄人,也可以说是看看赵志刚、胡敏华的戏共同成长的,10年,赵志刚等聚首的情景还在眼前,他们还说好10年重新聚首的,可惜,未能如愿。他们的沪剧同行,茅善玉徐俊吕贤丽孙徐春杨梅等,虽然也有劳燕分飞、各奔东西,但不管怎么说还是重聚了,而越剧。。。。,这可是最后的聚会了,没有50年,因为50年时,无论是现在还在台上的,或是早已退出江湖的,均到了退休年纪了,也唱不动的了。赵志刚、胡敏华、许杰、张承好、陈颖、孙智君、还有李萍、金菊、连玉烨、温沛、左玲、黄增伟、密丰、朱雪莲,好多人连一个代表作也没有,甚至未成年即离开舞台了。一声叹息。
【越迷天下】◆江苏演员难以被接受 演员的了解。象我对陶琪及樊建萍在80年即通过电视转播的认识并喜欢上了二位。另外一个原因,许多人均认为上越才是正宗的,才是好的,主要是袁王徐范傅等名家的影响,而江苏竺水招早逝,流派没被广泛承认,影响不如以上几位。江苏当年有许多越剧团,曾参加了3次江浙沪大奖赛,但没有一位得奖,包括樊建萍,更有郑国凤这位后来被公认的优秀演员。得奖的均是观众选票决定的,大家不妨想一下,为何郑国凤 后来被称为第一徐派(当然是韦及部分观众的一家之言,或是某时),却一奖难得,除郑国凤及樊建萍外,江苏主要的团体均参与比赛,如南通的李丽,还有徐派小生姓黄;无锡的应虹,镇江的徐派小生杜鹃梅,陆毕兼工的阮建农,南越的戚毕档朱蔺与周密,王派沈美娟,好几个,但一奖难得。所以说白了,江苏演员演出市场均有限,包括南京团也很少来我们无锡公演。现在戏曲均靠政府供养,没有真正的票房。
请问筱悦轩,还记得楚宫血泪这出戏吗? 刚才在一个贴子中,你说起了海宁团的楚宫血泪这出戏吗出戏。这戏是该团80年代中前期演出的, 我特别喜欢该戏的三个主演,分别是金徐尹派,尤其是郭学新,曾有小金采风之称。个人认为比谢群英好多了。最后一次听郭学新演唱是,86年全国中青年广播大赛结束后,郭与缙云团的范进中举演员一起与得奖演员在上海举行星期广播演唱会,上海台曾转播,可惜,郭不久就不见了,后来据说成为文化局的官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