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翼 BULLS_WING
篮球迷
关注数: 39 粉丝数: 11 发帖数: 6,454 关注贴吧数: 44
马云套现430亿宣布退休,假如支付宝倒闭,余额宝的钱能取出吗? 说起马云,很多人都会了解他的故事,这位经历过多次创业挫折却仍旧励志的商界大佬,也堪称是一个难以复制的神话。在时代发展浪潮之中,他带领着阿里巴巴成为一个领军企业,也让很多人知道中国企业的厉害之处。受他的影响,千万个年轻人也不停奔赴在创业的荆棘道路之上,不过,从2016年开始,有关马云的新闻就少了不少。很多人表示马云可能会“金盆洗手”和“退隐山林”,但事实上,在退休之后,马爸爸也没有停止他的“小动作”,在退休的第一时间,他就直接套现430亿的阿里股票。他的这番操作惹得外界非议颇多,难道是马云要“跑路”了? 时间回归到2019年,彼时的阿里巴巴正在香港上市,当时,马云的持股数量是12.7769亿,股占比为6%,到了2020年7月之后,马云的持股比例也下降到了4.8%。在套现获得430亿的收入之后,马云似乎也无心继续关注这个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这是否意味着曾经的互联网巨头会轰然倒塌呢? 说起阿里巴巴的成长故事,也不得不说起孙正义。原来,马云虽然为阿里巴巴的18个联合创始人之一,但如果没有孙正义软银集团2000万美元的投资加注,或许它也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更不会成为一家主营 B2B和网上支付业务的互联网巨头。对于此次他的巨幅减持,很多人可能会猜测马云或许是因为缺钱才会套现,但在2019年的时候,他一个人就凭借着手里的持股连续3年当选中国首富,连王健林和马化腾都要逊色三分。 都说聪明的商人不仅仅会赚钱,还会提前布局。在一手打造了阿里巴巴王国之后,马云也顺势将蚂蚁集团搬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而众所周知,蚂蚁集团旗下的拳头产品就是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可以说,这个产品简直就是一张“王炸”,直接将蚂蚁集团的估值抬到了破万亿的高度。很多人都很好奇,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究竟有没有直接的经营控制关系,事实上,蚂蚁集团是独立于阿里巴巴的金融服务公司。如果从股权结构来看,支付宝真是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蚂蚁集团最大的股东,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手中的持股比例,二者均超过了50.52%。 也有细心的人会通过股权穿透看出,马云实则是通过杭州云铂公司间接控制的蚂蚁集团和支付宝。因为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均由杭州云铂公司控股,而在幕后,马云则拥有了这家公司34%的股份,所以说,马云是最后的赢家也是一点错都没有。可幸运或许从来不会永远只眷顾一个人。在蚂蚁集团即将上市的前夕,国家四部委就紧急约谈马云等一众高管,在此之后,该集团的上市计划就被暂时搁浅。 都说祸不单行,2021年4月份,因为“2选1”的垄断行为,阿里巴巴又获得一张182.28亿的天价罚单!这样一来,直接让马云的日子变得“雪上加霜”。国家如此重拳出击直接让很多投资者和支付宝用户忧心不已。首先,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一点,那就是这些钱的绝大部分依旧是存放在银行之中的,而且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机构,并没有实际的权利随便动这笔钱。大家需要注意这一点,只有当这笔钱存放在支付宝余额里,而不是余额宝的时候,这笔钱才会相当于是存银行。 而若将闲钱放置到余额宝之中,大家也需要明确这一点,那就是余额宝是一种货币基金,和支付宝的倒闭并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以当下支付宝发展的形势和背靠的资本力量来看,其倒闭的可能性和银行差不多,基本是“0”。退一万步来说,支付宝如果真的倒闭了,用户以后存入支付宝里面的钱或者从支付宝里面购买的相关基金也是比较安全的。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支付宝只是一个平台,承担的是中转作用,可以让用户随时支取,所以说,即使倒闭了,用户的钱也没有问题。 对于大多数支付宝用户来说,即使这个平台先不破产,大家存在余额宝里的钱也同样是安全的。因为根据基金合同的具体细节来看,这些钱并不会被算为公司财产来进行清算。这样一来,有以上担忧的朋友或许可以放心将钱放到余额宝之中了。结语 其实,任何类型的投资理财都是有风险的。在支付宝平台之中,除了余额宝,很多隐性的投资理财方式也是让人眼花缭乱,基于此,大家还是擦亮眼睛去认真筛选,切勿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丢了本金!
【水贴有爱】英国经济学家揭露残酷真相:永远不要把钱借给穷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中国民营企业家玻璃大王曹德旺,曾入选了“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他不仅有着如此了不起的成就,还积极投入慈善事业。 在汶川地震时,他捐款达两千万元,还亲自动身去一线参与救援;之后,他还向西南地区的扶贫基金会捐款2亿元。 因为早年打拼的不易,让他懂得感恩和回馈社会。但是对于借钱的态度,他却这样说:最好不要把钱借给穷人,要借最好就是送给他,觉得他可怜。 即便是朋友之间,也没有必要借钱。钱借得少,不还大不了损失点钱,但借多了,不还甚至连命都会丢掉。这种说法背后有什么心理学原理呢?稀缺心态——金钱无法拯救贫穷。 为什么最好不要把钱借给穷人呢?英国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所著《贫穷的本质》一书中,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单纯提供金钱援助是无法解决贫穷的。 两位作者深入的调查的五大洲中贫困人口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常生活,以及相关的政府政策、周围援助等多方面去剖析贫穷的原因。 就会发现,如果一味地给穷人金钱,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贫穷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地区接受了那么多外部援助却依旧不见起色。 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穷人“稀缺”的心态。调查组发现,在农忙之后,穷人进入了相对一年中最富裕的一个时期,这时他们为了满足长期压抑的物质欲望,很有可能去买一台彩电作为回报,进行报复性消费。 并且穷人往往不会去购买保险,平常的生活已经够拮据了,他们会觉得这是在浪费金钱。但实际上,保险能够帮他们规避掉一部分,因为疾病或者意外所带来的风险。 等到问题真正发生的时候,穷人自然是无力应对,此外,长期处于贫穷的人还缺乏长远意识,每天被维持生计压得喘不过气,导致不会去做一个更长远的规划,所以贫穷的状况没有办法得到本质的改善。 同理,当你出于好心把钱借给穷人的时候,这笔钱可能会短暂地缓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但因为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固有的稀缺心态,导致没过多久,对方又陷入到往日的贫穷当中。 所以,把钱借给穷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你没有办法永远的帮他们走出困境,正所谓“借急不借穷”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想真正帮助处于贫穷之中的人,不妨从思维方式的转变,帮助穷人矫正其原有的不合理认知,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做一些承受范围内的投资,从而降低风险、提升自我。 赌徒心理——人性的贪婪另一方面,人性是贪婪的。一旦你借钱给穷人,在下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对方又会找你借钱,这样反反复复,导致对方形成了恶依赖。 如果有一天你不愿意借钱了,对方甚至还会记恨你。这也与“赌徒心理”有关,简而言之就是在某件事情上能够获得好处时,那么就会得寸进尺,使自己的占有欲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赌徒心理往往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只想靠好运发财,不愿意付出真正的劳动;一旦某种愿望一次次地被满足,具有赌徒心理的人可能会孤注一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形成一种成瘾行为,难以及时停止。经济学家苏必克曾将一美元作为商品在他的课堂上拍卖,出价最高者可以获得这一美元。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多轮竞拍过后,最后一人用二十美元的价格拍得了这一美元。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是难以理解的。 但人并不是绝对理性的,在最开始人们只是想得到这一块钱,所以纷纷参与竞标。但之后人们的动机就开始转变,成了想要赢得这个竞标,因此不惜代价的去用更高的价格拍下这个东西。 这就是赌徒心理的体现。对于借钱这件事,也可能会发生同样的心理。对方一开始只想借一些钱度过当下的难关,但当发现可以不用努力就能获得金钱的时候,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态会促使他越来越习惯于这种行为,越来越贪婪,成为一个不断索取的人。 损失厌恶心理——借钱容易还钱难 不能把钱借给穷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借钱容易还钱难。 人们普遍有着“损失厌恶”的心理(loss aversion),即在面对同样程度的收益和损失时,会感受到损失是更加难以忍受的。 Daniel Kahneman设计了一个扔硬币实验,规则如下:若结果为正面,参与者能获得150美元;若结果为背面,参与者则会输掉100美元。从统计概率的角度来说,扔硬币所得结果是五五开,总体上获得的收益是远大于失去的。但是,人们听了这个规则之后,纷纷拒绝了实验者的邀请,因为他们难以接受可能失去的那100美元。 当你把钱借给别人的时候,因为你的慷慨,这个过程可能是轻松愉快的,对方也满口答应在某个时间,或是经济稍微宽裕一点之后就立即还你钱。然而,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当等到约定的日子,对方却用各种理由搪塞你。 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有的人虽然已经度过了艰难时期,却还是不愿意还钱。因为损失厌恶的心理,他不希望自己的钱一下子消失那么多,但却忘记了感恩当时那个借钱帮自己渡过难关的那个人。特别当你的借钱对象是穷人的时候,要将钱从他的口袋里拿出来,便是难上加难,甚至他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没有办法周转经济状况,更别提拿钱来还给你了。 所以有时候,如果你真心想要帮助一个穷人的话,在借出去的时候就最好别想着要回来,否则只能给自己心里添堵。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水贴有爱】公务员的铁饭碗,我“端不动”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表外表里,作者丨闵知 胡嘉雯,编辑丨付晓玲 近两年,你对这样的网友分享肯定不陌生: 几个月前,分享者还被叫着某总,月薪几万。结果公司突然倒闭或大裁员,分享者被迫失业。之后狂投简历求职,却屡屡被拒。最后有人无路可走,居然送起了外卖。 这些相对极端的案例,正是大环境低迷的背景下,大厂、小厂裁员潮的缩影。 而面对如此不稳的企业就业形势,这届年轻人,不需要父母催促,就已经把“旱涝保收”的公务员,列为了毕业时的首选: 数据显示,2022届国考人数创新高,突破了200万。 并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1月9日笔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一些入面无望的人,在网上表示: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直到考上为止。 但当公务员,真的就一劳永逸,永不失业了吗?为了弄清这一点,我们和一些成功上岸的年轻人聊了聊。 久久,26岁,天津,赶上领导晋升关键期,我成了垫脚的砖 我研究生学的是城市规划管理专业,毕业后最对口的两个方向:一是政府机关,二是设计院。 我不想去设计院天天熬夜,就考了公务员。但没想到,公务员更让人头秃。 我所在单位的直属领导,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强人。我进去时正赶上她晋升的关键期,据说两年内上不去的话,以后她就没机会了。所以她在局里面面俱到,极力表现。 而我一进去,就成了她讨好别的部门的牺牲品。 机关假期是要值班的,本来按规则大家都轮着来,但她把大部分都揽到我们部门。然后我这个新人就倒霉了,过年的时候除夕值班,年后清明节又被安排值班,基本没休过节假日。我虽有不爽,但自己是新人,就忍过去了。但我显然低估了领导的仕途心——她为了显示自己能干,还拼命接活,且很多都是别的科室不愿干的苦活。 这里我要说一下,我们科室一共有七个人,而其中有五个,都是借调或劳务派遣的合同工,领导管不了他们。 也就是说,领导揽过来的活,最终只有我和另一个老同事做。 同事总跟我抱怨,他上岸这么多年加起来,都没这半年忙。他觉得额外的活里,最麻烦的就是看卫星图,核查城市道路和街区违法建设图片。我也一样。 这个每月都要核查一遍,每次能查出来几万张违法图。然后先要一个个核对违法图,做健康技术分类,再去实地考察拍片,进行备案,工作量很大。 而除了这个,我们还有其他30多个专项规划要跟进,涉及时政、道路、热力等多个方面,需要对接不同的设计院。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天天加班成为日常。都这样了,领导也不消停,时不时拿你卖人情。 有一次难得8点前能走,我挺开心的,约了同学聚餐。但刚和我同学碰头,就接到了领导的电话,说来了紧急项目。 看这么急,我只好放了同学鸽子。 可回去了才知道,所谓的紧急项目和我们没任何关系,而是隔壁科室有个第二天要给市里汇报的项目,需要赶时间,领导为了卖好,拉我给人当壮丁。 我一到那,还没弄明白项目是什么,就被塞过来40多张图,让按模板修图。然后一晚上就低着头,机械地一页页改图、画图。 而更让人崩溃的是,看着有二十多个人在赶活,但我这个帮忙的,忙得跟老黄牛似的,他们科室自己的人,三分之二都没在干的。有人在聊天、吃宵夜,还有人在玩手机游戏。 等我吭哧吭哧做得差不多,他们又过来指手画脚——让我把改得不到位的重改。那天我弄到凌晨三点才回去。 这还没完,把我卖给人加班,自己早早走了的领导,早上7点多又给我打电话,说:“X科(隔壁科室领导)和我说了,很认可你的能力,想让你今天配合再准备一下汇报材料。我已经应下了,你现在就过来吧。” 我当时真的血压飙升,但也没跟她嚷嚷,就答应了说好。然后挂了电话马上关机,在床上蹦着骂了一顿发泄,就倒回去继续睡觉。 一直睡到十点多,我才过去单位。一进去,同事就揶揄我说:“你惨了,隔壁科室等到要去汇报都没见到你,X科过来说咱们科长真不容易,下属挺不好管的,科长脸色别提多难看了。” 不过,我主动去领导办公室解释,说太累了不小心睡过头了,他并没有摆脸色,还说是自己考虑不周,让我受累了。 我以为这事就过去了,但事实却是更大的噩梦开始了。 以前很正常的报告审批,突然不顺利起来。比如,常规的文件,一般都是改两三次,领导就通过了。而打那之后,一篇文件我需要改十几版,才能通过。 我本以为是文件要求变高了,但同样规格的文件,我通过别人发给她看,还是一两遍就过了。我这才知道,还是得罪了她,她开除不了我,就给我穿小鞋呢。 后来,科室要进一个大设备,需要缩减一个工位。而调整的结果是,临时工、合同工一个不缺都有工位,我这个干实事的,被流放到坐在会议桌那里。 这一次,我是彻底灰了心,感觉真没出头的可能了。然后就趁着试用期没过,辞职了。 比卜,25岁,云南,想过“躺平”人生,结果比996还虚耗 小时候上学,别人都是妈妈或爷爷、奶奶接送,而我和我姐都是我爸接送。然后到我姐的孩子上学时,大多数时候也是我爸去接送。 这不是我们家有什么家庭问题,纯粹是我爸时间多——他是我们那个地方的机关公务员,工作朝九晚五。这两年快退休了,更是干脆不常去上班。 我一直挺喜欢我爸的清闲,再加上我读书一般,只上了一个普通二本,也没啥事业心,所以一毕业就直奔主题——进体制,过“躺平”人生。但好不容易进去后我发现,这跟我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 我被分到了一个小乡镇的党建办,在这里,一切都跟着领导的节奏走。 比如,我们是五点半下班,但每次到下班时间,大家不管有活、没活,都坐着不动。通常都拖到七八点,等领导走了,才会有人离开。 而除了这样的表面形式,更坑的是虚耗。 领导喜欢集体汇报,因为觉得这样大家可以把控所有的工作进度。导致不管我们做的是不是一样的项目,都要凑到一起给他汇报。 有一次,我和两个同事负责扶贫走访,我们早上五点多就下乡排查,为了赶进度,甚至午饭也是干粮对付的。紧赶慢赶,踩着下班点返回了单位。 本想着赶紧汇报完,早点回去。但领导说,当天还有另一组在摸排防火,让等着他们一起开会。就这样,没我们啥事,我们也要在单位等。 那两个同事熟练地“摸鱼”打发时间,我本想看看书,但跑了一天,累的没精力,看不下去,也开始偷偷刷剧。而就在娱乐也压不下烦躁的时候,那一组的人才回来。 然后领导听完我们各自的汇报,又发表了一通演讲,都结束的时候,已经11点多了。我困得快睁不开眼了,会上说了啥,根本没过脑。 这样的节奏,已然和我期待的公务员日常,相距甚远。我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小白,不敢反抗得罪领导,如果继续留下,就只能自己受着。 当然,时间短的话,忍一忍就过了。但我要在乡镇待够五年,才有可能通过遴选调走,逃离这种环境。我感觉我撑不下去,就想着尽早跳出来算了。 安语,27岁,河南,研究生毕业当了村官,要靠啃老维持生活 研究生毕业那年,我本来考的是市里的公务员,但差一分进面试。不想再备考一年,我就考了选调生。 我的规划是,先拿到编制,在村里待两年,再通过遴选回市里。然而选调地区的“艰苦”,让我没办法撑到遴选。 我分去的那个村有点偏远,家里为了我出行方便,给我买了一辆车。报到那天,我拉着满满当当的铺盖和用品就过去了。 当时接待我的村支书,看着我的行头,说了一句:“准备的挺充分,这样也不用担心你不适应了。”然而简单介绍一下,把我领去宿舍就走了。 而进到屋里,我才明白村支书的意思——宿舍简陋的水泥地上,灰尘积的能踩出脚印,一眼望过去,除了一张1米5的光板床,和一套桌椅,没有任何生活物品。不好好打扫和装饰一下,根本没法住。 我花了一下午,总算是把房间布置成能住的样子。并想着我的生活范围就这么大,已经直面过最差的了,以后应该也不难熬,但我很快就被打脸了。 上了一个月的班,发工资时,我到手两千多,低得令人咂舌。 村里没啥娱乐,我在这又没啥认识的人,所以我一般周末都会开车回家,或者去郑州玩。而这样的工资水平,支撑我的正常花销都难。 也许有人会说,公务员的补贴、公积金、奖金多,谈月薪是耍流氓。但实际上,工资外补贴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是否有钱,而我在的这里很穷,没有这些。 而知道了我的工资情况,我爸妈总担心我钱不够花,怕直接给我钱,我难受,就想方设法接济我。 比如,我爸经常会在我们家的群里,发大红包,让我们抢,理由是他打牌赢钱了。可想想都知道,怎么可能有人每次打牌都赢钱。 如果说我是个刚大学毕业的,这样要靠啃老维持,我缩缩头就过了。但我都快三十而立了,实在说服不了自己这样过两年,且两年后遴选是否成功还是未知。 所以,我最近趁着试用期未满,申请了取消录用,现在已经在走流程,不久后就会离开。 注:文中久久、比卜、安语均为化名。
【水贴有爱】马云“神”预言:未来这3个行业或成为新风口 引言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房子不一定要特别大,也并不一定要在市中心,但是房子终归是自己的。 只要是自己的家,房子怎样装修,物件怎么摆设都是自己的事情,有了房子人们也可以安心和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没有房子的人来说,在大城市中漂泊始终像一个过客,这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有了房子才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房子和房价始终是围绕着普通人非常重要的话题,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和观念的变化,年轻人结婚是一定要买房的,要想让孩子顺利上学也一定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人们的刚需也让房子的交易数量迅速上升,近20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房价也一直是趋于上升状态的。但是自从疫情以来,全国各地的房价已经开始出现了跳水状态,可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升降情况还看不出来,仅仅看一下三四线城市以及一些小县城的房价就知道房地产市场是有多么不景气了。 很多拥有多少住房的人都在急着抛售手中的房产及时止损,房地产开发商也在着急变现回笼资金,但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愈加艰难了。 可能有人会问了,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这么多,房地产一旦不景气了,又该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呢?实际上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在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要随着这些因素变化,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时代,虽然不会马上过去,但终会过去。 未来有几大行业或许会成为新的风口,有头脑的人已经开始涉足这几个行业了,还有很多人在这几个行业的大门口徘徊不敢扎进去,这几个行业是什么行业呢? 生鲜电商行业 电商行业我们都很熟悉,最好是在网上购买产品基本上都属于电商。但是在疫情之前,我们在网上所购买的产品基本上没有生鲜产品。 首先一点是因为生鲜产品保质期比较短,各个平台的冷链渠道还没有完善建设;其次是很多人都以为生鲜产品只能通过图片宣传看到,蔬菜、肉类等一系列食品的质量也没有保证。 不过,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待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如何从网上买菜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常需求。现在很多地方对于疫情的管控还是非常严格的,大家都不愿意去超市或菜市场,相比之下,从网上买菜既方便又省心多了。 现在的生鲜电商行业平台又那么多,大平台的食材质量和新鲜程度都是可以保证的,想吃什么菜今天买明天就可以到。 绿叶蔬菜甚至比农村集市上的蔬菜都要水灵。可以说,疫情的发生是生鲜电商平台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随着人们购物习惯的保持,生鲜电商行业必将迸发出更加强大的活力。 大健康行业 疫情以来,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保持更加重视,在身体健康面前很多和健康相关的产品,比如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的需求量呈直线上升。 很多工厂和商家也看到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开始投入大资金在大健康领域生产防护用品。实际上马云在以前就有过相关的预言,他曾经说过,中国未来的首富必将在大健康领域诞生。 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马云的这一预言显然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实际上越是发达的国家,健康产业做得越好,大健康产业也将在中国成为新的造富行业,这里面蕴含的商机将会让更多有眼光的人涉足并挖掘。在线教育行业 目前所有的家庭都在重视教育,孩子的未来就是家庭的未来。 教育虽然内卷越来越严重,学科类教培行业也在不断转型,但没有一个家长不想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只要能够提升学习成绩,家长们花多少钱也都愿意。 虽然在去年教培行业经过了整顿,但现在兴趣类、成人技能里教育培训班依然如火如荼,很多地方的学科类教培行业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教育行业当中,在线教育行业具有巨大发展前景和高额回报率。现在寒暑假的时间越来越长,双减政策也在硬着陆当中,在线教育行业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线上和线下教育肯定是要互相结合的,目前线上教育的开展也为未来的学校教学模式提供了探索之路。 小结 以上几个行业马云都有过预言,或许这几个行业真的要比房地产行业更有前途了。如果你对这几个行业有所了解和认识的话,不妨在正确时机抓住机遇,可能会让你找到未来几十年的工作和投资方向。 今日热议:马云“神”预言:未来这3个行业或成为新风口,比房地产还要赚!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