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binger1
yibinger1
关注数: 6
粉丝数: 22
发帖数: 5,296
关注贴吧数: 2
发完2min立马10天封禁 这很耳机吧。
憋出来个大的,有关有线头戴式耳机的 纯经验之谈,无图,分价格区间,不多废话,聊聊有线头戴耳机,不聊专业头戴游戏耳机。字有点多,可能有错别字。 预算200-400 这个价位只能买到入门级耳机,入门级耳机很难做到水桶级别,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 1.舒伯乐HD668B:物美价廉,品控不错,听个响级别,不难听,曲线平直但动态很烂,音色不够真实、非常廉价。返听不错,听音乐也还行,阻抗不够高。 2.声音记忆G50:大致频响优秀,动态同价位无敌,音场正确;高频存在峰稍刺激,约20min会疲劳;佩戴较紧,约15min会出现明显不适感;品控一般般,有抽奖嫌疑,不过支持7天无理由且支持试听。可用来返听,需要注意阻抗。 3.兴戈EP5:声音非常好,比较两头翘,佩戴一般般,好在支持7天无理由。听歌打游戏不错。 4.海菲曼HE400SE(全开放式):上限撑死值500,必须大功率耳放,耳放也最好搭自家的,不然声音纯抽奖;高频很刺激,高频音色敲铁皮,品控垃完了,好在声音素质在该价位断档,富哥买个玩玩也不是不行,作为穷哥们的我肯定不会买的。 5.飞利浦9500(全开放式):大名鼎鼎,臭名昭著,买了它纯折磨自己,当心听力损伤。 6.飞傲JT1:Beats。 7.铁三角M20X:结实耐造,物美价廉,品控一般好在部分店铺支持7天无理由。低频有质有量同价位最好,人声清晰,音场极其规整,中高频存在较大凹陷,极高频存在峰,佩戴凑合,20min会产生明显不适感。不建议来听歌,可用来返听或简单的混音,游戏表现极其强悍。 预算500-800 这个价位可以买到非常经典的监听耳机,受限于成本,工具属性较高。声音对比低价位有很大改善但同样存在较大缺陷。 1.索尼MDR-7506:伟大无需多言,人声返听纠错,电吉他返听;音色正,听歌不建议,中高频有很大增益。 2.森海塞尔HD25:钉子头专业户耳机,电子音乐人的选择之一。两头翘,压耳佩戴且不同耳廓的佩戴非常容易影响声音,买来听电音或者纯音乐挺爽的。支持换线好评,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返听监听场所。 3.铁三角M50X:被遗忘的返听神器。佩戴非常舒适,千元级动态和分离度,频响合格且单元素质很高,唯一缺点高频很刺激。适合所有场所的返听监听但需注意阻抗,可用来简单地混音。搁架式EQ高频减少刺激度后,三频均衡、人声突出、分离度高,听歌不输2000元封闭式头戴式耳机;不会EQ还是别入,不然必后悔。外号掉皮仙人(长时间使用后),使用时需避免严重磕碰和挤压。 预算900-1400 这个价位已经能买到性能非常优秀的耳机,在音乐欣赏、耳返和混音的用途中都有扛把子型号。 1.森海塞尔HD560S、HD400PRO(开放式):盲狙也大概率不出错的型号,学生时代的梦中情机,可直推且非常好听,品控和佩戴都不错。HD560S声音更宽松,音场更宽,中高频多一点点;HD400PRO极高频较多,人声更近,音场更自然,倾斜单元导致佩戴不好会偏音。非常适合音乐欣赏,非常适合混音。 2.拜亚动力DT770PRO 80Ω:卖了几十年的经典耳机,佩戴极其舒适,做工极其结实,频响一致性极其优秀,隔音性能优秀。低频Q弹且量大,高频较亮,三频能量精准且听感稍刺激,瞬态优秀,分离度欠佳,灵敏度和阻抗适用于几乎大部分耳放。非常适用于架子鼓返听,适用于吉他和人声的监听返听,可用来听歌,声音偏两头翘。 3.拜亚动力DT770PRO 250Ω:经典中的经典,这个价位专业监听返听的首选,佩戴极其舒适,做工极其结实,频响一致性极其优秀,隔音性能优秀。灵敏度和阻抗适用于几乎所有专业声卡和调音台,低频和中频非常准确且质量远高于80Ω版本,高频存在较高增益用于强调人声,听感非常刺激,需要挂插件进行频响校正。非专业人士不要买来听歌。 4.拜亚动力DT880 250Ω(半开放式):传奇耳机,教科书上指名的耳机,电子琴的最优监听耳机。佩戴极其舒适,做工极其结实,频响一致性极其优秀。低频较少,点到为止,参考级的完美中频,加上高频8k-12khz存在较高增益,使耳机整体为中高频走向。耳机素质较高、混响极少且结像精准,非常适用于音乐欣赏和专业混音,唯一不足的高频峰可通过EQ或者插件校正。 5.飞傲FT1PRO(开放式):品控优秀,虽然是平板振膜耳机但重量控制良好。低频下潜不错回弹稍微慢,中频优良,中高频不够平滑可能导致部分高频突出且部分黯淡,好在三频的量控制得非常好;极高频量感不多,导致总体为下盘听感。缺点是音场不大,乐器略挤,解决方案之一是换耳罩。鉴于飞傲售后认机不认人,即使平板振膜容易坏,FT1PRO也可完美胜任音乐欣赏的职责。 6.飞傲FT1:近年来低价封闭式耳机的GOAT,佩戴舒适,低阻高敏,品控优秀。插3.5口的FT1低频又糊又多量又大,高频暗淡,很难听;插4.4口,FT1低频的问题完美解决,整体三频均衡非常好听,虽然楼主是单端党,但不得不夸一下平衡口的FT1,它真的非常适合用来欣赏音乐。 更高预算 1.森海塞尔HD600:传奇耳机,无脑入,直推好听的。 2.拜亚动力DT900PROX:争议拉满的耳机,优点价格实惠、频响一致性极好、佩戴良好、易推、动态迅猛、音场规整。缺点也很明显且致命:原始频率响应高频过于刺激(返听挑错是好事)导致听感轻微发糊,存在小概率接口处开裂的通病,阻抗过低必需要中高端声卡驱动才能获得好音质。DT900PROX确实是混音神器,挂上插件校正后的DT900PROX更是诠释了什么叫同价位混音王者,但是购买之前请务必做足功课。 3.森海塞尔HD505、HD550:三频均衡,人声靠前,非常适合华语流行,据说比较适合ACG歌曲。HD505的频响类似于HD600,在中高频部分做了增益,同时音场做了阉割;HD550则在HD505的基础上增加了极低频和6khz处做了增益。如官方所描述,适合买来欣赏音乐,两者听感较为相似,HD550声音更刺激且音场更自然。 4.索尼MDR-MV1:索尼大法好,诚不欺我。佩戴舒适,材质耐用,左右频响一致性优秀,低阻高敏。低频下潜深回弹迅速量感大,中频音色超正,高频有一定增益但不刺激,人声稍近华丽而不刺耳,整体音场非常大且不发闷。听歌能一耳朵爽,混音更是轻松拿捏。 5.森海塞尔HD660S2:非常好听,重度流行人声党的福音。声音不够刺激也不够宽松,只能用于音乐欣赏。 6.拜亚动力DT1990PRO:有点沉,佩戴较为舒适,做工极其结实,频响一致性极其优秀。纯暴力解析流,单元素质劲爆,低频弹性十足,量是给爽了,但是听起来中频是凹的,而且高频太TMD刺了。听歌纯折磨,挂插件混音也不是不行。 7.森海塞尔HD490PRO:降点价你就是版本之子。轻盈舒适,直推好声,做工一般,频响一致性非常高,单元素质够高但不及DT1990PRO。一共两个耳罩,织物耳罩声音非常均衡,分离度超高,低频点到为止,中频不争不抢,高频稍有增益,音场极其开阔自然,动态一般、不够爽,属于久听不累型;天鹅绒耳罩偏两头翘,分离度不减,中低频变多,中频音色正常,高频部分频段有增益且个别声稍微发刺,动态有极大改善,属于一耳朵爽的类型,综合不如织物耳罩。适用于音乐欣赏和混音,功能拉满但都不突出。 8.拜亚动力DT1990PRO MK2:以下内容只基于混音耳罩。沉,做工极好,佩戴一般,频响一致性极其优秀,声音动态感十足且能量分布均匀,超暴力流解析且做到了非常好听。低频凝聚快速有力,中频顺滑,中高频同FT1PRO不平滑导致部分突出而部分黯淡,极高频有增益,导致高频声音发脆,属于经典的拜亚动力音色。耳机驱动难度较高,问题主要在高频的量和音色上,对耳放的架构和DAC音色都有较高要求,使用AKM的芯片较佳,例如使用飞傲M23足以出好声。非常适合音乐欣赏和专业混音,目前的动圈头戴耳机解析流天花板。 9.拜亚动力DT1770PRO MK2:以下内容只基于混音耳罩。耳机的低频质量奇高,量大而不轰,中频接近参考级,高频较亮,极高频恰到好处。耳机驱动难度较高,整体听感两头翘,但比拜亚其他型号封闭式耳机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克制。这款耳机的含金量的地方是它的分离度和音场规整度是大部分开放式耳机都难以比拟的,音场的自然度也在封闭式动圈耳机中名列前茅。DT1770PRO MK2可能是拜亚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它能够在任何场合发出参考级的声音并胜任任何工作。 耳机不是盲狙产品,尽管国内平台营销视频横行,但仍有不少有价值的测评。比如B站UP主鸦雀有声的茶室和Youtube博主The Headphone Show都有着大量的高质量测评,更专业一些的可以看看B站UP主王润天老师和RTINGS网站的测评。 有关铁三角、海费曼和其他品牌的产品,楼主知之甚少,吧U帮帮忙补充一下吧
随便逛逛甲苯,听听耳机,有老东西也有新品 ft1pro,低中高433好听,低频看设备,有些弹且一点点轰头,均衡流行人声,一点不刺,比he400se好听得多,爆捶deva pro dt900prox,除了女声都不刺,极高频有些亮,非常监听塑料音,不好听,普通用户非常不建议入,简言之g50promax+ 乐图某菊花,耳塞不好听,音乐性太强,低频凝聚下得去,中频好听,高频不刺,有压制,极高频非常好,不闷,上hd600人声好听得一 索尼m1,什么玩意,人声又近又刺,低频舒服,声场极其开放式,佩戴舒服但戴不牢固容易偏音,非专业监听慎入,史 ft1,史,低中高631闷史,说443的你仔细听听那极低频都要把我轰死了,不过推荐还是要推荐的,因为同价位封闭还是无敌的 hd490pro纱布耳罩,神,舒服均衡,素质牛b听感牛b,舒服,人声靠后不是问题,比hd600人声正常多了,简单理解dt900proxplusmax+或者hd600和900prox的孩子 sonymv1,低频爽,好推,最好配冷声前端,稍微两头翘版490pro,佩戴容易偏音但舒服,人声舒服,高频有点稀碎,混音必备,声场和杜比全景声一样大 水月雨,ka登子,好听,全频爽塞,人声有感情千元内基本无敌,不足就是调音过于流行,极低频过多,有点basshead,比kato好很多,但是不如kato 监听 以上全程3.5口搭配飞傲古董m3k(冷声低频偏少高频顺滑人声靠前,但推力非常小)作为参考。有些耳机以前听过但是这次好好仔细听了一下,最终总结一下。
3.5不比4.4差,我说的 如今市面上小尾巴或者播放器默认得有4.4口,同时宣传有多高的输出功率,如果这个产品没有4.4口,那么这款产品可能不好卖。但如果我说,同样的用料时,单端输出口比平衡强,你还会选带有4.4平衡口的设备吗? 两者的原理区别可以网上查,我主要从数据和听感开始说。 4.4口拥有更高的输出电压,更高的分离度,更高的信噪比,更高的输出功率,现在小尾巴的4.4口基本信噪比都120db起步甚至更高了,分离度100db起步,峰值输出电压4v左右。反观3.5这边完全比不上4.4口的数据,120db的信噪比,80db分离度,峰值输出电压3v这样的已经算是很好的3.5口了。现在新出的播放器更不用说了,数据一个比一个逆天。综上从数据党的观点来看,有4.4就牛,3.5就是垃圾;所以我们就断定3.5不如4.4。确实数据来讲3.5是不如4.4,但是歌曲回放并不是单纯的机器数据好就会好听的;不论单端还是平衡,我个人购买机器时数据好但个人觉得不好听的机器占了一多半,可以说是试错成本很大了。 数据这边4.4更胜一筹,但不管数据如何我们买东西都是用来听的。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是一名音乐爱好者,我购入设备除了听还有业余的混音要求。这是我个人的音乐审美:bass低频必须下得去不轰头,底鼓结像要求中偏下,中频人声齿音不刺,高频克制,极高频增益低,动态要求不高,声场必须纵向打得开,横向无所谓,乐器结项必须正确,有合理的前后层次感,音色要求不高。一句话概括,冷声的水月雨式审美。 前排提示:我最开始是听3.5的,听流行摇滚比较多,之后随着设备的升级,我开始接触了4.4口。我是从小尾巴直接跳到台机的,目前用的平民套装飞傲k5pro(单端)加hd600。 根据我个人听感,同一台机器如果3.5加4.4口,生产的年份会对两口有所影响,其他变量一定,2021年以前的机器3.5口更优,2021年后用的偶数芯片的平衡电路机子4.4更优,正好2021年往后正是4.4大火普及hifi设备的时候,厂商明显把更多预算和精力放在了4.4口上,而3.5口大部分都随着年份越来越难听的,基本就是白送的。举个例子,2018年大傲m3k到ka3、k7到ka5到ka17,3.5口是越来越难听的,声音从标准的冷声不刺变为高频增益大锐化高声场小的暖糊声。4.4口也是从无到有,声音素质也是越来越高,氛围感随着数据爆炸的变化也越来越弱。别的牌子不说是因为怕收律师函,给大傲对用户的包容性点个赞。 入单端党的过程:我听过一些号称旗舰的播放设备,比如ef600,金菊花(不知道是哪个版本),给我的感觉就是3.5(6.35)竟然能做得这么好听,给孩子听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学习了一些混音知识,搞了搞乐队,发现这乐器接口怎么全是6.35的,输出怎么基本都是默认平衡电路的,感觉hifi厂商说的平衡多牛多牛怎么就是在吹牛啊。契机就在购买了hd600混音之后,我发现单端的定位感和层次感更接近原曲,同时4.4混出来的就是一个畸形声音。3.5口声音更加凝聚,声场不大但是边界感不强,声音定位正常有前有后,乐器和声和人声都保持着一个和谐的比例和定位;4.4口出来的就是刻意拉高解析将横向声场拉成一个类似于曲面显示屏的平面声音,动态相比更大同时声场的边界感增大,定位和结项乱了一半,尤其是人声。无独有偶,当我用同一个耳机插上以前用的设备时,我发现当初被喷到不好听的ka3的单端竟然是最正常的,其次就是当初200多买的m3k,这些设备并不是素质有多高或者用的芯片有多高级,而是认真做的单端口对歌曲的还原更佳,对歌曲氛围的烘托也比叠硬件增益冷暖声的设备更加自然顺耳,可能音乐有一定的失真就是更加讨好人耳的 但万一是我一时感觉错了呢?于是我用大量时间测试设备(纯听),给出的结果就是,在用料足够时,平衡口的大电压和高功率没有一点用,单端是最好的回放接口。 厂商总是说32欧姆下有多高的输出功率,但这些在我看来是根本没有意义的,比如设备接低阻高敏耳机用不到高功率,接高阻耳机电压又不够会造成耳机失真,结果不如上台机;抛开远距离传输,在回放时4.4从它的出声原理开始就比不上3.5接口了。但是为什么厂商总要加上一个4.4接口呢?大概率就是为了硬凑便携设备的功率,好多赚钱。 我用我的个人经历想说的就是,3.5(6.35)单端就是极为先进的,3.5不比4.4差。 我发帖是希望小白在花重金购入4.4平衡设备时慎重考虑,不要上了厂商的营销的当。我也希望厂商能多在便携设备的调音上下功夫而不是输出功率上,因为当我用上台机单端推大耳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无法回到便携设备了的4.4了。 我发这个贴就已经准备好被喷了,恶意喷子一律不回复但不会删评;如果各位大佬看出此贴在哪里确实在理论上有明显的错误,请直接喷或者私信我。 本帖纯由感而发,一个一个字打的,有错字请多多包涵。
收hd660s平衡4.4口线 顺便问问鱼上有贩子说是原线改的,靠谱吗,价格合理吗?
随便听听飞傲fd15 当玩具听了一小会儿,评价有些主观,希望能给打算入手此款耳机的人提供参考。 一句话,买线送耳机。 全程ka17台机模式低增益非原线外加电源audition2023wasapi独占播放,耳机为红色导管。fd15接4.4口鉴定为声音冷薄刺得像一坨粑粑,所以改用了3.5口。圆形黑套,音色发脆,小刺;红黑套,低频有所改善,听感饱满柔和,但人声很亮,听着累;3色绿套,中高频削了,极高频加了,听感奇怪;粉红套,不能怪我,死活套不上,不听了,哼。 总结,横向纵向声场都很开阔的、低频下不去、中频抓耳、高频很亮的耳机,等等,青春版隼u?总体有些失望,新技术并没能加强低频下潜,量有但是没有力度,中频正常,乐器多了发糊,可能是因为单动圈的缘故,高频明显有峰,人声和镲很亮很亮,我还没找到适合fd15的音乐风格。 不如手头的酷狗x1听着舒服,当初700买的这个老旗舰,2年后还把fd15吊着捶,感觉飞傲属实定价过于自信了。有趣的是耳机磁路并不封闭,两个塞子就像磁铁能吸在一起。
蓝牙耳机进步也太快了吧? 无意间搜到迈凯亚(华强北)耳机上新了,还大言不惭地交xm4,本来想着试听以下的心态和客服沟通之后在jd自营买了个支持7天无理由的,结果发现不对劲,这tmd卖168?蓝牙耳机进步也太快了吧?附购买图。
关于手机听歌这件事 随着手机厂商一步一步阉割手机3.5口,想用手机听歌的人只有两个选择:c口加一个小尾巴或者用蓝牙耳机。那么同样的小尾巴和蓝牙耳机连接不同手机会不会声音不一样? 以下纯个人经验得到的观点,仅供参考,不同意就当看个乐子。 先说结论: 1.其他条件相同时,手机有无小金标认证的确会影响声音,影响一般。 2.其他条件相同时,手机处理器和电路板的设计会有一定的影响,影响较大。 3.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听歌软件对声音的影响最大。 解决方法: 1.不要专注于有无3.5口,一定要买带有hires金标和hires wireless认证的手机。 2.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本地播放,用手机自带的音乐APP或者海贝APP。 3.安卓机尽量不要买过早或最新出的处理器机型,华为除外。 4.可以考虑买很久以前带3.5口的苹果设备。 5.流媒体的无损音质和正品hires高解析是最优解,臻品母带没有必要,骗钱的。 独占注意事项: 1.没必要独占,超300的解码耳放除外,有多少人因为小尾巴独占被炸过耳朵的请扣1。 2.独占只推荐海贝APP或飞傲APP,最稳定声音也最好。 蓝牙注意事项: 1.aac够用了,ldac需要用开发者选项将手机输出采样率和歌曲采样率调节一致才能达到最佳声音质量,很麻烦。蓝牙耳机调音最重要。 2.有hires wireless很重要,无论手机还是蓝牙耳机。 3.什么牌手机就用什么牌蓝牙耳机,有加成,是真的。 没了,有不足请指出。手打的可能有错别字,将就看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