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Lurker 一只Lurker
高贵的AOE
关注数: 334 粉丝数: 186 发帖数: 16,513 关注贴吧数: 91
【闲聊娱乐】使用风吧旧特色命名表的仙人球自评ACE联赛 lz开的坑也是越来越多了,后面会慢慢给大家填上的如违规删 由于xrq自评有部分年份需要修正,我们将在全部修正完毕后(预计今年10-11月)开始更新,敬请期待。如需查看xrq自评原始数据,请到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github.com%2FCyanideCN%2Fxrqa_bdeck_data&urlrefer=55d4b7b79fd6766569e68fcd1bdb28f4进行查看和下载 xrq自评是台风吧目前最全面,最完整,最合理的西北太平洋台风自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xrq自评,我们决定制作这样一个ACE联赛回顾贴。在以前的其他联赛贴中,评委大多是JTWC和NHC这样的机构,有很多黑哨,比较影响比赛秩序。这次,我们的评委变成了xrq,虽然还是有不合理之处,但是误差已经尽可能的降低,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 比赛规则: 1.本贴使用风吧旧特色命名表,命名顺序均按照该系统在西太的第一报TS的时间,所有系统均计算整个生命史的ACE(跨洋系统会标注在西太部分的ACE) 2.本贴中的编号主要标注8位ATCF编号,同时也会标注JMA/CMA编号(CMA编号格式为国内编号(年鉴编号)) 3.本贴中所有系统都会标注真实世界线的命名,没有真实命名的则以“-”表示,非特殊情况不标注菲律宾命名。 4.本贴中会在每年开始时发布年度总结,包括年度表格,路径图(如有)年度面板 5.本贴中路径图均来自simon,本贴所有系统都会尽量加入wiki头图(仅限云图和天气图)1950-1981年的系统均加入ERA5模拟云图,1966年以后的系统均加入gibbs截图(如有)1964-1970年的部分系统会加入NIMBUS截图(如有)1978-2016年的系统均加入IBTrACS云图(如有)本贴中系统均加入JMA天气图,以及lz制作的官/自评强度变化表和强度变化曲线。顺序为:wiki头图—ERA5模拟云图—gibbs截图—NIMBUS截图—IBTrACS云图—JMA天气图—simon路径图—强度变化表—强度变化曲线 6.所有选手按次序分为10支队伍,命名表为循环使用,共12列,所有队伍每轮有12次出场机会。一名选手可参赛多次。可以单独比赛,也可以与对手一起比赛,但必须严格按照顺序出场。 7.本贴中造成重大损失的台风会被除名,除名信息由lz整理,可能会有遗漏,欢迎各位提出除名建议。 8.每列结束后统计一次总分,得分最多的即为该列冠军。 9.每届结束时,得分最多的即为该届冠军,每届开始时会重置总分。 10.最终解释权归lz所有 命名表镇楼
【闲聊娱乐】1982-2008年澳洲地区ACE联赛 现在西南印和南太的都有了,那南半球的ACE联赛就都做完了吧 澳洲区: 鹅好吧,接下来登场的是——棕海洋区,转圈圈洋区…(被打飞) 本贴1982年开始,2008年结束,2009年风季及以后的系统会在本贴完结后开新贴 比赛规则: 1.比赛场地为澳洲地区(赤道以南,80E以东,160E以西)共分为3个赛区,分别由BoM在珀斯(西澳)、达尔文(北澳)、布里斯班(东澳)的3个TCWC管辖。3区各有一套命名表,每套命名表中的选手都按首字母分为21支队伍(Q开头的选手算入P队,U开头的选手算入V队,XYZ开头的选手算入W队),其中西澳,东澳赛区的队伍每轮可出场3次,北澳赛区的队伍每轮可出场2次。若选手被除名,则表示该选手将永久退出联赛,同时由替补名取代该选手的位次。由于除名数量较多且原因大致相同,除名理由将不再赘述,但会在每轮结束后贴上实时的命名表。 2.场外评委BoM负责命名,当选手进入西南印度洋时,会被场外评委MFR重新命名,本贴中会标注。 3.评委JTWC每6小时记录一次强度,计算ACE并累加。 4.当强度低于34kt或不具备热带性质时,该报成绩无效。 5.所有选手均计算整个生命史的ACE。 6.一名选手可参赛多次,可以单独比赛,也可以与对手一起比赛,但必须按照顺序出场。 7.每列结束后统计一次总分,得分最高者为该列冠军。 8.3个赛区会分别比赛,比赛结束时会分别决出3个赛区的冠军,并将各队在3个赛区的得分相加,决出总冠军。 9.本贴中路径图、云图均来自wiki。wiki的部分路径图可能与标注的强度存在出入,请以本帖中标注的强度为准 友情提示:由于年代较早,机构风格等原因,本贴中含有大量黑哨,包括但不限于死亡低估,漏标强度,直接无视等。 本贴允许适当强度讨论,但请勿上升到撕b,谢谢配合。 最后,猜镇楼图
【闲聊娱乐】1978年起南太平洋ACE联赛 接下来登场的是——斐 济 北 洋 区 (划掉) 既然西南印都有了,那南太为什么就不能有呢? PS:本贴跟JTWC不换命名表的那个贴子其实是同期计划,包括后面会开的澳洲区贴,只不过因为隔壁贴跨度太长,现在才发出来。 比赛规则: 1.所有选手按首字母分为23支队伍,命名表为循环使用,共3列,所有队伍每轮有3次出场机会。出场范围为南太平洋(赤道以南,160E以东,120W以西)若选手被除名,则表示该选手将永久退出联赛,同时由替补名取代该选手的位次。由于除名数量较多且原因大致相同,除名理由将不再赘述,但会在每轮结束后贴上实时的命名表。 2.场外评委FMS负责命名。 3.评委JTWC每6小时记录一次强度,计算ACE并累加。 4.当强度低于34kt或不具备热带性质时,该报成绩无效。 5.所有选手均计算整个生命史的ACE。 6.一名选手可参赛多次,可以单独比赛,也可以与对手一起比赛,但必须按照顺序出场。 7.每列结束后统计一次总分,得分最多的即为该列冠军。 8.本贴中路径图、云图均来自wiki。wiki的部分路径图可能与标注的强度存在出入,请以本帖中标注的强度为准。 友情提示:由于年代较早,机构风格等原因,本贴中含有大量黑哨,包括但不限于死亡低估,漏标强度,直接无视等。 本贴允许适当强度讨论,但请勿上升到撕b,谢谢配合。 最后呢,猜猜镇楼图是谁
【闲聊娱乐】ACE联赛·假如JTWC没有换命名表 很早之前就有这个计划了,南半球的那个存档也会同步更新。 1979年,“卫星年代”开始,太平洋开始转向厄尔尼诺,西太也逐渐走出了73-77的低谷,开启了另一段辉煌的年代,然而就在这时,厕所突然发颠,把命名表换掉了 所以我就想,如果这套命名表一直使用下去,会发生什么。原来辉煌的名字能否再创佳绩,原来拉胯的名字能否咸鱼翻身,好,让我们开始吧! 比赛规则: 1.本贴为lz上一个贴子的续作,沿用1978年时的命名表。 2.所有选手按首字母分为21支队伍,命名表为循环使用,共4列,所有队伍每轮有4次出场机会。 3.中北太平洋的系统仍然与西太共用一套命名表。 4.评委JTWC每6小时记录一次强度,计算ACE并累加。 5.当强度低于34kt或不具备热带性质时,该报成绩无效。 6.所有选手均计算整个生命史的ACE 7.一名选手可参赛多次,可以单独比赛,也可以与对手一起比赛,但必须按照顺序出场。 8.每列结束后统计一次总分,得分最多的即为该列冠军。 9.命名顺序,强度,ACE等数据均来自JTWC的年鉴,没有年鉴的TC采用初报数据,数据不会修正 10.路径图,云图等来自wiki,部分路径图为ty4制作 11.为保持原来命名表的完整性,不设置除名制 12. 本贴所有系统都会标注真实世界线的命名,真实世界没有命名的则以“-”表示 友情提示:由于年代,机构风格等原因,本贴会出现大量黑哨,包括但不限于开眼TS,直接无视等 本贴可以适当剧透,但不能过多 某冥场面镇楼,猜猜厕所给了多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