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若有情 世间若有情
关注数: 12 粉丝数: 8 发帖数: 428 关注贴吧数: 19
错过与许冠英先生的一面之缘,很遗憾。 唉,最近听了许冠英先生的《无情夜冷风》,非常动人,也想起在香港偶遇许先生的经历,可惜那次没能和他说话,至今还很遗憾。 那是去年11月份,我去香港玩,和朋友在何文田窝打老道的南华餐室吃了晚饭,出来要直奔旺角东站乘东铁线,去红馆去看一个show。临出门时,我突然想到时间紧急,一定不能走错路,所以打算问个人确认一下。 于是,我转身去问餐厅服务员。服务员似乎不是很肯定,他转头问坐在最靠门边一桌的两位是否了解,这两位一男一女,女士很漂亮,我虽然也是女性,但是目光也不由自主被吸引过去,她见我是内地游客,便用普通话告诉我旺角东站的走法,很是热诚详细。我内心很感激,连连点头感谢,然后也顺便向旁边那位男士致意表示感谢,然后就转身出了门。 我和朋友往前走了几米,刚才与那位男士的照面还在我脑际萦绕,因为他虽然有些年纪,其貌不扬,却有清澈动人的目光,尤其是那目光望着我的一秒,我直觉告诉我这一定是一位明星,绝不是普通人。但是,我向来是个内向的人,我的脚步比脑子的反应来的更快,想到这些时,我已经出了门。 我叫住朋友,而这时一个名字也浮现到我的脑畔——许冠英,这不就是我小时候看过的无数香港电影中那位鬼马搞笑的明星么?我跟朋友说了我的疑问,她建议回去看一下,如果能拿到签名或者合影那该多好,这种机会太难得了。我站在那里犹豫了半天,内向和胆小让我望而却步,我说,这么大牌的明星,估计人家不会搭理我们这种连粤语都不会讲的普通人吧。而且我觉得刚才第一时间我望着他都没有认出人家,现在回去很尴尬。朋友想了想也就说算了,过不了自己这关也不要勉强。 就这样,我错过了和许冠英先生当面谈话的这段缘分,而回来之后,我翻出他演的电影来看,百分百可以肯定那天遇到的就是他。我还记得,他留着偏咖啡色的中长发,服饰时尚随性,脸上虽然有皱纹了,但整个人还是显得很有活力,根本不像60多岁的人。特别是那一双清澈的眼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想他的内心也一定如这双眼睛一样坦荡平和,毫无杂质吧。 我想对许冠英先生说:我从小就看你演的电影,无数部了,不知道为什么,对你有深刻的印象,总觉得那些角色你都能赋予他们完整的性格,而不是一味地搞笑,那些小人物,不是仅仅为了衬托主角而存在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能够在香港偶遇你,我觉得非常幸运。 今天来到这里讲出这段故事,也借这个地方表示致敬,希望以后去香港,还有机会能够遇到你。因为现在知道你是这么平易近人的人了,所以以后一定不会放过请你签名和合影留念的机会的! 祝福你!阿英!
周野芒最新话剧——王安忆吕凉共同打造《发廊童话》 原文在此。http://www.timeoutcn.com/TOSH/show.aspx?mid=4016&aid=3024————————————————————————————联手吕凉,王安忆打造没有风月的发廊童话 发布时间:2008年8月12日16点12分 继《长恨歌》、《金锁记》之后,著名作家王安忆第三次触电话剧,她与导演吕凉合作的话剧《发廊童话》将在舞台上呈现上海发廊妹的生活。文 海杰 摄影 杨晓哲王安忆:有童话,但没什么风月《发廊童话》剧本最初定名是《好心的大款》,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向王安忆特约的剧本,导演吕凉在剧本的命名上也加入了一些意见,为了让剧本变得有美感,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据王安忆介绍,剧本出来之后,吕凉提了些意见,比如在角色上要清楚,不能暧昧,剧本里是不断换景的,导演建议只布一场景。话剧《发廊童话》改编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挤奶女的罗曼史》,讲述了城郊洗头妹妙妙与一个有自杀念头的有钱客人之间发生的亦真亦幻的故事。“但与那些灰姑娘故事不同的是,妙妙最后从童话落在现实的窠臼里。”王安忆强调说。之所以选择哈代的小说,王安忆认为哈代的小说里常有意外之笔,自己非常喜欢英国小说,而这个小说跟上海的很多现实又很切合。剧本看上去有点上世纪80年代的感觉,当代气息不足,王安忆则辩解说:“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可没那么多发廊,那种城乡结合部的生活场景在近十年才有。这个时代背景非常清晰,至少是十年以内,比较有当代性。”发廊是王安忆比较感兴趣的题材,她曾经写过小说《发廊情话》,在她的理解中,四处都有她们的身影,她家周围就有很多发廊和足浴房,有招募发模的广告。但她所写的发廊就是“洗洗头,敲敲背而已,属于社区性的发廊”,不了解故事和舞台的观众都会联想到色情的成分。而笔者阅读完剧本后发现,《发廊童话》不仅没风月,而且非常干净,最后还来个光明的尾巴——劝世人珍惜爱情。参与话剧创作的机会多了,王安忆也明白了在舞台上,必须要给每个人都给戏,不像在《金锁记》中,她把所有的戏都给了曹七巧。因此这次她要给每个人编制一个前史。几个人物里,在她看来,大款是一个时间末梢的人,生活很疲惫,而三个年轻人是大款的天使,作为王安忆本人比较喜欢的角色,妙妙更是具有高贵的一面,“妙妙就像是戏曲里的青衣。”王安忆说。对于这部话剧的演出,王安忆还是带着比较大的信心,她开玩笑说,“如果有真正的发廊妹来看,我很欢迎”,但王安忆又严肃地补了一句,“其实,任何发廊妹都不期望能与大款保持正当的关系。”吕凉:开个玩笑就成了导演原本是想沿袭“女性作家、女性题材、女性编剧、女性导演”思路的六幕话剧,最后因为吕凉的一个玩笑,《发廊童话》的导演就变成吕凉自己了。“因为当时苏乐慈等沪上女性导演都抽不开身,眼看着剧本拖了一年,”吕凉当时就开玩笑说,“还不如让我来导。”承担起导演的职责,看了一遍剧本,吕凉感觉比较温暖、美好。剧本写的是发廊,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碰到这么多好人,营造了梦一样的美好环境。和自己尊敬的女性作家王安忆合作,吕凉最担心的是把大家的作品做成小作品,因为剧场是小剧场。但对于作品而言,最大的担心是这个故事放在今天,有些不真实,巧合太多,偶然性太多。在他看来,除了故事之外,王安忆更喜欢故事背后的东西,比如人的命运,主宰人物命运的那些东西。“我个人感觉这四个人,都有一些象征意味”,吕凉郑重其事地说,所谓象征意味,就是他们起码是代表了生活中的很多阶层,洗头妹在社会底层,大款能把握人的命运。至于舞台的呈现,吕凉觉得还得靠大量的道具帮忙。“这个戏我个人感觉得大量依赖于灯光和一些特殊的处理,可能不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的场景。”问得再具体一点,吕凉就跟记者打起太极来,说道具可能在形状上会发生变化,舞台效果也完全是幻觉,他会让这个戏的象征意义更浓一些,就像是一把椅子发生变化后可能不是一个椅子。实在摆脱不了追问,吕凉只好说:“舞台上会摆一面镜子,一个窗户,一个烫头机,一个发廊的标志,就是红白蓝转圈的那个东西,目前舞台就是很简洁。”周野芒:这个大款有点烦整部话剧,钱芳、魏春光、王豪等青年演员分别饰演三个年轻人,而唯一的中年大款则由实力派演员周野芒来饰演。“他身上有很多气质:儒雅、诙谐,甚至有一些‘坏’的东西,他能够让女性产生一些好感。”评价起周野芒,吕凉溢美之词不绝。“演这个大款比较微妙,”在周野芒看来,“拿捏得重了,大款很可能变成骗子,拿捏得轻了,就有点太假。”他清楚这个人物的表现跟原来一些戏的表现手段上得有所区别。“光靠在舞台上用形体或者情节来表现,不是件容易的事。至于对大款的态度上,让观众先清醒,还是先怀疑,那得到演出的时候才能知道。”说了几句,周野芒也卖起了关子。目前,周野芒还在角色的探索阶段,但他认真地透露:“很有可能这个人物角色的演绎会变成朗诵或者感叹。”在行头上,会选择简单的西装。话剧《发廊童话》,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8月9日-8月10日、8月12日-8月17日、8月19日-8月24日19:30王安忆谈戏剧1.我父亲王啸平是个话剧导演,我是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长大的,对戏剧有一份情结。最喜欢看许承先演的《求证》、焦晃演的《SORRY》,但我对孟京辉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非常不信任。2.话剧《金锁记》上演的时候,我最怕的就是观众中途退场,所以我连续去看了三四场。《金锁记》里有一场童世舫和长安的戏,我写得很凄婉的,但想不到剧场里是喜剧效果。这次《发廊童话》演我也要去看的,这是一部温暖的戏,哈代的原著小说比剧本更冷漠。3.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的金复载老想把我的小说《阿三》改成音乐剧,让我来做剧本的改编工作,我自己对自己的东西从来都下不了手。我做原创有些先天的缺陷,让我写写音乐剧里的歌词,我还是蛮愿意的。写小说是很暧昧的,观众比较遥远,但话剧就不一样。4.话剧和上海的世俗生活有些不适合的地方,上海的生活更适合滑稽戏。上海话剧取得哪些成绩我很难说,但我个人觉得话剧更加适合没有地域性的,比较现代的形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