ザルアポロ 30节的大峡谷
关注数: 125 粉丝数: 94 发帖数: 10,287 关注贴吧数: 64
架空设想—维多利亚一世级战列舰 英国多年来一直非常努力地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华盛顿条约》规定的35000吨的限制。他们首先承诺在建造假期结束后建造新的船只,并提出了英王乔治五世级,但因条约限制,这级英国新锐的火力成为所有新锐中最弱 因而提出狮级建造计划,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建成,此后的征服者号也停留在图纸上从未动工 该级舰为征服者号的改进型关于伦敦第二海军条约谈判的一部分。工作人员的要求仍然是维持一个9-16〃的主炮,但他们愿意放弃一些速度和部分副炮,同时将砰砰炮的数量增加到6个 性能数据: 舰长277米m,宽32m 标准排水量58330吨,满载排水量68760吨 动力系统: 12×亚帕斯型齿轮传动式涡轮机 10×三锅筒式水管锅炉 四轴三叶螺旋桨推动,总功率21w马力 最大航速29.45节 续航力:16500海里/10节,6500海里/27.25节 防护: 主装甲带15英寸(KC钢或NC钢你们觉得哪个行?),内侧倾斜20°,首尾水线3~4英寸 水平装甲9英寸(内置1.1寸穹甲),炮塔正面20.7英寸,两侧14英寸,顶部8.7英寸,后部6.6英寸,炮座33英寸 ,司令塔正面32英寸,两侧16.1英寸,顶部8.8英寸,对自己的16英寸炮弹有14000-30000码的免疫区,设计中包括了一个大大改进的碎片保护方案,以及一个可以抵抗1000磅(445公斤)弹头的TDS 水下防护:要求承受600㎏TNT爆炸的冲击,其水下防御系统由三层纵向水密隔舱构成,其中内外两侧为空舱,夹在防鱼雷隔壁中间的是装满油和水的积液舱,弹药舱和轮机舱之下还有双层舰底保护,采用和KGV相同的“夹心三明治” 武装: 12门MrakⅡⅣ46倍径430㎜主炮,弹重1.33吨(弹重明显减少,为了获得更好的初速),初速732m/s,最大射程36580㎞,7吨/平方寸,后坐力8。575m/s,平均加速度16。742km/s2,炮口动能254 副炮: 8座133㎜高平两用炮 对空火力:8座STAAG40㎜机关炮,4座维克斯IS40㎜机关炮,4座博福斯MK640㎜机关炮,4座厄利孔40㎜机关炮,12座博福斯30㎜手动防空炮,10座厄利孔30㎜手动防空炮 两座RH-6地对空火箭 舰载机:两架PBY-5水上侦察机 火控雷达: 前方副指挥台上方主桅上的1x 273型水面搜索雷达 船尾桅杆上的1x 279型空中搜索雷达 2台281型空中预警雷达,位于船尾桅杆顶部 6x 282型火控雷达,每个Pom Pom控制器一台 主武器控制器/测距仪上的2台284型火控雷达 5x 285型火控雷达,每个二级武器控制器/测距仪一台 桅杆顶部安装2台290型空中预警雷达 主炮雷达:274/ MK22/284主炮雷达 副炮雷达:275/285型副炮雷达 舰员编制:2750人 该级舰计划建造3艘:维多利亚一世号,阿尔弗雷德号,爱格伯特号
KF51的前途充满坎坷,莱茵金属筹金做的玩具 KF51是一种比豹2后期型更轻的主战坦克。莱茵金属公布的数据是重量59吨,这比起豹2A6/A7和M1A2后期型重达70吨要轻了不少,它跟豹2使用完全一样的动力包,也就是MTU的MB 873型V12液冷双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1500马力,但“黑豹”更轻的车身重量,让机动性进一步提升成熟的动力和底盘,是KF51短时间内就造出样车的秘诀,但它的武器系统相较于豹2大相径庭。由于它的主承包商是莱茵金属,所以它勇气十足的配装了了1门52倍口径莱茵金属130mm滑膛炮KF51的炮塔备弹明显减少,原因是它配备了3种不同的无人机和巡飞弹,炮塔内置的4枚Hero-120巡飞弹发射器,这好像是以色列研制,具有高达60公里的飞行距离和1小时的“游荡”巡航时间,带有4.5公斤的战斗部,总之管够,此外,它还可以携带侦察甚至是防空用(可能是用来反武装直升机的自杀用的)无人机,这时候,大毛坦克炮里面的反坦克和防空专用炮射导弹,5公里左右的射程就瞬间不香了Hero-120巡飞弹KF51还是传统的3人乘组,跟大毛的T14,美帝的M1X一样,但可以增加1个巡飞弹操纵手,因为“回家路上”操纵需要一个专门的人负责,其中2人在炮塔内,2人在车体内,这种设计还是挺传统的但有传言认为,在火力打击上引入了最新的概念,它有资格和大毛的T-14一起被列为世界上已现身的2种第四代坦克,但和T14一样,设计上并没有颠覆性的革新,电热化学炮、无人炮塔、虚拟视觉、油电混合动力什么的新概念,并未出现 目前,KF51目前还是莱茵金属自筹资金研发的,德法两家倒是有一个主地面作战系统( MGCS )的下一代主战坦克计划,但预计可能要在2035年才会服役,而KMV和研制勒克莱尔的法Nexter公司也在今年的萨托里上展示了EMBT(殴州主战坦克),是KF51的竞争对手,在与T-14交手之前,KF51需要先淘汰EMBTKF51炮塔结构德法在FCAS的六代机项目里撕的NP轰天,KF51的命运并不顺利
美帝的第四代塑料主战,话说这玩意很一般吧 T14横行没多久,美帝推出了自己的四代主战M-1X,俗称“混动M1”,因为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了混合动力和机电复合传动,这比之前的柴油机、燃气轮机的确高出了一个等级,而且切切实实提高了坦克机动性,随随便便可以搞出时速70公里的高机动电动底盘,甚至还带来了降噪的附加效果,增强了静默能力,让隐身坦克变成可能,不再是大英和波兰PL-01那种拉稀隐身这样看很帅的好吧M-1X的车长镜安装基座挺印度的,外形与传统的M1也没有本质区别,但至少比德子的KF51,与毛子的T-14不分伯仲,什么无人武器系统,主动防御系统和无人炮塔,这还有点环保的概念 混动系统的好处有很多,除了上面这些以外 当然这都是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自己的东西,跟美国陆军没半毛钱关系,美国陆军还在装备140毫米坦克炮的M1A3上烧的脑壳疼,应该是察觉到美国陆军对第四代主战坦克的需求,所以通用这次算是主动出击,而且M-1X现在整些高大上的概念,其实瞄准的是国际市场,这样一来美国陆军自家装备的版本会更加高级 美帝:还是M1A3更香,佬子坦克炮够用 M1X的炮塔采用无人操控的自动火炮装填系统,完备的侦查系统、火控系统,设备挺完善的,就是费电 当然,M1X坦克的REEV驱动架构,肯定是建立在800伏或更高的900伏电压平台基础上,甚至全车全部电驱动和用电系统,包括散热风扇、ISG电机、驱动电机、转向电机系统,都被设定在相同800-900伏电压平台 M1X坦克适配的1套由康明斯提供的REEV系统,其中专用4缸机最大输出功率735千瓦、专用6缸发动机罪啊输出功率1103千瓦。与这套REEV系统“关联”的是电控细节传动系统,即由2组驱动电机为主体构成带有变速系统的电传动组件这东西我觉得它一般般吧,没啥大的突破点,美帝的小玩具,所谓的四代主战无非就是脆皮五花肉
乔五能打过黎塞留吗? 受大佬启发,单舰情况下乔五就别碰黎塞留了,除非黎塞留遇到的是两艘乔五级,否则就算乔五再擅长水平穿深照样会被黎塞留撕,看过koch的数据,黎塞留采用内倾斜主装,就算乔五打进去入射角也会更大,跳弹几率也大,依旧伤不到黎塞留,而黎塞留的新式被帽弹能减少跳弹几率,乔五的381㎜主装固然厚重,但这种脑抽垂直主装只会被撕 正常交战距离的情况下(22-23㎞),水平穿深发挥的作用很大,这个时候打的就是水平板,但黎塞留在这个距离的水平穿深我不得而知,因为我手里没有相关资料,有大佬肯提供一下吗?这个问题先放着,到时候我在评论区说明 近战(18-15㎞)情况下黎塞留全面占优,尽管英国人喜欢拉进距离,但面对黎塞留只会越来越吃亏 光比纸面数据未免太单一了 直接从交战环境来说吧,如果是白天,且海况良好,那么黎塞留就赢麻了,如果是夜晚,乔五的雷达就会发挥大作用,能不能赢我也说不准,因为黎塞留的雷达太少,且都是英美的海空搜索雷达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海况恶劣(大西洋好像都是这样),这时候还得看对海搜索雷达,黎塞留的雷达少,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英国人的对海搜索雷达范围极广,法国人既然用的是英国货,那就没什么可说了,谁先发现对方谁就赢了 如果同时发现对方......还是去看koch怎么说的吧
八联装40㎜耳聋炮(砰砰炮) 作为英皇海军极具代表性的一款近接对空武器,八联装耳聋炮(砰砰炮)不但改型众多(在二战中大量服役的砰砰炮从外观上看有很多不同的炮架,形成了八联装、四联装、较为少见的双联和单管这么多种类),用户广泛(英俄日意等国都有采用),服役时间更贯穿了两次世界大战1930年砰砰炮服役时,它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武器,但到了1939年,飞机设计的迅速改进使其已经过时了,因为它的枪口速度很低,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破片范围,没有曳光弹。尽管如此,它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生产,总产量是皇家海军使用的博福斯40mm炮的数量的两倍英王乔治五世上的八联装砰砰炮八联装炮座上共有八个沉重的弹箱,每个箱子装有弹链连接的140发炮弹,装满后整个火炮系统可持续射击长达73秒 由于是八联装,操作该炮的人员也很多这不,十几个傻**就操作一台炮八门炮一起射击起来声音非常震撼,震动也不小,虽然在有效射程内的准头还可以,但要命的是有效斜距仍然不够,对俯冲轰炸机和远距离投雷的鱼雷机缺乏杀伤力...... 37手拉机:“直接报我身份证号得了” 虽然经历了数度改修,但其源自一战时期的设计决定了其落后于时代的命运,性能自然无法与更加先进的博福斯机炮相比,不过英国当局为了最大限度利用这些剩余装备的潜力仍发展了一系列联装型以加强火力。虽然单体性能并没有什么提升,操作繁杂故障频发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但火力投射密度确实比双联四联上了一个档次所以,我给它的评价是,傻傻都打不到,乱扫一通就能轰下来好多“苍蝇” 求🔥
英王乔治五世遇到黎塞留谁能更胜一筹?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难办呐 就火力而言乔五就已经去扫厕所了,黎塞留的380大根可不是闹着玩的,火力强度怎么看都比乔五强,而且垂直穿深就已经达到了16英寸的水平,不过火力密度的话,乔五完胜,但这好像没啥用啊,你们说是不? 黎塞留的新式被帽穿甲弹因为弹体细长有着很好的气动性能,弹道更稳,垂穿优秀,这要是1-1单打的话黎塞留的优势会更明显,当然,乔五用的是14英寸超重弹,有这不错的水平穿深,但垂直穿深不行,乔五要想破黎塞留的垂直装甲,恐怕得14公里的距离了,但乔治五世换过炮弹,懂的人都知道乔五25公里撞开240磅(108㎏)NC钢吧,虽然英国佬通过换弹提高了KGV的垂穿能力,不过仅能在16-17公里的距离才能破开黎姐主装,依旧有些难,而这正好是黎姐最好的攻击范围,乔五去了就得逝,所以越近黎塞留更强,越远乔五更强356小水管还是有点过了黎塞留有不错的垂直穿深来应对乔五的主装,而乔五则有不错的水平穿深来应对黎塞留的水平装甲,就是.....问你个问题,黎塞留那厚319㎜的“铁”甲板你破的开么?......英国佬:“嗯呢嗯呢,换了弹不就好了吗?”你也知道这口径破不开战列舰的装甲昂,“直接拿半穿甲弹打不就好了吗?。。。” 乔五的脑抽垂直主装也就挡挡德制的哑弹炮381㎜确实厚昂,法国佬:“这好办,上嗑药不就好了吗?”今天你嗑药了吗?让你见识一下真正的嗑药,乔五的炮弹22公斤超级嗑药,这嗑药,绝了,呃......反正没多大帮助 海战最重要的还有什么来着?哦哦,对,雷达 乔五:“275天眼” 黎塞留:“我滚行吧” 这样看来乔五在实战中的命中率要更高,不过黎姐并非没有雷达,不过用的都是一些英美的对海对空搜索雷达,主炮雷达是50年代才装上的...... DRBC-10:“谁叫我?” 所以还是那句话,越近黎塞留更强,越远乔五更强,要是对上了装上主炮雷达的黎塞留......乔五基本上可以鬼(gun)了
英国佬的脑抽武器——74号反坦克手榴弹 敦刻尔克撤退之际,英军为了尽可能地撤回有生力量,选择丢弃掉坦克、火炮一类的重型武器,数量巨大。但战争可没有就此结束,法国战役结束之后,英军极度缺少重型武器,在反坦克火力上则更为紧缺,因此英军需要一种价格低廉并且能批量生产的反坦克武器——74号反坦克手榴弹因而诞生74号手榴弹的想法最先由米利斯·杰弗里斯少校提出,当时他想制造出一种抛出后可以黏在坦克上的手榴弹。原因也很简单,这样爆炸物就不会在抛出后滚来滚去的了。早期他用塑胶炸药做了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不是不好投掷就是爆炸接触面太小。思来想去,他决定使用硝酸甘油、玻璃球和强力胶的组合方式 从外观上来看,74号反坦克手榴弹主体是一个球,上面有一个握把。握把上面有两根拉环和一根杠杆,拉掉第一个拉环,球体的外壳就会脱落,并露出里面另一个裹着胶的球体。至于为什么是球形的?是因为杰弗里斯少校认为球形是最好的抛掷形状。另一个拉环和杠杆就是它的引爆结构了。使用的时候远程投掷,也可以近距离地给它粘上不过74号反坦克手榴弹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强力胶是可以让它粘在坦克上面,但战场环境都是以恶劣著称的,坦克往往布满了灰尘。这就导致,就算胶很粘,它也没那么容易粘在坦克上面,尤其是在远距离投掷的情况下。在一点就是,它确实很容易粘到自己,而且这也是极为致自己命的一种情况。据说,英国国民警卫队在训练使用这种反坦克手雷的时候,就有人将已经拉了引信的手雷粘在了自己的裤子上,这就很悲剧了在计划中,74号反坦克手榴弹只是国土警卫队的装备,但在北非战役中,还是有前线部队使用了这种奇葩的武器。在1943年2月,就有英军使用74号反坦克手榴弹击毁德军坦克的记录。同时这一武器也大量分发给了各地的抵抗军。毕竟这个东西的保有量不小,从1940年开始生产,到1943年结束,期间一共生产了250万枚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武器所使用的硝化甘油能充当血管扩张药,如果战场上有士兵心脏病发作,可以考虑把这玩意儿拆开喝上一口。不过考虑到硝化甘油的不稳定性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增加,所以操作时请务必小心,否则......血雾茫茫 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款可靠的武器,未先杀敌身先死,因此在英军中淘汰,不过英国佬直接来了波骚操作,把这批74号反坦克手榴弹当成援助物资给了法国游击队,你就说这盟友靠不靠谱?
英皇海军嫌剑鱼太老,终于如愿以偿的换上了“贼鸥”战轰 老掉牙的剑鱼给人的印象就是老掉牙,而英皇则终于换上了舰载战轰(战斗轰炸机)——“贼鸥” 贼鸥”的全金属结构,提升了其面对舰载防空武器时的稳定性,全封闭式座舱,能帮助飞行员更好地保持状态,同时保护飞行员的安全。可收放式起落架降低了飞机的空气阻力,能让“贼鸥”以更快的速度翱翔于大西洋上。“贼鸥”的主要武器是5挺机枪,包括一挺位于后座的活动机枪,这让贼鸥面对敌军轰炸机时往往能处于优势地位。“贼鸥”的主要反舰武器是一枚500磅重的航弹,它可以进行俯冲轰炸,向敌军舰船释放这枚致命的武器 1940年4月10日,“贼鸥”再次取得了一个重大战果,那就是击沉了在挪威海域的德军“柯尼斯堡”号巡洋舰,这也是盟军在二战中击沉的第一艘轴心国军舰。但是,随着德意志新型战斗机的出现,如Bf-109战斗机,“贼鸥”难免变得力不从心 “贼鸥”的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宜空中格斗,但能当做俯冲轰炸机以及对地攻击机使用,投弹十分精准,从1941年开始,“贼鸥”退居二线,新型的“管鼻燕式”舰载机承担起了跟德意志先进战机纠缠的任务,不过英国海军并没有放弃使用“贼鸥”,而是给它装上火箭弹和滑翔炸弹,执行战术轰炸和对地攻击的任务,他不能与德国新型战机纠缠,但它是取代剑鱼最好的舰载机,你们怎么看?
苏联噩梦——维京师, 他们本是被占领国家的子民,却报名参加了敌军阵营。而且在二战战场上的作战还异常勇猛,被誉为二战德军的三大武装党卫军之一 虽然维京师的成员都是外籍志愿兵,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简直可以和德军二战时期的两大王牌帝国师和骷髅师相提并论。1941年6月,维京师和其他三百万德军一起发动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初期他们推进得非常顺利,但在当年冬天受挫。不过值得一说的是,维京师是唯一一支不怵苏联严冬的德军部队 当苏军在1944年6月发起他们旨在冲向德国边界、消灭中央集团军群的大攻势时,“维京师”是许多被包围师团中的一个。他们被包围在“切卡西口袋”,而且是包围圈中唯一的装甲部队,担当起了突围时的“装甲矛头”。尽管整个部队最后还是设法冲出了包围圈,但损失了全部装甲部队和大量的人员和装备 与骷髅师和帝国师不同,维京师是一个主要以被占领国家的志愿兵组成的“德国”师,起先被称为“日耳曼尼亚师”,成立于日1940年12月。后于1941年1月,重新命名为“维京师”。维京师中有挪威志愿者的“诺德兰”团、丹麦志愿者的“维斯特兰”团、由荷兰、芬兰志愿兵组成的“诺德斯特”营等 至于为什么这些占领国家的士兵会心甘情愿地为德国人打仗,无人知晓,不过鉴于欧洲历史上自古就有雇佣兵的传统,因此维京师的出现也正是这种传统的体现。不过虽是雇佣兵,但他们的战斗力异常强悍。维京师的主要战场也是苏德战场,当1942年春天和夏天德军发起攻势时,“维京师”推进至高加索地区,是到过德军推进极限的部队之一。他们在高加索一直战斗到1943年春天,后由于斯大林格勒的惨败,不得不回撤 纳粹德国投降以后,维京师最后一任师长乌尔里希解除了外籍官兵的入伍誓言,允许他们自谋生路。绝大多数官兵结伴西行,向美军投降,在巴伐利亚的战俘营里得到礼遇。1945年9月,巴伐利亚战俘营解散,维京师官兵都回到了各自的故乡
二战四大战列舰排名(仅是作者结合所有参数的排名,欢迎指正) 第一名 大和级 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水上移动棺材,以460㎜神炮著称,无论是装甲防护,还是火力强度,大和级无疑是世界第一,但火控极差,人家都在用远程炮控雷达了,只有大和还在用“猫眼神功” 第二名 衣阿华级 说它条约最强不过分,其16英寸(406㎜)和大和的460神炮相差无几,不仅火力方面突出,穿深也十分可观,鸭滑的406弹重1吨,一炮能击穿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我打错了吗),00穿深达直接829㎜,到了战争结束,装上了密集阵和战斧的鸭滑就成了世界第一 第三名 南达科他级 南达无论火力还是防护,都可以和衣阿华肩并肩,而它的406大根水平穿深惊人,是二战第一灌顶神炮,故称“男胖子”但火控不及衣阿华 第四名 英王乔治五世级 都说这艘舰是新锐垫底,事实并非如此,乔五的356㎜水管炮是所有条约舰里面最小的,火力不及衣阿华等新锐舰艇,但不能光看口径,KGV的炮威力还是很大的,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在炮塔故障的情况下干穿了俾斯麦那厚320㎜的主装,水平穿深也是二战一流,英国人可是换过炮弹的,远距离灌顶还是可以的(近战也不错),虽说不及南达科他,另外乔治五世很注重防护,不过仅能抵挡德国380㎜主炮的攻击,KGV的火控领先大部分新锐舰,275天眼指哪打哪,不过和衣阿华这种还是有些差距的 第四名 北卡罗来纳 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我把北卡排在了乔治五世级的后面,各位都知道北卡的装甲是按照能防御14英寸(356㎜)舰炮的攻击而设计的,但大家别理解错了,这里的14英寸是指日本战舰的14英寸,英国的MK4舰炮光弹重(721㎏)就超过了美日的14英寸弹重(684/640㎏),而且水平穿深在二战中数一数二,然后就是火力(这方面北卡肯定是要强于乔五的),北卡的火力十分可观,但不及南达科他(北卡水平穿深不行),火控方面和以上战舰差距甚大,综合来看排第四也算给老北一个安慰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