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hml zjhml
关注数: 347 粉丝数: 3,056 发帖数: 3,207 关注贴吧数: 1
天阶夜色凉如水 今夜,一个人,一杯酒,坐在门前的石阶上看月色一点一点地弥漫。 想起杜牧的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有月光的夜晚,就能想起一些传说中的故事,我在寻找奇迹,这如水的月光可否为牛郎和织女架一座星光大桥,让遥遥想隔的爱人在月色中共浴爱河。 微凉的夜色中,不远处的那些花儿,在草丛中静静地绽放着,那种安详和满足,在不经意中璀璨成一片。 风卷着石阶前的落叶,在寂寞的光华里打转,四周很静,仿佛一切都已睡着了,喧嚣了一整天的街市也在如水的月色中安静下来,唯有那不知疲倦的霓虹灯依然在不停地闪烁,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月色,也许适合听一曲高山流水,散淡、幽远,又夹带些许忧伤。 思念在夜色中渐长,很久了,总有孤独绕在身边,挥之不去。也许是因这月色,也许是其它,不知道它因何而来,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消解,只是在这样的夜里慢慢地浮上心头。月圆的晚上没有星星,有些人,有些事就如夜空里的星星,一次一次划过寂寞的心空,亮灭在心海里。很多事刚开始就知道没有结果,还是一步一步地坠落下去,即便是一个美丽而心痛的伤痕,也不愿抹去…… “夜色凉如水”是的,今夜,淡淡的如水一样的月色浸洇在石阶上,那凉意便一点一点漫过我的身体,看着月下一个人孤单的身影,想起叶蓓的那首歌: 还是走吧 甩一甩头, 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那唱歌的少年 已不在风里面 你还在怀念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 ……
中西情人节之比较(转载) 再过几天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即传统的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近年一些学者乃至商家大力鼓吹这个中式情人节,但媒体的响应有气无力。回想十六七年前刚刚兴起西式情人节的时候,那些媒体和商家那叫一个卖力,提前十几天就大造舆论,有的报纸当天出四五块版,可如今轮到给中式情人节造势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兴趣了,不知道是出于媚于西方漠然本土,还是审美疲劳了。      我赞成打造中国情人节,当然这还需要作一番细致的铺垫工作。我认为,与西式情人节相比,中式情人节更有名分,更有文化意味。      其一,就缘起来说,中式情人节比西式情人节要早二百年。西方情人节缘起于公元三世纪古罗马,中式情人节缘起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织女最早在诗经里就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到了东汉初年就已经基本定型,那是公元1世纪。      其二,就本义来说,中式情人节更为接近情人内涵。传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暴君克劳多斯穷兵黩武,征年轻人上战场,禁止年轻人此时结婚。修士瓦伦丁偷偷为许多年轻人主持婚礼,克劳多斯知道后,将瓦伦多投入地牢,折磨致死。人们为纪念瓦伦丁,将他死的那天,270年2月14日,定为情人节。中国的民间传说是南阳放牛郎在伏牛山照料一个有病的老牛一个月,老牛病好了说它是被贬的天仙,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结识了在河里洗澡的下凡织女,两人生情,后织女偷偷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生了两个孩子。王母娘娘知道了非常震怒,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穿上老牛死后的皮作的鞋,腾云上天追织女,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出现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无奈,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比较一下中西两个传说,可以看到,西方纪念的那个瓦伦丁并不是情人自身,他只是同情和帮助情人;中国传说的牛郎织女才是情人,他们的爱情受到了王权的阻挠,但是他们坚贞不屈,他们的爱情很美丽。      其三,就节日礼物来说,中式情人节既浪漫又久远。西式情人节的礼物是玫瑰花和巧克力,都表达感情,但玫瑰花不长远,巧克力是吃的食品。中式情人节礼物是荷包(香包)、或佩戴的玉饰,小手工艺品,既表感情,很浪漫,又是长远的爱情信物。      其四,就文化蕴含来说,中式情人节更为丰富。西方情人节有多少文化产品,我不知道,我猜想,在近代情人节正式盛行后,它在文学上的表现可能更多些。可是,对中式情人节,早在一千年前的唐宋时期,就有大量的文学创作。我们不计民间故事、戏曲、小说笔记,仅就诗歌来说,散见正式诗歌汇集的就有千余首。七夕节的民间风俗和纪念活动一直延续了千余年。      我认为,中国的情人节活动还应该好好鼓吹。当然,我对西式情人节也不排斥。既然西式情人节已经引进了,那么无论中式西式谁喜好什么就参加什么好了,甚至两者皆可以参与。中式和西式,可以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      在吉林市的北山,年年举办中国情人节,至今已经是第九届了。在这三天里,庆金婚、银婚、宝石婚,结连心锁,抛绣球,坐花轿,情话葡萄架,爱情文化园,打造了中国特色爱情文化活动。这不只是年轻恋人的盛会,也是已婚男女以至中老年人的爱情重温。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