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慢慢D说 有话慢慢D说
关注数: 8 粉丝数: 45 发帖数: 433 关注贴吧数: 10
砸地,还 活的,还莫拉死捞? 由于各地的文化传承不同,产生了不一 样的风土人情,也伴生出了不同的生活方 式、处事原则乃至饮食习惯。介休位于三 晋腹地,山西大地南部只在春秋战国后 期,北部在五代晚期北宋早期有过一段较 强的战乱和动荡,而中部则较为平静和安 全。这里是历次战乱和动荡的缓冲地,从 而产生了各种不同民族文化在此地交融演 变发展延伸之势,导致信仰和教宗与别的 地方不同,这与同是处在三晋腹地的其它 各县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方面完全可以在 本地现存建筑古迹上得到印证,这里就不 再赘述。 本人从吕梁山腹地的穷山之中,从吃穿 住行都成问题的辟壤之地荣居介休,这个 据本地人讲有王气之福地,屈指粗算来也 有N些年代。虽然供职煤矿,身处这个本 地人从古到今就没有看上眼的行当,做着 本地人更瞧不上眼的以为纯属末流职业的 煤窑工人的营生,但星期日礼拜天不免要 换上体面的衣服,刮干净脸上乱蓬蓬的胡 子,顺着墙根溜上街去转转看看,到马路 边的地摊去练练,时间长了不免也有不少 本地朋友交往相处。几许年后,对本风土 人情及市面一些情况也有所了解有所拿 捏。本人对本地人的行为特点提练拔高后 总结为:声硬、词硬、面硬、茶硬“四大 硬”是也。 何谓声硬?就是说话的声音不柔和,字 词发音多为一声和四声。本来很讲分寸的 讲话,从本地人口中讲出来僵直生硬,外 地朋友很快以为本地朋友态度有所改变, 事情很可能办不成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只是本地人讲话不会拐弯不会迂回吧。 词硬,就是说出来的话硬邦邦,不明真 相的人一听以为要用武力解决桌子上解决 不了的事情。在介休生活过的朋友想必深 有体会吧。比如想进一步了解谈话的情 况,东北人会问为什么泥?河南人会说啥 原因呀?而介休人则说你想砸地?少砸 花。老朋友相见开玩笑说对方:其实是善意的,没有 一点恶意。但本地人就以此来表达相见之 喜了。我有好多大同和洪洞朋友,要对他 们说这些话,以他们的脾气,话还没有说 完老拳板砖已到咀边了。 面硬,这是介休人饮食习惯之一。本地 人三餐二干一稀,但一天三顿面的人大有 人在。早饭做切镏子的高手把面擀到二到 三公分厚,切成比B5纸厚不了多少的面 条片,煮熟后仍不散烂不变形,面不硬是 根本不行的。午饭掐疙瘩,面更是要硬到 一定程度,掐成姆指大小的面疙瘩伴以一 大匙盐半小壶醋半小壳子辣椒,浇上洋柿 子肉汉子芥蒂酸菜,才能吃出味道。晚饭 地摊上的炒河捞更是粗细象小指,硬如文 革时期吃的钢筋棍。不过有前面喝的的扎 啤,再硬的面也会泡发软烂的,不过地方 是在胃口里罢了。 茶硬,就是介休人喝茶功夫一流。地道 的本地人早上起床先把塘瓷缸子里放上一 半花茶,再倒入一半开水,然后再是点 烟,梳洗。而且一天要泡三个这样水平的 茶水。记得七十年代在吕梁念完小的时候 读到一篇报道,说是全国茶叶零售量最大 的两个县级的地方,一个是陕西潼关,另 一个就是山西介休。那时介休人口不过二 十万,就有如此的销售业绩,可见茶叶市 场之巨大,百姓消费之勇跃。现在我也深 受本地人的熏陶,每月也能喝七到八两二 十五块钱一斤的茉莉花茶了。其实喝茶多 是因为饮食习惯为多盐多醋多辣椒的原 因,只有多喝茶,才能消化中和这些刺激 性较强的东西,这也算是科学饮食的一项 内容吧。 从“四大硬”中还能读到介休人的性格犟 直硬朗,直来直去,办事果断麻利,是非 分明的性格特征,这也是不同地方产生不 同群体的地域文化特性吧。 ————此文章为转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