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ocular Binocularss
望远镜、摄影、天文、机械爱好者
关注数: 142 粉丝数: 349 发帖数: 7,148 关注贴吧数: 104
不同类型的双筒望远镜,你该如何选? 双筒大致分为三类:保罗、屋脊和反保罗系统。 具体外观自己百度,这里只介绍各自优缺点: 一. 保罗镜: 优点: 1. 相同口径下,通光率更容易做高。因此亮度高,阴天、夜间使用更爽(因为光路简单) 2. 由于物镜间距更大,立体感更强,有接近人眼的即视感 3. 部分保罗采用双调结构,防水抗摔能力更强 4. 同口径下,色差相对更好控制 5. 保罗是更容易做成大双的,观星非常爽,适合天文佬使用 6. 拿手里更有分量(对部分人来说) 7. 景深更大,部分机型30米外不用对焦,观景更好用 8. 便宜!!! ————————————————————— 缺点: 1. 同口径下,体积相对笨重,不好带出去 2. 近焦能力几乎没有(因为物镜间距太大) 3. 机械系统优化一般,左右筒调焦同步性一般 4. 很多保罗消光做的不好 5. 很多保罗眼罩设计不合理,遮挡视野 二. 屋脊镜: 优点: 1. 体积普遍更小,重量普遍更轻 2. 机械通常优化的更好,对焦同步性问题更少 3. 近焦能力不错(部分机型) 4. 由于中轴形状的差异,抵目舒适度相对好一些,不会老怼眼珠子 5. 景深普遍浅,适合观鸟和打猎 6. 目镜反光问题普遍更轻微 7. 屋脊镜上限高,目前最顶级的镜子大部分是屋脊(WX和海白菜例外) ————————————————————— 缺点: 1. 光轴稳定性可能稍差于优质保罗镜,不耐造 2. 立体感远不如保罗镜,不过沉浸感(类似VR眼镜)可能更好一些 3. 透光率没同配置保罗高,亮度稍逊 4. 景深过小的部分机型不适合观景 5. 贵!!! 三. 反保罗:本质其实就是把保罗镜的物镜、目镜互换了位置而已,“反保罗”中的“反”由此而来#(哈哈) 优点: 1. 在相似规格和配置下,透光率相对更高 2. 可以设计为极近的对焦距离,比如宾得虫镜 3. 价格相对便宜,很多入门神镜都是反保罗 4. 体积小巧,最大的也就32口径,轻便 5. 机械优化介于保罗和屋脊之间,性能更均衡 6. 色差较容易控制,因为口径小,光路简单 ————————————————————— 缺点: 1. 立体感贼差,不过沉浸感(类似VR眼镜的感觉)更强! 2. 高端机型几乎没有! 3. 消光是个现有市场里普遍存在的问题 4. 外观可能过于呆萌,不够硬核 本人了解也有限,欢迎吧友对此进行补充!
关于保罗、屋脊和反保罗镜的选择 各自原理我就不介绍了,大部分买家也不感兴趣。 就说一下各自的优缺点及用途吧: 一. 保罗镜: 优点: 1. 相同口径下,通光率更容易做高。因此亮度高,阴天、夜间使用更爽(因为光路简单) 2. 由于物镜间距更大,立体感更强,有接近人眼的即视感 3. 部分保罗采用双调结构,防水抗摔能力更强 4. 同口径下,色差相对更好控制 5. 保罗是更容易做成大双的,观星非常爽,适合天文佬使用 6. 拿手里更有分量(对部分人来说) 7. 景深更大,部分机型30米外不用对焦,观景好用 8. 便宜!!! —————————————————————— 缺点: 1. 同口径下,体积相对笨重,不好带出去 2. 近焦能力几乎没有(因为物镜间距太大) 3. 机械系统优化一般,左右筒调焦同步性一般 4. 很多保罗消光做的不好 5. 很多保罗眼罩设计不合理,遮挡视野 二. 屋脊镜: 优点: 1. 体积普遍更小,重量普遍更轻 2. 机械通常优化的更好,对焦同步性问题更少 3. 近焦能力不错(部分机型) 4. 由于中轴形状的差异,抵目舒适度相对好一些,不会老怼眼珠子 5. 景深普遍浅,适合观鸟 6. 目镜反光问题普遍更轻微 7. 屋脊镜上限高,目前最顶级的镜子大部分是屋脊 (WX和海白菜例外) —————————————————————— 缺点: 1. 光轴稳定性可能稍差于优质保罗镜,而且不耐造 2. 立体感远不如保罗镜,不过沉浸感(类似VR眼镜)可能更好一些 3. 透光率没同配置保罗高,亮度稍逊 4. 景深过小的部分机型不适合观景 5. 贵!!! 三. 反保罗: 本质其实就是把保罗镜的物镜、目镜互换了位置而已,“反保罗”中的“反”由此而来 优点: 1. 在相似规格和配置下,透光率相对更高 2. 可以设计为极近的对焦距离,比如宾得虫镜 3. 价格相对便宜,很多入门神镜都是反保罗 4. 体积小巧,最大的也就32口径,轻便 5. 机械优化介于保罗和屋脊之间,性能更容易均衡 6. 色差较容易控制,因为口径小,光路简单 缺点: 1. 立体感贼差,不过沉浸感(类似VR眼镜的感觉)可能更强! 2. 高端机型几乎没有! 3. 消光是个现有市场里普遍存在的问题 4. 外观可能过于呆萌,不适合爷们 本人了解有限,欢迎吧友对此进行补充!
“口径为王”的传言,真的正确吗? 还真是不过只对了一半 首先,清晰度≠分辨率,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清晰度是人眼的解析力,即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而分辨率是望远镜的极限解析力,即望远镜能分辨的最小物体。分辨率越牛,望远镜就能解析出更微小的细节,从而提升清晰度。 那么,为什么清晰度不等于分辨率呢?这是因为视网膜是有局限性的,虽然比相机牛,但也只等效于5.7亿像素,再加上大部分望远镜的视野在60度左右,人眼用于望远镜观测的像素只有2亿。这就有一个神奇的现象:望远镜能解析出来的,人眼不一定看得清! 分辨率是有公式的,即:分辨率=1.22×可见光波长÷口径,而分辨率值越低越好,更低的分辨率值会使解析力上升。 因此,理论上,口径越大,分辨率越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不一定! 别忘了刚刚说的,望远镜在中心能解析出来的,人眼不一定分辨得出来! (边缘不一定)因此,可能望远镜显示的图案很清晰,但人眼依旧看不到。因此,才有了高倍望远镜一说,倍率提升了,远处的景物被放大,人眼就能分辨那些原本因为体积过小而看不清的东西了 因此,有一个针对人眼的分辨率公式:分辨率=1.22×可见光波长×倍率÷口径。 但这个公式依旧完美吗?当然不是!除了口径、波长和倍率,影响清晰度的因素很有很多! 比如: 1. 更好的镀膜,可以弥补一部分口径的缺陷,有效提升亮度这就解释了有些几十块钱的大口径望远镜, 其清晰度照样很垃圾! 2. 更好的机械,可以解决对焦上的问题,如果对焦更精准,那么清晰度也会更高! 3. 更好的色散和消光控制,可以减少杂光干扰,提升清晰度! 4. 望远镜的色彩科学,如果色彩的对比度更高,锐度就会上升! 5. 更好的加工精度,有时候比口径还重要! 6. 加装防抖系统,减少手抖的影响! 因此,想决定望远镜对于人眼的清晰度,只有口径还是不够的。望远镜的倍率、镀膜、精度、对比度、色散、消光、机械,以及防抖性能,都可以影响人眼清晰度。 你,学会了吗
探讨贴:“口径为王”真的正确吗? 还真是但也不全对 首先,清晰度≠分辨率,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清晰度是人眼的解析力,即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而分辨率是望远镜的极限解析力,即望远镜能分辨的最小物体。分辨率越牛,望远镜就能解析出更微小的细节,从而提升清晰度。 那么,为什么清晰度不等于分辨率呢?这是因为视网膜是有局限性的,虽然比相机牛,但也只等效于5.7亿像素,再加上大部分望远镜的视野在60度左右,人眼用于望远镜观测的像素只有2亿。这就有一个神奇的现象:望远镜能解析出来的,人眼不一定看得清! 分辨率是有公式的,即:分辨率=1.22×可见光波长÷口径,而分辨率值越低越好,更低的分辨率值会使解析力上升。 因此,理论上,口径越大,分辨率越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不一定! 别忘了刚刚说的,望远镜在中心能解析出来的,人眼不一定分辨得出来! (边缘不一定)。因此,可能望远镜显示的图案很清晰,但人眼依旧看不到。因此,才有了高倍望远镜一说,倍率提升了,远处的景物被放大,人眼就能分辨那些原本因为体积过小而看不清的东西了。 所以,有一个针对人眼的分辨率公式:分辨率=1.22×可见光波长×倍率÷口径。这个公式考虑了倍率的影响。 但这个公式依旧完美吗?当然不是!除了口径、波长和倍率,影响清晰度的因素很有很多! 比如: 1. 更好的镀膜,可以弥补一部分口径的缺陷,有效提升亮度这就解释了有些几十块钱的大口径望远镜, 其清晰度照样很垃圾! 2. 更好的机械,可以解决对焦上的问题,如果对焦更精准,那么清晰度也会更高! 3. 更好的色散和消光控制,可以减少杂光干扰,提升清晰度! 4. 望远镜的色彩科学,如果色彩的对比度更高,锐度就会上升! 5. 更好的加工精度,有时候比口径还重要! 6. 加装防抖系统,减少手抖的影响! 因此,想决定望远镜对于人眼的清晰度,只有口径还是不够的。望远镜的倍率、镀膜、精度、对比度、色散、消光、机械,以及防抖性能,都可以影响人眼清晰度。 你,学费了吗
探讨贴: 口径真的能决定清晰度吗? 还真能,不过这话只对了一半: 首先,清晰度≠分辨率,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清晰度是人眼的解析力,即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而分辨率是望远镜的极限解析力,即望远镜能分辨的最小物体。分辨率越牛,望远镜就能解析出更微小的细节,从而提升清晰度。 那么,为什么清晰度不等于分辨率呢?这是因为视网膜是有局限性的,虽然比相机牛,但也只等效于5.7亿像素,再加上大部分望远镜的视野在60度左右,人眼用于望远镜观测的像素只有2亿。这就有一个神奇的现象:望远镜能解析出来的,人眼不一定看得清! 分辨率是有公式的,即:分辨率=1.22×可见光波长÷口径,而分辨率值越低越好,更低的分辨率值会使解析力上升。 因此,理论上,口径越大,分辨率越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不一定! 别忘了刚刚说的,望远镜在中心能解析出来的,人眼不一定分辨得出来! (边缘不一定)。因此,可能望远镜显示的图案很清晰,但人眼依旧看不到。因此,才有了高倍望远镜一说,倍率提升了,远处的景物被放大,人眼就能分辨那些原本因为体积过小而看不清的东西了。 所以,有一个针对人眼的分辨率公式:分辨率=1.22×可见光波长×倍率÷口径。 但这个公式依旧完美吗?当然不是!除了口径、波长和倍率,影响清晰度的因素很有很多! 比如: 1. 更好的镀膜,可以弥补一部分口径的缺陷,有效提升亮度这就解释了有些几十块钱的大口径望远镜, 其清晰度照样很垃圾! 2. 更好的机械,可以解决对焦上的问题,如果对焦更精准,那么清晰度也会更高! 3. 更好的色散和消光控制,可以减少杂光干扰,提升清晰度! 4. 望远镜的色彩科学,如果色彩的对比度更高,锐度就会上升! 5. 更好的加工精度,有时候比口径还重要! 6. 加装防抖系统,减少手抖的影响! 因此,想决定望远镜对于人眼的清晰度,只有口径还是不够的。望远镜的倍率、镀膜、精度、对比度、色散、消光、机械,以及防抖性能,都可以影响人眼清晰度。 你,学费了吗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