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烟残 四海烟残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1,816 关注贴吧数: 3
傲慢和非偏见——吕麦 学者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聪慧过人,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青年时期的钱钟书颇有些自负自许,恃才傲物。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更是“青眼相加”。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也不气恼,只是颔首唯唯。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冯友兰亲自告之,他将被破格录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钱钟书却一口拒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不久,“长舌”的周榆瑞将这话告诉吴宓。吴宓一笑,平静地说:“Mr.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1937年,钱钟书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学习研究西洋文学。期间,“浪漫”的吴宓几经反复,打算和32岁的情人毛彦文举行婚礼。消息传出,钱钟书撰文一篇,发表在国内某知名大报上,调侃恩师的新娘为“Superannuatedcoquette”(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使吴宓的“罗曼蒂克爱情”,成为一时笑柄。多年后,钱钟书的学术、人格日趋成熟。晚年的他更是闭门谢客,淡泊名利。一次,他到昆明,特意去西南联大拜访恩师吴宓。吴宓喜上眉梢,毫无芥蒂,拉着得意门生谈解学问、下棋聊天、游山玩水。钱钟书深感自己的年少轻狂,红着脸,就那篇文章向老师赔罪。吴先生茫然,随即大笑着说:“我早已忘了。”1993年春,钱钟书忽然接到吴宓先生女儿的来信,希望他为其父新书《吴宓日记》写《序》,并寄来书稿。当钱钟书读完恩师日记后,心内慨然,立即回信自我检讨,谴责自己:“少不解事,又好谐戏,逞才行小慧……内疚于心,补过无从,唯有愧悔。”且郑重地要求把这封自我检讨的信,附入《吴宓日记》公开发表。吴宓先生真诚、大度,钱钟书也同样磊落、坦荡。对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吴宓老师坦然表示佩服,一再宽容谦让,足以表现出他心胸坦荡,爱才容物。而钱钟书在学问、成就上,远远超过自己的老师吴宓,却在《吴宓日记》序中谦恭地写道:“我愿永远列名吴先生之列中。”师生各自的人格风范,跃然纸上,正是难得的君子修为。
起手无回——孙冰 也许是分离使我体味到爱的存在。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几乎都已经忘了爱的喜悦与欢欣,忘了我们曾有过的单纯的岁月,那单纯的悲喜与期盼,那我们都曾小心翼翼来护卫的感情。现在,一种深切的爱恨交织的复杂的情感代替了原来的单纯。爱是那么深,由爱而生的恨也是那么深。争执时破罐子破摔般地想,好,既然已经是千疮百孔,那么,让它碎个彻底吧。声音提高八度也没关系,反正,现在就是分开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这种日子我已经过够了。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过得这么粗糙,我们的感情就像劳作了一辈子的农妇手上的老茧,刺刺拉拉,谁也不在乎它会受到什么伤害,也拒绝让它再受到什么浸润。这种想法就像游戏里的那个小孩儿,以为有什么地方错了,就说:“不行,重来!”那么又是一个新的局面了,直到好好把游戏玩完。可是,我忘了,生命的游戏规则是起手无回的。生命中有些东西真的是一不小心就失去了,比如爱、美和青春。那些我们喜欢过的老歌,消失的朋友,爱过的人,那些和我们的青春岁月联结在一起的东西,是和我们的青春一样的美好,一样的短暂,一样的一去不返。在和时间的赛跑中,没有人能赢。喜欢过一个歌名:“你是我的证人”。是的,你是我的证人,那些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如果没有你,我怎么能相信它存在过;你知道那时的固执,那时的不肯放弃和种种挣扎。想想那时候,真是固执得可以。当离别终于到来时,仍是不肯相信,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没有永远?为什么不能像从小遇到的事情那样相遇之后不再分离?原来,离别是生命的常态,我们所期望的永远才是特例。我们一路上被生活的河水所挟,遇见风,遇见树,遇见石头,遇见岸上的房屋和人家,看见他们的看门狗卧在树荫下乘凉,一个浑身黝黑的小男孩正往他们家的墙头上爬,他们远远地走来,又远远离去。没有办法挽留,也没法选择。没有人能和我们走一路。阿波利奈尔在一首诗中写道:“塞纳河水悠悠,亲爱的,我们能不能让河水停止,时光停留?”就是因为不能停止,不能回头。我们生命中的人和事大抵如是。当时年纪还小,还没体会过与亲人朋友的死别,只是第一次在一个热闹、嘈杂的聚会中,隐隐地感觉到这种与死别差不多的生离的经验,那真是非常令人哀恸和震惊的人生体验。
(zt) [评论]寻一个温暖的古龙——重读《碧玉刀》 伟大的作家总是复杂的,一如人本身的复杂。古龙的小说、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江湖情仇、落拓浪子,他们忧郁,他们愤懑,他们心中不幸福的波澜,总是化在风雪天破落酒店的劣酒中,化在孤独落寞的身影中。人生低谷时读古龙,常常可以深深感到心底最柔软的东西,是撕心一裂,是绝地一啸。这固然是古龙小说的基调,绝望的,寂寞的。但我心中,常常有别一个古龙的天地,这里的基调是温暖的,就象古龙说,谁说英雄不可以是快乐的。   在七种武器系列里,《碧玉刀》显得很别致,在别的几部小说中,你读到的依然是那比江湖还莫测的人心,但在《碧玉刀》中,讲述的是一个健康的向上的成长的故事。   早春三月,西子湖畔,多情少年,已经足以让人感觉到一种别样的气息。   风光是这样的,“月夜。月下湖水如镜,湖上月色如银,风中仿佛带着种木棉花的香气。小舟在湖面上轻轻荡漾.人在小舟上轻轻地摇晃。是什么最温柔?是湖水?是月色?还是这人的眼波?”或者是这样的,“现在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时候。一阵带着桃花芳香的春风,正吹过大地,温柔得仿佛象情人的呼吸。”有时候我想,读读这样的句子就足够了,与之相比,甚至故事本身已不那么重要,这些描写已经足以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丽了。   故事情节与古龙一贯波谲云诡的江湖世界比起来,不算很复杂,情节也算曲折,比如湖底的箱子里会装个大活人,这人还是被人污蔑已被段玉杀害的人;大家都以为不可一世的铁水却很快便横尸街头;原来画舫里的艳女花夜来就是女道士,还是可怕的青龙会的龙抬头老大。笔调是缓慢的,虽然有阴谋,却并不让人觉得紧迫,读来并不扣人心弦,似乎就是在西湖边看看传奇,从容优雅,闲适自如,整个故事的文笔,都是快乐而温暖的,是啊,美景就是人心,三月西湖,多情少年,纵然是江湖,哪能写得那样险恶。险恶的江湖,不过是个背景罢了。   小说也写了一段少年爱情,两个都没有经历过恋爱的少年,相逢了,也别离了,欢乐过,也经历着忧伤。那段写华华凤把碧玉刀丢到湖里,当段玉跳到水里寻刀,华华凤便离开了的情节,我个人很喜欢。我总觉得这一段,写得很有东方古典意味的含蓄,而又满带着忧郁,“要在这湖水里捞起那么小的一柄碧玉刀,实在正如大海捞针一样,是决不可能的事。等他再重回水面时,华华凤也不见了。他心里的感觉,甚至比失去了那柄祖传的碧玉刀更难受。因为他知道他这一生中,是永远再也见不到她的了。要在茫茫的人海中,找到她这么样一个人,岂非也正如想从水中捞起那柄碧玉刀一样?……”想必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即使没有类似的经历,都有过类似的心境——怅然若失,却又无从寻觅——或许在很多年后,再想起,依然如当日的感觉。   十余年前,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尚是十余岁的少年,那是个阳光的下午,透过窗,太阳照进来,照得人很舒服,看看书,也抬头看看射进屋里的阳光,觉得生活真是挺有意思。   十余年后,再读这本书,甚至连书都从纸质文本换成了网络,唐人诗云,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社会与个人,天天巨变着,但这个温暖的故事,倒是一直没有改变,这个关于碧玉刀的温暖故事,或许就这样与一个又一个的少年相遇过。   那个温暖的古龙,其实不必着意寻觅,他其实就在他们的心底。
〔来篇猛的〕还是想她 还是想她 如是窗前落叶 请悄悄飞走 你不可能永远停留 瞬间的美丽换来的只会是更多的留恋 不懂什么叫美丽 是怎么又代替了所有 是寂寞,是冲动 一无所有 玩什么跟什么的游戏 换来的是内疚,是思念 希望忘了所有 可说得好 做不好 窗前的那些花儿 有些枯了 真的又在想你了吗 什么跟什么嘛 陌生人 最读不过也是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什么意义 可还是想你 你的温柔 你的沉默 我们都沉默 所以换来了今天 下雨了 好希望有你在身边 雨中漫步 很浪漫吧 可我们错过了 错过的不止这一 次吧 虚伪的空气压得我好疲惫 你在那里 我要窒息了我不能呼吸 全世界没有我想要的空气 因为我的世界没有了你 今天早上起得很迟 因为梦见了你 我想在梦里多看你一会儿 可那只该死的苍蝇为什么要来叮我的鼻子 打扰我在梦里想你 我又努力的睡觉 想在梦里又看到你 可梦里已经没有了你 恶梦又惊醒了我 睁开眼睛 小小的房间里还是只有我一个人 我多想你在床边看着我 那样我会很高兴 因为今天我生病了 迷迷糊糊的我在叫你 你听到了吗 黑夜来了 寂寞狠狠的笼罩着我 我想逃却怎么也逃不掉 这里是地狱 我想我很快会变成厉鬼 因为我还在想你 只有变成厉鬼我才可以每天都看到你 可你却看不到我 我仍然好难过 起风的夜晚 灯光下 我在等你 等你回来 你看到了吗 很久没听到你的声音了 你想我了吗 你说过你想每天都看到我的 你想我了吗 你说过我们会在梦里相见的 可梦里为什么你总是若隐若现 夏天了 我看到飞蛾了 飞蛾扑火 好熟悉的词啊 大概那些飞蛾同我一样 不奈寂寞 忍不住孤单和寒冷 它们以为火很温暖吧 可它们错了 我的命运是不是也会像它们一样 如果有一 天我真的死了 你会难过吗 你说“会”好吗 那样我死了也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我会在奈何桥上等你 喝了孟婆的汤 我要狠狠牵着你的手 下辈子 让我在你身边吧 即使是你的一只小狗 我也会高兴的朝你摇尾巴 每天都陪着你 不会让你再孤单的 但我 还是希望我是一个人 那样这杯子没给你的 我会统统都给你 为什么你还不肯说一句话 你好小气 我会伤心的 远远看着你对我笑 我难过得像死掉 我不要你是我的朋友 因为我还爱你 你还爱我吗 或许我会恨你 是不是恨了就会记得了 那我会生生世世的恨着你 那样我就会永远记得你 天涯海角 我也可以找到你 你就不会像个迷路的小孩 找不到回家的路 本文属于转载,与本人无关
【转帖】有种美丽叫放弃 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次默默的放弃,放弃一个心仪却无缘份的朋友; 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 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 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自己去重新开始, 在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在说一遍! 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而伤感得美丽! 曾经有种感觉,想让它成为永远。 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 然后才懂: 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 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 世间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 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在苦苦的向往与追求。 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 其实自己真正的所需要的, 往往要在经历许多年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不知所终! 而对已经拥有的美好,我们又因为常常得而复失的经历,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夕阳易逝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人生本是不快乐的! 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 而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对万事万物,我们其实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 如果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 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头的精神。 明白的人懂的放弃,真情的人懂的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我不是因你而来到这个世界,却是因为你而更加眷恋这个世界! 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会对这个世界满怀感激, 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会默默的走开, 却仍然不会失掉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激。 感激上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所创造的一首诗!” 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也给来我们永远的答案。 于是,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 不管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 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 更不管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 我们虽逃避也勇敢,虽伤感也欣慰! 我们像往常一样向生活的深处走去,我们像往常一样在逐步放弃,又逐步坚定! 有一种感觉总在失眠时,才承认是“相思”; 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后,才相信是“永恒”; 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时,才看见是“眷恋”; 有一种心情总在离别后,才明白是“失落”。 经常想给自己有限的青春多留点文字,见证自己的平凡历程,精彩的,平淡的,快乐的,忧伤的,却一直苦于笔下的文字太干瘪,无法将它点缀得美丽一点。或许说我的生活原本就太平平淡淡了,即使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让它美丽。不过,我一直觉得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无须用矫揉的词汇来堆砌,平凡的文字中似乎也能让人感受到生命之于生活的力度。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有的人平凡,有的人伟大。默默无闻是平凡;建功立业乃伟大。每个人身上都兼有平凡与伟大的影子。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他的平凡,忽视了他的伟大;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伟大之处正是别人的平凡之处。 有的人总是刻意让自己活得伟大,然而,这伟大只是某些人心中所谓的伟大。这样势必会让自己葬身于无休止的烦恼之中:家事缠绕,官场纷争,商界暗斗……。那种人戴着虚伪的面具,周旋于形形色色的人中间还算游刃有余。因为,他们的面部肌肉时刻保持着警备状态,他们不知道得预备怎样一副尊容来应对下一张面孔的到来。也许他们得把撒哈拉的荒凉写在脸上来迎接来者的满脸落寞,或者会把热带雨林的生机注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来附和来者激情飞扬的目光。他们用这种俗人的伎俩铸就着自己的伟大。其中酸甜,也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完全体味了。 平静的生活像白开水。有的人觉得索然无味,却不知道正是它的纯净无暇才让我们的生命幸福,没被世俗的灯红酒绿所侵犯,没被斑斓的纸醉金迷所污染。索然无味却也换来个平安健康。各式饮品虽爽口,却也只是带给我们一时的快感,过多的人工色素,化学物质给我们的是永久的危害。幸福的生活如白开水,懂得生活的人总能在平淡中品出甘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