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重万 金重万
关注数: 8 粉丝数: 46 发帖数: 513 关注贴吧数: 15
孙中山从未许诺和徐世昌同时下台 在今天的简体中文网,孙中山是个非常可怜的人物,据说他是“国共共尊”的人物,据说他被“神话”了,但与此同时,各种批判孙中山的文章在简中网畅通无阻地流传着,有些即便是放到北洋时代,孙中山的政敌们也不敢说的话,今天在简中网也被普遍认为是“历史真相”,被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奉为真理大肆鼓吹,其中有一条是这样:陈炯明1922年发动兵变驱逐孙中山不是叛变,是为民除害云云。 为了合理化陈炯明的行为,在很多为陈炯明翻案的网文里会有这么一条:“孙中山曾经许诺和徐世昌同时下台,结果北方徐世昌被赶下去了,孙中山赖着非常大总统的位子不放,所以陈炯明才不得不出手驱逐孙中山”见叶曙明所著《1922年的陈炯明与孙中山》,冯学荣所著《陈炯明炮击孙中山一案的真相》等等网文。 那么孙中山真的曾经这么许诺过吗,按照1922年发动兵变的陈派粤军的宣言,他们宣称孙中山这么许诺过: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举叶举等同属国民,同隶粵军,为国为粤,不忍因一人而祸天下,为此合籲孙中山先生,实践与徐同退之宣言,敝屣尊荣,翩然下野,。我海内明达,救国同志,热忱望治,当无二致。”见《1922年粤军全体官兵请孙中山下野电》 然而孙中山本人却否认自己曾经这么许诺过,1922年8月13日,孙中山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否认自己这么许诺过:“与徐同时下野之约言,不知其从何而来。吾在民国元年,曾有与宣统同时退位之语,而今日与徐同时下野之说则无有;其或造谣生事者,根据于与宣统同时退位之语而来,不过假此以荧惑世人耳目耳。如吾果有与徐世昌同时下野之语在前,是无异承认其为合法,承认其为正式总统,安能为之?吾之就总统职者,乃知名器之不可以假借,职权之不可虚悬,正名定位,不使是非混淆,以乱天下人之耳目。名分既定,则吾自无与徐同时下野之理。”见孙中山1922年8月13日《俄国皇后号邮船谈话》。 从上面的叙述中,对于“孙文允诺和徐世昌同时下台”这个公案,当事双方是各执一词,孙文本人坚决否认自己曾经这么许诺过,陈派粤军则在兵变宣言中认定孙文这么说过。我们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一方的说法,那究竟是谁在说谎呢? 笔者结合史实和逻辑认为,撒谎的一方应该是是陈派粤军,但这个谎言也确实有真实依据的成分在里面。 第一:按照谁宣称谁举证的原则,既然认为孙中山这么许诺过,就应该拿出史料依据证明孙中山究竟什么时候在哪里的确这么许诺过。按理说,如果孙中山真的曾经这么许诺过,这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解决南北对立的方案,当孙文抛出这个方案的时候,必定会有大批报纸媒体跟踪报道此事,那么只要核对当时的几家主流报纸在1918-1922年对南方护法政府的报道,就能很轻易的找出孙中山究竟什么时候许下过这个诺言。同时,孙中山徐世昌共同在位的1918-1922年,孙中山先后担任广州护法政府的大元帅和非常大总统, 如果孙中山真的有这个政治承诺,广州护法政府的政府公报必定会有记录。 但遗憾的是,所有宣称“孙文允诺和徐世昌同时下台”的网文,均无法给出相关主流报纸或者广州政府公报的史料证据。 第二,从政治逻辑上讲,孙中山也不太可能许下这个承诺,众所周知,孙中山先后被广州非常国会选举为大元帅和非常大总统,是南方护法运动的中心人物,与之对应的徐世昌,虽然也在1918年由安福国会选举为北京政府的大总统,但由于其为文人出身,一开始实权在段祺瑞手里,1920年直皖战争后,安福国会被解散,段祺瑞被迫下台,北京中央落入曹锟和张作霖手里,徐世昌又亲近张作霖想以此制衡曹锟,一直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战败,曹锟完全掌握北京政府后,徐世昌被宣布为非法伪总统赶下台。 我们不难发现,徐世昌和袁世凯不一样,他这个总统实权权威有限,就算把他赶下台也无法动摇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如果真许诺要和他同时下台,相当于拿大牌去换对方的小牌,可能性不大。特别是直皖战争失败后,安福国会被解散,徐世昌在政治上失去了法统的支撑,地位空前尴尬,说难听点就是政治上的“期货死人”【直奉战争后更是如此】,很难想象此时的孙中山会主动允诺和徐世昌同时下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1922年会突然冒出“孙中山许诺和徐世昌同时下台”这么一个说法呢,笔者认为,或许这个说法的原始出处应该是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的一个通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