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s1129 Flos1129
关注数: 4 粉丝数: 32 发帖数: 879 关注贴吧数: 64
【建议】关于“共享笔记” # 【建议】关于“共享笔记” 之前有朋友反馈说,希望分享的笔记能点赞和评论。我觉得是个很好的想法,让我再次想到为知做为“内容管理器”和“内容供应商”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如过分享的笔记是给朋友同事等少部分人看的,这时候是不太需要点赞和评论的,所以“点赞和评论”笔记的前提是笔记要分享给很多很多人看,包括陌生人。那么既然是想分享给很多人,那么能不能把“分享笔记”升级为“共享笔记”呢? 具体是这样的: - “共享笔记”有专门的网站管理,类似目前的“微读季”; - 分享笔记时可以勾选“共享笔记”,把分享的笔记升级为“共享笔记”,跟“分享笔记”一样是生成链接; - “共享笔记”能点赞、评论和收藏,当然只能是注册用户(有利于非用户到用户的转化),还能打赏作者(平台收益来源,作者和平台双赢)。 - 人们还能通过专门的网站,暂且叫“为知共享笔记空间”,看众多用户的共享笔记。为知会定期精选择优秀的共享笔记进行公众号的推送。 - 作者可以通过为知笔记软件和“为知共享笔记空间”进行“共享笔记”的撤回,同一般的分享笔记。 简单说,**就是把用户分享笔记的链接收集起来做成个平台**,看很像“微读季”,但其实完全不一样。首先,面向的群体不同,“微读季”面向收费用户里面的一小撮用户,而“共享笔记”面向所有人。其次,“微读季”是个人博客式的,而“共享笔记”是集散式的,像是简书和少数派。再者“微读季”是基于个人群组来实现的,而“共享笔记”是通过笔记分享功能来实现的,过程更自然,也基本不需作者打理。 为知有过微读季的经验,相信是有实现的能力。目前以笔记软件为中心打造生态圈很难,如果为知成了,可能是第一家。 当然,实现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强大的书写功能。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为知参考。
【软件推荐】推荐款适合搭建个人知识体系的小众软件——WDTP 利益相关:无 我曾经以为适合搭建个人知识体系的软件只有三种——笔记软件、列表/大纲软件,以及个人维基,直到今年遇到了WDTP。我发现了搭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新可能。 最初接触到WDTP是在年初,在我网路文章的评论区中知道WDTP这款软件的。第一次试用,WDTP就把我惊艳了——“天啊,居然有人能想到这样的点子!” 后来跟WDTP软件作者SwingCoder有过一些网络上的交流,他对作品的执着和热情让我敬佩。与一般商业软件不同,作者对于每次的反馈和建议都会进行认真的考虑和详细的说明。也正是因为作者SwingCoder的执着和热情,WDTP正在极速地更新和升级。 说了这么多,下面进入正题。WDTP是个静态网站生成器,同时也是个知识管理软件。用过个人维基的朋友应该会感到很亲切,它很像一个本地版的个人维基软件,但是可以保证,WDTP比目前绝大部分的个人维基软件都优秀。 推荐WDTP的理由很多:首先,WDTP是款开源且免费的软件,这足以证明我文章的清白。其次是WDTP与笔记类软件不冲突,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笔记软件的功能集中在知识管理的上游,以知识的收集和分类为主,而WDTP的功能集中在知识管理的中下游,以书写和体系搭建为主。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WDTP本身非常非常优秀,极具创意,甚至很多时候我觉得WDTP的革命性远高于它的实用。 本人使用后总结的WDTP特点有: + 小而精悍,无需安装,程序包不到2M; + 内容与形式分离,通过调整模板就可以改变全局的显式; + 对Markdown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自定义和拓展,语法上有大量的创新,包括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等,甚至有部分语法已经突破了单篇内容的范畴,可以抓取全局的信息(我已经不敢称之为Markdown了); + 支持JS; + 极为简洁的界面,对称的边栏布局,隐藏边栏就是个专注模式; + 智能的自定义界面配色,可以随意调整界面颜色和编辑区的显示(不需单独的主题或皮肤功能); + 非常清晰的树状目录结构; + 没有标签功能,让标签回归成本质的关键词功能; + 率先开始了智能化的探索; + 可以生成一整个网站,可以很方便进行服务器的迁移; 缺点也很明显——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只支持Mac和Win等。 最后希望为知笔记也能借鉴WDTP的优秀之处,比如界面布局,用到为知的开发当中,而不是追着同类笔记软件跑。还有智能化是笔记软件的未来,微软都开始在弄碎片笔记的智能化了,为知要加油啊!
【建议】右侧UI和同步的建议 逛贴吧发现饭团透露了最近为知的开发重心是:新的搜索服务,新的ui,和新的同步。所以抓紧在开发完成之前的这点时间,提一波相关的建议。 一、设计了一下为知笔记右边栏UI的理想模样:1. 顶栏实用性太低,改到右上方; 2. 顶栏换成浏览器一样的tab式,右边加入新建笔记快捷按钮; 3. 文档信息(包括标题和标签等)其实很类似文档的抬头部分,成为笔记的一部分,与笔记内容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它应该是跟真的抬头一样,当笔记往下阅读的时候,它应该被隐藏或滚动覆盖。 4. 未来从构内置编辑器的时候,可以与插件栏整合。 5. 左侧栏其实也挺多嘈点可以改的,比如快速搜索与搜索栏整合;消息中心与左上角的用户信息整合等。更多的以后再说吧。 二、同步 全平台的编辑状态下实时增量同步,虽然没有实时同步只用覆盖同步也能使用,但是实时同步可以说是云服务的标志之一,是为知向云端进化必然的一步。在目前的收费规则下,似乎不用担心流量的问题了。 实时增量同步意味着历史版本功能被解放出来: 1. 单笔记自动版本:当前笔记编辑状态下,每隔一定的时间或增量同步次数,自动截取服务器,生成一个自动版本。 2. 多终端自动版本:为每个终端保留最后一次编辑的版本,用于解决多终端间同步冲突问题。 3. 手动版本:用户可以自定义版本,就像用github一样。当然这不是必需的,作出来可以作为为知笔记的一个卖点,优先实现上两条建议吧。 目录的同步:希望有专门的文件记录文件夹和笔记的顺序和层级,这可能涉及一些深层的机制问题,以后再实现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