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为何空中飘 诸葛为何空中飘
老了老了老了
关注数: 51 粉丝数: 10,131 发帖数: 81,757 关注贴吧数: 116
关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下面都是一些我个人的观点和浅见,欢迎探讨,拒绝喷子—— 这个两个指标检测的目的其实大同小异,都是为了避开一些干扰因素,从而比较真实准确的检查你的尿蛋白漏出情况,尤其是早期肾损伤尿蛋白比较轻微的情况下,尿蛋白漏出其实就是以微量白蛋白为主。 先说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这个大家一般都熟悉了,它是对一个人一天24小时尿液漏出蛋白的情况的综合评估,它是目前国内对慢性肾炎诊断最具有代表意义,也是最黄金标准的一个指标,没有之一; 再说说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先看下面ACR的计算公式 ACR=ALB×1000÷CR÷113.1×1000 ALB就是尿微量白蛋白,CR是尿肌酐,为什么要做比值呢,为什么不直接检测ALB呢?那就是因为尿比重,这就是尿比重对ALB的影响太大了,而比重这个指标很难具体量化,这就是尿常规你比重高了低了都纠结的原因。 这个时候就需要找出一个替代尿比重来量化单位尿液中ALB的实际情况,而同样受比重影响很大的尿肌酐就非常有意义了,把CR和ALB套入这个公式就能很精准的计算出一个人真是的微量白蛋白漏出境况,进而来更清晰的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早期肾损伤。 ACR还有一个好处,因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问题可能会受一些气温或者人为的影响,造成收集尿液样本的污染或者取样的错误,对最后的结果造成干扰,而随机尿检测ACR一般都不用有这个担心。 但是为什么说24小时定量是最黄金的标准呢,首先它反应的是一天24小时尿蛋白漏出情况,而随机尿ACR只是代表一个时间段,另外一套尿液分析仪便宜的几千元,贵的几十万,检测出的结果和准确性能一样吗?套公式的东西,而且要套两个重要指标,只要其中一个有误差直接结果就飞了。 还有一点,ACR只能反映早期白蛋白漏出情况,在蛋白定量不高的情况下,它才有意义,一旦定量超过1克甚至两克以上,那么ACR几乎没啥参考价值了,因为这个时候蛋白漏出就不光是微量白蛋白的事了,必须要看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 现在国内一些医院都打着和世界接轨的口号,弄得土不土洋不洋的,不管自己仪器和检验员啥水平,就把一些国外技术搬过来来证明自己与时俱进。 ACR这个指标,我觉得我只相信权威三甲医院的化验,因为人家先进的仪器和高素质的医务团队摆在那,而且还可以做24小时ACR来和24小时定量综合看。而某些地方医院的做的ACR检查我不怎么相信它的精确性,没那能力水平非干着东施效颦的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多少年总计下来的黄金标准,岂是你说否定就能否定的。 说了那么多,就是告诉你,如果你怀疑你蛋白有问题就去做个24小时尿蛋白定量吧。
我的一个道姑朋友 而我撑伞拥你入怀中, 一字一句誓言多慎重。 你眼中有柔情千种, 如脉脉春风,冰雪也消融。 那年长街春意正浓, 策马同游,烟雨如梦。 檐下躲雨, 望进一双,秋水剪瞳, 宛如峨眉夹着细雪的微风。 雨丝微凉, 风吹过暗香朦胧。 一时心头悸动,似你风情万种, 过处翩若惊鸿。 是否情字写来都空洞, 一笔一画斟酌着奉送, 甘愿卑微换个笑容, 或沦为平庸。 而我撑伞拥你入怀中, 一字一句誓言多慎重。 你眼中有柔情千种, 如脉脉春风,冰雪也消融。 后来谁家喜宴重逢, 他人在侧,烛影摇红。 灯火缱绻, 映照一双,如画颜容, 宛如豆蔻枝头温柔的旧梦。 对面不识, 恍然间思绪翻涌。 望你白衣如旧,神色几分冰冻, 谁知我心惶恐? 也许我应该趁醉装疯, 举杯对你倾诉我情衷。 再将旧事轻歌慢诵, 任旁人惊动。 可我只能假笑扮从容, 侧耳听那些情深意重。 不去看你熟悉脸孔, 只默默饮酒,多无动于衷。 山门外,雪拂过白衣,又在指尖消融; 负长剑,试问江湖阔大,该何去何从? 今生至此,像个笑话一样,自己都嘲讽, 一厢情愿,有始无终。 若你早与他人两心同, 何苦惹我错付了情衷。 难道看我失魂落魄, 你竟然心动? 所幸经年漂浮红尘中, 这颗心已是千疮百孔。 怎惧你以薄情为刃, 添一道裂缝? 又不会痛。 不如将往事埋在风中, 以长剑为碑,以霜雪为冢。 此生若是错在相逢, 求一个善终。 孤身打马南屏旧桥边过, 恰逢山雨来时雾蒙蒙。 想起那年伞下轻拥, 就像躺在桥索之上,做了一场梦, 梦醒后跌落,粉身碎骨,无影亦无踪。
猎犬终须山上丧,将军难免阵前亡 谁都知道,咏宁只要一直这么玩下去,别无他途,这就是他的归宿,只不过这一天或早或晚而已,可惜的是咏宁的死来的太早。 那些外国友人玩极限是多是追求刺激,但是我觉得咏宁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对于咏宁来说这可能是他觉得唯一能改变家人和自己生活的一种手段,别看他学过武,有点本事,在中国身手好的人多如过江之鲫,靠这个他出不了头,但是他有一样别人吧不了,咏宁敢玩命,而且只玩自己的命。 网络上的人对于咏宁的看法只有两种,一种是骂他作死的,一种是欣赏他作死的,前者眼里大多是看不起,瞧不惯,但是后者却是推波助澜;当然咏宁死后还会有第三种人,就比如我这种或真或假发发感慨,表示可惜这种。 年少时读鲁迅先生的《药》一文,对于人血馒头的故事不知所谓,等现在再看看,鲁迅先生对人心的把握简直深入骨髓,咱们国家千百年来朝代再变,环境在变,生活在变,唯一恒古不变的就是国人的人心。 国人容易走极端,要就是极左,要就是极右,不是麻木不仁就是心狠如刀,没有信仰的民族真可怕。 对于咏宁了解不多,对于极限运动也基本无爱,但是咏宁的死让我感到无比唏嘘,各行各业失败了都可以重来,但是极限运动不行,本来就是游走于生死边缘找刺激的运动,但是我觉得咏宁玩这个更多的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在一套房子可以压死人的时代,很多年轻人都有有太多的无奈了。 最后希望大家能仁慈点,他活着的时候可能从来没收获多少真心的赞叹,死后何必要接受那么多谩骂与嘲讽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