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诚同学 杨诚同学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79 关注贴吧数: 1
《修行与生活座谈》学习报告 第二集之二 第四个问题,心性和因果的关系;第五个问题,水结晶的实验是不是因果的反映;第六个问题,心有所感,万物有应是不是因果。定弘师说,心性和因果是一,不是二。心性是体,因果是用。这个体呀,用呀,听法师讲经听多了,自然就明白了。在这一段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定弘师清楚地告诉我们,因果是同时的,念佛就当下成佛。这个大家不要轻易看过了。真正受持这个观点,我们念佛就不容易生疑,也很安心。就像我们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当面兑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让你担心会夜长梦多,节外生枝。你至心念佛一刹那,你那一刹那就是佛,你的功夫没有白费。你只要把那样的一刹那一刹那连起来,再延展开,就成了。所以没有理由怀疑。 第七个问题,阿弥陀佛做了什么功夫,造出了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定弘师讲了极乐世界的殊胜,也说这个事情唯佛方能究竟,我们凡夫要明白是太难了。是啊,有这样的问题是很自然的,只是我们可以存疑,留待到极乐世界去弄明白。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无量寿经中得到一些信息。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总设计师,极乐世界是他想出来的。同时,极乐世界也是千千万万众生一起建设的,包括你我!如果极乐世界的蓝图只存于法藏比丘一人的心中,那成不了世界。世界是什么?如果我们要给世界下个定义,大家看能不能粗略地这么说:“世界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相似的众多阿赖耶所成的相的**”。有众生才有世界。阿弥陀佛的伟大,在于他发了大愿,完成了蓝图,然后成功地摄受众生接受了这个蓝图,摄受众生向往极乐世界;参加极乐世界建设;往生极乐世界;建设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高啊,高在让我们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参加极乐世界建设。此话怎讲?回向嘛!所有功德,心心回向,回向极乐世界,干什么?参加极乐世界建设。就像你在国外工作,挣了钱,寄回祖国,干什么?为祖国建设作贡献是也。你念一声佛是什么意思,那意思就是说,我认同阿弥陀佛的宏伟蓝图;我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育;我坚持努力不懈,要让我的阿赖耶变成阿弥陀佛设计的那样。长此以往,你的阿赖耶就起变化,就落到了那一定的范围之内,然后等因缘成熟,你阿赖耶所成的相自然就在极乐世界里了。如此简单,如此而已。所以,你念一声佛,就是为 极乐世界的建设添一块砖,加一片瓦,贡献一份力量。这才真正是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成就殊胜,贡献卓著!这样念佛,大家是不是觉得多少有一点成就感呢? 第八个问题,如何教育子女。我的体会是,这件事最好是自己亲自做,不要委托他人。因为自己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被子女教育。我从不讳言子女是我的老师。我因为天天和他们摸爬滚打而学到更多,变得更好。我在教他们的过程中悟到更多的东西。我们不是说教学相长吗?如果在教育子女的同时自己没有被教育,那就值得我们想想了。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所以,如果我教育子女而自己没有长进,那我的施教就不是法布施,而很可能就是自己的贪嗔痴。这样的教育,如何能成功呢?因此,家庭教育的一个要点是要有平等心。我们和子女是同学关系,互相可以学习。韩愈说得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也。 好,我们下周再见。各位老师同学,谢谢。阿弥陀佛! 杨诚
《修行与生活座谈》学习报告 第一集之九 各位老师同学,阿弥陀佛! 上周的报告还留了一个尾巴,还没有说教育和宗教的事。简单地说,如果我们相信有一个外在的力量,能够不需要我们自己的参与和本质的改变,从而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如果我们求这个,依靠这个,或者许愿搞交易,像什么你给我这个给我那个,我就给你这个给你那个,那么这就更多的是宗教;如果我们追求佛菩萨的道理,学习佛菩萨的教导,依教奉行,务求觉悟,从而引起我们自己心灵的改变;同时客观上自然而然地附带着得到了福报,那么这个更多的就是教育。我受持佛教是教育这个理论,因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你想嘛,我的心都变了,相还不变吗?正报都变了,依报还不变吗?如果只求人天福报,哪用得着费那么大功夫啊,做做好事,做个好人不就成了吗?哪里还要念佛,还要诵经,这样那样麻烦死了。既然下决心念佛,就要念得正,念得纯。一定要得功劳,才不辜负自己的苦劳。 我从老法师那里学到的是,佛菩萨绝对不会有意去控制什么,占有什么,或者操纵什么。我们也不要去求佛菩萨这么做。我们即使求这些,佛菩萨也不会这么做。佛菩萨做的,主要是为我们创造好的修学环境,给我们提供好的教材教具和师资,为我们解惑释疑,用各种方法教育我们,引导我们觉悟。所以,我该求什么,不该求什么,就很清楚了。老法师一再说,佛菩萨是老师,是教育工作者。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们接着看定弘师的答问。当问到可不可以不去道场,而是在家念佛,积功累德,回向亲人的时候,定弘师头一抬,肯定地回答说:“可以 ,非常好。”这个回答建议大家最好是看录像,或者听录音,而不是读这里的文字。为什么呢?因为读人写的,不如听他说;听他说不如看他表演;看他表演不如和他在一起待一段时间。越是后面的方法,越能得到真实的信息。 当然我现在没有机会和定弘师待上一会儿,可是至少我能看到他的录像。你看他答这问的时候,就像是早就在那里候着一样,那么有信心,没有一点拖泥带水。法师的水平很多时候还表露在其他地方,所谓功夫在诗外是也。就像那天 笑望红尘苦 同修贴了一张定弘师的照片。我看了就有感触:“这张照片我喜欢,特别喜欢定弘师那搭在椅子背上的袈裟后摆。那么整齐,一丝不苟。反映的是定弘师的品行。定弘师有水平,摄影者也有水平。” 还回到答问。其实,佛教是教育嘛,当然可以在家自学。咱们不是还有自考吗?不是还有自学成才吗?这个不难理解。只是,到道场去修学也有殊胜的地方,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哪里进步快就在哪里修行。 东拉西扯,离题万里,大家还没烦吧?希望这些离题的体会也对大家有点益处。 时间过去很快,我们下周再见。各位老师同学,谢谢。阿弥陀佛! 杨诚 (遵白莲同修所嘱,已将本周报告粘贴到第一集之一的后面。)
《修行与生活座谈》学习报告 第一集之八 各位老师同学,阿弥陀佛! 接着上周的话题。定弘师给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要保平安,就念无量寿经,持阿弥陀佛这个无上咒。 为什么诵经念佛能保平安?这件事要多想一想。就像说求佛菩萨治病行不行?佛菩萨到底能不能治病?这一大类的问题,实质就是我们念佛诵经,到底是求人天福报,还是求心灵改造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是把佛教看作是教育,还是把佛教看作是宗教的问题。 先说治病吧。一个人得了病,念佛就一定能把病念好吗?我看不一定!念佛,病有可能好,也有可能不好。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大家只要实事求是地看一下周围,就完全明白了。可是我们又说佛是大医王,难道是假的?或者佛还摆一道,不轻易出手?都不是。这里,我们要看佛到底是怎么治病的。 我们先看什么是病。病,就是我们身体的一个或者一些细胞丧失了功能,或者其功能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化。如果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正常地工作,都安分守己,敦伦尽份,那么我们就没有病。而我们有一个重要的认知,即每一个细胞其实都是一个众生。老法师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细胞自私自利,多吃多占,只顾自己疯长,排挤其他细胞,那么这个细胞就是我们所说的癌细胞。如果我们诵经念佛得力,如理如法,从而带动自己身体里的所有细胞都念佛,都觉悟,都正常化,那么病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佛治病是这么个治法,不是有人以为的那样,佛发一下慈悲,伸手把病给消灭了,或者借医生的手,把病给治好了。老法师说得好,佛要是真的能不通过你自己的改变而治病的话,佛菩萨那么慈悲,为什么不干脆把病统统消灭了算了,还要像现在这么麻烦干什么? 明白了佛治病的道理,我们就会知道,对一个特定的病来说,一旦它出现了,虽然念佛一定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个病能不能好,牵扯到太多的因素。比如参加群体事件的细胞是多还是少?这些细胞是不是比较讲道理,好教育?等等,等等。所以嘛,维稳的功夫要用在平时。小平同志不是说过吗,十年改革我们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教育。你以为他说的教育是什么?语文算数吗?用在我们这里也一样呀!要教育,教育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念佛,都觉悟。这件事平常就要做,认真做,使劲做。怎么做?平常就要诵经念佛,持之以恒。临时抱佛脚呢,当然也好,比不抱要好,“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嘛。说不定众细胞就接受了你的真情喊话,也未可知啊。 小结一下。我们诵经念佛,主观上不是求人天福报,消灾灭难,无病无痛,长生不老;而是求心灵的净化,自身及众生的觉悟。而客观上来说,心清净了,觉悟了,自然就得福报,自然就无病无痛,自然就延年益寿。就像昌臻老法师所说,人天福报只是我们念佛可以得到的副产品而已。和我们本来可以得到的往生极乐世界相比,就像给小孩的一颗糖比夜明珠一样。如果我们念佛的主观目的只是去吃一颗糖,而对夜明珠视而不见,那也太冤枉了! 念佛诵经保平安也是同样的道理,就留给大家举一反三了。 时间过去很快,我们下周再见。各位老师同学,儿童节快乐,谢谢。阿弥陀佛! 杨诚
《修行与生活座谈》学习报告 第一集之七 各位老师同学,阿弥陀佛! 下一个问题是,随着学佛的进行,感觉和亲友越来越疏远,同时自己又想多些时间用在修行上,应该如何处理。 定弘师答得很好,要点是一个正确认识,两个正确处理。一个认识讲的是这种现象是自然的,正常的。随着学佛的深入,我们的观念必然地和不学佛的人产生距离。比如说学佛的同修大都知道没有生死,可是一般的人却并不认同等等。这个不奇怪,是正常的。一个处理讲的是和朋友的关系。我们和一些朋友疏远了,和另一些学佛的同修又接近了,这个也随缘就好,不必执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我自己的体会呢,倒不是那么强烈。我有许多不学佛,不信佛的朋友,我和他们也很谈得来,关系并不疏远。对我来说,佛教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一门课,而且这门课还很特别。说它特别,是因为其理论方法必定可以适用于其它课。同时,任何事情里面都含有佛的道理。这是肯定的,关键在你能不能看得到。所以,都可以谈得来。第二个处理讲的是和至亲的关系。对至亲,由于家庭和血缘的关系,有时候必须得走得近一些,也不能随便说疏远就疏远,而应该尽自己的本分。这一点说得特别好。我自己的体会是,对学佛的至亲,我尽量供养,主要是法供养,以取得共同进步的效果。对还没有学佛的至亲,则契而不舍地劝其学佛。我总有一个感觉,劝我至亲信佛学佛,肯定是我此次到娑婆世界来的使命之一。佛教是教育,劝其学佛就像劝他学画画,劝他学烹调一样,也不是太难。只要心诚,肯定行! 下面一个问题,讲为什么我们修行中有起伏,有低潮,有反复。定弘师说,这也不奇怪。这就是前次我们说过的退转,这是娑婆世界众生的一个要命的弱点。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花时间,改了又犯,犯了又改。如果说有什么取巧的办法,就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到那儿就不退转了。 再下一个问题,讲的是地狱因果,都很直接,好懂,请大家自己听定弘师的解答就好。 下一个问题,讲修行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修行,以修行为生活。这些定弘师都答得很好,我一时没有补充。 接着有三问题,一是念地藏经念佛能否见到并超度过去的亲人;二是念什么经持什么咒能保平安;三是能不能在家念佛,不去道场,同样可以有功德并归向给众生。第一,定弘师说,只要如理如法地念地藏经并念佛,是可以见到并超度过去的亲人的。我自己并不懂这个事儿,但是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地藏经都这么说,地藏菩萨绝不会骗人。我想一个人诵经念佛,一定会产生振动。若是有意识地将这些振动导向自己的过往亲人,或曰把功德回向给亲人,那么或许会引起亲人的某种感应,促使其心地发生变化。这样从结果上看,就是亲人被超度了。我现在也就是理解到这个程度,以后到极乐世界去彻底弄明白吧。 本周就到这里,我们下周再见。各位老师同学,谢谢。阿弥陀佛! 杨诚
《修行与生活座谈》学习报告 第一集之五 各位老师同学,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上次的说。 明白了这个理和事,就容易理解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比如有人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你临终看见的阿弥陀佛,那一定是假的。对此,我的回答是:说得对,是假的。可是,我们要弄清楚到底这个假是怎么一回事。 事实上,我们应该这么理解。首先,那虚妄的相所代表的理是千真万确的。其次,即使那虚妄的相,对我来说也是真的。说他是虚妄的,是因为我是假的,所以把他感成虚妄的了。阿弥陀佛虽无相,可是无不相,他当然能现相让我感知,当然是真的;而我是假的,我水平不高,我的受器(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些收集信息的器官)局限性太大(比如我的眼睛只能看见可见光,那只是光谱中很小的一部分;耳朵也只能听到部分波长的声音),所以我只能接收以有形的相表现出来的阿弥陀佛。我要是成佛了,真了,我的受器就肯定能让我接收一个无相的阿弥陀佛。或者说,那时我即使看见一个相,我也能直接见到此相所代表的性,而不执着其相本身。所以,错在我,不在阿弥陀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更多地,是说那个能够接收相,并且执着其为真的人是虚妄的;而主要地不是说那个相本身是虚妄的。一句话,我见到的阿弥陀佛一定是真的,假的是我(当然是假的,否则我还修什么。)要说虚妄,就是因为我是假的,我只能接受虚妄之相,才委屈阿弥陀佛以虚妄的相显现啊!再说一次,你如果见到,或者听到,或者感到阿弥陀佛,一定不要怀疑,那一定是真的!一定是一个既与你当时的水平相匹配的,又圆融地呈现出阿弥陀佛境界的实体。 再有,阿弥陀佛的本质即是一个你能感知到的境界、水平、状态。更进一步,阿弥陀佛是一个你自己能够做出来的境界、水平、和状态。明白了这点,你大概就比较容易不那么执着阿弥陀佛非得要以什么相向你显现了。比如某个时候你特别想见阿弥陀佛,有可能你就是见不到,见不到你不能撒谎说你见到了。这时候你别心慌,更不要怀疑,也不要怕阿弥陀佛不来。阿弥陀佛是一个境界嘛,他就在我的念中。只要我诚心诚意地念他,老老实实地念他;一心一意地念他,全神贯注地念他;满怀信心地念他,欢欢喜喜地念他;认认真真地念他,一丝不苟地念他;纯净纯善地念他,入理如法地念他;清清净净地念他,没有夹杂地念他;连续不断地念他,契而不舍地念他,这个状态本身就是阿弥陀佛,我就已经得到了他,拥有了他,融入了他。我就已经成功了!这个时候,有没有相已经不重要了。如果我的感官还接收到一点信息,比如看到了相,听到了声音,感觉到什么存在,那是额外的收获,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那是阿弥陀佛随顺我而给我的特别的奖励。小结一句,我们念佛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念佛本身上面,这才是阿弥陀佛之所在。千万不要分心到我要得到什么感应上面,那是念佛的副产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随缘才好。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你真的念佛念得相应,十有八九你会得到与你的境界相应的感应。你一定会收到阿弥陀佛的信息的,放心吧,错不了! 本周就此罢了,下周再聊。各位老师同学,谢谢。阿弥陀佛! 杨诚
《修行与生活座谈》学习报告 第一集之四 各位老师同学,阿弥陀佛! 下面一个是信自信他的问题。听了定弘师的解答,我的理解是:弥陀在我念中,弥陀是我自己的一境界,一状态,一水平,这是信自;同时,我也在弥陀念中,我是弥陀的一部分,一细胞,弥陀时刻都在念我,这是信他。 怎么理解弥陀是一个境界,一个水平,一个状态呢?老法师多次讲过,阿罗汉、菩萨和佛,代表的是众生觉悟的水平,如同我们这个世界中的学位一样。阿罗汉是学士,菩萨是硕士,佛是博士。我们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定光佛等等,等等;就如同我们有物理博士,数学博士,化学博士,医学博士等等,等等。而且,不要执着阿弥陀佛是一个人。实际上,有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个阿弥陀佛。你要是修学净土法门,你也是阿弥陀佛。难理解吗?这也不难理解。无量无数的物理博士,水平还不一样呢,你三流大学的博士,境界当然有可能和哈佛博士的境界不同。所以,此博士非彼博士,此弥陀非彼弥陀。但是,大家的确学的都是物理,或者修的都是净土法门;大家的确都在一定的时空是第一。只是,你的空间也许是一所三流学校,人的空间是哈佛;就像你的空间是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人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样。时间呢,你是一刹那,人是无量寿。一样啊,又不一样! 那你说,我都是阿弥陀佛了,还修什么修。当然要修啦。你一个校运会的冠军,离奥运会冠军还差得远呢,怎么不修呢?你只是在一些孤立的时间点上刹那是佛,不像人家时时刻刻都是佛,当然你还得继续修了。所以,阿弥陀佛既是一个神圣的称号,又是一个我们大家完全能够得到的,就在身边的,甚至就在身上的,亲切的,自己的称号! 可是,境界啊,水平啊,都是一些概念,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那么多人临终都说见到了阿弥陀佛,那是真的吗?真的!他们真见到了。道理如下:信阿弥陀佛是一个境界,一个水平,这是信理;同时还要信事,也即信阿弥陀佛无相,却无不相。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阿弥陀佛完全可以是一位你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感觉得到的实体。这个实体完美地具足阿弥陀佛所有的特质,把阿弥陀佛这个境界圆融地体现出来。基督教的一个说法可以借用来描述这个事情,即“道成肉身”。道理和真理以耶稣基督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肉身的形式体现出来,为的是让一部分众生更好地理解道和理。我们这里也一样,阿弥陀佛这个境界,这个状态,完全可以以各种形式来表现,当然也可以以人的形象来表现。众生喜欢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随顺众生而已。 已经写得太多,本周就此罢了,下周再聊。各位老师同学,谢谢。阿弥陀佛! 杨诚
《修行与生活座谈》学习报告 第一集之三 各位老师同学,阿弥陀佛! 在第一集里,定弘师念完第二个问题,便笑了起来。我很喜欢他的那个表情和肢体动作。我就是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实在。第二个问题是问如何放下。 没有意外,定弘师的答案当然是念佛。可是,你听了定弘师的讲解,难道没有一丝疑惑吗?他说成佛就是放下而已,放下就成佛;又说执着念佛是以一个执着压下其他所有执着。等一等!不管你是一个还是许多,有执着就不能成佛,对不对?那执持名号不就不能成佛了吗?而更有甚者,法师竟然说念佛是正修,放下是助修,也就是说不成佛成了正修,成佛反而变成助修。这是怎么回事呢?定弘师也糊涂了? 定弘师没有糊涂。因为念佛法门妙就妙在以时间换空间,以暂时的不成佛得到最终的成佛。此时间是我们在娑婆世界的时间,彼空间是西方极乐世界。放下就成佛,这没有错。理论上讲,八万四千法门中任何一门修成功了,都能放下,都能成佛。然而在实践上,修念佛法门以外任何一个法门,除非有特别的因缘,那是太难了。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大多数的众生,有三个致命的罩门,一是根不利,二是要退转,三还寿命短。这三个家伙不好对付。而念佛法门呢,不追求在此娑婆世界成佛,而是以毒攻毒,借力使力,你执着嘛我就随顺你的执着,让你执着到极乐世界去,到那里去成佛。为什么在极乐世界就能成佛呢?这个咱们又得留待以后讲了。总之,定弘师没错,老实念佛求生西方是我们的正行。只有现在不求在娑婆成佛,才能最终在极乐世界成佛;要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眉毛胡子一把抓,恐怕会鸡飞蛋打,两头落空啊!还记得老法师的故事吗?有一次,有位法师对他说:“我看你慧根很利,你再加把劲,很快就成佛了。”老法师听罢笑着说:“我不想成佛,我就想往生极乐世界!”大家体会一下,老法师话中的意境,妙不妙啊? 本周就此罢了,下周再聊。各位老师同学,谢谢。阿弥陀佛! 杨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