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勇又美妙丶小喵Z 自古伤离别丶
关注数: 12 粉丝数: 26 发帖数: 2,780 关注贴吧数: 10
探索项目化管理模式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黑龙江东宁县委组织部以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把项目化管理理念引入到组织工作中,按照组织工作性质,包装成项目,通过规范化、精细化、流程化管理,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  立项类别化,彰显项目科学性。明确组织工作项目分创新、调研、常规三种。创新和调研项目主要由各组室围绕当前组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自拟选题,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可行性论证后立项申报。部务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项目申报组室对项目进行完善、调整,最终确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项目。常规工作项目主要是从组织工作全年目标以及每月临时重点工作细化分解形成。目前,纳入全年组织工作项目库的项目共59个,其中,创新工作项目9个、调研课题项目16个、常规项目34个。  管理工程化,提高项目规范性。按照“谁立项、谁负责”的原则,由项目申报科室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措施和阶段性工作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人,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部里汇总建立全县年度组织工作项目库,对项目按重点、一般归类,并按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进展和成效等内容建立台帐,定期通报情况;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工作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反馈基层意见,研讨工作对策,明确下步工作重点,确保项目扎实推进。  实施精品化,突出项目推广性。在项目立项之初,就要求各组室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力求创新项目出精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成熟一个、验收一个、推开一个”,对在工作中摸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采取下发文件、成果汇编、组工信息专刊推介及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总结推广,及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形成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推进的局面。“开放式党课”、“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等活动,通过社区项目化试点后得以在全县推广。  评估绩效化,确保项目实效性。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责任人形成总结报告,提炼经验成果,经项目承担科室研究后申请项目验收。由部务会组织各科室、基层党组织,采取现场汇报的形式进行结项验收,在检查考核后形成评估报告,提交部长办公会审核通过。同时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对贡献突出的项目责任科室或责任人给予适当表彰奖励,并作为年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项目完成效果不好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形成靠项目出成绩、靠项目出人才、以项目论奖惩的机制。(中共黑龙江省东宁县委组织部)
灾害之年不减收 烟叶生产效益好于上年 最近,东宁县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开展了烟叶生产情况专项调查。通过走访烟叶公司、镇政府、村委会和烟农掌握了详实的基础资料。2009年全县共种植烤烟37333.7亩,产量11.5万担。截止日前,收购入库烤烟10万担,均价每市斤6.5元。预计待烤烟全部收购完毕农民可实现收入7400万元。一、烟叶生产情况今年我县遭受了春季干旱、夏季低温、秋季少雨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特别是烟叶生长。县委、政府号召全县烟农抗灾自救,并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县烟叶公司在烤烟生产指导上突出一个“早”字、狠抓一个“细”字,为实现灾害之年不减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抢前抓早狠抓落实 2月份全县33座温室育苗大棚就全部扣完,提早升温;子床棚于3月10日前全部扣完;3月6日开始育苗播种,到12日完成播种;4月5日开始假植,4月12日全部假植完毕;5月2日开始移栽,5月19日移栽全部完毕。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比上年提前2到3天。 2、 全程服务细化管理从2月份扣温室育苗大棚开始,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就深入到各烟叶生产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把关,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一律纠正重来。今年加大了子床棚离地床养热物厚度和子床苗煎叶促根技术的推广力度,对提高大田移栽成活率和提高抗低温能力进而提高烟叶生产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大田起垅阶段,技术人员亲自拿米尺到地头测量垅宽,确保达到标准要求;在烟苗移栽过程中推广了刨大埯、浇足水、捧心栽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上采取了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和短信平台全面覆盖相结合的方法,预防为主,确保早发现、早防治;针对今年特殊年景,为防烟叶早花,推广了硝酸钾地下追肥和叶面喷施,配合高培土,促进烟株生长;在烟叶烘烤初期,技术人员与烟农共同熬夜看炉,摸索烟叶烘烤时间火候规律,所有这一切为保证烟叶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烟叶生产效益对4户烟农生产投入、收入和效益情况汇总分析如下:4户烟农共种植烟叶85.5亩,户均21.4亩;投入资金68830元,亩均投入805元,其中:化肥亩投入231.58元,占总投入的28.8%,烟苗亩投入10.29元,占1.3%,农药亩均投入30.99元,占3.8%,煤亩均投入195.32元,占24.3%,柴油35.09元,占4.3%,电费29.82元,占3.7%,雇工225.15元,占28.0%,租地46.76元,占5.8%;亩均收入1982元;亩均纯收入1176.97元。全县仅烟叶一项可为农民人均创造533.46元纯收入,其中:烟叶生产经营纯收入447.8元,农民为烟叶生产打工收入85.66元。烟叶生产投入收益表  户码 面积 投入合计 化肥 烟苗 农药 煤 柴油 电费 雇工 地租 收入 利润 1 21 17310 5000 210 500 5000 600 800 5200   42521 25211 2 22.5 19620 4500 220 1000 4000 1000 600 4300 4000 42000 22380 3 19 16060 5300 210 550 4200 400 450 4950   38920 22860 4 23 15840 5000 240 600 3500 1000 700 4800   46020 30180 合计 85.5 68830 19800 880 2650 16700 3000 2550 19250 4000 169461 100631
东宁 生态立县重塑“塞外江南” 一道道“伤痕累累”的侵蚀沟不见了踪影,一片片光秃秃的河滩吐露柳枝,一座座废弃的荒山重披绿装……近年来,东宁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富民产业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3.2%,成为全国沿边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生态产业的拉动下,去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5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万元,分别名列全省第一和第二位。 政策跟进 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鼓励开荒政策的出台,大量森林被砍伐,林地被开垦,每逢雨季,轻则水冲沙压农田,重则冲毁道路、房屋,让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东宁陷入了生态危机。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自2003年起,东宁县把生态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先后开展了“保护母亲河”行动、侵蚀沟治理工程、插柳护岸工程、封山禁牧工程,并与绥阳林业局联合实施了“县企共建退耕还林工程”。 起初,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生态攻坚战的积极性,在国家没有任何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东宁县自筹资金6000多万元,推出了一系列让群众受益的优惠政策:由政府出资购苗,群众义务植树,林权、收益归农户;对个人植树造林的,探索出“谁栽植谁受益、竞价发包河滩荒地、向社会公开招拍挂”等生态建设有效机制,当年根据成活率由县里办林权证,承包期70年,每亩给50元苗木款。 一直沉寂的荒山、荒沟和荒滩突然“热”了起来,过去废弃的河滩甚至出现了竞拍底价由100元涨至2.9万元的“新闻”。 经过10年的努力,目前,东宁县已累计退耕还林37万亩、插柳护岸6000多亩,如今绥芬河干支流河岸基本郁闭,大的侵蚀沟全部封闭,25度以上的超坡地全部退耕。 同时,东宁县“绿色银行”还催生了650余个百万元户。近几年,东宁镇北河沿村村民藏福军先后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3块近千亩的河滩地和超坡耕地进行绿化。眼看着亲手栽种的小白杨一天天长高,老藏高兴地说:“17年左右,这些树成材后,至少价值600万元,真是当之无愧的绿色银行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