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剥倾城 壹剥倾城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关注数: 27 粉丝数: 415 发帖数: 9,495 关注贴吧数: 27
对于古汉语,说点看法 我认为,方言自古有之,我国古代的先民,操着自己家乡的方言,生活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生息繁衍,生生不止。至于古汉语的发音如何,谁也没有确定的定论,但是,北方方言趋同,应该是上古时期形成的,也就是黄帝统一中原各部后逐渐形成的,此后的北方,统一局面是绝大多数的,即使是春秋战国,也是形式上统一的,交流是非常频繁的,所以才形成了高度一致,稍有区别的北方口音,至于南方,方言极其繁杂,如果硬挑出来一种说是古汉语,于情于理都难以服众,如果说中原汉族南迁影响了南方口音,为什么相隔不远就会出现不同方言?交流就有困难?我不否认中原汉族在战乱时期有南迁的现象,但是,就数量而言,还不足以完全改变当地的方言,充其量能达到混合就不错了,所以,我认为,我国各地的口音,是自古传承关系的,改变的微弱的,大体是一致的。 下面再说说网络中炒作的北方汉语被胡虏语言污染的问题,首先,我们得先查找史料,看看史料中有没有胡虏政权强制或者诱导北方汉族说胡虏语言?这一点,无论是北朝还是南朝的史料,都没有记载,相反,所有的胡虏进入关内以后,几乎没有例外的都向汉族文化靠近,学习汉族文化,穿汉服,说汉话,积极拉拢汉族士大夫阶层,就连后面的元清,也是汉族高层云集,不可能存在中原汉族学习胡虏语言的可能。第二,胡虏学说汉语,形成今天的北方汉语,这点更是无稽之谈,时至今日,我国学习英语的发音都可以完全标准,为什么轮到胡虏学习汉语就得学成不伦不类呢?就算是学的不伦不类,为什么当时的南方百越蛮族,就能百分之百的学会南迁汉族所操的中原官话,而不是像胡虏那样学的不伦不类呢?为什么不能说双方为了交流,互相学习对方的方言,最后形成混合口音呢?为什么不是入乡随俗,迁来的后代融入本地,说了当地方言呢? 第三,所谓胡虏语言污染,究竟是哪个胡虏的语言污染的呢?有人说是满语,有人说是阿尔泰语,但是,阿尔泰语和满语是不是具有翘舌音的特点呢?这点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一些阿尔泰语和满语的视频或者音频,听一听,看一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助于语言学家,看一下,北方汉语有没借鉴这些语言的词汇,总而言之,网络中那些炒作,是错误和漏洞百出的,有些论点甚至不值一驳,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错误的炒作所蒙蔽,不但误人误己,还会贻笑大方,留下笑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