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从心开始321
123从心开始321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569
关注贴吧数: 1
中日韩电影各一部。 没什么特别的寓意,只是觉得挺好看的,这三部我都看过不止一遍。没事的来放松一下吧。 《有话好好说》——老百姓之间的是与非 《朋友》——朋友之间的情与义 《热血高校2》——年轻人的热血与困惑
欺骗身体的健康减肥大法 有人想减肥吗?此段节目提到了一个新思维,对你或许会有帮助。 这个系列讲的是中医,有兴趣的可以把其余的找来看看,我觉得讲的不错。 国学堂(2010-07-11)欺骗身体的健康减肥大法
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它和西方文化为什么会如此迥异? 中华文化是如何在这片大地上兴起的?中华文明是几大文明里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它为什么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为什么中华文化重视伦理而西方文化重视逻辑?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等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强项是技术与艺术,西方人的强项是逻辑与科学? 好了,问题有了,如果它们使你感到好奇,那么请看以下视频。
科学是什么?哲学是什么?宗教是什么? 科学是什么? 我们感叹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但是科学是什么呢?为什么科学上的伟大创建总是被后来人证伪?科学能求得真理吗?为什么科学在近现代的西方发展的如此迅速?中国有科学吗?科学的突破是如何发生的? 哲学是什么? 我们说的哲学指的是哪一种学问?中国先秦社会的思想家们创立的那些学说与西方的哲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西方哲学那么有逻辑性?为什么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宗教是什么? 为什么罗素说西方经历了宗教->哲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宗教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在科学如此进步的今天,宗教依然会存在?它的作用是什么? 以上的大部分问题将由以下视频给出答案,至于对还是不对,大家自己判断。宗教问题不是本视频要回答的,算是我提出的疑惑吧。 感谢吧友@崔登斌让我知道了王东岳这个人。哲学很晦涩,刚开始听不下去很正常,大家可以一边干别的事情一边听(我是玩游戏),有不懂的地方也没关系,只管听下去,我保证你听完一定会有收获。我保证你听完一定会有收获。
王德峰:感性的大我之重建 他的思维有些超前了,一直犹豫要不要贴出来,想想还是让大家看看吧,多一个视角想问题总是好的。
已知的宇宙... 面对社会的丑恶,倦了、累了,通过现代科学的视野眺望一下宇宙,心情会舒展不少。
德国汉堡“微缩景观世界” 模型居然可以做得这样细致、宏大。
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病根 中国教育的问题已经被讨论烂掉了,它的根源大家也都知道,其实不只是教育,还有经济的、社会的问题,它们本质上都是一个问题。 现实是丑恶的,但是它是现实。
在大学里感到迷茫的人来看看吧。 大学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中国的大学怎么了?我不敢说这么一个小小的视频能解释这些问题,但是至少它有一些不俗的见解。 王德峰 哲学与大学精神
日本穷忙族 01 拼命工作也致富无望 看到有人提起日本年轻人的生存状况,想起了以前看的纪录片。
我很失望。 大半夜费劲巴拉贴的视频居然被删了,我只不过是质疑我们的反思是不是不够深入,视频也没有出格的地方,有的人就受不了了,我甚至怀疑删贴的人连看都没看,他只看到有人匿名发表,而且说可能会有人不同意视频的看法,就认为应该删掉。 最后,我得说点实话,吧主还是挺开明的,这里的人大部分也是好的,但是我希望大家看问题能更深入一点,愤怒不是反思,至少不是理性的反思,只停留在愤怒上是浪费时间,有时间还是多充实一下自己为好。 那视频分六个部分,现在我再贴出第一部分,有兴趣的可以上百度视频找。 哲学与我们的时代 01
NHK映像的世纪.01.二十世纪的开幕 看了吧友发的老照片,想起了我以前看的纪录片,内容记不清了就不介绍了,其实看这个题目大概也知道了。这个系列有十一集。 看看历史是有好处的,知道了昨天是什么样的也就明白了今天为什么会是这样。
从mzd到莫扎特 百科上的介绍: “ 影片纪录了小提琴大师斯特恩1979年对中国的访问,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风貌,尤其是神童的天才和教师的尽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艾萨克·斯特恩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他对中国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厚情谊。在w、g结束的1979年,斯特恩作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美国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传记片、艺术纪录片导演艾伦·米勒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从mzd到莫扎特》。 这部影片向世界展示了刚刚开放的中国和中国年轻音乐家的才华,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斯特恩当时发现中国人演奏的音乐是机械的,缺少激情的。他的一段话值得深思:“每次你拿起乐器,你都是在做一次表白,它表达的是你所信仰的东西,你想说的话,除非你认为非要和音乐一起生活,音乐可以比语言表达出更多的东西,音乐有更多的含义,没有音乐我们就无法生存,你要是没有这种感觉,就别当音乐家。”音乐如此,其它方面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今30年过去了,国人的状态变好了吗?
陈丹青眼中的中国艺术 说的是艺术,传达的是思维。 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从63+1分钟的问答开始。
陈丹青答学生问 里边有个观点我感觉值得思考: 有学者认为我们不该学习法国俄国的“暴利歌名”和改造国民性,而应该学习英美,靠制度来约束人性中的恶。
bbc纪录片《光的故事》 以前看过的,不错的纪录片。 如果你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但是感觉科学类的书籍太深奥,接受起来有困难的话,那么从纪录片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
时寒冰 小村 发不出来,大家百度搜:时寒冰 小村 我还没看完,只看了一篇改革的石头,觉得挺有意思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