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086641 676086641
弘扬大禹精神,建设大禹故里。
关注数: 155 粉丝数: 162 发帖数: 6,156 关注贴吧数: 39
绵阳古镇:被忽视后的失落 丽江古城游客爆满,洛带古镇旅游人满为患,昭化古城成为省内旅游热点……每逢节假日,绵阳人往往组队外出“访古”,忽视了原本就在身边的古镇景观。 不温不火,这是绵阳古镇旅游的现状。有的古镇每周接待的游客甚至仅以百人计,这样的反差,多少让绵阳人感到些许失落。 ■ 记者 张登军 绵阳境内的古镇,可圈可点的地方其实并不少。 从郪王城到郪县,三台郪江古镇久远的历史与重要的历史地位,加之辖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郪江汉墓群,在省内有着不小的名气。 江油青林口,典型的建筑群落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抬戏,让古镇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 三台西平古镇,独特的布局、完好的结构,成为绵阳现存古镇中最大的亮点。 江油青莲古镇是一代诗仙李白的出生地,诗歌文化为这个古镇赋予独特的文化元素。 还有北川禹里乡、三台潼川镇、涪城区丰谷镇、高新区永兴镇、安县雎水镇……这些古镇,因为多种原因,有的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不多,还有的则因为建设或自然原因而受损。 这些有名或者无名、完整或者局部的古镇,是绵阳发展古镇旅游最重要的资源。谈及这些资源,绵阳市旅游局副局长晋超坦称,绵阳的古镇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不少,但时至今天,却没有一个成为绵阳、乃至省内叫得响的古镇旅游热点,这也是绵阳古镇开发与旅游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与尴尬。 在省内乃至国内其他地方古镇旅游热的对比下,绵阳的古镇旅游之冷,实在是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台郪江镇镇长赵红军介绍,郪江古镇旅游主要集中在春节、国庆,游客人数约4万人左右,每年农历5月28日的城隍庙会,游客在3万人左右,加上平时的散客,年游客量10万人次左右。这个数据,与省内的洛带、黄龙溪等地相比,明显没有可比性。 绵阳市旅游局副局长晋超分析说,那些成功的古镇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离大城市近,符合现代都市人近郊休闲的消费需求。还有就是突出文化特色,游客的目的是休闲,更看重单体的吸引力,包括地域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而不是名山大川,因此文化特色与原生态的建筑至关重要,如果“新造”,必然不会引起游客的兴趣。 配套功能不完善、景点太少,留不住人,这是绵阳众多古镇普遍面临的难题。 因此,晋超认为,绵阳的古镇旅游目前并不成熟,区位上离成都太远,而绵阳的人口还不足以支撑起古镇旅游。从文化上看,特色文化并没有凸显,且普遍“体量太小”。业态则以乡镇业态为主,业态的不完善,自然吸引不了资金,对游客而言也就缺乏吸引力。 前不久,一位外地游客到青莲古镇游览,但由于缺乏动态的文化展示,他只能走马观花般地看了一圈后一走了之。 每一个古镇,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晋超认为,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应该根据其历史文化内涵,结合业态的形态,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挖掘,并以特有的方式进行展示。就此,绵阳一位传媒界同行谈到,广元的昭化古城充分运用了三国文化的内涵,随机进行场景再现,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前不久,郪江古镇镇长赵红军的一位朋友曾经建议说,郪江古镇可与古郪国文化为噱头,以招标的方式,每天选出一个游客当古郪国的国王,穿龙袍、吃御膳、上早朝等等,体会当一天皇帝的乐趣,这样的互动参与,或许更能吸引游客的兴趣。虽然这可能只是个玩笑,但赵红军却认为给了他不少启发,“至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也可借此让古镇文化动了起来,更具吸引力与传播性。” 早在几年前,绵阳学者李德书就绵阳三国文化旅游的打造时也曾谈到,对一个承载历史文化的景点旅游而言,必须以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载体,通过情景演出的方式,再现历史事件,吸引游客互动参与,从而留住游客。 劣势,如果利用得当,可以转化成一种资源优势。 作为旅游产业专家,绵阳市旅游局副局长晋超针对绵阳古镇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区域融合”的观点。 晋超谈到,江油青莲古镇虽然有李白文化的载体,但如果仅以目前的模式发展旅游,对游客不足以形成吸引力。三台西平古镇,从其体量、区位、特色上看,商业开发的价值不大,如果单纯走古镇旅游发展之路,依然难以支撑。 如何变劣势为优势?晋超认为,绵阳的古镇旅游,必须走区域融合之路。三台郪江在多年前就提出了与云台观、郪江汉墓群融合的思路,但时隔多年后,这个区域的思路却并不清晰。就郪江古镇旅游而言,融合是最佳选择,甚至还可以与邻近的大英死海结合起来。江油的青莲古镇,位于成绵乐城际列车出口,如果与李白文化产业园相融合,游客自然就会来。 还是以三台为例。晋超认为,三台是农业大县,古镇的居住形态与传统农耕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古镇的开发中可以考虑与农耕文化融为一体。还有一个优势是,三台位于成都、重庆之间,高速公路让三点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如果树立大区域的眼光,让三台的古镇旅游成为成都、重庆这一线路旅游的一部分,以特色文化作为支撑,必将对各地游客产生吸引力。 再过几十年,我们还能去哪里寻找那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去寻找我们的乡愁寄托?这是一位民俗文化研究专家,针对当前古镇保护现状发出的感叹。 在各地大兴“古镇打造热”的同时,真正的古镇却越来越少。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实现与旅游发展的相融?晋超认为,业态的形态布局,是古镇旅游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对农业乡镇而言,古镇开发可以考虑注入以新的农业产业化为代表的新业态,与新型城镇化相融合,突出乡土文化元素,这是特色,也是优势。 晋超建议说,古镇的开发也可以考虑某个局部区域按照古镇的形态开发,比如三台潼川镇的南门,如果能局部保护与发展,将是一大特点。列入规划的丰谷古镇,最大的优势是地处绵阳近郊,但应注意因地制宜发掘文化资源,突出特色文化优势。北川禹里乡,“5·12”特大地震后的重建让老街受到建设性破坏,要发展古镇旅游业,只有引进大的旅游项目,才能带来发展生机。 古镇与文化,老街与老房子,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牵挂。晋超认为,开发也罢,旅游也罢,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让“留住文脉,留得住乡愁”,这才是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真正意义所在。
邓永路再出事,领导们请重视下!  四川在线消息(陈政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昨(24)日17时左右,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邓家乡邓永路一辆摩托车坠入山崖,驾驶员受伤被困山底。   据知情人介绍,受伤被困者当时行车至此处路段时由于摩托车超载变得前轻后重,下山时路面凹凸不平加上车速稍快,导致车辆失控遂发生了该起事故。司机被困于半山腰30米处的一平台上,他用手机与路面群众取得联系报警。   接到报警后,北川消防中队立即出动1辆多功能抢险救援车、6名官兵赶赴现场展开救援。了解情况后,中队官兵迅速对地形进行勘察,在大致推断出被困者所在位置后,指挥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迅速制定出救援方案,并立即对救援任务进行分工展开救援。 官兵准备好救援所需器材后,按照救援方案和分工迅速展开战斗。一组官兵携带救援绳,用安全勾顺着固定好的安全绳下到事故点,利用软担架对被困者进行捆绑固定;另一组官兵操作起重臂,利用安全绳协同配合第一组官兵搭起救援“桥梁”,对固定被困者的救援担架进行牵引。准备工作做好后,消防官兵立即与周围群众一起出力将被困者向上拉。最终,在消防官兵和群众的协同配合下,19时23分,被困者被成功救出,现场医务人员立即对其进行初步诊断,确定伤者无生命危险后,立即将其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目前,事故起因正在进一步核查之中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