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怪 见怪
关注数: 0 粉丝数: 47 发帖数: 6,400 关注贴吧数: 21
弃妇诗多层面分析 弃妇诗多层面分析 (一)遭弃因素 从表2中,可以看出,女子色衰成为丈夫遗弃妻子的主要因素,而环境的变化——生活好转,更加促使男子内心发生变化——“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但这只是从诗中字面上分析出来的,我们应该看到文字背后折射出来的有关因素和整个社会历史的背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弃妇无子。弃妇被弃,最放心不下的肯定应该是子女,但这四篇弃妇诗中都没有体恤子女的表达。在那个历史时代,婚姻的主要任务是传宗接代,没有生育能力就会成为妻子被丈夫抛弃的首要因素。另外,在那个封建宗族家长制的社会中,男子掌握着婚姻的主动权,女子对于负心的丈夫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因此在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以上这些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地位与整个社会的风俗才是出现弃妇的根源。 表2遭弃因素和被弃后的态度 遭弃因素 被弃后的态度 《邶风·谷风》 生活好转“既生既育” 女子色衰“泾以渭浊” 男子新娶“宴尔新昏” 怨而不怒,怨中有望 《卫风·氓》 生活好转“言既遂矣” 女子色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男子贰心“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沉痛自悔,不存幻想 《王风·中谷有蓷》 女子色衰“暵其干(修,湿)矣” 男子不善“遇人之不淑矣” 独自哀伤,怨责自悔 《郑风·遵大路》 女子色衰“无我丑兮” 哭天喊地,哀怜求告
《谷风》与《氓》 《谷风》与《氓》 —悲哀的女人与 女人的悲哀 问世间情为何物?谁又能深刻体会?是爱情成就了婚姻?还是婚姻磨灭了爱情?谁又能说得清楚? 古代的社会,女子的地位尤为低微,嫁个善好之人不易,想在家庭中占一席之地亦不易,能在社会中立足更为不易。古时的男子能拥有三妻四妾,似乎是意见正常不过的事,因为早已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所以无可非议;而女子却要从一而终,坚守三从四德,否则,就会被社会排挤,被世人唾弃。 《古风》中的女子是个善良柔弱的人,她的丈夫原是一个贫苦憨厚的农民,两人的共同努力改善了清贫的生活,却也使婚姻的匣子蒙上了一层浮尘,爱情的种子也变了质——她容颜已老,丈夫却另寻新欢;她贤惠持家,丈夫却将她驱逐出门;丈夫的薄情寡义,她却始终怨而不怒;丈夫的残忍背弃,她却仍然心存期待。情到终结却是落花有义,流水无情…… 《氓》中的女子与她的丈夫是从相识到相爱,最后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然而爱情的和美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久而久之,婚姻出现了裂缝,女子为她的丈夫变成了枯萎的玫瑰,而此时她的丈夫才借口玫瑰多刺;女人的勤俭持家,却换来丈夫的厌倦谩骂,女人的善良怯弱,最终也逃不过丈夫的抛弃。 同样身为女人,同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同样被丈夫抛弃,这同是悲哀的女人!夫妇当头的男女不平等,助长了男子见异思迁,随意休妻。男子把女人当做一件物品,呼之即来,挥 之即去。 不同的是,同是被弃的女人,面对现实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谷风》中的女人被丈夫抛弃后,仍然执迷不悔,心中依然坚守一份爱意,期待着丈夫的回心转意。这是一种悲哀,明明痛苦却仍不回头的悲哀!《氓》中的女人却不同,虽被丈夫抛弃,却仍保留自我尊严,勇敢地拨开眼前的迷雾,对自己的情感历程进行反思,虽然也有无奈,虽然也有伤心,却也走得坚定,走得坦然。 女人的命运并不是依靠男人来维系和控制的,她们应该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即使被弃在世人看来是一种悲哀,却也不应该成就自己的悲哀。坚定地走出,不要频频回顾。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