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riorzhidao
warriorzhidao
关注数: 7
粉丝数: 58
发帖数: 2,833
关注贴吧数: 13
斑鳍银姑鱼,个人新种 斑鳍银姑鱼 Pennahia pawak : 昨天我在广州某地市场看到了此鱼,起初以为是 银姑鱼 Pennahia argentata,但鳃盖上的黑斑如此之大,感觉又不太像,猛然想起前两天在微博见过此鱼,打开背鳍一看,应该就是了,于是花15元买了两条回家拍个照。银姑鱼属我国共有4种。
狭带细鳞盔鱼,不太常见 狭带细鳞盔鱼 Hologymnosus doliatus:刷到什么鱼就学什么鱼,这两天赛博赶海发现马达加斯加的一条雄性狭带细鳞盔鱼(图1), 这鱼我国东海南海都有分布,但貌似并不常见。它属于隆头鱼科 / 细鳞盔鱼属, 细鳞盔鱼属全球有4个种,我国有3个种: 狭带细鳞盔鱼 Hologymnosus doliatus、环纹细鳞盔鱼 Hologymnosus annulatus、玫瑰细鳞盔鱼 Hologymnosus rhodonotus。其中的狭带细鳞盔鱼与环纹细鳞盔鱼外观最相似,但也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可以区别: 1.嘴唇黑不黑:嘴唇不发黑的是狭带细鳞盔鱼,发黑的是环纹细鳞盔鱼2.鳃盖后缘有无前黑后黄的双色斑点:有是狭带细鳞盔鱼,没有是环纹细鳞盔鱼3.雄鱼靠近胸鳍的地方有无浅色横带:有则是狭带细鳞盔鱼(不同个体浅色横带宽窄度不同,个人认为越是老成鱼浅色横带越宽),没有则是环纹细鳞盔鱼(印度洋种群的雄鱼在身体中部有一条白色横带,而太平洋种群的雄鱼在繁殖期(婚育状态)时,其尾柄部位会呈现浅色)。4.雌鱼体色深浅:体色浅的是狭带细鳞盔鱼,体色深的是环纹细鳞盔鱼。5.幼鱼体侧条纹:体色浅且有三条纵向红褐色细条纹的是狭带细鳞盔鱼,只有一条很宽的占据身体宽度1/3到1/2的从头部直达尾鳍的黑色纵向条纹的是环纹细鳞盔鱼 另外狭带细鳞盔鱼的雄鱼体色偏青、绿色,雌鱼偏粉色。
双斑笛鲷,少见 双斑笛鲷 Lutjanus biguttatus:前几天赛博赶海的个人新种,由国内博主在菲律宾科隆岛游客钓鱼船拍摄发布。根据fishbase, 此鱼国内有分布,应该分布在我国南海南部偏远海岛附近,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没有记录。此鱼典型特征就是在背部两侧各有两个白色斑点,且无论成鱼幼鱼都有。 图1图2 赛博赶海看到的图片 坐标菲律宾科隆岛 图3 fishbase
油魣 小海狼 香梭 油魣 Sphyraena pinguis:上周未菜场花了5元拿下的,当时还特意挑了鳞片最完整的那条,结果,回到家仔细一下,不是鳞片完整而是鳞片基本全没了,所以看着感觉“鳞片完整”,太伤心了。。。不知道这货这么容易掉鳞片啊。。。好在拍完照片看着还行,下次遇到一定先检查鳞片再买。。。 查了下资料,魣属里最大体长在60CM以内的小型魣,我国除了油魣,还有另外4个物种,外观嘛,其实也挺相近的毕竟是同属的,这些小魣我也没有逐一学习过,所以,我这条嘛,就当它是油魣好了,难得糊涂。。。^_^
吉打副叶鲹 克氏副叶鲹 游鳍叶鲹 吉打副叶鲹 及达副叶鲹 Alepes djedaba (Fabricius, 1775):好久没拍鱼了,前两天周六周日去菜场拿了条还算新鲜的 吉打副叶鲹 回来练了个手,这鱼是很常见的菜鱼,没什么好介绍的,最大体长40CM, 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我买的这条全长30CM, 也算是大货了^_^ 与吉打副叶鲹外观很相近的是 丽叶鲹(克氏副叶鰺)Alepes kleinii,有时比较难分辨,特别是小个体吉打副叶鲹与克氏副叶鲹,但还是有三个地方可以区别: 1. 吉打副叶鲹最大体长可达40CM TL, 克氏副叶鰺最大体长仅18.2CM TL 2.吉打副叶鲹体侧的横纹一般没有或很淡且模糊,克氏副叶鰺体侧横纹一般都有且比较清晰 3.吉打副叶鲹侧线直走部分的起始点与第二背鳍起始点基本对齐,克氏副叶鰺侧线直走部分的起始点在第二背鳍起始点比较后的位置,明显比吉打副叶鲹的靠后。 当然还有 游鳍叶鲹 Atule mate,有时也与吉打副叶鲹搞混,也有三个地方可以区别: 1.吉打副叶鲹体型短且高,游鳍叶鲹体型长且低,仅两者互相比较而言。 2.吉打副叶鲹鳃盖的黑斑上有一个银色斑点,游鳍叶鲹盖的黑斑上下各有一个银色斑点或条纹 3.吉打副叶鲹侧线直走部分的起始点与第二背鳍起始点基本对齐,游鳍叶鲹侧线直走部分的起始点在第二背鳍起始点比较后的位置,明显比吉打副叶鲹的靠后。
胸斑笛鲷,不多见 胸斑笛鲷 Lutjanus carponotatus: 黄色条纹笛鲷又多了一条!这鱼其实很久之前就学习过了,不多见,在我国东海南海有分布。今天发一贴是因为跟我前几天学习的 红带笛鲷 红纹笛鲷 Lutjanus rufolineatus,在有些时候是非常像的,个人感觉应该做个记录发上一贴。 这两个种有时很像,仔细看还是有区别,外观区别在于:胸斑笛鲷整体颜色偏灰白,条纹偏黄褐色,吻部有条纹或斑点,胸鳍基部有明显黑斑,背鳍硬棘10;而红带笛鲷(红纹笛鲷)整体颜色偏红,特别是头吻部更红,条纹偏金黄,且吻部没有条纹或斑点,背鳍硬棘11。 胸斑笛鲷与红带笛鲷(红纹笛鲷)的外观特征大多数时候都遵循以上的特点,但也有例外比如图4头吻部也红(图片来自本吧吧友@坏老头👦 ),这时数背鳍硬棘、看看吻部有无条纹与斑点就可以分辨了。 另外,这两种笛鲷跟我之前学习过的黄鳍笛鲷 Lutjanus xanthopinnis(见我之前的帖子)也很像,区别在于侧线上方的条纹是斜的还是水平的。而黄鳍笛鲷又跟 正笛鲷(线纹笛鲷) Lutjanus lutjanus 非常的像 ^_^ 两者区别可见我之前的帖子里有一个几种黄色条纹笛鲷的对比表格。
红带笛鲷(红纹笛鲷),少见 … 前两天在菲律宾赛博赶海赶到一条没见过的带黄色条纹的笛鲷,跟之前学习过一些带条纹的笛鲷都不同,但跟 黄鳍笛鲷 Lutjanus xanthopinnis(见我之前的帖子),非常像。 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条鱼侧线上下方的条纹是都是纵向平行的长度基本一致,但黄鳍笛鲷侧线上方的条纹相较于侧线上方的条纹,明显是短而斜的,后来查了一下鱼库及其他资料,应该就是 红带笛鲷 红纹笛鲷 Lutjanus rufolineatus (Valenciennes, 1830),资料上说,此鱼在我国南海也有分布,估计主要分布在南海南部偏远海岛附近吧,反正基本没见过国内有人发过此鱼,既然是中国的鱼,那必须做好笔记,并发上一贴了! 图1 菲律宾赛博赶海赶到的那条 图2 图3 世界鱼库资料
白方头鱼真挺好吃的! 上周买的 白方头鱼 Branchiostegus albus,昨晚上做了一鱼两吃,这条鱼挺大的,我的砧板长度37.5CM。把鱼洗净用厨房纸吸干水分,把肉取出来,去刺切块油煎后做了椒盐口味的炒鱼块,鱼骨鱼头做了豆腐汤,再炒一个菜心,一家人的晚饭就成了^_^ 好鱼怎么做都好吃,白方头鱼味道很好,鱼味浓、鲜味足、鱼肉细腻紧实、没有什么腥味,很多海鱼大的比小的更好吃,野生的比养殖的更好吃,因为很多风味物质要随着鱼的成长才能在鱼的身体中积累,而人工养殖的鱼,因为食物的原因,可能都积累不到风味物质,味道比野生的差很多。 菜场遇到大条的方头鱼可以毫不犹豫地拿下,一是方头鱼现在基本没有养殖的,都是野生捕捞的,二是方头鱼都挺好吃的,我这条白方头鱼这么大也就花了52元拿下的,划算。。。 亮点是那个爱仕达全粘铁锅,和号称广东省盆的不锈钢盆 ^_^ 不锈钢盆确实好用... 最后祝9.3阅兵顺利完成,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因为要上班,没法观看,晚上再看转播吧。。。
深水前颌蝴蝶鱼,唯一栖息深度达340米的蝴蝶鱼 深水前颌蝴蝶鱼 Prognathodes guyotensis:赛博赶海刷到好东西了!!蝴蝶鱼科中唯一栖息深度可达340米的深水前颌蝴蝶鱼,据说此种的标本稀 原博主说此鱼出水地坐标汕头海门鱼港,发贴前经中国海洋大学海鱼专家(张弛老师)确认是我国新记录了! 刚开始看到此鱼以为是什么普通蝴蝶鱼,可一查世界鱼库,居然找不到图片,顿觉不简单,后面只找到了跟其最像的 圭亚那蝴蝶鱼 Prognathodes guyanensis 的图片,想必是同属了,最后花了点时间还是找到了,原来是1982年由日本学者Yamamoto 和 Tameka 发现并发表的 Prognathodes guyotensis(Yamamoto & Tameka, 1982),中文名 深水前颌蝴蝶鱼,深水蝴蝶鱼,海山前颌蝴蝶鱼,种加词guyotensis 源自英文 guyot 意为 海底平顶山、海山,据说当时是在菲律宾板块的九州 - 帕劳海脊上,一座水深 342 米(超过 1000 英尺)的平顶海山顶部,通过拖网作业采集到 3 个此种的个体,之后Yamamoto 和 Tameka就以最早发现此种的海山 guyot命名它。 顺便一说,世界鱼库上没有此种图片,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没有此种的记录,湾湾鱼库已经上不去了没法查,看鱼APP上有此种记录及图片,但貌似配错图了,配成了圭亚那蝴蝶鱼Prognathodes guyanensis 的图片了,其实二者外观区别还是不小的。 图1-3 深水前颌蝴蝶鱼 坐标汕头海门鱼港
九棘高体盔鱼的亲戚: 长鳍高体盔鱼 长鳍高体盔鱼 Pteragogus aurigarius : 这两天赛博赶海发现的,坐标日本岛根县,一开始以为是九棘高体盔鱼,但印象中没见过这么黑的颜色,带着疑问一查才知,原来是九棘高体盔鱼的同属亲戚:长鳍高体盔鱼,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从日本到中国这一片。个人感觉应该主要分布在日本,我国东海南海有少量分布,我这么多年天天在网上刷鱼,还没见过国内有人发过此鱼。。 九棘高体盔鱼的雌、雄鱼的区别在于背鳍前两棘是否延长拉丝,拉丝是雄鱼,不拉丝的是雌鱼;这个长鳍高体盔鱼不一样,此鱼种的雌、雄鱼前两棘都延长拉丝,但雌鱼的颜色不会像雄鱼那么黑,且胸鳍下方腹面有深蓝色小点组成的点列,雄鱼颜色深到发黑,且鳞片带黄边,胸鳍下方腹面没有深蓝色小点组成的点列。 图1 赛博赶海刷到的 长鳍高体盔鱼 雄鱼 坐标日本岛根县 图2 长鳍高体盔鱼 雄鱼 网图 图3图4 长鳍高体盔鱼 雌鱼 网图 图5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 中记录长鳍高体盔鱼分布在我国东海南海
啊,原来是这个鮗鮗 ! 这两天赛博赶海刷到悉尼一个好看的东东,跟我之前认过的蓝副鮗身形一样但颜色迥异,应该就是个鮗鮗,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鮗鮗,后来一查,原来仅在澳大利亚东部原生分布的 布氏副鮗 Paraplesiops bleekeri, 俗名 Estern blue devil 东部蓝魔... 另外,前文提到的这个蓝副鮗 Paraplesiops meleagris 也是仅在澳大利亚南部原生公布,俗名Southern blue devil 南部蓝魔... 这两种鱼跟魔鬼有什么关系吗?澳洲鱼真的***... 图1图2 布氏副鮗 Paraplesiops bleekeri
颈斑尖猪鱼 Leptojulis lambdastigma Randall & Ferraris, 1981:也是给我刷到了 ^_^, 前两天有海鱼大佬 星野_朔夜 在微博发了此鱼,没想到过了两天我也两次刷到此鱼了... 论文也给我找到了^_^ 说是2017年的国内新记录... 我国三种尖猪鱼之一(蓝侧尖猪鱼、颈斑尖猪鱼、尾斑尖猪鱼)。 以下3图坐标广州
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坐标福建…
2012年发表的方头鱼新种 斋藤氏方头鱼 Branchiostegus saitoi Dooley & Iwatsuki, 2012: 这次赛博赶海到了马来西亚最东边沙巴州的仙本那, 当地经营海钓的博主发了一组渔获照片,里面有一条没见过的方头鱼(图1), 一查世界鱼库才知是2012年发表的新种。世界鱼库说此鱼可能仅分布在菲律宾(估计是资料不足、数据缺乏的原因),而图1出水地在马来仙本那,就在马/菲两国边境附近海域,因此,地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此新种的拉丁名中的saitoi来自最初的发现者斋藤次郎(Jiro Saito)的姓氏, 斋藤次郎是一位日本业余钓鱼爱好者,他于 2009 年和 2011 年在菲律宾捕获了这种鱼的标本,并将冷冻样本寄给了此新种的论文作者之一岩月幸雄Yukio Iwatsuki。 岩月幸雄与此新种论文的另一位作者觉得,如果没有斋藤的不懈努力和浓厚兴趣,这个物种可能至今仍不为人知,因此为了向最初发现者斋藤次郎表示敬意,用了他的姓氏英文saito来命名这个新种。 但是,Saito所对应的日本姓氏,至少有斋藤和齐藤两个(其实不止这两个),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日本女优斋藤飞鸟(Asuka Saito)、齐藤京子( Kyoko Saito) ^_^ 因此百度百科上把此鱼的中文名写作齐藤氏方头鱼,奈何我也没找到此鱼更权威的中文正式名出处,就暂时把 斋藤氏方头鱼 作为其中文名了,如果错了,望大家指正。 另外,此鱼特征还是挺明显的,可惜原博主只发了一张图。。。虽然是外国鱼,但好歹也是西北太平洋的鱼,还是发一帖记录一下吧。。。
侧带海猪鱼 Halichoeres scapularis 侧带海猪鱼 颈带海猪鱼 Halichoeres scapularis,这次赛博赶海到了马来西亚仙本那,看到一条没见过的好看小鱼,头部点缀着少女粉,素白的身体配着锯齿状纵纹从眼部直达尾柄上方,很有特色。本以为是外国鱼过个眼瘾就行了,结果一查,此鱼我国也有分布,只是我之前从没见过,既然是我国的鱼,那必须做点功课了! 隆头鱼科下的鱼类大多有性转变的能力,鱼生从幼年雌鱼开始,幼鱼长到一定时间成为成熟雌鱼,再长到一定时间,最强大的那条雌鱼会转变为雄鱼,因此隆头鱼科下的大多数鱼类,其幼鱼、雌鱼、雄鱼的外观特征都不一样,如果再细分一下,还要加上性转变期、老雄鱼,一条隆头鱼的一生,最多可能会有5种不同的外观特征。一般来说幼鱼外观素净有保护色、眼斑,雌鱼清秀颜色素净,雄鱼则气势不凡、颜色艳丽、浓烈。 通过查阅资料,我这次赛博赶海赶到的这条鱼,就是一条侧带海猪鱼(颈带海猪鱼)的年轻雌性,对比其雄鱼图片,这条雌鱼非常符合清秀素净的特点,宛若刚成年的人类年轻女子一般清秀可人....... 鱼类性转变的现象,曾引发了我的思考:宇宙如此浩瀚,会不会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有那么一个星球,已进化至科技时代,那里的“人类”也有性转变的能力,他们以女儿身来到世界,随着年龄成长,变成少女、变成女人、最后变成男人,他们的历史、文化习俗、婚恋习俗、法律、文学、医学,一定都很有意思!在那颗星球,学校只有女生,军队以女兵为主,处在性转变期的女人们一定充满各种笑料,公司除了产假,还有变性期休假,陪伴孩子长大的妈妈就要变成“爸爸”了,妈妈该换身份证了该重新做人脸识别了,妈妈和爸爸该法定离婚了,去邻近星球出太空差的大姐姐变成大哥哥回来了, 想想就有意思...... 可惜我不是小说家,不然,加上些星际探索的内容,能写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也希望我这个帖子能被小说家刷到啊。。。
雌性的 新月锦鱼 Thalassoma lunare 前两天手机赶海刷到一位马来西亚的华人岸矶钓上一条漂亮小鱼,看着像新月锦鱼但又感觉不太像,后来一查,原来是条雌性的新月锦鱼!新月锦鱼雄性个体算是见得多的了,但雌性个体我真没怎么见过, 必须发一贴记录一下 ^_^ 雌鱼跟雄鱼相比花纹等基本特征差不多,但体色更淡一点,雌鱼尾鳍不是雄鱼那样鲜艳的黄色而是白色,且尾柄有黑斑,难怪跟我印象中的新月锦鱼有点对不上!再看看幼鱼背鳍和尾柄上的黑斑与尾鳍颜色,豁然明白了,从幼鱼长成初始阶段的雌鱼,背鳍斑点消失;从雌鱼变成雄鱼,尾柄上的斑点消失尾鳍变成艳丽的黄色。。。 图1 雌性(坐标马来西亚 ) 图2 雄性(坐标三亚) 图3 幼鱼(网图)
黄斑拟鲈 --- 2011年的由湾湾三位学者发表的新种 黄斑拟鲈 黄带拟鲈 Parapercis lutevittata --- 2011年的由湾湾的三位学者发表的新种,貌似论文需要付费,下载不了,只能在网上找到论文中的一小部分。 图片转发自小红书大佬 “鱼市探鲜家”(IP在三亚)。此种与 六带拟鲈 Parapercis sexfasciata 非常像,是我我肯定认成六带了,但人家就能认出来不是六带,十分佩服!!!
小日子超市里卖无肉鱼尾!什么鱼的? 继上次网上看到小日子超市里卖西瓜皮后,我又在某红书看到了小日子超市里卖鱼尾,不是国内有肉的那种鱼尾,是根本没肉的鱼尾!!! 所以问题来了: 1. 这是什么鱼的鱼尾? 2. 这种根本没肉的鱼尾能用来做什么?做汤吗?然而有在小日子的华人评论说是用来烤了泡清酒喝的,这真的是不可理解,高度酒泡东西还能接受,低度清酒泡鱼尾?这能好喝?不会有腥味??还是说,小日子认为这种鱼尾泡酒有某种特殊功效?^_^
认识这鱼的应该不多吧 ^_^ 最近刷到的外国骚鱼,坐标马来西亚柔佛州笨珍,国内应该没有。
又刷到 金点牙花鮨 了! 貌似又刷到 金点牙花鮨 Odontanthias chrysostictus 了,这次的原博主说是在南海某地水深60米钓获的。
近期东海漂亮鱼 均出自东海深海礁盘,看看都是什么鱼?
2025年长鲈属新种 --- Liopropoma terecaudum Tang, Lai & Ho, 2025, 由湾湾的三位学位 Chi-Ngai Tang, Nok-Wai Lai, Hsuan-Ching Ho 发表于2025年5月29日,目前论文下载或网上浏览均要付费,下载要USD62.0, 网上48小时浏览要USD16.0, 还是算了吧... 后来网上找到一些别人转发的部分论文内容... 长鲈是些漂亮的小鱼,按以前的分类法,在鲈形目 / 鮨科 / 长鲈属;但按目前国外分类法,在鲈形目 / 长鲈科 / 长鲈属,琉璃紫鲈与双带黄鲈也都被放在了长鲈科,按以前的分类法,琉璃紫鲈与双带黄鲈都在鮨科的。
金点牙花鮨 片山氏牙花鮨 前些天刷到的大东海暮光带的漂亮鱼: 金点牙花鮨 Odontanthias chrysostictus(上) 片山氏牙花鮨 Odontanthias katayamai(下) 都是不常见的漂亮鱼,极具观赏与科研价值,只所以说极具科研价值,是因为某东海暮光带鱼类大佬说,在东海除了上面这两种,大概率还有一种与这两种外观相似的牙花鮨,只是一直被误鉴为了金点或片山,可能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专家学者发表东海的牙花鮨新种了,拭目以待!
无奖竞猜,这是什么鱼? 如题,这是什么鱼?
带尾美鳍鱼 Novaculichthys taeniourus 隆头鱼科美鳍鱼属下面唯一的物种,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此鱼中文名称很多:带尾美鳍鱼、带尾新隆鱼、花尾美鳍鱼、花尾连鳍鱼、角龙。小时候的样子与成年后的样子很大不一样,小时候长得很绚丽多姿,不管是花色还是形态都很夸张,但成年后就平平无奇了,属于是高开低走,这样的例子很多,燕鱼属下的的几种燕鱼小时候的外形颜色更惊艳更夸张,看了直让你感叹造化的奇妙。 自上而下:幼鱼,成年雌鱼,成年雄鱼
无奖竞猜,这是什么鱼? 如题,这是什么鱼?
条纹锯鮨 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 1758) --- 前几天在网上刷到一个图,一位华人钓友展示了他在美国东岸新泽西至纽约一带船钓钓获的条纹锯鮨,我当时一看:呀,原产地的条纹锯鮨尾鳍还拉丝呢! 这鱼我国在2000年初引进养殖,俗称:美洲黑石斑、珍珠斑,但之前我看过一些国内网友发的条纹锯鮨尾鳍没有拉丝,可能是养不到尾鳍拉丝(成鱼期)就打捞销售了,或者养殖密度大磨损了,又或者刚好是野外的非成年个体。总之来了兴趣,这几天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条纹锯鮨的图文资料,对此鱼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因此发出来做个笔记,并与大家分享。 条纹锯鮨(美国人称balck seabass黑海鲈)是一种暖温带物种,栖息于西大西洋,分布范围从加拿大和缅因州向南延伸至佛罗里达州东北部以及墨西哥湾东部近海,在纽约近海的水域中,它们的数量最为丰富。条纹锯鮨的最大体长 26 英寸(66.0 厘米),一般体长到 12 英寸(30.0 厘米)。有记录最大体重 9.5 磅(4.3 千克)。当全长约达到 7.5 英寸(19 厘米)时性成熟,有记载最长寿命为 10 年。(fishbase 说最长寿命是20年)。 此鱼具有性转变能力,最初性成熟时是雌性,老成鱼后会转变为雄性。幼鱼时体色较淡(相比成鱼),随着成长体色变得更暗更黑,幼鱼尾鳍呈圆扇形,随着成长尾鳍逐渐分成三叶,且上叶的一条鳍条延长;至老成鱼,尾鳍呈波状或三叶形,最上方、中间和最下方的鳍条延长。处于繁殖期的雄性在颈背(背鳍前方)会长出一个脂肪隆突,眼睛和颈背周围有鲜艳的荧光蓝色和绿色,而雌性的颜色较浅,呈褐色或蓝灰色,背鳍连续,且雄性背鳍明显比雌性的高。头部无鳞,背鳍硬棘尖端有短的细丝。 在幼鱼期,体色及花纹随着成长大致分4个时期:1. 整体为浅灰色并带有小的深色斑点阶段;2. 深色带有淡白色的斑点阶段;3. 有一条水平深色纵向条纹阶段;4. 有六条横向宽条纹阶段。我只找到了幼鱼期第2期到第4期的图片,及第3期与第4期过渡期的图片,第1幼鱼期的图片没有找到 图1 本贴开头提到的尾鳍拉丝的刚成年的个体 图2 图3 国内网友发的个体 图4 第2期幼鱼 图5 第3期幼鱼 图6 第3期幼鱼向第4期幼鱼过渡的个体 图7 第4期幼鱼 图8 雄性老成鱼尾鳍三叶都延长 图9图10繁殖期雄鱼 额头鼓包 图11 条纹锯鮨原生栖息地
2015年新种 黄鳍笛鲷 Lutjanus xanthopinnis 2015年由小本子与澳洲学者发表的新种,昨天在小某书居然刷到了,原博说是在巴厘岛科莫多钓获的,从图片中可看到是1条黄鳍笛鲷与2条前鳞笛鲷。Lutjanus xanthopinnis 暂没找到正式的中文名,英文名为 yellow fin snapper, 译为黄鳍笛鲷应该没毛病。 小本子与澳洲学者的这篇论文,详细地从形态学到DNA描述了黄鳍笛鲷与前鳞笛鲷,从论文可知两者不但外观上区别不大,而且“这两个物种的线粒体 DNA 谱系互为单系群,且分歧度为 6.4%”, 而黄带笛鲷(Lutjanus adetii)与纵带笛鲷(Lutjanus vitta)以及黄鳍笛鲷(Lutjanus xanthopinnis)之间的分歧度则高达 15.6%”,说明黄鳍笛鲷与前鳞笛鲷这两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小某书上的那张黄鳍笛鲷与前鳞笛鲷在一起的图,应该不是偶然,说明它们经常合群,一起活动,有点像黑纹鱚与多鳞鱚的情况,它们也是很相近的物种,也经常合群,一起活动、觅食、一起被人类捕捞、一起被摆在海鱼档口售卖^_^ 巴厘岛钓获的1条黄鳍笛鲷与2条前鳞笛鲷(右下角)
几种长得非常像的条纹笛鲷 纵带笛鲷(画眉笛鲷) Lutjanus vitta 图1、2 正笛鲷(线纹笛鲷)Lutjanus lutjanus 图3、4 奥氏笛鲷 Lutjanus ophuysenii 图5、6 前鳞笛鲷 Lutjanus madras 图7、8 黄鳍笛鲷 Lutjanus xanthopinnis 图9、10 各条纹笛鲷的特征对比 图11 以上除了前鳞笛鲷都在我国有分布,其中纵带笛鲷(画眉笛鲷)、正笛鲷(线纹笛鲷)算是常见了,其他几种不是太常见。 黄鳍笛鲷 是2015年由小本子与澳洲学者发表的新种,他们的这篇论文通过形态、解剖、DNA详细描述了黄鳍笛鲷,也重新描述了前鳞笛鲷,并指出:之前很多文献资料说前鳞笛鲷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但其实在西太平洋及东印度洋分布的是黄鳍笛鲷,而前鳞笛鲷仅分布西印度洋。这5种条纹笛鲷的图片资料请看下面的图片。 广交会第一期做足了6天牛马(布展、参展),这两天闲下,上班摸鱼的老毛病又犯了^_^, 其实这几条长得很像的体侧带条纹的笛鲷,已经摸了很久了,只不过这几天基本摸清楚了,也把之前的一些疑惑也解决了,感觉心情舒畅,因此发出来做个记录并与大家分享一下。
鲭形目 黄鳍金枪鱼 鲭形目是一个于2016年被重新承认的目,包括16个科,这里面很多科以前都在鲈形目,现在整个都打乱了,而且鲭形目还跟海龙目一起组成“鲭形系”,反正复杂且难记,非专业人士也没必要研究这么深,我现在是只记科,不记目,因为根本记不住,需要的时候再查资料 ^_^. 今天其实是想简单说说鲭形目 / 鲭科 / 金枪鱼属下的 黄鳍金枪鱼 Thunnus albacares 。该种全球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分布(地中海除外),高度洄游性物种,中上层鱼类, 最大体长239CM, 一般体长150CM, 最大体重200KGS, 最大年龄9岁。因为背鳍、臀鳍及其后方小鳍呈明黄色,因此才称为黄鳍金枪鱼吧,其大型个体第二背鳍与臀鳍可能极长,超过叉长20%以上,金枪鱼属中只有该种是这样的,非常有辨识度。 但是,该种的第二背鳍与臀鳍并非从小就这么长,而是随着成长逐渐变长的,因此该种在幼鱼及亚成年期,可能会与其他金枪鱼混淆,特别是鲜度不太高鱼鳍有些褪色的情况下。下几楼可见该种成长过程中第二背鳍与臀鳍的变化情况。 鲭形目16科 无囊鲳科Amarsipidae 无齿鲳科 Ariommatidae 澳洲鲑鲈科 Arripidae 乌鲂科 Bramidae 鬣鱼科 Caristiidae 长鲳科 Centrolophidae 叉齿鱚科 Chiasmodontidae 蛇鲭科 Gempylidae 贫骨鱼科 Icosteidae 圆鲳科 Nomeidae 扁鲹科 Pomatomidae 鲭科Scombridae 长鳍带科(鲭鲈科) Scombrolabracidae 鲳科Stromateidae 方尾鲳科 Tetragonuridae 带鱼科Trichiuridae
克氏石斑鱼 Epinephelus craigi 2018年的新种,深水石斑,又称橡皮斑、红口斑。早就听说克氏石斑鱼难吃,到底有多难吃?其实一直挺好奇的,上周日去市场又看到克氏石斑鱼了,鲜度还可以,于是拿了一条,打算亲自尝尝这鱼到底有多难吃 ^_^。不过周日是老婆大人做大餐的日子,吃克氏石斑这事只能推后了,照片还是拍了一套。 要说这克氏石斑鱼有什么特点吧,就是:身体发红,特别是头部口部,难怪叫红口斑;鳃盖有棘,前鳃盖下方有两个棘,后鳃盖后部有两个棘;口内上颚有两排牙。
前几天有浙江的渔船到东海的东部靠近冲绳诸岛的公海上,搞到了一些超漂亮的鱼,图1图2是泥楼牙花鮨(黄斑牙花鱼鮨),图3不知道是啥,应该也是啥花鮨吧…
沟鲹为何有沟?燕鱼为何没有沟? 沟鲹 Atropus atropos,鲹科下面唯一腹部有一道深沟的鱼(不一定对,纯粹个人感觉),它的腹鳍及臀鳍前的两个游离棘都可以收纳入这道沟,弱弱地问一句,这是腚沟子吗? ^_^ 这让我想到了平鳍旗鱼,它的那道沟从胸口一直开到大腚,比沟鲹要夸张很多,但平鳍旗鱼作为游速最快的鱼类之一,进化出这个沟来收纳其长长腹鳍、臀鳍,应该是为了提升游速吧,但这体型侧扁游速本就辣鸡的沟鲹,费这么大劲进化出收纳腹鳍的沟,貌似对提升速度也没什么帮助啊,到底有何特殊用途?!体形同样侧扁的燕鱼,腹鳍跟沟鲹一样很长,但燕鱼就没有进化出这道沟,百思不得其姐...... 另外沟鲹跟海兰德若鲹与甲若鲹一样,雄性的背鳍臀鳍部分鳍条延长如丝状,雌性及幼鱼则无。
神秘的白边纤齿鲈 Gracila albomarginata 之前发贴介绍过 隆背笛鲷,这鱼小时候不管是颜色与外形都很低调朴素,长大后就完全变了个样,一身耀眼的红色,高高隆起的头背部,再配上一条外表有些奇怪的尾巴,很是高调张扬。 但今天要说的 白边纤齿鲈,刚好相反,这鱼小时候艳丽多姿,棕色或紫蓝色的体色配着带有鲜艳橙红色条纹的背鳍臀鳍与尾鳍;长大后外表变得朴实无华了甚至有几分怪异。那种感觉,就像曾经阳光灿烂的好看小萝莉,长大后变成了外表与内心都很冷酷的强者。白边纤齿鲈内心独白:人类,你知道我在海里都经历过什么吗?!!! 只所以幼鱼外表艳丽与成鱼完全不同,一种说法是幼鱼时拟态为某种花鮨,然后混在花鮨群或体态颜色类似的其他鱼群中,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另一种说法是此鱼成鱼的领地意识很强,且以独居为主,因此会驱赶领地内的其他同种成鱼, 所以幼鱼的外表会完全与成鱼不同,以显示出对成鱼没有任何威胁,从而不会在幼小的时候不会被成鱼赶出相对安全的领地。而成鱼为什么长得十分朴素甚至有些怪异,大概是因为成鱼要经常捕食,低调朴素的颜色配合斑块与条纹有利于在环境中隐蔽吧! 还有一事要提,白边纤齿鲈 分布广泛但并不常见,最大体长仅40CM TL 但它却是鮨科里少有的游泳能力很强的掠食者。
尾鳍最独特的笛鲷 --- 隆背笛鲷 Lutjanus gibbus, 这鱼在幼鱼时候外形还挺正常的,尾鳍形状也很正常,身体呈现浅色,背鳍后缘到尾柄到尾鳍斜斜的一线下来都是深色,可能是为了拟态某种凶猛生物以保护幼鱼吧。等长大以后这鱼身体呈现红色, 身体后部的深色消失,吻部变得突出,头背部高高隆起,特别是那尾鳍变得很有特色,上下叶不一样,且上叶形状很独特,与小时候的尾鳍外形区别很大,笛鲷科里面找不到第二个,不知该物种是如何进化出这种尾鳍的。
第一见这么肥大的鳞烟管鱼 上周日早上在菜场海鱼档看到的超肥大鳞烟管鱼 Fistularia petimba,一改我对它的印象,以前见过的鳞烟管鱼都又细又长像棍子,这次看到的像大蟒蛇…
在deep seek 网页版问了关于拟鲈的几个问题,结果… 是我问问题的姿势不对吗?反正问完后我是懵的! 我首先让它介绍下拟鲈科,结果它说拟鲈科在鲽形目;然后我又让它介绍下肥足鰧科(拟鲈科),结果它说肥足鰧科在鲉形目;我一看急了,把拉丁名加了上去,让它介绍一下肥足鰧科 Pinguipedidae,结果deep seek 急了,跟我叭啦:首先感谢我问问题,然后要跟我“澄清一下"肥足鰧科的学名是 Psychrolutidae,而 Pinguipedidae 是另一个科,中文通常称为鳄齿鱼科或须鲷科...... 好欢乐,肥足鰧科(拟鲈科)难道不是在鲈形目吗? deep seek 全程错误还义正辞严 ^_^ 图1-图3 我跟 deep seek 网页版叭啦的过程 图4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的肥足鰧科(拟鲈科) Pinguipedidae 图5 湾湾鱼库中的肥足鰧科(拟鲈科) Pinguipedidae
日本紫鱼, 网鳍石斑 前两天某红书刷到的一张图,有 日本紫鱼 又名:黄尾姬鲷 黄尾紫鱼 ,和 网鳍石斑鱼。此图原博的IP为浙江,显然不对,网鳍石斑 在东南亚才常见,我国貌似没有 ,此图应该是原博转发的图片。
一条石斑引发的思考---这些石斑好难分清楚啊! 起因是某红书上刷到了一条石斑,地点在广西某市场,斑点特性貌似见得不多,相似的有大斑石斑、巨石斑、荷氏石斑、珊瑚石斑,然后就有点混乱了,都挺像的,最后查了几种资料并对照相关文字描述方才确定,这应该是珊瑚石斑鱼(俗名:苏鼠石斑、黑驳石斑),理由有两点: 1. 全身斑点小于瞳孔且分散得很开,fishbase 原话是widely spread black spots smaller than pupil on head, body and fins,但其实我见过的珊瑚石斑鱼斑点都比这条的密一些,且全身还有很多远大于黑色斑点的白色斑块,但这条鱼从照片上看没有白斑块,可能是不够新鲜了白斑块退色了吧,fishbase的样本照片上白色斑块一样很淡。 2. 胸鳍上的稀疏斑点超过胸鳍的一半且不占据整个胸鳍. 再看大斑石斑、巨石斑、荷氏石斑、虽然很像,特别是荷氏实在太像了,但都不满足上述两点特性。
幽灵方头鱼:2025年2月11日由我国专家发表的新物种 这个新物种由分别来自中科院南海所、浙江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黄皓晨、柯志新、陈景轩、张驰发表,他们的论文于2024年6月29日提交,于2025年2月11日在《Zookeys》上成功发表。 正式中文名:幽灵方头鱼, 中文俗名 鬼马头鱼, 正式拉丁学名Branchiostegus sanae, 英文俗名 Mononoke tilefish。 从论文中得知,论文作者在国内网上海鲜市场注意到了这一物种,发现其颊部特殊的斑纹与属内已知物种有着一定的差别,之后由张驰专家采购了数条样本,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确认为新物种。这一新物种为深水方头鱼的一种(family Branchiostegidae),目前已知分布在大约位于南海北纬17.8°、东经110.5°的北坡坐标处位于海南岛陵水和西沙群岛之间,深度约150-300米。 以上专家中,我与张驰张专家有一些交流,我之前还向他提供过两条黑纹鱚的样本(2021年由中国专家发表的新种,详情可见我在海鱼吧的贴子),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有什么不懂常请教他,总是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回复。
我国2022年培育的 金虎石斑 已经逃逸到自然界了! 有不止一个钓鱼佬在海南近海钓到了 金虎杂交斑 。这鱼是黄海所2022年培育出来的石斑鱼新品种,2023年入选国审新品种,2024年成为全国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从培育出来到逃逸可能不到2年时间,好快啊......
褐背若鲹 Carangoides praeustus 这鱼我2024年在不同平台上都刷到过,图1-3,但不认识,之前也翻过资料但没找着,昨天上班摸鱼又看了看,有感觉了,这鱼虽小但看着头嘴那一块感觉跟之前认过的黄点若鲹、长吻若鲹等若鲹很像,再去若鲹里找找,还真找到了,原来是褐背若鲹,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资料显示我国南海分布。再看看图1图2图3的出水地:深圳、厦门、福建,完美印证,挺好挺好,结案,发个贴子记录一下 ^_^ 奇怪的是,这鱼福建都有,但湾湾鱼库上却没有记录!以后去菜场睁大眼睛,如果看到这鱼一定要买一条拍拍照,但印象里我在菜场从来没见过... 图1-3 不同平台上刷到的图 图4-8 fishbase的图 图9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 图1-3
原来大斑石鲈也有腋鳞 上周末买的两条 大斑石鲈 Pomadasys maculatus 昨天天终于拍照了,这次花小钱办大事,用了89元的手机微距镜头拍出了比较清晰的细节图片,清晰拍出了 大斑石鲈 腹鳍上的腋鳞(图),还有它的栉鳞末端的一排锯齿状突起(图7),挺好挺好 ^_^ 原来大斑石鲈也有腋鳞,不展鳍还真不容易发现,这是我第三次观察并拍摄到鱼类的腋鳞,前两次是深水金线鱼与静仰口鲾。 图1图2图3
某大国连年山火是体制有问题吗?! 听说某大国年年有大规模灾难性火灾?嗯,太令人痛心了,必须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 体制问题? 文化问题? 教育问题? 人的问题?社会团结问题?组织能力问题?!!!啊?是美国?!那这是天灾,这种巨大规模的山火跟新冠疫情一样,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再说了,1. 山火是自然现象不需要人为干预;2. 都买了保险的,烧了能拿赔款呢. 3. 别天天盯着国外报道,多关心一下国内民生。4. 美国大火关我月薪3000什么事?!!!
大斑石鲈 克氏石斑 黑纹鱚 苍蝇 家庭煮男周末固定节目:逛菜场!昨天海鱼档有新货,看到了 大斑石鲈 与 克氏石斑(貌似也是近几年定的新种) 还有 黑纹鱚(21年定的新种),不错不错,最后选了两条大斑石鲈与二长棘鲷当模特,有空了再拍一套照片发出来吧。本想也拿一条克氏石斑拍拍照的,但看它眼珠发白破损,感觉鲜度太差就没拿,下次吧。。。 图1 大斑石鲈 棘绿鳍鱼 短尾大眼鲷 图2 金线鱼 与 二长棘鲷 图3 多纹钱蝶鱼 与 黄鳍棘鲷 图4 密斑马面鲀 与 单角革鲀 图5 克氏石斑,又称橡皮斑,据说不好吃 图6 一堆鱚里混着几条 黑纹鱚 图7 蓝点马鲛 养殖金鲳 泥蒙 图8 中午用电蚊拍打的苍蝇,以防有人不知道广州的冬天还有苍蝇 ^_^ ---------------------------------------------------- 图1图2图3
杂色鱚 Sillago aeolus 还是斑鱚 Sillago maculata ? 这条鱚我开始觉得是斑鱚,但查了些资料,更倾向于是杂色鱚,两者外观很像。我花了几天时间综合我能获得的资料总结两者的区别是:1. 斑鱚第一背鳍上部一般不呈深色,而杂色鱚一般是深色;2. 斑鱚体侧的斑点更圆,而杂色鱚的斑点更像条纹; 3. 斑鱚体侧中部的纵向银色条纹更明显,而杂色鱚体侧中部的纵向银色条纹不明显; 4.斑鱚背鳍硬棘数12-13软条数19-21,臀鳍硬棘数2软条数19-20,而杂色鱚背鳍硬棘数12软条数18-20,臀鳍硬棘数2软条数17-19; 5.斑鱚脊椎骨数34-36,而杂色鱚脊椎骨数34; 6.斑鱚鱼鳔的前侧分枝可达泄殖孔,而杂色鱚的鱼鳔没有发育完全的可达泄殖孔的前侧分枝。 数了一下我这条鱚的背鳍与臀鳍,第一背鳍11个硬棘第二背鳍1个硬棘20个软条,臀鳍1个硬棘19个软条,所以无法据此判断是杂色鱚还是斑鱚,自己没有鱼类解剖知识,看不了鱼鳔也数不了脊椎骨,通过上述自己总结的外观辨别方法,我认为是杂色鱚。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关于斑鱚Sillago maculata,世界鱼库、日本鱼图鉴、澳洲的鱼类网站,都认为只分布在澳洲,湾湾鱼库上干脆就没有斑鱚只有杂色鱚,并且把Sillago maculata当成了杂色鱚Sillago aeolus的同种异名,但我国相关资料认为有斑鱚与杂色鱚在我国分布,斑鱚分布在黄海、东海、南海,杂色鱚分布在东海、南海。所以,挺乱的,谁能指点一下?^_^ 自己买的那条鱚如下图
静仰口鲾 --- 丑是丑了点但也挺有才能的鱼 静仰口鲾 Deveximentum insidiator --- 同种异名 Secutor insidiator,今天全款买了几条拍照,拍了几张不常看到的它的头顶部的图片,那个部位瘦骨嶙峋、棱角分明,很硬;嘴能伸很长,所以湾湾也叫它 长吻仰口鲾 ?也拍到了它腹鳍的腋鳞,这是我第二次观察到鱼类的腋鳞,上一次是拍深水金线鱼的时候,那时还不知道那是腋鳞以为个棘,后来 wenjun127 告诉我才知道原来是腋鳞。 还有一点搞不清楚的是,湾湾鱼类资料库上说它全身被圆鳞,可我摸了又摸,没觉得有鳞。。。另外,感觉这个静仰口鲾 Deveximentum insidiator 跟印度仰口鲾 Deveximentum indicium(同种异名 Secutor indicius),非常像,不懂区分 最后一点感悟,人不可貌相,鱼也不可貌相,别看它们长得丑,但它们有两大技能,一是嘴能伸得很长,二是它们喉部有细菌花生发光器官,能在黑暗的环境下发光!
2021年发表的新种: 黑纹鱚 Sillago nigrofasciata 上周五在市场买到了几条奇怪的鱚,看第一背鳍起点与侧线间的鳞片数,排除少鳞鱚,但貌似也不是多鳞鱚,因为这几条鱚体侧都有一条从鳃盖到尾鳍的纵向黑色带。怀着疑惑找了许久资料后发现,如果我没搞错的话,这几条鱚应该是2021年由来自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Jia-Guang Xiao,中国海洋大学Zheng-Sen Yu 、Na Song,浙江海洋大学的Tian-Xiang Gao等4位专家发表的新种 黑纹鱚Sillago nigrofasciata 他们的论文指出,该新种的特征是当鱼还新鲜时,在身体中部侧边侧线下方有一道黑色带,其他特征与多鳞鱚相似。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species is characterized by a black mid-lateral band below the lateral line when fresh; other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Sillago sihama。 2021年还能发表新物种,看来即使现在,发现新物种也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_^
点进来,沾沾鱚气吧! 今天说说名字很喜庆的鱚科鱼吧,属于真鲈形系Eupercaria的鱚科Sillaginidae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近海沿岸底栖,一般栖于泥沙底质沿岸或内湾水域,身体细长略程圆柱形,被覆弱栉鳞,头部锥体状嘴尖而小,易受惊,受到惊吓后就钻进沙子里躲藏,因此得名沙尖、沙鮻。鱚科鱼类为杂食性,主要以多毛类、软甲类、虾类等小型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鱚科鱼类种类繁多,外观长得也很相近,不太好分辨,据《中国鱚科鱼类分类研究进展》报道,目前全世界共有鱚科鱼类 3 属 38 种,我国记录1属14种, 大家平时比较常见的也就三种: 多鳞鱚 Sillago sihama,少鳞鱚 Sillago japonica,斑鱚 Sillago maculata,另外还有2011年由中国学者定种发表的中国鱚 Sillago sinica。 1. 多鳞鱚 Sillago sihama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特征:体色略发黄,第一背鳍起点与侧线间距的鳞片数目约为5~6行,侧线鳞67-72个,各鳍透明,背鳍软条部有不明显的黑点小点,胸鳍基底无黑斑,最大体长31CM 2. 少鳞鱚 Sillago japonica分布于西太平洋,特征:体色略发白,第一背鳍起点与侧线间距的鳞片数目约为3行, 侧线鳞70-73个最大体长30CM,背鳍第一硬棘到第三硬棘之鳍膜间有暗棕色斑点。 由于少鳞鱚的第一背鳍起点与侧线间距的鳞片行数是最少的,因此叫它少鳞鱚,而不是因为它全身的鳞片少。 3. 斑鱚 Sillago aeolus,同种异名Sillago maculata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特征:体侧分布不规则的斑点,第一背鳍起点与侧线间距的鳞片数目约为5~6行,侧线鳞67-72个,第一背鳍上半部黑色,第二背鳍具不明显的暗色纵带,胸鳍基底有黑斑,最大体长30CM 4. 中国鱚 Sillago sinica 目前在中国东营、青岛、温州附近海域有发现,特征:眼下具纵向银白色带,第一背鳍起点与侧线间距的鳞片数目约为7~8行 (世界鱼库数据),侧线鳞80个,最大体长15.7CM SL (世界鱼库数据,存疑), 关于中国鱚的描述及数据可能不准确,欢迎指正。 多鳞鱚 Sillago sihama少鳞鱚 Sillago japonica斑鱚 Sillago aeolus中国鱚 Sillago sinica
海鱼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扒皮鱼 之 丝背细鳞鲀 今天市场海鲜档的丝背细鳞鲀,活力尚可,但是各鳍有磨损,背鳍上的拉丝已经没了。丝背细鳞鲀在单角鲀科(单棘鲀科)细鳞鲀属,仅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从日本北海道到中国东海,我国湾湾也有分布。丝背细鳞鲀肉质佳,目前国内没有养殖,都是海捕的天然食品,遇到可以买-------------------------------------------------------------- 以下是丝背细鳞鲀的证件照、画像、生活照、及简介
这是什么䲗? 上周日去市场卖的䲗,除了䲗都是些寻常货色。这些天一直忙,今天休了一天年假才有空拍照,冻了几天已经不太新鲜了,鱼眼睛有点凹下去了,不知是什么䲗,不会认,坐等大佬解惑 ^_^
看了珠海航展我悟了:懂王要加的关税最终会落在美国百姓头上! 珠海航展很火啊,天天秀新装备、J20转眼已经成为牛夫人,现在小甜甜太多我们都欣赏不过来了^_^, 有一点点感触,为什么我国军*实力大发展这么快?是不是有点“**竞赛拖垮帝国经济”的意思? 当年美国用星球大战计划让苏联经济雪上加霜,成为苏联解体的重大因素,我们现在一样可以用**竞赛挤爆美国经济!而且,中国现在大力发展军*实力正当时:我们拥有世界效率最高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现代化的需要、统一祖国的需要、应对美国疯狂遏制中国的需要、保护我国越来越多海外利益的需要。只有强大的军*实力才能保证获得与美帝斗争的胜利!马上就要成为懂王政府国防部长的那哥们说,五角大楼推演了很多次美军与PLA的正面冲突,结果美军全都失败了!美军现役主战装备太老旧,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设计制造的,打不赢PLA的结合最新科技设计制造的主战装备,一些美国精英们比较慌,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但破灭、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帝国威信也会垮掉、美元霸权也会随之垮掉、美元一但垮了帝国也就完了!美帝欠了36万亿美元的天量债务利息比军费还高了,基本靠印美元撑着,美元一但垮掉成了废纸,美国债务大雷马上要暴。 军备竞赛不得不跟,而如果美军要更新大部分主战装备,那军费就要放卫星了,帝国末年都一个样,国家穷的丁当响,地方豪绅们与既得利益集团们却富得流油,还收不上它们的税!美军工复合体提供一包金属衬套都要几万美元,全面升级美军装备,那可需要天量的钱!哪里来?懂王说,这个我懂,要加税!但不能直说要加老百姓的税,这样老百姓都要反,说成是加关税就好得多了,也显水平高,咱这么说,加了关税,产业就要回流美国、大家就都有工作了;加了关税,中国的产业就会流出中国了,就会打击中国的经济,好得不能再好!吧啦吧啦一通忽悠。。。但其实,以美国现在的状况,根本承接不了产业回流,阿迪、耐克、苹果们会第一个不答应!在新自由主义、快乐教育、享乐主义、黄赌毒枪、LGBT的长期嚯嚯下,美国产业空心化了、人民素质早不行了,美国现在没有齐全的配套产业链,美国工资太高、合格的工人太少、大家只想享乐不愿加班、工会太变态。。。现在让产业回流美国,成本将飙升,完全不符合资本主义基本规律!!!所以,长期以来,美国精英情层愿直接花点小钱养着遍地的流浪汉,也不愿在美国建厂让流浪汉们去工作,这反而是最符合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做法。中国这边也要限制广大制造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输出技术、输出配相关套产业及技术,最多能在国外建个总装厂。不然就成了协助美国把中国的产业链转移出中国的帮手了,只要中国不这么干,就没人能把中国的产业链转移出去!到时不管美国加多少关税,中国货总是能通过东南亚、墨西哥等二道贩子们再卖到美国去。 懂王加不加税对于美国广大零元购们来说没有一点影响的,反正都是抢谁还看价格?懂王加的关税最终将落在美国广大良家子弟与中产们的头上,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要一个火星,砰,我们就等着看大型帝国烟花秀吧。。。。
上周未买的鲍氏(巴氏)项鳍鱼 鲍氏、洛神、蔷薇,可能是我国常见的几种项鳍鱼了,好看又好吃。。。
帝国末年综合症已是晚期, 懂王这4年治不了! 懂王重获总统宝座,评论家们纷纷在讨论对中国的影响,我觉得吧,懂王上任后除了继续印钱、画饼、表演对中国的强势,真正能治疗美国这帝国末年综合症晚期的药方,懂王基本开不出来。帝国末年这种多年积累的、巨大的、盘根交错的结构性问题,不是他4年任期内能解决的;军工复合体、医药复合体、华尔街美联储金融资本的利益,也不是懂王动得了的,还有民主党随时给他使绊子。 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可能吗?加关税?加嘛,爱加多少加多少,懂王说要加60%,太保守了,直接加100%好了呀!加完关税,中国的产品就从东南亚、墨西哥那些二道贩子们手里转一圈,加价再出口到美国,除了让美国老百姓以更高的价格买到同样的商品,美国什么也得不到。 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只要中国ZF不主动配合美国的产业转移策略,任由中国制造企业去东南亚、南美投资建厂输出技术,那没人能把中国的产业转移出去。东南亚、南美那些二道贩子们应该不会傻到,为了懂王有效期4年的政策,就开始大手笔投资建厂,做跟中国一样的商品并妄想来“取代”中国吧?4年后万一民主党上台又把关税降下来,中国产品又可以直接出口美国了,那投资就基本打水飘了,做二道贩子稳赚差价不香吗? 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别忘了,在懂王第一任期时发起贸易战后、大喊产业回流美国后不久,马斯克就把特斯拉工厂建到了中国,请问现在懂王二次上台,马斯克会把中国的特斯拉工厂千到美国去吗?可能吗? 让产业回流美国?阿迪达斯、耐克、苹果们第一个不答应,美国工资太高、没有足够的合格产业工人、工会太强势、配套产业链也不全、效率低下,成本高得很;而中国及东南亚工资低得多、当地政府工会的配合程度好很多、配套产业链也齐全很多、效率高很多。让产业回流美国?这根本不符合资本主义基本规律嘛。。。。 其实懂王这次拼了性命重新成为总统,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诚如@明叔杂谈的文章《特朗普看似无比强大,但面对中国他还是那只“纸老虎”》所说:民主党开创了美国政治史上一个危险的先例——不仅对卸任总统进行政治和政策清算,也对卸任总统及其家人、追随者进行“司法追杀”和个人清算......,面临民主党残酷清算的特朗普,为了自己和家人安全,也为了保护自己的铁杆追随者,他除了再次参选、实施绝地反击之外,别无他路可走。 好了,祝贺懂王重获总统宝座! GOD BLESS AMERICA!
距离海鲜自由还有一段路。。。 广州某市场内海鲜档, 活的杂交金虎石斑 48元一斤,摊档老板信誓旦旦是正宗老虎斑,之前都是卖60一斤的。 活的红鳍笛鲷,大概率是养殖的,摊档老板开价56元一斤 斑鳃棘鲈,不知道是养的与是野的,老板开价120元一斤 好吧,其它的也不用问了,我离海鲜自由还有一段距离^_^,拍照、走人。。。。
海鲢、大海鲢、大西洋海鲢 昨天有吧友发了一张大海鲢的图片,于是我又把海鲢、大海鲢、及网红鱼大西洋海鲢复习了一下 1. 海鲢 Elops machnata,属于海鲢目 / 海鲢科 / 海鲢属,又名大眼海鲢、 烂肉梭,分布在印度到太平洋海域,最大体长118CM, 一般体长50CM 2. 大海鲢 Megalops cyprinoides,属于海鲢目 / 大海鲢科 / 大海鲢属,又名大眼海鲢、夏威夷海鲢,分布在印度到太平洋海域, 最大体长90CM, 一般体长30CM 3. 大西洋海鲢 Megalops atlanticus, 属于海鲢目 / 大海鲢科 / 大海鲢属,又名大西洋泰庞大海鲢、泰庞海鲢,分布在大西洋, 最大体长250CM, 一般体长130CM. 图片如下: 海鲢 Elops machnata
深水金线鱼,注意到腹鳍基部有一黄色的单独的棘(图5图6图7),查看了另两条样本的腹鳍都有这个黄色单独的棘,世界鱼库及湾湾鱼类资料库都未提到这一点。
昨天买的方头鱼,貌似是个稀有种... 坐标广州,昨天买的方头鱼,初看以为是黄方头鱼(斑鳍方头鱼Branchiostegus auratus),但买回家仔细看并不是,貌似也不是常见的那四种方头鱼,查了一下资料,世界鱼库、湾湾鱼库都找不到相符的,只有小日子的几个网站能找到基本相符的,比如WEB鱼图鉴后,貌似是2012才定的新种:Branchiostegus okinawaensis,据小日子网站资料还是个仅分布在琉球(冲绳)热带海域的稀有种。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什么方头鱼,真的是Branchiostegus okinawaensis?
银方头鱼,拿捏! 中秋节就要到了,先预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前些日子拍了白方头鱼,今天在市场碰到鲜度不错的 银方头鱼 Branchiostegus argentatus 又称 银马头鱼,26元一斤,便挑了两条品相好的回家拍照。银方头鱼的主要特征是眼下到上颌有两条银白色条纹,体侧有两条纵向暗条纹,尾鳍上下叶分色。 之前我发过我国常见的四种方头鱼的帖子,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https://tieba.baidu.com/p/8135109656?pid=146068110869&cid=0#146068110869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