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蛙秋蝉🌿
z_april
关注数: 12
粉丝数: 37
发帖数: 778
关注贴吧数: 21
三秒钟AK47加装配重网上买的直径1.0mm铅丝一卷,热缩管 三秒钟AK47加装配重 网上买的直径1.0mm铅丝一卷,热缩管一个(据说这玩意儿在捅电线的时候能保命……) 先用保鲜膜包裹竿体,再将铅丝一圈圈的缠绕上去,铅丝的可塑性还是很好的,缠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整,最后缠到如图所示,为了防止铅丝转动,我又封了一层保鲜膜,之后套上热缩管去淋热水,擦拭干净完工! 记得47的元径是27.2,我买的套管直径是30,铅丝呢我缠了差不多四百克,虽然整体的重量增加了,但全开时的持感提升了不是一星半点!
大家好!本人萌新一枚,望各位老师能帮忙推荐一根起手竿!之前一 大家好!本人萌新一枚,望各位老师能帮忙推荐一根起手竿! 之前一直是台钓,后来发现台钓的装备实在是太多,每次跟摆地摊似的,再这样下去真得换车了! 想了想当初钓鱼时的初衷,为的不就是简单快乐嘛!于是决定悬崖勒马,留下两根手竿,一根名伦一根达亿瓦,转战传统钓。 希望各位大师们能帮忙推荐一根好点的竿子,不想中间再倒腾了,还有我家这边玩炮竿和传统钓的真不多,我该选个多长尺寸的合适呢?长了端不住,短了够不着,谢谢大家了!
想入手名伦鮶,5.4的,可哪里也买不到呢?各位钓友有知道渠道 想入手名伦鮶,5.4的,可哪里也买不到呢?各位钓友有知道渠道的吗?5.4的大概多少钱,还有,买了鮶以后配节会不会出现问题呢?
玉螭紋觿 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戰國 西元前475-221玉螭紋觿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 鷹紋圭 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 西元前2200-1900鷹紋圭
商晚期 龍冠鳳紋玉飾 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商晚期 西元前1600-1046龍冠鳳紋玉飾 長11.35公分,寬5公分,厚0.3公分 鉤喙卷尾,頭上以一夔龍為冠飾,全器雕工細緻、神采飛動。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 玉圭 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 西元前2200-1900玉圭 長24.6公分,寬7公分,厚1.2公分 龍山文化時期社會分化日益明顯,只有統治者才有資格使用玉器以作為身分的象徵,玉器身窄長者稱為「圭」,寬大者稱為「鉞」。 此件人面紋圭呈現黃灰色細膩質感,曾以拉曼光譜鑑定為閃玉(nephrite)。從形制與紋飾分析,應該是龍山時期黃河中下游的玉禮器。刃端向上時,中段器表淺浮雕一面具象、一面抽象的面紋。前者是頭戴「介」字形冠,圓眼、咧嘴、獠牙、戴圓耳環的面紋,左右耳各垂一側面人頭。後者則以大漩渦眼配「介」字形冠,左右還平展既似雙翼、又似牛角的突起。 這件玉圭在三千多年後流傳入宮,乾隆皇帝十分鍾愛,不但為之加配精美的紫檀木座,更分別再其三十八歲、五十八歲時為之賦二詩,並加雕於器表。可惜在配置木座與加刻詩句時都與龍山神祖面紋的方向相反。近三、四十年來,本院利用科學考古資料重新檢視清宮舊藏,對史前玉器有了全面的新認知。為了尊重原創者的理念,本件在展覽與出版時,以刃線向上的方式置放。
良渚文化晚期玉琮 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良渚文化晚期 西元前2500-2000玉琮 高47.2公分,上端寬7.7-7.8公分,下端寬6.8公分,孔徑4.2-4.3公分 這件大玉琮應是在十九世紀入藏清宮的,所以在它的器表沒有乾隆皇帝的題詩,因此保留了它的原貌。它是以深碧綠色泛深淺赭斑的閃玉(Nephrite)琢成。表面還留有最初切璞時的圓弧形凹陷痕。高方柱體,略呈上大下小。中孔由兩端對鑽,接合處有不整齊的台階面。上射口略外撇,下射口較直。以四個方轉角為小眼紋的中心,自上而下,雕琢十七節小眼面紋,所以在這件玉琮上,共有六十八個小眼面紋。到了良渚文化晚期時,已少見如上一件良渚文化時期玉琮上所雕的小眼、大眼面紋的組合花紋。而常以多層小眼面紋取代。且有時在這類高琮的上射口處,以極輕的、斷續的細陰線,刻出神秘的符號。如這件玉琮的上射口上,就有這樣的符號。其中之一為每條邊線都略呈內凹的菱形;相對的另一邊,則刻一上大下小的立柱,下方接著五個小圓圈。其內涵或與當時人們信奉的「神鳥」有關。
良渚玉琮 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 西元前3200-2000玉琮 高15.7公分,上寬7公分,下寬6.6公分 距今約四、五千年前,在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發展了良渚文化。玉琮正是良渚居民用以祭祀神祇祖先的重要禮器。良渚玉琮的基本造形為略呈上大下小的方柱體,有上下貫穿的大圓孔;外壁以四個轉角線為中心,上下垂直堆疊地雕琢「面紋」。這件深淺交雜的褐色玉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玉琮;外壁分為六節,每節以轉角線為中心各琢一小眼面紋,全器共有二十四個面紋。每個面紋以刻有平行線的長橫稜象徵神祖所戴的「羽冠」;以同心雙圈刻繪出眼睛,還刻有代表眼角的短線;象徵鼻子的短橫稜上,則刻繪兩端方轉的單線。因為年代久遠,這些刻紋都已模糊。
玉勾雲形佩 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紅山文化晚期 西元前3500-3000玉勾雲形佩 高14.2公分,寬19.1公分,最厚0.55公分 遼河之西、燕山之北的廣漠草原上,常翱翔著成群鷹鵰;因此紅山文化居民信奉這類以厚實彎喙為特徵的猛禽為神的使者「玄鳥」。勾雲形佩就是用美玉雕琢抽象的,似乎是隱藏在雲端裡的神玄之鳥。是巫師佩帶以通神的禮器。 古人在打磨石料製作工具的經驗中,認識了散發春陽般光澤,又堅韌不朽的美玉,樸實的先民相信,能散發春陽般光澤的美玉與絲帛,都蘊含豐富的「能量」,也就是「精氣」,因此用「玉帛」作為祭祀神明的禮器。先民認為物體的形狀與紋飾,可產生同類相感通的法力,因此依照宇宙運行的模式,或氏族祖先以及神靈動物的形貌來雕琢玉器,再用它們祭祀祈禱,希望能讓祖先了解自己心中的期盼,而,「崇玉文化」也自此萌芽。
文化期玉璧,尺寸8.1厘米,内外缘呈刃状,肉薄厚不一最薄处0.3,器型完整难得。大家在面对素器的时候总觉得不会看,可素器的皮壳、工艺、沁以及玉质的熟旧是认识古玉的基础。这些不看光靠执着于工痕吗?懂者看
战国S龙,尺寸10.1厘米,这件工艺赶就,阴线为砣具加工,从最后一张图中的阴线槽底可看出古时的跳刀及砣具尺寸,不爱争辩,留给懂的人看吧!
尺寸14.3厘米,高冠龙凤佩,通体鸡骨白,有光泽,有土咬和形变。大家看看吧,认可的话就当个标本。
和田玉质,6厘米左右,馆藏级精品,可惜新断……虽残尤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