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着😄 94087390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关注数: 52 粉丝数: 175 发帖数: 5,377 关注贴吧数: 10
县级医疗改革马上就要开始了!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发布部门】 [url]http://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url],[url]http://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url],[url]http://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url],[url]http://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url]【发文字号】 内卫发[2014]126号【发布日期】 2014.08.15【实施日期】 2014.08.15【时效性】 [url]http://现行有效[/url]【效力级别】 [url]http://地方规范性文件[/url]【法规类别】 [url]http://卫生机构与人员[/url],[url]http://行业经济体制改革[/url]【全文】【[url]http://法宝引证码[/url]】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LI.12.891069&urlrefer=7bef26ccce53d21298f916dcaa0e9463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 (内卫发〔2014〕126号) 各盟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   经报请自治区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8月15日
林西县卫生系统多措并举提高群众满意度 林西县卫生系统通过加强管理、优化服务,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在林西县中蒙医院,一说到新实施的急诊患者"三先一后"政策,患者和家属们全都拍手叫好。这里所说的"三先一后"政策指的是对危重病人实施先检查、诊断、抢救治疗,后交费办理入院手续。新林镇毡铺村李百存:“这个制度挺好,医院先本着救人的原则先救人然后再补办手续,这样就给病人家属解决了不少困难,这是对老百姓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儿。” 林西县中蒙医院还设立特困门诊,对持有贫困证明的患者和低保户减免诊疗、护理、住院等费用,让贫困患者得到实惠。与此同时,林西县卫生系统通过推行合理用药、检查、治疗、收费制度,做到少花钱,看好病,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实惠。患者李峻:“说实在的第一个就是服务态度好,第二个没钱也治病,有钱也治病,这说实在的这太满意了。” 此外,针对破除"以药养医"体制,缓解百姓看病贵问题,林西县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乱收费等不良行为。县卫生局副局长孟凡波:“林西县卫生局严格执行九不准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与患者签订不收不受红包协议,避免收受红包现象发生,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与医药生产企业签署廉洁购销合同,杜绝商业贿赂。”
自治区副主席王波一行就棚户区改造情况到我市调研 4月10号,自治区副主席王波一行就棚户区改造情况到我市调研。市委书记王程熙,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满达汇报了我市棚户区改造的基本情况。 王波首先来到红山区铁南棚户区和松山区新老城区缝合部,实地查看了棚户区改造情况。下午,听取了我市棚户区改造情况的汇报。 王波对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就下一步棚户区改造工作王波强调,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赤峰市要加强领导,加大推进力度,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把好事办好。要做到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各类规划。要做到制度先行,制定与棚户区改造相配套的房屋征收等政策,坚持依法操作,公平操作,阳光操作。要做到舆论先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做到回迁房建设先行和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先行。要两手并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做到就地改造与异地安置相结合,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王波要求,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对赤峰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保证棚户区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自治区住建厅、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及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有关负责人对我市棚户区改造提出了指导性指导意见。市领导姜宏、于文涛陪同调研
医务人员生存环境堪忧:78%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近日,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三位大夫死伤于患者刀下,使医患冲突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工作压力较大、医疗纠纷频发的情况下,中国医务人员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   “中国80%的患者分布在农村,而80%的优质医疗资源却集中在城市,这种矛盾直接导致了人们的看病贵、看病难,也是医疗纠纷频发的根源。”山西省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主任韩学军说。   中国城市医生是世界上工作最劳累的医务群体之一。每年大量的基层患者涌入大城市就医,相对较大的工作量导致医生疲于应付。据中国最大的医学学术交流网站“丁香园”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医师“医不自医”现象突出:超过四分之一的医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是健康人群的两倍,七成以上医生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腰椎疾病。   “压力是潜意识的,多年来做梦梦见的不是家人,都是诊断不完的患者。”从医30年的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专家郝国平说。   但在现有管理体制下,中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淡化,逐利性为人诟病。一些医疗机构存在相当比例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转院,加剧了患者的不满和抱怨。   “整个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过高,对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知情太少,而且目前中国整体的医疗水平还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山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刘洋说,实际上人类所面临的疾病只有约四分之一可以找出病因,其中又有约十分之一可对因治疗,其余只能对症治疗,但普通百姓对此认识远远不足。   在温岭杀医事件中受轻伤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王伟杰表示,他能理解患者看病的着急心情,“医生都想把病看好,但医生不是万能的。”   该医院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他们在谴责凶手的同时也在反思当下医患关系。“病人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把病看好,而有的医生有时也缺乏对病人的同情心,加上压力大难免会有冷漠时。”这位医生说,“缺少情感交换的看病会导致双方成对立面。”   “我当了31年医生,越到后来越是身心俱疲。”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朱冠保说,“主要是心累,感觉如履薄冰。”   据中华医学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了22.9%。一些受访人士坦承,医患关系恶化和频发的暴力事件让医生心理负担很大,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对一些年龄大、手术风险大的患者有时更愿意推荐保守治疗。   而这让中国年轻一代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职业。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已经出现“医不过二代”现象——据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患者。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加速推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拓宽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解决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相对匮乏的问题,才能实现医患和谐。(记者刘翔霄 曹典 周竟 参与采写:王学涛 王井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