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舞飞狐 银舞飞狐
关注数: 0 粉丝数: 22 发帖数: 2,865 关注贴吧数: 5
让人流泪的手机号码 这是我转贴的一篇文章,读完此文我一直感慨万分...... 让人流泪的手机号码   一天,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话筒里是个稚嫩的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凭直觉,我知道又是个打错的电话,因为我没有女儿,只有个6岁的独生子。这年头发生此类事情也实在是不足为奇。我没好气的说了声:“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搅得我心烦,有时态度粗暴的回绝,有时干脆不接。 那天,这个电话又一次次打来,与往常不同的是,在我始终未接的情况下,那边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拨打着。我终于耐住性子开始接听,还是那个女孩有气无力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妈妈说这个电话没打错,是你的手机号码,爸爸我好疼啊!妈妈说你工作忙,天天都是她一个人在照顾我,都累坏了,爸爸我知道你很辛苦,如果来不了,你就在电话里再亲妞妞一次好吗?”孩子天真的要求不容我拒绝,我对着话筒响响地吻了几下,就听到孩子那边断断续续的声音:“谢谢……爸爸,我好……高兴,好……幸福……” 就在我逐渐对这个打错的电话发生兴趣时,接电话的不是女孩而是一个低沉的女声:“对不起,先生,这段日子一定给您添了不少麻烦,实在对不起!我本想处理完事情就给您打电话道歉的。这孩子的命很苦,生下来就得了骨癌,她爸爸不久前又……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我实在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每天的化疗,时时的疼痛,已经把孩子折磨得够可怜的了。当疼痛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时候,她嘴里总是呼喊着以前经常鼓励她要坚强的爸爸,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这样,那天就随便编了个手机号码……” “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迫不及待地追问。 “妞妞已经走了,您当时一定是在电话里吻了她,因为她是微笑着走的,临走时小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能听到‘爸爸’声音的手机……”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眼前已模糊一片……
一个发生在西部地区的真实故事 这是在网上刚看到的一篇好贴,转过来给大家看看,看看我们的国家的现状,看看我们国家贫富差距的现实,看看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有的淳朴善良的人们... [正文] (转贴)   我前几天到兰州讨债,准备返回时,忽然想起有个亲戚在甘肃西南的一个穷山沟里,决定去看他,就到汽车站买了票,走了.汽车在山路上巅颠晃晃走了七八个钟头.下午四点左右到了终点站.到这儿,公路就断了,四面全是山.和我一起下车的也只有五六个人,等到大伙儿一散,就剩下我一个人在那儿发怔了.   我真有点发毛,在着穷山旮旯里我该怎么办?   忽然,我看见一个山里人正朝山上走,便急忙喊了一声”老乡......”那人扭过身来,我忙问,”到刺儿沟咋走?”   那山民四十来岁,身体还算结实.只是穿得太脏太破.   ”刺儿沟远着哩,二十来里,路不熟,到天黑你也赶不到.天一黑山里就让人怕哩,狼.熊直吼哩!”山民的话更让我害怕了.真后悔怎么想起到这鬼地方来.   那山民却咧着大嘴一笑:”莫怕,我给你带路.”   我看那山民也不想歹人,说:”那就谢谢你了.我会给你付劳务费的!”   山民肯定搞不懂啥叫劳务费,眯着眼望着.我忙说:”奥,就是钱,我给你钱!”一听说钱,山民那浑浊的目光中闪出一丝光来.   就着样,那山民在前面带路,我在后面跟着,遇到沟沟坎坎,山民便先上去,然后伸手拉我,遇到有刺的草丛,山民便先用脚将草踏平,再让我过.途中有两条小河,山民不由分说,便将我背起来,踩着水里的乱石,小心翼翼地过去.兄弟啊.那情形简直比对他亲爹还尽心!   果然,天刚黄昏,我们就到了刺儿沟.那山民说”到了,我回去了.”我一面连声称谢,一面问:”老弟,我给多少钱合适?”我原想掏个三四十块钱给他,又怕人家嫌少不高兴.我看见那山民脚上都渗出血来了,要是城里人,给一百块都没人干.   那山民又用怯生生的目光望着我:”真给钱?”   ”当然,咋能让你白辛苦呢,这一路也够难为你的了.”   那山民,双手在裤子上搓了半天,喃喃地:”那......你就......给我......五......”   哦,他准是想要50元,行,不多.我正准备打开提包取钱,却听到了一个胆怯的声音:”给五毛钱,行不?”我怀疑自己的耳朵有毛病,瞪眼问了一句:”什么,多少?”那山民一惊,后退一步,结结巴巴地说:”五毛不行......三毛......三......毛......”结结巴巴的话,却如一声炸雷,我的心猛地震惊了,发颤了!天啊,咱在大城市,一块钱掉在地上都懒得弯腰去拾,麻将桌上一扔就是三千五千,一顿饭就是千把块,山里人拉你,背你,扶你走二十多里路,想挣你五毛钱.还如此战战兢兢.   兄弟,那一刻,我真的落下泪来了.你知道,哥哥再难的事也不会落泪的.可为着山民讨要的五毛钱,哥哥落下泪来了.我掏出张五十元的大票子,塞到那山民手里,转身就朝村里走去.转身的那一刻,我听见身后有响声,”嗵”,像什么重物落地.可我心里乱,没顾上回头看.等到了村口,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大山?””不,兄弟,我看到的是,那山民跪在山路上,正朝刺儿沟方向磕头啊!” (正文完)
一个发生在西部地区的真实故事 这是在网上刚看到的一篇好贴,转过来给大家看看,看看我们的国家的现状,看看我们国家贫富差距的现实,看看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有的淳朴善良的人们... [正文] (转贴)   我前几天到兰州讨债,准备返回时,忽然想起有个亲戚在甘肃西南的一个穷山沟里,决定去看他,就到汽车站买了票,走了.汽车在山路上巅颠晃晃走了七八个钟头.下午四点左右到了终点站.到这儿,公路就断了,四面全是山.和我一起下车的也只有五六个人,等到大伙儿一散,就剩下我一个人在那儿发怔了.   我真有点发毛,在着穷山旮旯里我该怎么办?   忽然,我看见一个山里人正朝山上走,便急忙喊了一声”老乡......”那人扭过身来,我忙问,”到刺儿沟咋走?”   那山民四十来岁,身体还算结实.只是穿得太脏太破.   ”刺儿沟远着哩,二十来里,路不熟,到天黑你也赶不到.天一黑山里就让人怕哩,狼.熊直吼哩!”山民的话更让我害怕了.真后悔怎么想起到这鬼地方来.   那山民却咧着大嘴一笑:”莫怕,我给你带路.”   我看那山民也不想歹人,说:”那就谢谢你了.我会给你付劳务费的!”   山民肯定搞不懂啥叫劳务费,眯着眼望着.我忙说:”奥,就是钱,我给你钱!”一听说钱,山民那浑浊的目光中闪出一丝光来.   就着样,那山民在前面带路,我在后面跟着,遇到沟沟坎坎,山民便先上去,然后伸手拉我,遇到有刺的草丛,山民便先用脚将草踏平,再让我过.途中有两条小河,山民不由分说,便将我背起来,踩着水里的乱石,小心翼翼地过去.兄弟啊.那情形简直比对他亲爹还尽心!   果然,天刚黄昏,我们就到了刺儿沟.那山民说”到了,我回去了.”我一面连声称谢,一面问:”老弟,我给多少钱合适?”我原想掏个三四十块钱给他,又怕人家嫌少不高兴.我看见那山民脚上都渗出血来了,要是城里人,给一百块都没人干.   那山民又用怯生生的目光望着我:”真给钱?”   ”当然,咋能让你白辛苦呢,这一路也够难为你的了.”   那山民,双手在裤子上搓了半天,喃喃地:”那......你就......给我......五......”   哦,他准是想要50元,行,不多.我正准备打开提包取钱,却听到了一个胆怯的声音:”给五毛钱,行不?”我怀疑自己的耳朵有毛病,瞪眼问了一句:”什么,多少?”那山民一惊,后退一步,结结巴巴地说:”五毛不行......三毛......三......毛......”结结巴巴的话,却如一声炸雷,我的心猛地震惊了,发颤了!天啊,咱在大城市,一块钱掉在地上都懒得弯腰去拾,麻将桌上一扔就是三千五千,一顿饭就是千把块,山里人拉你,背你,扶你走二十多里路,想挣你五毛钱.还如此战战兢兢.   兄弟,那一刻,我真的落下泪来了.你知道,哥哥再难的事也不会落泪的.可为着山民讨要的五毛钱,哥哥落下泪来了.我掏出张五十元的大票子,塞到那山民手里,转身就朝村里走去.转身的那一刻,我听见身后有响声,”嗵”,像什么重物落地.可我心里乱,没顾上回头看.等到了村口,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大山?””不,兄弟,我看到的是,那山民跪在山路上,正朝刺儿沟方向磕头啊!” (正文完)
昆仑关大捷亲历者-桂军31军老兵的一点回忆 1939年11月中旬,日军为切断中国西南交通运输线,由北部湾侵入广西。昆仑关作为南宁北部的屏障——敌我双方争夺异常激烈。中国出动重兵,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昆仑关,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等战死。这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在武汉失守后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南宁市福利院,81岁的阮剑八老人,讲述了他那段亲身经历。“日军11月24日攻占南宁,12月4日占领昆仑关。我家就住在昆仑关下的武鸣县伊岭村。高峰隘是昆仑关的一个天然屏障,攻破它就可直接威胁南宁,威胁昆仑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日军占领高峰隘后,我在家乡参加了国民党军队。”   “参加攻打昆仑关的除了我所在的第31军,还有第71军和号称‘铁军’的杜聿明的第5军等部队。一天晚上,我们看到一条长得望不到尽头的车龙。车上装满士兵、载着坦克,后面还拉着大炮。听说这是第5军的部队,有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装备精良,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他们从湖南开来,准备在桂南阻击日军的进攻。”   “12月18日,我们135师508团连夜开到高峰隘下的腾翔村,负责对高峰隘阵地的正面攻击。第二天凌晨3点,我们向高峰隘发起冲锋,100名敢死队员在第二营的火力支援下往上冲,但是敌军火力太猛,敢死队员全部牺牲。下午,日军飞机把整个武鸣街轰成平地,第二营官兵全部阵亡。”   “这时,上级命令我们立刻反攻。我身上没枪,只有一个防毒面具,但也跟着部队向前冲。日军一看我们突然发起冲锋,以为增援部队来了,吓得转头就跑。我们追着日军猛打,一直追到高峰隘阵地,日军才稳住脚……”
立煌之战的一点见解. 立煌之战中进攻的日军只一个联队(第3师团第68联队组成的卢田支队,是日军的一个加强步兵联队约4千人的兵力),这么少的兵力说白了就是玩儿一次偷袭,顶多就是一次小规模战斗兵力.早在42年初,李品仙就已将皖西驻军主要兵力指向新四军的2师、7师及鄂东方面的5师。桂48军也向皖东、潜太发展。42年底,日军摆出打通平汉路姿态,有入侵大别山倾向,第21集团军将桂84军调往平汉线,同时第7军当面合肥方面日军开始集结,时任军长张淦认为日军将由合肥发动主攻,所以按兵不动,监视敌情,立煌当面只有刘尚志的第39军。12月28日日军开始进攻后,又绕开第39军主阵地向后方穿插。刘尚志急命主力第54师孔繁瀛师长亲率全师回援立煌,日军行军时日夜不停,夜间将路边房舍村庄烧毁照明。有一小队汉奸带路,日军情报搜集十分准确,随军携有极详细地图,绘制了村庄小道,连路边有特征大树,土地庙均详细标绘,通过连国军都不大清楚的山区偏僻小路,日军行进间均不开枪,只以剌刀捅杀接近群众以节省时间,很快,日军抵达立煌县城附近.43年1月2日凌晨,回援的第54师前锋同立煌县保安大队遭遇。县保安大队言及未与日军遭遇,孔繁瀛师长十分吃惊,不知日军窜往何方,此时日军已通过山区偏僻小路进至立煌县郊,第54师在松子关停驻,侦察日军动态.2日下午,日军占领立煌,3日,第54师才得到确切情报日军已掠占立煌,于是急引兵驰援立煌,当日第54师抵达立煌时日军已退走.第21集团军副总司令张义纯亲往独山向第7军求援,3日才到达独山第7军军部,6日,第7军将在外的第171师主力调到独山,7日张义纯与张淦一起率第171师主力出发,沿六安至立煌公路赶回立煌,六安离立煌有230华里,8日张义纯与张淦才抵达立煌县城.日军偷袭成功进占立煌县城后,仅一天就匆忙撤离,虽然有是惧怕桂7军的及39军援军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日军偷袭目的已达到,加上本无占领立煌的意图,日军的撤离和国军实在没有多大关系.所以说,硬要将日军的主动撤离说成时国军把日军驱逐出境,实在是牵强了.即使真的是国军将日军驱逐出境的,那和桂军也没多大关系,也应该是第39军起的作用.立煌之战也反映出了桂军将领中一个很深的痼疾,那就是门户之见甚深,广西籍将领对外省籍将领的不信任和排挤,张淦对虽为桂系元老,但为安徽籍的代总司令张义纯不卖帐.非得张义纯亲自去才出兵,虽然桂军即使全力来救,时间上是来不及了,但这种执行命令的拖沓和延误影响非常不好,也为后来许多攻击桂系的人留下许多口实.李品仙战前赴西安参观,其实就算李品仙还在立煌,日军进攻后,急调第7军全力来援,怎么赶也不可能有第39军54师快,最快也要到3日以后才能到达立煌.除非一种可能性,就是李品仙战前洞察敌机,先期把第7军调过来.立煌之战还有一点教训就是在对统兵主帅的任用上.张义纯的指挥应变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桂军中非本省籍的一概不会担任主要职务,桂军以后基本上就是这么做的.我个人认为立煌之战除战前桂军的布防有点问题外,实际作战和桂军无多大关联.把立煌的沦陷全部责任都丢给桂军,根本就说不过去,甚至可以说就是很冤,要知道立煌之战从开始至结束,桂军真正参加了战斗的就只第171师第513团一个营和先期赶到增援的第173师第517团两个营各一部.真要扯到直接责任应该是停下不动,耽误了时间的第54师,直接责任人就是下令部队停止前进的第54师师长孔繁瀛.立煌之战和青树坪之战是桂军战史上争议最大和讨论最激烈两战.其中立煌之战就是贬桂派攻击桂军的最主要事例.青树坪之战则是挺桂派挺桂的代表性之战,本人应该属于挺桂派之类,但也想立足于尊重史事的基础上.还是老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网络架空历史小说《关山岁月》中一段关于桂军的描述 我最近刚看完的一部网络架空历史小说《关山岁月》,写的是一位当代青年叶凌飞由于时空转换机的缘故,回到了民国初年,经历了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变革和战争......其中对新桂系和桂军有很多描述,对民国时期的号称虎狼之师的桂军,不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虚幻的小说都依然是勇猛,顽强,善战。我摘录下一段给大家看看:《关山岁月》(原天地双雄传)国共争霸 第七章 强渡江宁河作者: 有房出租4月11日中午11时,叶凌飞率领5300名官兵已经来到江苏省和安徽省交界处的江宁河。南京城被远远的甩在背后,周围没有一丝的动静,追兵也不见踪影,叶凌飞终于松了一口气。他颇为得意的对徐向前说:“看到没有?我早说了,没有一支部队可以赶到哥哥我的前面的。过了江宁河,我们就踏入安徽省了,再走上一百余里就有我们的人来接应了。”  第1师的行军速度果然快的惊人,徐向前也不得不深感佩服,他觉得叶凌飞坚持向西转移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支追兵可以赶得上第1师。  叶凌飞、徐向前、严重、薛岳等人望着面前的江宁河,他们似乎已经看到部队渡过这条小河,然后直奔武汉与那边的同志会合的情形。是的,这条小小的江宁河是阻挡不了战无不胜的第一师的。它最宽的的河面也只有一百来米,河水只是一米来深,就算没有任何渡河工具也可以轻易的涉水而过。  “让杜聿明派一个连抢占对面河岸,掩护工兵连搭建浮桥。工兵连必须尽快在河面上搭好三座浮桥!”  江宁河两岸的树木成荫,倒是有足够的木料来搭建浮桥。一百多名官兵走进河水里,分成五个纵队向河的对岸走去。负责掩护的机枪手紧紧地盯着对岸,只要稍有异动就立即扣响机枪。10米、20米、50米、70米......当走在最前面的那名士兵踏上对岸的河滩,大家提着的心都松下来了。  然而就在这时候,激烈的枪声响起来,最前面的那几名毫无准备的士兵立即被打得像马蜂窝一样!在枪林弹雨中,没有任何掩护的官兵们纷纷中弹倒下,河面上飘起一片殷红!  “有敌人!”站在河边的杜聿明声嘶力竭地高声叫道:“还击!快还击!”  可是机枪手们似乎被眼前的惨象惊呆了,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杜聿明一脚把一名机枪手踢开,亲自端起一挺轻机枪疯狂的朝对岸扫射。其余的机枪手似乎也回过神来,纷纷提供火力掩护。  敌人的火力慢慢的被压制住了,趴在河滩上的残存的官兵们趁着这个机会跨过战友们的尸体向前冲去。可是,当他们快要接近对岸树林的时候,数十名敌人也冲了出来,他们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发动反冲击。双方一百多名官兵在河滩上展开一场惨烈的肉搏战。双方的机枪都失去了功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们在阵前殊死拼杀。一团一营的官兵大多是经历了西山战役而残留下来的老兵,不论胆识还是战斗力都熟一流的,他们在白刃战方面的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敌人个个身材矮小,力气也小,只能靠着灵巧的格斗技巧苦苦支撑。不到十分钟,冲出来的数十名敌人就死伤了四分之三。可是,敌人的机枪突然向仍在缠斗的人群开火了,他们还不断的朝河滩上仍出手榴弹!“一群疯子!机枪!点射!”杜聿明大声吼叫,“不!给我扫!狠狠的扫!”  激烈的枪声再次响遍江宁河两岸。等到枪声逐渐停止,对岸河滩上已经没有一个活人了。第1师的一百名官兵和数十名敌人全部战死,鲜血把土黄的河滩染成深红色!但是这只是这场惨烈的战斗的序幕!  “杜聿明!这是怎么回事!”叶凌飞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杜聿明的身后,冷冷的问。  杜聿明回身看着叶凌飞,眼中含着泪水。这也难怪,只不过短短的半个小时,他手下一百号人就全部丢在对岸,他能够不痛心么?  薛岳走过来说:“这怪不得杜营长,敌人伪装得太好了,连我们都被瞒过了。以我刚才的观察可以肯定,对岸的敌人是桂系的军队。”
求证几个问题! 一:1944年11月,桂林保卫战时,对于参战的时任第170师少将副师长巢威,在一份资料中有这样一种描述:“......巢威亲率特务连继续攻击猴子坳,当时面部二处受伤,牙齿被打掉过半,当场昏倒不省人事.....巢威受伤不省人事被敌俘虏,敌参谋部浅田中佐逼迫巢威先去南京见汪精卫后回广西组织伪政府。巢威不从,趁敌看守松懈时,在厕所越墙而逃......”请问是否确有其事?二:【关于桂林保卫战的国军战斗序列】城防司令韦云淞,参谋长陈济桓,副参谋长覃戈鸣。第31军【桂军】【军长 贺维珍 ,副军长 冯璜(战斗前调出桂林),参谋长 吕旃蒙,副参谋长 覃泽文】及军直属部队 第131师【师长 阚维雍,副师长 郭少文,参谋长 郭炳祺】及师直属部队。第391团 团长 覃泽文(由军部副参谋长调充)第392团 团长 吴展第393团 团长 陈村。第170师【师长 许高阳,副师长 巢威,参谋长 黄济】第508团 团长 高中学第509团 团长 冯丕临第510团 团长 郭鉴淮第79军【中央军】第712团另有桂军第175师之步兵一营,第188师之步兵一营,炮兵第6团,榴弹炮一连,山炮兵一营,高射炮兵一连,战车防御炮一连【关于桂林保卫战的国军战斗部署】1.第131师占领中正桥以北沿河,北门至甲山口地区及漓江东岸,屏风山沿猫儿山至七星岩地区,包括各个小山各个独立据点;2.第170师占领中正桥以南沿河至定桂门、将军桥、牯牛岭及甲山口地区;3.两师作战地境为中正桥甲山口相连之线,线上属第131师防守;4.第79军之第712团占领德智中学及以西山地(均在城外);5.炮兵部队由炮兵第6团团长统一指挥,将山炮兵各配置一连在北门、南门及象鼻山各附近,榴弹炮及加农炮连配置在皇城及体育场附近,高射炮连配置在独秀峰附近。战车防御炮配属在北门附近。6.总预备队步兵两个营(第175师及第188师之各一营)控置在鹦鹉山、孔明台间地区。城防守司令部在鹦鹉山岩洞内,第31军军部在孔明台岩洞内,第131师师部在东镇路之猫儿山岩洞内,第170师师部在丽泽门外老君洞附近;7.第131师的战斗部署:①.第392团占领中正桥以北沿漓江至北门之线,特别加强沿河西岸的工事及火网配置;②.第393团占领北门至甲山口之线并于北门前面各小山占领前进据点阵地构成火网互相支援③.两团战斗地境为北门火车站沿公路至鹦鹉山右侧之线,线上第392团防守;④.第91团(欠一营)占领河东屏风山沿猫儿山至七星岩及水东街、沿河之线包括各个小山独立据点;⑤.第391团之一营(欠一连)为师预备队,控制在师部附近。我查证过,因为正在写的贴子要用,怕有纰漏,希望各位再帮核实一下!另外:关于桂林保卫战中参战的广西民团是否有编制?(我好像记得是有的)如果民团有编制又是如何纳入整个防守体系的?
南京保卫战中殉国广西籍将军 在南京保卫战中殉国的共有17位将军,其中广西籍的有三位。 高致嵩(1898-1937) 第八十八师264旅少将旅长   号子晋,广西岑溪人。岑溪县立中学毕业,任乡村高等小学教员。1925年7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1月毕业后任见习官,参加东征、北伐诸役,历任排、连、营长等职。1930年调南京卫戍司令部。1931年底,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二师改编为陆军第八十八师,任该师中校参谋。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2月,随八十八师开赴上海支援十九路军,作战负伤。1933年调任湖北省保安团营长,参加“围剿”工农红军。1934年,投奔浙江省保安处处长兼浙赣皖边区“剿fei”司令官俞济时,升任保安处补充团上校团长,旋改任第三团团长。参加“围剿”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被编入八十八师264旅。因功升任264旅少将旅长。11月,奉命撤退。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与二六二旅朱赤部协同防守雨花台阵地,连日顽强抗击日军进攻,毙敌数千。友军阵地被突破后,三面受敌,仍率部坚守阵地。12日下午,与全旅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万全策(1902-1937) 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长   广西苍梧人。师范生。入广东西江讲武堂,后进过中训团研究班。1924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队,转第二队。1937年,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第一旅防守紫金山南的工兵学校左侧、孝陵卫、西山、中山门一带,旅指挥所设紫金山第一峰。自8日起协助旅长周振强与敌交战,主阵地始终未失。至11日战事最激烈时阵亡。蔡如柏(?-1937) 第六十六军一六O师九五六团上校团长   广西邕宁人。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毕业。历任排长、营长等职。1936年任第一集团军第十一师参谋长,后调任六十六军一六O师上校参谋处长。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负责一六O师作战补给等工作。上海失守后,调任一六O师九五六团团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曾随部在汤山阻敌。8日,汤山失守,随六十六军奉命退大水关休整。13日,随部突围至汤山时遭遇日军第十六师团主力的攻击,战斗中壮烈牺牲。后追赠少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