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人民万岁 德江人民万岁
迷茫的白云,
关注数: 61 粉丝数: 134 发帖数: 9,735 关注贴吧数: 48
遵义供电局:德江沙坝村的喜事 楠杆乡的沙坝村是贵州德江县最偏远的村之一,要搁在10年前,这里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连汽车都没见过,大山深处的一个集镇楠杆场就是他们走得最远的地方,这里山高林深,农户就星星点地散居在这大山深处,通电,让这里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气息,然而,缴纳电费却成了困扰农户的一大难题。 2012年6月6日,对于德江沙坝村来说是个大喜之日,因为遵义电网德江供电局沙坝村“村电共建”服务窗口正式挂牌落户,沙坝村“村电共建”服务窗口下辖沙坝、中坝、五龙三个村,共计1396户人家交费问题得到了解决,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路费要比电费贵沙坝村“村电共建”服务窗口辖区内共有17个村民组,分别是沙坝、水潮头、上坝、中坝,下坝、石门、刘家、蒋家坪、山后头等,从村所在地出发,距县城有56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楠杆场也有16公里。石门组的杨大爷说,从他家出发,走到中坝村也要花去“几顿饭功夫”,杨大爷还告诉我们,他家的儿子儿媳都去外地打工了,老两口用电节约,一个月的电费也就10来块钱,“从家里去楠杆交电费,相当于赶一天场,来回没一天的功夫不行,就为了交这10来块钱的电费花钱吃响午(中餐)不说,还耽过一天的活路。”杨大爷生动地比喻说这种现象是“牵索要比牛还贵”。有这种感慨的可不是杨大爷一个人,沙坝村支书全杰书告诉记者,“交一次电费,一个壮汉要半天才跑得下来,就是自家开摩托车去,一个来回的油费已不少于10元钱,农闲时节还好,农忙时节真是划不来。” 沙坝村出了新鲜事这几天特别是中坝村的老乡们正在相互传达着 “交电费不用去赶楠杆场了”的好消息。6月6日,德江供电局沙坝村“村电共建”服务窗口正式挂牌,落户沙坝村。对辖区内的1396户村民来说是一个新鲜事。沙坝村的支部的全杰书说“这下村民交费难问题解决了。” 在村委会一楼右侧一间小屋,门头上挂着“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的牌子。作为德江供电局在此设立的“村电共建”服务窗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村民们不但可以在这里结算月度电费,如果他们有用电需求,第一手资料也可以从这里及时将传送到供电所,不仅可以为用户省下一大笔钱,同时还免除了村民的车马劳之苦。 “替老百姓省钱” 沙坝村的支部全杰书是个精明人,他说,自通电以来,村民们就为交电费犯愁,一年前这里还没有通车,交一次电费一个来回30多公里,耽搁一天的功夫,现在通车了,村民每月交电费平均来回路费得花10几元钱,1300多户人家,光交电费这一项,一年下来村民们的开支超过了15万元,会过小日子的他感慨地说“太不划算了!” 德江供电局分管电力营销服务的郭洪副局长说,建设一个“村电共建”点,租房、购置电脑、办公桌椅等开销按照预算应该在1.8万元,投入1.8万元,一年为老百姓省下15万元,我们不仅要会算这笔帐,最主要的是在为民服务、创先争先活动中,要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用实际行动践行“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核心价值观。杨欣是楠杆乡用电营业管理站站长,他全程参与了沙坝村“村电联建”窗口建设工作,对于“村电共建”,他有自己的体会。杨欣告诉笔者,创先争优、服务“三农”,就是要从解决农村用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沙坝村地处偏远,我们管理难,用户交费难,“村电共建”服务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下步,我们将细化服务要求,跟踪服务效果,通过“村电共建”活动,为村民营造安全和谐的供用电环境。
2012年6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卫东一行到德江县城北工业园 2012年6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卫东一行到德江县城北工业园区调研时指出,德江县城北工业区园是德江县实施工业带动战略的具体举措,符合德江经济发展需要,对推动德江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势头较好。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治桢、郑国文陪同调研。 在城北工业园区办公室召开了座谈会,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各企业负责人就园区、企业建设与园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报。 汇报会上,龙卫东对我县城北工业园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从各位企业老板的发言、工业园区现在的规模和发展情况来看均体现了德江经济发展和县委政府对工业园区的重视,城北工业园区目前已入驻34家,部分企业开始投产,发展势头强劲;德江将建成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委政府所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各企业要理解县委政府的难处,要支持德江的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一旦建成会大幅带动德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城北工业区园是德江县实施工业带动战略的具体举措,符合德江经济发展需要,对推动德江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县委、政府及园区管委会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好招商引资政策,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协助企业、服务企业,增强企业的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一旦强大会带动更多的企业入驻,我们要把招商变成选商,让更多的企业来入驻;园区管委会要摸清各企业的底细和了解企业的困难,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要按照政策尽快解决,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城北工业园区一定要加快建设步伐,厂房已建好的企业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早日投产。 座谈会后,龙卫东一行到现场参观了各企业厂房的建设情况。 龙卫东一行还到位于县迎宾路的德江瑞泰置业有限公司了解了该公司的四星级国际大酒店和温州商贸城的拆迁建设情况。
龙卫东指出:园区建设符合发展需要 发展势头强劲 龙卫东指出:园区建设符合发2012年6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卫东一行到德江县城北工业园区调研时指出,德江县城北工业区园是德江县实施工业带动战略的具体举措,符合德江经济发展需要,对推动德江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势头较好。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治桢、郑国文陪同调研。 在城北工业园区办公室召开了座谈会,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各企业负责人就园区、企业建设与园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报。 汇报会上,龙卫东对我县城北工业园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从各位企业老板的发言、工业园区现在的规模和发展情况来看均体现了德江经济发展和县委政府对工业园区的重视,城北工业园区目前已入驻34家,部分企业开始投产,发展势头强劲;德江将建成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委政府所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各企业要理解县委政府的难处,要支持德江的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一旦建成会大幅带动德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城北工业区园是德江县实施工业带动战略的具体举措,符合德江经济发展需要,对推动德江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县委、政府及园区管委会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好招商引资政策,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协助企业、服务企业,增强企业的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一旦强大会带动更多的企业入驻,我们要把招商变成选商,让更多的企业来入驻;园区管委会要摸清各企业的底细和了解企业的困难,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要按照政策尽快解决,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城北工业园区一定要加快建设步伐,厂房已建好的企业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早日投产。 座谈会后,龙卫东一行到现场参观了各企业厂房的建设情况。 龙卫东一行还到位于县迎宾路的德江瑞泰置业有限公司了解了该公司的四星级国际大酒店和温州商贸城的拆迁建设情况。 展需要 发展势头强劲
德江第一清官——谭文卫 1913年,国民政府改安化县为德江县,1950年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九十多年的时间,德江的县官如行云流水,匆匆过客。人间正道是沧桑。离任时,贪财手黑,欺压百姓的,人们别出心裁送花圈诅咒,为官清廉,为民做实事的,人们夹道放鞭炮欢送。 1933年,民国22年的县官覃文卫,真的是做到了穿着草鞋来,穿着草鞋走。被百姓称为德江第一清官。世易时移,物是人非,而覃文卫却永远活在当地百姓的心中,当地百姓为他树起一座无形的、永恒的丰碑。 “篙芝成片坨街长,蒲家董家住井旁。”当时城里居民不多,主要居住在董家水井和蒲家池近附两个地方,其它地方的街道都还没有。县衙门就设在安化县文庙内,也就是现在的崇圣茶楼。 接到任命后,覃文卫就悄悄的带着两个人溜进了德江,充分了解德江的民俗风情和治安状况,走访当地老百姓,与百姓促膝谈心,了解百姓疾苦。一身穷人装束,当地群众都不知道他是县长。 由于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对村霸街霸都了如指掌,上任后,杀了几个土匪恶霸,当地群众拍手称快。当时本地人打牌赌博成风,大人小孩都熬更守夜,通宵达旦嗜赌,不从事生产,因此良田荒芜,打架扯皮现象较为普遍,覃文卫就在钟鼎山上修建了一个文昌阁,意为倡导大家弃赌从文,暗示大家走正道。同时叫人铸了一口三十多斤的大钟挂在上面。钟是白铜铸的。每天早晚撞一次,要求当地百姓早上闻风而起,晚上闻钟而息。凡违反者抓来问罪。后来,民风渐纯。为了帮助当地百姓发展生产,覃文卫多次亲自带领当地百姓上山伐木,抬木料,修路、修学校。犀牛山上,文笔峰下,到处都留下了覃文卫的足迹和汗水。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鬼子从广西打到独山,美国和日本的战斗机多次飞过德江上空,白铜钟又作为防空警报。群众凡听到钟响,就迅速躲藏起来。日本鬼子的轰炸机没有扔炸弹,当地群众有幸避免了飞机拉屎。 文革期间,白铜被人偷来卖给了土产公司的罗金祥,文昌阁也同时被毁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