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雪月情 静思雪月情
雪月情思
关注数: 5 粉丝数: 4 发帖数: 3,392 关注贴吧数: 39
公务员工作突出被借调至省直机关 6年后遭清退只看楼主收藏 “虽然是借调,关系一直没正式转过来,但被明确告知得回到原单位时,还是感觉突然和失落。”这是31岁的张成(化名),这一周的心情,“有点低落”。   张成所在的单位正在清退“编外”人员,因为是借调的,所以他成为了其所在单位100多号被清退人员中的一分子。“回到原单位上班,工作上的事情暂且不说,生活上马上就会面临很多具体的矛盾。”张成说,“清退以后的路如何走,还没最后决定。”   本报记者谢功梅 实习生王燕 长沙报道   “原有的生活被打断,现实很矛盾”   2007年,25岁的张成因为在郴州某基层单位工作突出,被“借”到了省直某局机关上班。“但工作关系一直在原单位挂着,没能正式调进省局。”   岁月如梭,张成已被“借”到省局工作了6年。6年里,张成在省会长沙按揭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子……   “局里人事处并没直接通知我们开会,而是由处长代为通知的。”张成说,当时处长通知他将被清退时感觉也有点为难,“处长是我的直接领导,共事了五六年,对我工作能力也比较认可,突然他要通知自己的下属接受清退的现实,是有点难为情,但他也没有办法,这个我能理解的。”   张成所在的单位,此次总计有100多人属于被清退对象,其中不少属于从下级单位借调的。“接到处长的正式通知时,内心里确实有点难受,除了工作以外,眼下最重要的是生活轨迹又将被彻底改变。”张成说,现在家安在长沙了,孩子也还小,只有两岁多。他自己是独生子,父母退休后也从下面市州到长沙跟他一起生活,帮着照看孩子。“被清退回原单位上班,意味着我得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这对家庭生活是影响很大的,有很多的现实矛盾,别的不说,如果生活在一起,家里有点什么事情,自己总归还能照顾得到。而一旦回到下面市州基层单位上班,那日常家里有什么事情,只能靠妻子及年迈的父母分担了。”   “会不会在原单位干下去,很难说”   面对即将到来的改变,张成说自己的父母反而比自己更能接受。“可能是思想比较传统,父母劝自己接受清退的现实,暂时先回原单位上班。”张成说,“在父母看来,虽然被清退回原单位,但总归是个事业单位,算得上是体制内的人,别的不说,工作安稳。”   “但我自己并不一定会接受这样的命运了。”张成说,体制内的普通公务员或职员,收入并不高,“回到原单位,到手的月收入不会超过三千块钱,还得要面临家庭生活的两地分居,家里事情无法照顾到,所以我也不排除辞职,跳出体制内,反正现在因为收入低,公务员辞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张成告诉记者,能从下级单位借调到省直单位工作的人,在原单位基本都是比较优秀的人才。他们被借调到省直单位工作后,在单位里基本是具体做事的人,只是由于省直单位编制有限,不少被借调人员长时间里都很难实现正式调动,很多人即便被借调多年,但工作关系仍在原单位。   “这次被清退的,很多都是一线工作人员。”张成笑着说,既然已接到正式清退的通知,那他也开始调整心态,坦然接受这样的“命运”。“在办完工作交接后,就准备回原单位报到,至于会不会真的在原单位干下去,现在还决定不了,一切等过完春节再说。”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sohu.com%2F20140116%2Fn393604154.shtml&urlrefer=5022a45bc11234e2b76a17d4598cde69 news.sohu.com false 人民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ah.people.com.cn%2Fn%2F2014%2F0116%2Fc358314-20398969.html&urlrefer=bdc713d646b7739676688b0a1920b9e2 report 1559 “虽然是借调,关系一直没正式转过来,但被明确告知得回到原单位时,还是感觉突然和失落。”这是31岁的张成(化名),这一周的心情,“有点低落”。张成所在的单位正在清
北京一企业家捐50万元给阜城老家建养老院  致富不忘故乡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北京一公司董事长多跃刚捐资50万元,在老家阜城县建桥乡西多村建起了高标准村级养老院,在当地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企业家捐建高标准养老院   2013年12月26日,记者来到了阜城县建桥乡西多村。说起多跃刚捐资50万元给村里建养老院的事儿,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哥,交口称赞。村支书多国元带着记者来到一处主体已建好的院里说,这就是多跃刚捐资兴建的养老院,房子的圈梁都是混凝土浇筑的,可以抗8级地震。养老院有9个房间,可以入住27位老人,配备了伙房、餐厅、锅炉房、值班室。冬天采用地暖取暖,夏天备有空调,每间房配有单独的卫生间。现在主体已建好,为了保证房屋质量,天冷就停工了。总体来说,等到明年五一前后就可以入住了。   记者看到建设中的养老院院落很大,院落向北有一个广场,里面有很多健身器材。广场西边是图书室、东边是卫生室。  村里实行“以地养老”   多国元告诉记者,他们村共有541人,其中60岁以上的109人。养老院有了,怎样养老?村里决定以地养老,无人照顾的体弱多病村民、残疾村民、60岁以上的留守村民都可以搬进养老院居住,把地交到村里的合作社,由合作社经营,村里把钱交到养老院供赡养老人用。另外,村集体里还拨出5亩地给养老院种菜种粮。   今年69岁的单身老汉多保贤说,他原来住的老房子坏了,多年来一直住在侄子的房子里,冬天只能生煤炉子取暖,夏天连电扇也没有。“听说养老院的条件可好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还紧挨着村里的卫生室,太方便了。等养老院一建好,我就搬过去享享清福。”   希望老人们安享晚年   说起捐资建养老院的初衷,北京东方诚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多跃刚说,他的老人跟着他在北京生活。前段时间,他回到老家看到村里的几个孤寡老人日子过得很难,一些留守的老人还无人照顾,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于是,他就想掏些钱给村里老人们建个养老的地方,让他们幸福快乐地安享晚年。“退一步说,有养老院这么个地方,即使不到养老院住,村里的老人们也可以有个地方时常聚聚,日子就会开心许多。”西多村互帮互助成风气   在西多村村支书多国元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从1996年以来,村里好心人们的捐资事项及金额。以下为节选:   1996年5月,多新昌、多维旭、多维宽等自发捐资1万余元,对全村的排水沟进行了修建。   1998年修村南柏油路捐资10万元。捐资人:多新忠、多跃强、王金栋等。   2011年春节,多跃刚为村民发米、面、油等食品,价值2万余元。   2013年为基层建设年,为改变家乡面貌,多人捐资建设家乡。捐资人员有:北京多维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多维旭、多维宽捐资120万元;北京东方诚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多跃刚捐资50万元;北京京顺达彩钢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多新昌、多新忠捐资14万元;北京富城发彩钢钢结构有限公司多运合捐资10万元;北京京沧诚彩钢钢结构有限公司多金林捐资6万元。   2013年9月,村民陈风英突患脑出血,邻居徐秀荣500元、范小芹600元、高文阁500元、楮金英400元,自发捐资为其治病,并将其送医。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