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土家仔 宜昌土家仔
关注数: 1 粉丝数: 27 发帖数: 753 关注贴吧数: 3
【文章】湖南出土摆手碑 “官厅”是土家族摆手堂汉语称谓   “官厅堡上人如潮,雪花又伴歌声飘,村姑摆手口吹管,后生食姐身捆草。”是清代诗人描写土家族人在官厅堡上跳摆手舞、吹咚咚喹、玩毛古斯的盛况,但多年来,专家学者们对“官厅”只能音译,无法了解准确内涵。日前,一块170年前的摆手碑在湖南省龙山县被发现,专家认为,碑文佐证了“官厅”是土家摆手堂的另一种汉语书名称谓。   地处龙山、永顺、保靖三县交界之地的龙山县靛房镇抱格村距离县城110多公里,是典型的土家族聚居村,主要居住着彭、田、向三姓人,至今男女老幼仍普遍使用土家语。摆手碑在一个叫“砑咱洞”的山寨发现。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刘军生介绍,整套碑共有3块,发现的这块碑是立在中间的。碑序正文自上而下、自左向右刻有文字,首起文字是“砑咱洞土司官厅碑序”,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祖籍、祭祀、祈福等。碑文中还可以辨别出立碑人田启万、田朝林等十位村民姓名,“道光十八年十二月立”的字样也较为清晰。   龙山县是土家族聚居县,摆手堂、摆手碑等保存较多,上世纪70年代发现清乾隆年间(1762年)的卸甲寨摆手碑,1993年3月发现清道光年间(1844年)的岔堤摆手碑,碑文对摆手舞名称来历、盛况、作用、场所等有详细记录。清嘉庆《龙山县志》记载,“土民设摆手堂,谓是已故土司阴署”。土家语中对土家摆手堂有“耶搓”、“舍巴堂”等称谓,土家人常在摆手堂跳摆手舞、吹咚咚喹、玩毛古斯等,龙山县至今还使用“官厅水库”、“官厅堡”、“官厅坳”等地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刘能朴认为,“官厅”是土家摆手堂的另一种汉语书名称谓,摆手碑实物与古诗歌、地名等互相佐证,“官厅”是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摆手舞圣地,“砑咱洞土司官厅碑”的发现对研究土家族历史、民俗等起到积极作用。原文: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8/11-19/1454633.shtml
[资料]土家族人名结构的历史文化内涵 摘要:土家族人名结构经历了上古、中古和近现代三个历史阶段,各个历史阶段的结构和文化内涵都不相同。上古阶段土家族人名结构担负了土家语言发生学的重任,同时为以后的土家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古时期,土家族人名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经历了指事、象形、爱称阶段。在近代和现代,土家族人名受汉文化浸润,慢慢向汉语人名的格式靠拢,但仍有历史遗存。 人名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认知符号,它的主要功能是便于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流。清代学者对人名的功能作了具体的诠释:“名者,序长幼,辨贵贱,别嫌疑,礼之大者也。”可见人名在社会中的地位。民族不同,人名结构方式也不同。一个民族的人名结构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而且还顽强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心理意识,因而人名结构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土家族的土家语人名结构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上古阶段、中古阶段和近代阶段。因时间差异和时代的不同,各个阶段的结构类型和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 (一)上古阶段土家族人名结构担负了土家语言发生学的重任,同时为以后的土家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古时期,整个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人类的进化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由于人们交往的需要,语言便产生于这个阶段。人类学家曾对这一现象作了生动的描述:“后来,在社会进化的另一时期,我们叫做自然现象的那种东西显示了一个趋势,即变成除去任何其他因素的唯一知觉的内容,那时这些因素将具有信仰的面貌。但是在没有这种‘分裂’以前,知觉仍然保持着不分化的统一。像某些原始民族所用的词那样,也可以把这种知觉叫做‘多式综合的’知觉。”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呢?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就是说劳动创造了语言。语言产生以后,就会发挥它的巨大功能,语言的功能是充当交流的工具。所以语言学家说:“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 这种创造开启了人类文明划时代的新纪元。由于上古时期是语言刚刚萌芽时期,所以土家族人名命名方式是随意的,带有强烈的原始意义。但它给以后的土家族语言的发展起了奠基石作用。尤其是对土家族的民俗语言的作用更为明显。上古土家族人名散见民间故事和口述历史的文化典籍之中,口述历史的文化典籍有《茅古斯》、《摆手歌》和《梯玛歌》等。其中《茅古斯》所表现的是土家族原始时期的渔猎文化;《摆手歌》所表现的是土家族原始时期的农耕文化;《梯玛歌》所表现的是土家族原始时期的巫文化。《茅古斯》、《摆手歌》、《梯玛歌》,把土家族原始时代的人类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些土家族口头承传的文化典籍是土家族原始时期人类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这些土家族口述的文化典籍中有很多土家族名字,透露了土家族原始人类的一些信息。 首先,从《茅古斯》中看土家语人名。《茅古斯》是土家族原始戏剧。其中出场人物不多,有名的只有三个。但演出《茅古斯》前所要敬奉的八部大王是土家族原始时代八个部落首领的名字,他们依次叫熬朝河舍、西梯佬、西呵佬、里都、苏都、那乌米、拢此也所也冲、接也会也那飞列也。从这些名字看来,既无规律可循,又无具体表达的意义(至少可以说现在还未弄清它们的具体意义)。听读起来,很不流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八部大王的八个人名均是用土家语命名的。八部大王时代是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能有这样的人称符号也是很了不起的。《茅古斯》剧中的人物名称分别叫拔普卡、葩妮池(女)、沃比爹等,这三个人名都是土家语,并还能在当今土家语中找到对应的答案。 《摆手歌》中也有很多土家族人名,他们是:雍尼、布所、日客额、地额额、匠帅拔佩、洛雨、墨比卡巴、春巴嬷嬷、墨贴巴、傩贴巴、依窝嬷嬷、头嘎、西朗等。其中雍尼、春巴嬷嬷、依窝嬷嬷、西兰是女性,头嘎是中性人物,可男可女。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份职业。雍尼、布所是繁衍人类的始祖(相当于汉文化中的傩公傩母),日客额、地客额是土家族先民中见义勇为的两个能人,匠帅拔佩是土家族先民中的英雄,洛雨是射日勇士,墨比卡巴是土家族先民中的大富豪,春巴嬷嬷是婴儿的守护神,墨贴巴是土家族先民中至高无上的天神,傩特巴是土家族先民中的吝啬者,依窝嬷嬷是土家族传说中造人的始祖,西兰是土家族先民中的织锦能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