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院_大小姐 三千院_大小姐
关注数: 0 粉丝数: 8 发帖数: 1,175 关注贴吧数: 8
[翻译资料]发现两个头的史前爬行动物化石 发现两个头的史前爬行动物化石科学家发现一只恐龙时代的幼体两个头的水生爬行动物化石。"当我看见化石遗骸的第一反应是‘啊,我的上帝!' " 法国巴黎国立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首席研究员Eric Buffetaut说 。"你简直不会认为有这种事,因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罕见了。"这个发现, 被详细发布在2月22日的《生物学杂志 (journal Biology Letters)》 ,标题为《记录已知最早的先天轴叉缺陷的活体爬行动物(marks the earliest known occurrence of a well-known birth defect, called axial bifurcation , in living reptiles)》。这种两个头现象发生在胚胎被损坏并且一些身体器官出现两次的时候。Buffetaut和他的同事告知了化石遗骸的形成地点是中国东北的义县(Yixian), 这里拥有丰富的羽毛恐龙和早期鸟类遗骸化石。化石显示,这是一只凌源潜龙(Hyphalosaurus lingyuanensis), 大约死于1亿2千年前的早白垩纪。 潜龙不是恐龙。它属于一个不同的分类,这类原始半水生的生物叫离龙类(Choristoderes)。一些离龙类看起来像蜥蜴或鳄鱼, 但有些则类似了蛇颈龙(plesiosaurs), 有圆筒状的身体, 短尾巴, 桨一样的肢体和蜒蜒的长脖子的水生古老爬行动物 — 像有些传说中尼斯湖水怪的缩小版本。潜龙属于后期的离龙类。两个头的化石刚好超过三英寸长, 成年潜龙能长到三英尺长, 看起来就像尼西(Nessie, 尼斯湖水怪)的孩子 。"但是,它们的肢体与蛇颈龙并不相似 " Buffetaut 说。"它们的肢体与蜥蜴相似。"这只二个头潜龙死因不明。"它似乎是幼体, 并且或许它仍在孵化(still-born)" Buffetaut告诉《生命科学(LiveScience)》杂志的记者。"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它都不能活很久。"新的幼体潜龙标本不仅有二个头; 并且它还有二个脖子。这种罕见的畸形在包括蜥蜴, 蛇、海龟和陆龟之中现代爬行动物也是存在的 。我们也知道有包括绵羊, 小猫这样的两个头哺乳动物,但这些动物一般不能活很久。"两个头的爬行动物可以设法存活一段时间, 大概是因为它们的脑子和行为比鸟或哺乳动物简单" Buffetaut认为。http://www.foxnews.com/story/0,2933,244603,00.html
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肉食恐龙 同时也是最大的两足动物和纯陆生肉食动物自从棘龙被发现之后,它们成为最长与最大型兽脚类恐龙的候选者之一,但一般大众对於棘龙的巨大体型并没有概念,直到棘龙出现在2001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 III》(Jurassic Park III),以及2005年对於它们新标本的叙述。休尼博士(Friedrich von Huene)与数十年后的Donald F. Glut都在他们的调查中,将棘龙列为最巨大的兽脚类恐龙之一;棘龙身长为15公尺,重量为6公吨以上。在1988年,格里高利·保罗(Gregory S. Paul)也将棘龙列为最长的兽脚类恐龙;身长一样被叙述为15公尺,但估计的数据较低。 最近根据新标本的估计数据,将棘龙身长估计为16到18公尺,体重为7到9公吨。至少一个未公布的调查,显示棘龙的体重为12到19公吨;这些数据是根据所估计的身长为17.4公尺,以及将原型标本中最大的脊椎骨(21公分)与重爪龙最大的脊椎骨相比较而得来的。因为原型标本是来自於未完全成长的棘龙个体,这意味者它们的极大身躯,以及未知的体型上限。然而,提出这些数据的人员最近将数据调低,接近於克里斯提亚诺·达鲁·沙索等人所提出的体型大小。François Therrien与唐纳德·亨德森在一个最近的研究中根据头颅骨长度来推算比例,发现之前所估计的数据中,身长太长,而体重太轻。他们的估计为身长12.6到14.3公尺,而体重为12到20.9公吨。但他们的研究遭到批评,因为他们所选择的大型兽脚类对照组,以及他们所建立的棘龙科头颅骨;大部分的大型兽脚类是以暴龙科与肉食龙下目作为基准点,而它们与棘龙科恐龙有不同的体格。 需要更完整的化石才能解决这些关於体型上的争议。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自贡的评价(转帖) 自贡以“恐龙之乡”闻名中外,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奠基人、原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杨钟健教授:“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 1982年5月20日,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将军视察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时题词:“恐龙群窟,世界奇观”。 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生物学家周明镇教授:“化石数量之多与密集程度之高,代表个体之众,化石保存的精美完好,都令人惊赞不已!”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恐龙研究专家董枝明研究员:“大山铺这个点,毫无疑问是世界恐龙研究者必须朝拜的地方,要想弄清楚恐龙的进化,不到这里来是不可能的。”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著名恐龙研究专家何信禄教授:“中侏罗世的恐龙和伴生动物,凡是应该有的大山铺几乎全部都有了,就这个意义上说,大山铺恐龙动物群是无与伦比的。” 美国地质古生物代表团的众多专家:“这是近二十年来世界恐龙发掘史上的最大收获。” 美国著名恐龙研究专家J·麦克因托什教授:“看了大山铺这个恐龙动物群后收获很大,在自贡地区对蜥脚类的进化问题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在自贡地区有可能解决蜥脚类恐龙进化之谜。” 加拿大国家自然博物馆副馆长、著名恐龙研究专家D·罗素博士:“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展览,真令我既高兴又惊讶。大山铺的恐龙化石简直太丰富了。这里的化石埋藏和标本陈列犹如一部中侏罗世的史书,非常精彩地展示了那段恐龙生活的时代。” 中国地质博物馆潘江教授:“自贡恐龙化石以其数量丰富、门类众多,保存完好、埋藏集中,并产于中侏罗统而闻名遐尔,享誉中外,为中华之国宝、天府之遗产。”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任知菲教授:“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遗址的确令人震撼,应尽把这里的恐龙化石研究成果整理出来,向世界公布。”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记者约翰·诺伯尔:“我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我们去过巴西、阿根廷、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参观恐龙,但这里的确是我们见到的最壮观的恐龙化石埋藏之一和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