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的女子 水作的女子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687 关注贴吧数: 12
娟姐姐是我心中永远的紫衣姐姐 大师的作品多年来被港台和大陆的导演拍了好多个版本,一样的剧本一样的台词,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演员,诠释着同一个的角色,可是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不变的形象,即使多年之后仍然难以磨灭,就象翁美玲版的黄蓉,李若彤版的小龙女一样,娟姐姐在我心中是独一无二的紫衣姐姐,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和比拟的 她把一个英气十足,宽洪大气的一代侠女演绎得自自然然真真实实,让我相信她就是紫衣,武林之中,自信独立,大敌当前,不畏艰险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代侠女的风范,一袭紫衣飘忽于皑皑雪山的深处飒爽的英姿卓然独立,傲视冰雪,身负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一个人独闯江湖,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和她一样身世坎坷的胡大侠,一样的不幸遭遇让两个人相互怜惜,在一次又一次的相遇相逢之中,他们相知相恋,互生情愫;在胡大侠的帮助之下,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之后,大仇终于得报,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以为她可以和胡大侠双双归隐,双宿双飞,从此过着安然恬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可是命运对这个从小无父无母的苦命女子的捉弄还没有就此打住,她曾经对养育她的师傅盟誓,如果大仇得报,她就要了却尘缘,剃度出家,遁入空门,当年佛前发下重誓的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将来的一天她会遇见了他,一个让她铭心刻骨,一辈子也忘不掉的人,此时的她不得不割舍她与胡大侠的真挚感情,任凭胡大侠雪中独立,风中遥望,梦中想念,她已经不能回头了,一生的命运早已在母亲离她而去之后悄然改变,纵然是情深似海,缘系今生,她还是选择了信守诺言,履行她对师傅的责任 今天的她已经不再是被仇恨装得满满的,取而代之的是和胡大侠患难的真情,就在情海的最深处,她要她自己斩断情丝,永永远远地离他而去
红楼一梦 一开始没有读红楼,是先看得电视剧红楼,觉得剧中那些哥哥姐姐十分漂亮,那个时候我觉得宝钗的行动举止,言语神态简直是让我为之一震,无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她都能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一一应对;而黛玉更是让我极度欣赏,她是那么弱不经风,又是那么才思敏捷;后来看了电影红楼,陶慧敏饰演黛玉,印象最深的是当黛玉听傻大姐说宝玉要娶宝钗,当时如五雷轰顶,回到房中吐了一口血,绝望之中焚烧了宝玉送她的帕子,之后于宝玉同宝钗大喜之日含恨而亡,临终之时口中依然唤着宝玉的名字,看到此时,我已是哭成一个泪人,仿佛我的心也跟着黛玉去了,当时那样的一种感受太强烈了;之后我的一位朋友借给我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作红楼梦诗词解析,读了主要人物的判词和葬花吟,桃花行,秋窗风雨夕,那个时候的我是豆蔻年华,还不大懂其中真意,但是多多少少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和黛玉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知道了她之所以行动爱恼是因为她从小体弱多病,母亲早逝,到祖母家没过多久父亲又撒手人寰,多年以来寄人篱下,好在有一个宝玉可谓知己,可又偏偏来了一个宝钗,又是一个大家千金,人人喜爱,虽说宝玉仍只念木石前盟,可怎奈众人眼中的金玉良缘,还有之前湘云的厌黛亲钗,到了中秋和黛玉联诗的时候,说宝姐姐撇下了她们,和妈妈还有哥哥一起过中秋去了,此时的湘云才恍然意识到原来黛玉和自己一样,一样是无父无母之人,一样是没有兄弟姐妹,一样是纵居绮罗丛,谁知娇养?这样的中秋之夜,她与黛玉有了惺惺相惜同命相连的感受,黛玉用冷月葬花魂对她的寒塘渡鹤影,她由衷地怜惜起黛玉来;一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书摊儿上买了一本红楼,回到家之后翻看了起来,第一遍只看有关于宝黛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懂得了电视剧和电影里很多不明白的情节;对黛玉更加喜爱,对宝钗较之先前也有了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第二遍把前八十回都看过了,对人物关系和性格特征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先看得电视和电影,所以随着情节的发展,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就会从书中跳出来,和雪芹先生一起讲一个大观园的故事给我听;我现在仍喜爱读红楼,袭人,晴雯,香菱,平儿,鸳鸯,雪芹先生对她们都倾注了那么多那么多的感情,那传神的文字今人读来依然栩栩如生犹如亲历,我要谢谢雪芹先生,我要替千千万万个喜爱红楼的朋友谢谢雪芹先生,如果没有红楼,我们的日子该是多么的乏味,我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的空虚,我们的感情将要寄往何处?我们今天之所以有缘在这儿读红楼,说红楼,议论红楼,品味红楼,这都要感谢雪芹先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