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圣贤 齐鲁圣贤
关注数: 71 粉丝数: 97 发帖数: 4,615 关注贴吧数: 48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一八事变的硝烟虽已散尽,但白山黑水间“不做亡国奴”的呐喊、山东大地上五大宗教界与各族群众并肩抗敌的身影,始终在我心头滚烫。我家几代人的故事,恰是这宏大史诗里的一缕微光——响应党中央号召,爷爷拉起“农民抗日救国运动会”凝聚汉回乡亲,父亲和二叔在回民抗日小分队与壮、满等各族战友共守战壕,二叔后来成为毛主席警卫员,亲见警卫班里那座“小民族园”里,夜里轮岗时一杯热汤传递的暖意。这些往事让我愈发懂得: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基,从来扎在“团结一心”的土壤里;从战时浴血到和平共建,这股力量始终在传承中蓬勃生长。爷爷总说,1938年那“农民抗日救国运动会”哪里是“运动会”?分明是把村里汉、回乡亲拢在一块儿的“抗敌哨”。回族阿爷悄悄将地窖改造成伤员隐蔽点,汉族大娘连夜蒸出干粮往山里送,就连十岁孩童都懂事地帮着望风——没人算过“自家亏了多少”,心里只认一个理:“保住这片地,大家才有家”。后来父亲和二叔趴在战壕里,与各族战友分吃半块玉米面饼子,子弹飞过时递过去的哪里是食物?是“共赴国难”的赤诚。这正是抗战精神最动人的底色:在“保家卫国”的大目标前,所有差异都成了“我们”之外的细枝末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就在烽火里淬成了钢。如今我守着亲手创办的山东大成钢构,看厂里数百名各族员工并肩干活,总想起爷爷那句“人攥成拳头才有力”。回族的马师傅带汉族徒弟,常挂在嘴边的是“手艺传谁都是传咱中国人”;车间里赶工期时,各族工友围着图纸琢磨、搭手帮忙,汗珠子掉在一块儿,倒让我想起父亲说的“战场上不分你我才打得赢”——和平年代的团结,原是在车间里共破难关,在烟火气里共暖人心。就连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后岗村,也藏着同款“团结密码”。这村子回汉混居,前些年曾因宅基地、灌溉用水红过脸,是出了名的“乱子村”。2012年建“和为贵”说事室时,我特意在墙上挂了张老照片:当年回民抗日小分队和村民的合影里,汉族战士搭着回族队友的肩,笑得格外亲。每周四“说事日”,回汉村民围坐喝茶,村干部不急着论“谁对谁错”,先讲“当年你俩爷爷共守一口井”的旧事儿。有次马大哥和汉族邻居因浇地吵到这儿,一提“你阿爷当年还把水让给伤员喝”,两人红了脸,转头就商量“先紧着他家浇”。如今村里15年无信访,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无邪教示范村居,回汉乡亲共修水渠、共办合作社,回族大叔教养牛羊的手艺传了汉族徒弟,汉族婶子做团圆月饼时总喊上回族姐妹,日子过得像拧在一起的麻绳,紧实又暖和。这份团结的实践,也成了跨地域交流的纽带。不久前,新疆英吉沙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来参访,在大成钢构的分享会上,大家围着“后岗村集体活动画面”讨论“为党工作、服务社会”的意义;在“百年党群文化展示馆”里,“周四说事流程图”和“礼之用,和为贵”的展板前,学员们翻着“小事共议、难题共解”的案例,不住点头。走到党群文化长廊,指尖触到“农救会、回民支队”的历史脉络时,有学员感慨:“原来你们的团结不是喊口号,是从爷爷辈传到现在的实在事儿。”作为政协少数民族委员,我常站在厂里的民族团结文化墙前想:爷爷那辈人用“抗敌”建构共同体,父辈用“坚守”延续共同体,咱这辈人该用“共建”让它长得更壮。往后既要把这些小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看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你递我一块馕、我帮你搭把手”的暖;更要把民族员工技能站办扎实,带着后岗村乡亲搞产业,让各族同胞日子越红火,心贴得越近。从九一八到今天,从烽火到炊烟,变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血脉里的“我们”。告慰爷爷攥紧的拳头、父亲扛过的枪,或许就是让各族同胞的手牵得更紧,把这共有精神家园,建得像咱山东的泰山一样,扎实、厚重,生生不息。这是先辈传下的嘱托,也是咱这代人该有的担当。(作者张明武系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后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济宁市政协委员)来源:济宁市委统战部
抗日战争期间道士纷纷下山尽自己一份力 在儒释道三大宗教中,儒教和道教都属于中国的本土宗教。俗话说,乱世出道教,安世出儒教,可见道教对我国的历史的推进有着不小的影响。道教据创立至今已经有1800余年,它讲究天人合一,道家的主要核心思想就是黄帝和老子的思想的结合体。那么在八年抗战时期,道教的那些道士们都在干什么。【图片】我们都知道,道士们整天就是在修炼,他们讲究无为而治,就是不问天下世事,安心的修炼,寻求现世的解脱。一般的道观都建在山上人烟稀少的地方,为的就是不让人打扰。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很多的道士都纷纷下山 m,为抗日战争尽自己的一份力,真是颠覆了人们对道士的认知。【图片】在我们的认知里,除了那些不问世事修炼的道士,还有一些就是算命的,怎么都跟抗日英雄联系不起来。但是在民族危难之际,很多的道士并没有选择退隐山林,而是勇敢的站了出来。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浴血奋战。【图片】李本纯就是这样一位道士,他是武当武术龙门派第十五代大师,在武当山修道习武多年。抗战爆发后,他便带着众弟子去部队里教授武功。民国二十六年冬,日军空袭部队驻地,李本纯在轰炸中失踪。弟子四处寻找,始终都没有找到。【图片】程定远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他自幼身体瘦弱多病,于是便跟当镖师的二哥学功夫。16岁那年,他拜武当道士汪兰斋为师,练习功夫。不久又到武当淮河派大师萧尚义名下为徒。武当淮河派武功以八卦为功法理论基础,基本功很讲究桩、步。其拳谱与其他太极拳歌诀多有相近之处,有御侮自卫的实战效果。日军占领南京后,程定远告别师傅萧尚义,离开武当山。他辗转南方数省,先后在江西宁都、赣南等地驻军中传授武功,“拳剑雪耻”、“青囊济世”为宗旨,传武、医民。抗战胜利后,程定远在南昌开设诊所,专治跌打损伤。【图片】除了这两位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道士,他们尽自己的所能,用武功的上战场战斗,有医术的救人,他们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