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sawssscu
wssawssscu
关注数: 7
粉丝数: 16
发帖数: 1,655
关注贴吧数: 12
全新kpw4背壳的类肤材质用酒精擦一下没事吧? 新买的全新未拆封kpw4,出厂日期不知道怎么看,反正到手的时候开机显示电池没电,这型号停产比较久了,我手上的这台估计也是很久以前生产的。虽说是全新,但是背壳上有一些黑点,我用75%的酒精喷在眼镜布上去擦了一下擦掉了。今天才想起酒精会不会腐蚀这种类肤材质?或者说暂时没事,但是酒精加速了这种类肤材质的老化或溶解?而且今天才想起,其实还有清水这种东西,可以先试试清水,擦不掉了再用酒精的
kindle最新的系统是不是不能从电脑上向kindle里拷文件了? 如题。 看到一篇ks的帖子,说ks更新到最新的系统,就不能像以前一样插电脑上向kindle里拷书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是只有ks这样,还是所有kindle都这样?我还有很多本地书,还想买几台kindle回来看呢,其中就包括了ks
小湃这个品牌的东西怎么样?T1如何? 小湃这个品牌的东西怎么样?和创维什么关系啊? 目前看上两款,一款酷开的P9,一款小湃的T1,不知道哪个好点?
创维酷开P9怎么样?和极米z6x怎么选? 我就是随便看看本地电影。 1号那天酷开P9京东799,不知道这款用起来怎么样?这个价怎么样? 另外看到去年双十一极米z6x大约1700的价位,好像也不错,不知道抖1080的dlp和单lcd比起来效果怎么样?
墨案迷你阅一代有没有翻盖唤醒功能? 如题。就是墨案那个5.2寸的迷你阅一代,有没有翻盖唤醒的设计?
calibre脱壳的书拷入kindle一直卡住 今天把我kindle上的书下载下来,并用calibre脱壳。 我保存了2份,一份是源文件拖入calibre后直接保存,另一份是执行了转换azw3操作后保存的。 无论是哪种,在用电脑拷入kindle的时候总是拷不进去,表现就是进度条不动,或者是选择3个文件拷入,只有1-2个文件拷进去,然后进度条就不动了。这个时候关闭kindle的窗口,再打开我的电脑--打开kindle,里面什么都看不到,过一会窗口就显示未响应。如果新开一个我的电脑的窗口,里面也是不显示盘符,窗口不响应,此时只能强行拔掉kindle的数据线,拔掉后电脑就正常了。 我以为是不是某次的操作损坏了kindle的闪存,于是把kindle里的书清空重启试了下,问题依旧。 我又用zilb上下载的书,以及kindle上下载的未脱壳的书试了下,拷入正常、阅读正常。 有没有高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calibre脱壳的书拷入kindle一直卡住 今天把我kindle上的书下载下来,并用calibre脱壳。 我保存了2份,一份是源文件拖入calibre后直接保存,另一份是执行了转换azw3操作后保存的。 无论是哪种,在用电脑拷入kindle的时候总是拷不进去,表现就是进度条不动,或者是选择3个文件拷入,只有1-2个文件拷进去,然后进度条就不动了。这个时候关闭kindle的窗口,再打开我的电脑--打开kindle,里面什么都看不到,过一会窗口就显示未响应。如果新开一个我的电脑的窗口,里面也是不显示盘符,窗口不响应,此时只能强行拔掉kindle的数据线,拔掉后电脑就正常了。 我以为是不是某次的操作损坏了kindle的闪存,于是把kindle里的书清空重启试了下,问题依旧。 我又用zilb上下载的书,以及kindle上下载的未脱壳的书试了下,拷入正常、阅读正常。 有没有高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我的2022年阅读总结 从小就爱阅读,却很少做读书记录。更可悲的是从高中起,我的阅读能力就不在状态,仿佛失去了阅读“长篇大论”的能力。经常是读个几十页,然后就放下了,等过段时间再看,前面讲的什么都忘了,于是又得从头看起。就拿余华的《兄弟》为例,每次都看到60页,然后就不看了,隔三五个月再拿起来,得从头看起才知道讲了什么。如此反复了好多次,直到两个同事分别把这本书拿去看过一遍,我还停留在李光头偷看林红屁股那一幕。 这一状况持续了很多年,直到2021年国庆节才出现改观。国庆长假的某一天,我拿起了反复阅读至90页就停下来的《中国哲学简史》,然后一鼓作气从第一页看到一百多页,从此以后阅读状态仿佛就回来了。那段时间陆陆续续读了一些书,心里自然是很开心的。到了年底,突然觉得应该给自己做个年终读书总结:这一年读了哪些书,哪些感觉好,哪些感觉不好。随便拉拉杂杂写点东西就好。既是自己的阅读记录,说不定也能给别人参考。同时也激励一下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继续用阅读提升自己,对抗洪水般的公众号和短视频的侵扰。于是有了我第一篇年度读书总结。 一、2022年读书总述 2022年读完的书不多,总计16部。11部是在kindle上阅读的,5部阅读的纸质书,这其中还有几本是2021年阅读过一部分、2022年才读完的。说起这两种阅读方式,在我这里是互补的关系,并不存在竞争。纸质书当然是上上之选,一般来说页面也比kindle大,缺点是占地方,我现在就几乎没有放置纸质书的空间了。如果无意中能腾出一些空间放置新购的纸质书,我的幸福感是满满的。Kindle胜在便携,4GB的空间就可以存储很多很多书了,但Kindle的缺点是没有纸质书那样的质感,页面也小,也就是一本小开本图书的大小。除了视觉接近纸质书,其他方面到底还是数码产品的感觉。此外,kindle用来读学术书籍不太合适,因为很多时候需要前后不停地翻阅对照,而这是纸质书的优点。看到以上缺点,可千万别认为kindle类产品可有可无,从大部分的阅读场景来说,kindle类的电子书阅读器还是好过平板、手机的。 纸质书和kindle如何选?在我看来,成年人就不做选择题了,家里囤些书,出门带个kindle,这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吗?我的kindle是花200元淘来的打卡的咪咕,在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产品。要说缺点,就是当时怕自己坚持不下来,没有选择自己打卡。其实从我后面的使用频率来看,打卡我是能坚持下来的,kindle在我这里绝对不会沦为泡面盖。 有时候看看自己囤的书,难免有些压力,不知道这么多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后来想想,还是由着性子去阅读吧,自由自在一些,这样阅读的体验更好,阅读的收效也更大,有时候如果不想阅读,那么放空一下自己也未尝不可。 二、2022年读书分述 1、漫画:《机器猫》(短篇45卷)、《七龙珠》(42册)如果算上《机器猫》,我应该看过17部书,之所以是16部,就是因为《机器猫》还没看完,目前看到14卷。小时候动画片和原著漫画都看过,那个时候大雄和他的小伙伴们就仿佛自己无忧无虑生活的映照,永远不会长大,烦恼永远会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消失。几十年后再看原著,只剩下情怀。当初惊叹一个个小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现在再读甚至觉得有些故事有点乏味。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因为自己成熟了,也可以说是因为纯真不再。这种故事的最大敌人就是年纪和阅历,年纪大了,会给我们一些东西,也会带走另一些东西。《七龙珠》的地位自不必说,应该是很多人对日漫记忆的王冠上的那颗最耀眼的明珠。这次读的还是“原汁原味”的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的版本,又跟着悟空和布尔玛经历了一次探险。这部漫画的前半部分更吸引人,画风也延续了《阿拉蕾》里鸟山明圆圆的风格。后面就成了例行的打怪升级,画风也糙了一些。唯一不同的是,我当初看的结局是悟空带走了欧布直接完结,这次后面还有一个贝吉塔的画面,说还要和悟空一教高下。不知道原著到底是什么样的? 2、本格推理小说:《密室收藏家》、《诡计博物馆》、《绝对不在场证明》这三本都是大山诚一郎写的短篇小说集子,其中《密室收藏家》2021年看过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在今年看完。这三本集子的小说套路都一样:先提出谜题、然后解谜。既然是短篇小说集,当然有些水平高一些,有些水平一般。如果作为休闲的书来说,还算不错。问题就是每篇小说都是固定套路,感觉是为了解谜而解谜,虽然本格派强调的是推理的乐趣,但这样的套路看久了还是会累。另外再吐槽一下这几本书的封面,推理小说弄得和恐怖小说一样,实在太难看了。 3、恐怖小说:《黑段子》周德东的恐怖故事集,2021年看了一部分,余下的今年补完。对周德东的最初印象就是多年前那套773恐怖小说丛书。说起来我对周德东的恐怖小说印象不错,他爱用短句,也不用特别复杂的描写,读起来比较畅快,对恐怖氛围的描写很容易让人带入其中,半夜的时候读真有点头皮发麻。缺点就是虎头蛇尾,最初773里那些短篇,看到结局想骂娘。这本《黑段子》整体感觉一般,还不如他早期的短篇,印象最深的就是以前看过的段子:“有个人刻墓碑,别人问他在刻什么,他说别人把他的名字写错了”,周德东给续了一段。周德东后来写的书我再没看过,看过的书里,我还是推荐《三岔口》,整体情节比较合理,悬疑设置得也很棒,很不错的阅读体验。 4、科幻小说:《克莱因壶》不敢想象这本书是1989年写的,脑洞奇大,绝对神作。最后很难让人说清楚到底哪个是虚拟、哪个是现实。看完后我还有个疑问,小说是近些年翻译的,如果1989年或者稍后的几年有人把它译成中文,那时的语言风格读起来会是什么感觉呢?本书最后还有一部分“续”,我觉得是多余,没有存在的必要,原著结尾戛然而止非常棒。 5、科幻小说:《醉步男》时间旅行的小说,科幻设定和以前看过的时间旅行题材不太一样,但我觉得没宣传的那么神。总体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但说震撼,我觉得不如《克莱因壶》来的大。书中还附了一篇《玩具修理者》,我觉得不够恐怖。 6、社会派推理:《13.67》这本小说的结构很巧妙,从整体上来说,它是社会派推理,每个故事又是妥妥的本格推理,所有故事串起来画了一个圆。这样一来就不像大山诚一郎那几本,读起来让人觉得程式化严重,而是吸引人不断读下去。这本书的故事篇篇精彩,而且都有各自的时代背景,港味十足,像在看辉煌时期的港片一样。由于其中一些内容的原因,这本书并不能在大陆出版。要读到它,要么买港版,要么看电子版。电子版的问题是错别字太多,排版很乱,但整体不太影响阅读。 7、社会派推理:《消失的13级台阶》、科幻:《人类灭绝》这两本小说的作者是高野和明,《消失的13级台阶》先出版,《人类灭绝》在后,我觉得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阅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写作风格的变化。《消失的13级台阶》推理的成分要弱一些,但可读性还是不错,最终的反转是小说悬念设置的高潮,但本书的着眼点却在日本的死刑制度,要了解它当然需要全面理解日本社会,但小说里提到的背景,大约也能帮助读者对此了解一二。我想重点推荐《人类灭绝》,因为这本小说的节奏实在太好,画面感实在太强,就像在看一部好莱坞大片。这是本硬科幻小说,没有生搬硬套的概念和背景,让人觉得很真实,如果在我们身边发生这样的事情,大概真的会像小说里的情节一样发展吧!多说一句,这两本小说书后都附有参考文献,我看过的小说里附有参考文献的,高野和明的好像是独一份,其他的作家并非没有参考过其他文献,但高野和明把它们一一列在书后,也说明为什么他的这两本小说这么扎实。 8、社会派推理:《连续杀人鬼青蛙男》这本书是无意中看到的,忘记是在新华书店还是在京东,看宣传如何如何神,于是乎找来看了。如果你对变态杀人场景的描写感到不适,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除此之外,这本小说绝对够得上优秀,因为它在社会派推理的外衣下,设置了层层反转,喜欢看反转的一定觉得过瘾。另外,本书的中文版也是做了删节,我想不通为什么现在还需要删节那些文字,我觉得放在小说里没有让人觉得很不适。删节的地方并不影响阅读,因此想看的人就没必要纠结大陆版、台版之分了,随便找来一个版本看看就好。 9、历史:《中国近代史》蒋廷黻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这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第一次看的word文档,第二次是kindle,第三次是这本中华书局的版本。对于历史,我所受的教育到高中止,但开心智是始于这本书的。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还是武汉出版社的宣传页面,看着大大的“未删减”三个字,心里当然痒痒的想看看到底写了什么。事后证明武汉出版社的其实也是删减过的,而且市面上一般见到的版本都是做了相同处理的,但就这做了技术处理的薄薄的一册书却给我开启了历史学的大门。它第一次让我觉得历史如此吸引人,中学学的那些到底是什么玩意?问题并不在老师教的不好,而是教材根本有问题,就是历史事件的堆砌而已,脉络是摸不到的,因而也就无从谈历史意义。这本书不一样,三言两语背景就明晰了,再看当时的事件就非常清晰,也就有了谈论历史意义的基础。这本书目前以中华书局的版本为最佳,因为似删非删,可以说是市面上最全的本子了。这个封面是精装本的,此外“国民阅读经典”系列里还有平装本可选。这本书于我有很大的意义,于是我买了精装本,但有人说这种材质的封面多年后可能会裂,这个我买的时候确实没想到,所以应该选平装本? 10、自传:《四十自述》这本书是天猫上恰好有几块钱红包,随便找了个便宜的版本买的。是不是正版不知道,反正是轻型纸印刷,也有错别字,整体不算好。想来天猫的店,加上这种质量,也不至于是盗版,因为正版盗版估计成本一样。 胡适当年在很多方面都开了先河,本书也不例外,也是他当年白话文试验的一部分。现在网上对于胡适有很多负面的评价,我觉得无论他这人的人品如何,写的东西还是值得一看的。胡适的文章最大的优点就是通俗易懂,要论白话的“白”,我觉得胡适是优于鲁迅的,也是我们现在写文章值得参考的对象。现代人写的很多文章,我就不想吐槽了,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还有很多错误。当年这些民国大佬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交待得明明白白,胡适如此,上面说的蒋廷黻也如此。 《四十自述》的第一部分、写他母亲订婚的章节我特别喜欢,用小说的笔法写他父亲母亲的故事,如果按照这样的写法继续写下去,中国文学史上会少一本优秀的自传,但会多一本优秀的小说。虽然没有继续按照小说的形式写下去,但后面的章节也足够优秀,提供了很多史料,也提供了一个自传的优秀范本和白话文的典范。胡适的很多作品都是半部,这本也是,很遗憾没有写完。 11、小说:《飘》我看的版本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傅东华先生的译本,也是本书最早的中文译本,原著出版后不久就出版了。当时买这个版本还有点小郁闷,因为这个版本并不是全译本,有一些冗长的描写译者直接删掉了,那个时候我是一个追求全译本的读者。当时市面上除了这个版本,再就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陈良廷等人合译的版本最为常见。而现在,我把上海译文的版本也买了,打算随后再读读这个版本。 《乱世佳人》电影当年在上海上映的时候引起轰动,随后傅先生的友人就鼓动他把原著译出,也是因为当时这小说在傅先生眼里不算“经典”但“值得一译”,因此才有了傅东华先生这本别具一格的译本。当时我嫌它不是全译本,但现在我觉得它是所有《飘》的译本中最值得一读的,原因就在它归化的翻译处理。傅东华先生采取的策略就是译其大意,不求字字准确,遇到人名地名一律中国化,遇到冗长的描写索性删去,最后收到的效果就是我们仿佛在读一本民国时期的世情小说,很特别的感受。这样的处理读起来未必人人喜欢,但绝对是值得阅读的典范。 说回小说,我不知道这本书是怎么成为女性必读书的,郝思嘉是怎么成为女性独立的代表的,她这个主角着实让我觉得讨厌。她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好嫉妒媚兰,在面对卫希礼的时候还有点蠢,在她身上我看不到多少优点,要说独立精神,也就是在逃离饿狼陀、开办木厂的时候能体现一些正能量,对她我压根喜欢不起来。反观媚兰,才是本书中最强大的女性角色,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所以在媚兰去世后,思嘉才体会到失去媚兰是多么痛苦和无助。卫希礼,就是一个旧时代的符号,终究是要随风而逝的。而白瑞德,与其说与思嘉是一路人,不如说和媚兰是一路人,因为瑞德从事过不光彩的事,但瑞德明白礼义廉耻,并且他相当的现实,他和媚兰是书里最明白的两个人。最后思嘉失去瑞德,用今天话说就是自己作死,耗光了瑞德的耐心,他当然要离开她了。 这本书今天成了经典,但我觉得阅读体验并不算好,因为这本小说太过于絮絮叨叨了,一件小事能写很多页,从而感觉节奏变慢了许多。 12、《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买它是因为当初凑单品二选一,我选了另一本,而这本书始终惦记,最后找个机会还是入手了。一个犹太医生的集中营回忆录,记述了集中营里的岁月,没有多少议论,只是叙述,很多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当年集中营里到底有多少罪恶。多说一句,这本书里有一些错别字和排版错误,我把错误汇总后给后浪的邮箱发过去,结果发现邮箱都印错,后浪要树立品牌,这样的错误着实不该呀。 13、《东南亚的贸易时代》第一卷买这本书是因为买了作者的《东南亚史》,然后知道商务的汉译名著里还有作者的这套《东南亚的贸易时代》。说起来买这书也是让我的强迫症犯了很久,因为手里有书卡,在书店买了《东南亚史》后让店员查查有没有《东南亚的贸易时代》,发现有库存后就让店员进货。到了3套,都没有塑封,能确定是新书,只是存放的时间有点久了,第一卷还好说,第二卷的书角全部有损坏。当时想一是有书卡、不用付现金,二是我让别人进的货,于是就买了。可是买了之后第二卷破损的书角让我强迫症犯了,以至于我差点去京东重新买一套。及至看完第一卷,重新买一套的想法更强烈了。因为第一卷中有排版错误,并且有缺失的内容,这让我实在是很郁闷。 说回本书,这书就是年鉴学派的写法么?真是庞大,第一卷里基本上描述了贸易时代东南亚的方方面面:饮食、起居、住房、农业、娱乐、矿产、社会组织等等,你能想到的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顾及到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有些还比较有趣。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时候的女性地位还比较高,人们受教育程度也比较高,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对贸易时代的论述还有第二卷待读,但我起了个头看了几十页就扔下了,再读估计还是要从头开始读起。这倒不是我阅读能力又退化了,而是因为那段时间工作事情太多,有点疲惫,然后中了新冠,然后就什么都不想做了。这些日子选了本成龙的自传读了读,毕竟比学术著作要轻松点。对第二卷的总结,就留待明年吧!
我的2022年阅读总结 从小就爱阅读,却很少做读书记录。更可悲的是从高中起,我的阅读能力就不在状态,仿佛失去了阅读“长篇大论”的能力。经常是读个几十页,然后就放下了,等过段时间再看,前面讲的什么都忘了,于是又得从头看起。就拿余华的《兄弟》为例,每次都看到60页,然后就不看了,隔三五个月再拿起来,得从头看起才知道讲了什么。如此反复了好多次,直到两个同事分别把这本书拿去看过一遍,我还停留在李光头偷看林红屁股那一幕。 这一状况持续了很多年,直到2021年国庆节才出现改观。国庆长假的某一天,我拿起了反复阅读至90页就停下来的《中国哲学简史》,然后一鼓作气从第一页看到一百多页,从此以后阅读状态仿佛就回来了。那段时间陆陆续续读了一些书,心里自然是很开心的。到了年底,突然觉得应该给自己做个年终读书总结:这一年读了哪些书,哪些感觉好,哪些感觉不好。随便拉拉杂杂写点东西就好。既是自己的阅读记录,说不定也能给别人参考。同时也激励一下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继续用阅读提升自己,对抗洪水般的公众号和短视频的侵扰。于是有了我第一篇年度读书总结。 一、2022年读书总述 2022年读完的书不多,总计16部。11部是在kindle上阅读的,5部阅读的纸质书,这其中还有几本是2021年阅读过一部分、2022年才读完的。说起这两种阅读方式,在我这里是互补的关系,并不存在竞争。纸质书当然是上上之选,一般来说页面也比kindle大,缺点是占地方,我现在就几乎没有放置纸质书的空间了。如果无意中能腾出一些空间放置新购的纸质书,我的幸福感是满满的。Kindle胜在便携,4GB的空间就可以存储很多很多书了,但Kindle的缺点是没有纸质书那样的质感,页面也小,也就是一本小开本图书的大小。除了视觉接近纸质书,其他方面到底还是数码产品的感觉。此外,kindle用来读学术书籍不太合适,因为很多时候需要前后不停地翻阅对照,而这是纸质书的优点。看到以上缺点,可千万别认为kindle类产品可有可无,从大部分的阅读场景来说,kindle类的电子书阅读器还是好过平板、手机的。 纸质书和kindle如何选?在我看来,成年人就不做选择题了,家里囤些书,出门带个kindle,这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吗?我的kindle是花200元淘来的打卡的咪咕,在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产品。要说缺点,就是当时怕自己坚持不下来,没有选择自己打卡。其实从我后面的使用频率来看,打卡我是能坚持下来的,kindle在我这里绝对不会沦为泡面盖。 有时候看看自己囤的书,难免有些压力,不知道这么多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后来想想,还是由着性子去阅读吧,自由自在一些,这样阅读的体验更好,阅读的收效也更大,有时候如果不想阅读,那么放空一下自己也未尝不可。 二、2022年读书分述 1、漫画:《机器猫》(短篇45卷)、《七龙珠》(42册)如果算上《机器猫》,我应该看过17部书,之所以是16部,就是因为《机器猫》还没看完,目前看到14卷。小时候动画片和原著漫画都看过,那个时候大雄和他的小伙伴们就仿佛自己无忧无虑生活的映照,永远不会长大,烦恼永远会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消失。几十年后再看原著,只剩下情怀。当初惊叹一个个小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现在再读甚至觉得有些故事有点乏味。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因为自己成熟了,也可以说是因为纯真不再。这种故事的最大敌人就是年纪和阅历,年纪大了,会给我们一些东西,也会带走另一些东西。《七龙珠》的地位自不必说,应该是很多人对日漫记忆的王冠上的那颗最耀眼的明珠。这次读的还是“原汁原味”的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的版本,又跟着悟空和布尔玛经历了一次探险。这部漫画的前半部分更吸引人,画风也延续了《阿拉蕾》里鸟山明圆圆的风格。后面就成了例行的打怪升级,画风也糙了一些。唯一不同的是,我当初看的结局是悟空带走了欧布直接完结,这次后面还有一个贝吉塔的画面,说还要和悟空一教高下。不知道原著到底是什么样的? 2、本格推理小说:《密室收藏家》、《诡计博物馆》、《绝对不在场证明》这三本都是大山诚一郎写的短篇小说集子,其中《密室收藏家》2021年看过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在今年看完。这三本集子的小说套路都一样:先提出谜题、然后解谜。既然是短篇小说集,当然有些水平高一些,有些水平一般。如果作为休闲的书来说,还算不错。问题就是每篇小说都是固定套路,感觉是为了解谜而解谜,虽然本格派强调的是推理的乐趣,但这样的套路看久了还是会累。另外再吐槽一下这几本书的封面,推理小说弄得和恐怖小说一样,实在太难看了。 3、恐怖小说:《黑段子》周德东的恐怖故事集,2021年看了一部分,余下的今年补完。对周德东的最初印象就是多年前那套773恐怖小说丛书。说起来我对周德东的恐怖小说印象不错,他爱用短句,也不用特别复杂的描写,读起来比较畅快,对恐怖氛围的描写很容易让人带入其中,半夜的时候读真有点头皮发麻。缺点就是虎头蛇尾,最初773里那些短篇,看到结局想骂娘。这本《黑段子》整体感觉一般,还不如他早期的短篇,印象最深的就是以前看过的段子:“有个人刻墓碑,别人问他在刻什么,他说别人把他的名字写错了”,周德东给续了一段。周德东后来写的书我再没看过,看过的书里,我还是推荐《三岔口》,整体情节比较合理,悬疑设置得也很棒,很不错的阅读体验。 4、科幻小说:《克莱因壶》不敢想象这本书是1989年写的,脑洞奇大,绝对神作。最后很难让人说清楚到底哪个是虚拟、哪个是现实。看完后我还有个疑问,小说是近些年翻译的,如果1989年或者稍后的几年有人把它译成中文,那时的语言风格读起来会是什么感觉呢?本书最后还有一部分“续”,我觉得是多余,没有存在的必要,原著结尾戛然而止非常棒。 5、科幻小说:《醉步男》时间旅行的小说,科幻设定和以前看过的时间旅行题材不太一样,但我觉得没宣传的那么神。总体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但说震撼,我觉得不如《克莱因壶》来的大。书中还附了一篇《玩具修理者》,我觉得不够恐怖。 6、社会派推理:《13.67》这本小说的结构很巧妙,从整体上来说,它是社会派推理,每个故事又是妥妥的本格推理,所有故事串起来画了一个圆。这样一来就不像大山诚一郎那几本,读起来让人觉得程式化严重,而是吸引人不断读下去。这本书的故事篇篇精彩,而且都有各自的时代背景,港味十足,像在看辉煌时期的港片一样。由于其中一些内容的原因,这本书并不能在大陆出版。要读到它,要么买港版,要么看电子版。电子版的问题是错别字太多,排版很乱,但整体不太影响阅读。 7、社会派推理:《消失的13级台阶》、科幻:《人类灭绝》这两本小说的作者是高野和明,《消失的13级台阶》先出版,《人类灭绝》在后,我觉得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阅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写作风格的变化。《消失的13级台阶》推理的成分要弱一些,但可读性还是不错,最终的反转是小说悬念设置的高潮,但本书的着眼点却在日本的死刑制度,要了解它当然需要全面理解日本社会,但小说里提到的背景,大约也能帮助读者对此了解一二。我想重点推荐《人类灭绝》,因为这本小说的节奏实在太好,画面感实在太强,就像在看一部好莱坞大片。这是本硬科幻小说,没有生搬硬套的概念和背景,让人觉得很真实,如果在我们身边发生这样的事情,大概真的会像小说里的情节一样发展吧!多说一句,这两本小说书后都附有参考文献,我看过的小说里附有参考文献的,高野和明的好像是独一份,其他的作家并非没有参考过其他文献,但高野和明把它们一一列在书后,也说明为什么他的这两本小说这么扎实。 8、社会派推理:《连续杀人鬼青蛙男》这本书是无意中看到的,忘记是在新华书店还是在京东,看宣传如何如何神,于是乎找来看了。如果你对变态杀人场景的描写感到不适,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除此之外,这本小说绝对够得上优秀,因为它在社会派推理的外衣下,设置了层层反转,喜欢看反转的一定觉得过瘾。另外,本书的中文版也是做了删节,我想不通为什么现在还需要删节那些文字,我觉得放在小说里没有让人觉得很不适。删节的地方并不影响阅读,因此想看的人就没必要纠结大陆版、台版之分了,随便找来一个版本看看就好。 9、历史:《中国近代史》蒋廷黻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这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第一次看的word文档,第二次是kindle,第三次是这本中华书局的版本。对于历史,我所受的教育到高中止,但开心智是始于这本书的。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还是武汉出版社的宣传页面,看着大大的“未删减”三个字,心里当然痒痒的想看看到底写了什么。事后证明武汉出版社的其实也是删减过的,而且市面上一般见到的版本都是做了相同处理的,但就这做了技术处理的薄薄的一册书却给我开启了历史学的大门。它第一次让我觉得历史如此吸引人,中学学的那些到底是什么玩意?问题并不在老师教的不好,而是教材根本有问题,就是历史事件的堆砌而已,脉络是摸不到的,因而也就无从谈历史意义。这本书不一样,三言两语背景就明晰了,再看当时的事件就非常清晰,也就有了谈论历史意义的基础。这本书目前以中华书局的版本为最佳,因为似删非删,可以说是市面上最全的本子了。这个封面是精装本的,此外“国民阅读经典”系列里还有平装本可选。这本书于我有很大的意义,于是我买了精装本,但有人说这种材质的封面多年后可能会裂,这个我买的时候确实没想到,所以应该选平装本? 10、自传:《四十自述》这本书是天猫上恰好有几块钱红包,随便找了个便宜的版本买的。是不是正版不知道,反正是轻型纸印刷,也有错别字,整体不算好。想来天猫的店,加上这种质量,也不至于是盗版,因为正版盗版估计成本一样。 胡适当年在很多方面都开了先河,本书也不例外,也是他当年白话文试验的一部分。现在网上对于胡适有很多负面的评价,我觉得无论他这人的人品如何,写的东西还是值得一看的。胡适的文章最大的优点就是通俗易懂,要论白话的“白”,我觉得胡适是优于鲁迅的,也是我们现在写文章值得参考的对象。现代人写的很多文章,我就不想吐槽了,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还有很多错误。当年这些民国大佬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交待得明明白白,胡适如此,上面说的蒋廷黻也如此。 《四十自述》的第一部分、写他母亲订婚的章节我特别喜欢,用小说的笔法写他父亲母亲的故事,如果按照这样的写法继续写下去,中国文学史上会少一本优秀的自传,但会多一本优秀的小说。虽然没有继续按照小说的形式写下去,但后面的章节也足够优秀,提供了很多史料,也提供了一个自传的优秀范本和白话文的典范。胡适的很多作品都是半部,这本也是,很遗憾没有写完。 11、小说:《飘》我看的版本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傅东华先生的译本,也是本书最早的中文译本,原著出版后不久就出版了。当时买这个版本还有点小郁闷,因为这个版本并不是全译本,有一些冗长的描写译者直接删掉了,那个时候我是一个追求全译本的读者。当时市面上除了这个版本,再就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陈良廷等人合译的版本最为常见。而现在,我把上海译文的版本也买了,打算随后再读读这个版本。 《乱世佳人》电影当年在上海上映的时候引起轰动,随后傅先生的友人就鼓动他把原著译出,也是因为当时这小说在傅先生眼里不算“经典”但“值得一译”,因此才有了傅东华先生这本别具一格的译本。当时我嫌它不是全译本,但现在我觉得它是所有《飘》的译本中最值得一读的,原因就在它归化的翻译处理。傅东华先生采取的策略就是译其大意,不求字字准确,遇到人名地名一律中国化,遇到冗长的描写索性删去,最后收到的效果就是我们仿佛在读一本民国时期的世情小说,很特别的感受。这样的处理读起来未必人人喜欢,但绝对是值得阅读的典范。 说回小说,我不知道这本书是怎么成为女性必读书的,郝思嘉是怎么成为女性独立的代表的,她这个主角着实让我觉得讨厌。她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好嫉妒媚兰,在面对卫希礼的时候还有点蠢,在她身上我看不到多少优点,要说独立精神,也就是在逃离饿狼陀、开办木厂的时候能体现一些正能量,对她我压根喜欢不起来。反观媚兰,才是本书中最强大的女性角色,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所以在媚兰去世后,思嘉才体会到失去媚兰是多么痛苦和无助。卫希礼,就是一个旧时代的符号,终究是要随风而逝的。而白瑞德,与其说与思嘉是一路人,不如说和媚兰是一路人,因为瑞德从事过不光彩的事,但瑞德明白礼义廉耻,并且他相当的现实,他和媚兰是书里最明白的两个人。最后思嘉失去瑞德,用今天话说就是自己作死,耗光了瑞德的耐心,他当然要离开她了。 这本书今天成了经典,但我觉得阅读体验并不算好,因为这本小说太过于絮絮叨叨了,一件小事能写很多页,从而感觉节奏变慢了许多。 12、《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买它是因为当初凑单品二选一,我选了另一本,而这本书始终惦记,最后找个机会还是入手了。一个犹太医生的集中营回忆录,记述了集中营里的岁月,没有多少议论,只是叙述,很多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当年集中营里到底有多少罪恶。多说一句,这本书里有一些错别字和排版错误,我把错误汇总后给后浪的邮箱发过去,结果发现邮箱都印错,后浪要树立品牌,这样的错误着实不该呀。 13、《东南亚的贸易时代》第一卷买这本书是因为买了作者的《东南亚史》,然后知道商务的汉译名著里还有作者的这套《东南亚的贸易时代》。说起来买这书也是让我的强迫症犯了很久,因为手里有书卡,在书店买了《东南亚史》后让店员查查有没有《东南亚的贸易时代》,发现有库存后就让店员进货。到了3套,都没有塑封,能确定是新书,只是存放的时间有点久了,第一卷还好说,第二卷的书角全部有损坏。当时想一是有书卡、不用付现金,二是我让别人进的货,于是就买了。可是买了之后第二卷破损的书角让我强迫症犯了,以至于我差点去京东重新买一套。及至看完第一卷,重新买一套的想法更强烈了。因为第一卷中有排版错误,并且有缺失的内容,这让我实在是很郁闷。 说回本书,这书就是年鉴学派的写法么?真是庞大,第一卷里基本上描述了贸易时代东南亚的方方面面:饮食、起居、住房、农业、娱乐、矿产、社会组织等等,你能想到的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顾及到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有些还比较有趣。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时候的女性地位还比较高,人们受教育程度也比较高,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对贸易时代的论述还有第二卷待读,但我起了个头看了几十页就扔下了,再读估计还是要从头开始读起。这倒不是我阅读能力又退化了,而是因为那段时间工作事情太多,有点疲惫,然后中了新冠,然后就什么都不想做了。这些日子选了本成龙的自传读了读,毕竟比学术著作要轻松点。对第二卷的总结,就留待明年吧!
关于国文A8 pro 之前国文出了一部当当8的换壳版A8,有封闭和开放两个系统的版本,发售价599。今天看到京东上出现了一部A8 pro的预售页面,发售价799,但查不到具体配置。有人知道具体情况吗?
求阅读器推荐 多多上刚刚抽到了传说中的500-100券,只有2个小时有效时间,我要不要买个墨案迷你阅体验一下开放系统?或者买小米多看599/墨案青春版?或者大家还有什么好推荐的?最好是开放系统,不要太贵的(因为已有咪咕,后续还打算买个kpw5)。我这算不算冲动消费
求阅读器推荐 多多上刚刚抽到了传说中的500-100券,只有2个小时有效时间,我要不要买个墨案迷你阅体验一下开放系统?或者买小米多看599/墨案青春版?或者大家还有什么好推荐的?最好是开放系统,不要太贵的(因为已有咪咕,后续还打算买个kpw5)。我这算不算冲动消费
16G的kpw5上架京东国际自营了 1699还不含税,比32G卖的还贵,什么鬼?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pcitem.jd.hk%2F100043782657.html%23crumb-wrap&urlrefer=e4ec28aea42a912d739190d54f6f4f8b
现在购买kpw4是否划算? 最近有人发帖说今年产的kpw5卡大树了,我就又重新考虑是不是要购买kpw4。 前几天我的账号在京东海外自营32G(769元,618前夕是719元),今天有个第三方8G(599元),请问现在这个价买划算吗?还是继续等kpw5?
请教创维搜狐盒子S1安装app的问题 我有一台创维搜狐S1,一直用它看电视,最近用的几个直播软件都很卡顿,打算重新安装,于是今天就恢复出厂设置,然后再安装第三方app。结果按照以前的方法用U盘安装,只能识别出U盘,却识别不出apk文件。请问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另外,我查到说还可以使用连接microUSB的方法安装app,但是没有说怎么操作,请问有人知道怎么办吗?
请问目前在售的kpw5 32G版是不是所谓的签名版? 目前在售的32G版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签名版?有无线充电和自动调节亮度功能?
kpw4 32G的719了,是否还有必要买kpw5 之前经过咨询8u和思想斗争,本着买新不买旧的原则,舍弃更便宜的kpw4,选择产品力更好的kpw5,由于后者卡大树的bug,我选择多等等,等bug解决之后再入手,结果现在京东国际自营kpw4 32G的719,kpw5之前最低8G的839,这几天反而贵了。那么如题所言,我是入手kpw4 32G的?还是继续等kpw5?
开放系统,选哪个? 选项1:墨案青春版(或小米多看一代,这俩其实是同一款) 选项2:文石poke4s 哪家的质量更好些?系统更好些?
主要想用微信读书和京东读书,有什么设备推荐么? 目前在用的是二手咪咕,整体满意。看中kpw5,在等产能正常和bug修复,质量稳定后想入手。最近想起来微信读书和京东读书也领了不少书,想买个设备主要用这两个app,当然最好是各大书城的app都能装。 因为已经有了咪咕,又决定购买kpw5,所以这第三台设备就不想花太多钱了。我初步看了2部:小米多看、墨案迷你阅,不知道怎么样?价位就控制在500左右。由于要求了开放系统,所以续航不报太大希望,断网能1周左右就行。质量要稳定,这样用的时间久,不希望没用多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推荐的么?
主要想用微信读书和京东读书,有什么设备推荐么? 目前在用的是二手咪咕,整体满意。看中kpw5,在等产能正常和bug修复,质量稳定后想入手。最近想起来微信读书和京东读书也领了不少书,想买个设备主要用这两个app,当然最好是各大书城的app都能装。 因为已经有了咪咕,又决定购买kpw5,所以这第三台设备就不想花太多钱了。我初步看了2部:小米多看、墨案迷你阅,不知道怎么样?价位就控制在500左右。由于要求了开放系统,所以续航不报太大希望,断网能1周左右就行。质量要稳定,这样用的时间久,不希望没用多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推荐的么?
kpw5京东第三方店铺这个价如何? 海外版,问了客服说是日版,我的账号目前能做到:8G 939(昨天有货,目前无货状态),32G 1389,包税包邮。各位觉得如何?
有一个kpw4,500元自提,合适不 如题。卖家说去年3、4月买的,用了1个月,成色很新,是国行,自提的话给我算490,但我把序列号发给亚马逊查询是否国行,亚马逊还没给我回复。有点想买,又有点想等5代。求解。在线等回复
请问按我的使用情况要不要更新设备?如更新,kpw4和kpw5如何选? 去年没有参与打卡,最后淘了一个二手的咪咕,用的感觉还不赖,看书看得不亦乐乎。到现在为止,也就用了一年多点而已。没有阅读灯和分辨率低确实是硬伤,但多数情况下对我影响不大。 现在看到kpw5发布,感觉挺不错的,心痒痒。今天京东上kpw4海外版8G的699、32G的899,质保同国行一样,也是一年,由京东提供,感觉也挺划算的。 依我的使用需求来说,咪咕其实够用。以kindle的平均寿命来说,咪咕还远未到年限。所以我不知道现在要不要更新我的设备?如果更新的话,kpw4和kpw5怎么选呢?如果选kpw4,又选多大的内存呢,8G还是32G?大家给点建议。
请问如何确定亚马逊的优惠券是否能够叠加 刚才下载kindle阅读,给送了三张100的券,发现账户里还有一张优惠券,请问怎么确定优惠券是否能叠加使用以实现白嫖图书?一本一本试太费时间了
已有kindle咪咕,还有必要买掌阅n1s吗? 目前在用的是6寸的kindle咪咕,167ppi。最近看到很多打卡版的n1s在海鲜市场上出售,有点心痒痒。 虽说咪咕没有阅读灯、ppi低,但其实影响好像也不是很大。想买n1s好像单纯的只是想买而已。最后给了自己一个理由是除了阅读灯之外,n1s的分辨率高些、尺寸大些好看漫画,但漫画其实看的也很少了。 所以想咨询一下各位: n1s的6.8寸、265ppi对比咪咕的提升到底大不大? n1s的阅读灯效果如何? 如果看漫画的话是不是合适呢? 掌阅的产品质量究竟如何? n1s现在是不是可以安装微信读书和kindle APP?功能都是完整的吗? 假如n1s 400能收的话,我还有必要收一台n1s吗?抑或是等等kindle的新品发布? 另外,还找到一台小米多看阅读器第一代,就是599那个,最低400给我,这台对比n1s就完全没优势了吧?
借贵吧询问一点事情 我那天突然看到功夫茶的茶具,觉得蛮好玩的,很小资的感觉,有点冲动想买来玩。我对茶壶本身没有什么兴趣,也完全不懂。因为是买来玩的,价格也就不会选择太高的,就2、30块的那种,一个小壶,再送几个小杯子。在淘宝上搜了一下,有几种选择,其一是所谓的“紫砂壶”,另外就是选择玻璃壶。这个价位,我知道那种“紫砂壶”肯定不是真的,但是“紫砂壶”的样子的确要比玻璃壶好看,我所担心的不是真假的问题,我担心的是健康的问题,我怕这样的“紫砂壶”是添加了化工染料制作出来的,这样的话泡茶不是对身体健康不好了?如果真的是添加了化工染料的,是不是我选择这个价位上的玻璃壶相对来说,卫生安全情况会好一些?
九个月真正意义上的录音-爱尔兰画眉和蓝色生死恋 今年1月1号拿到的口琴,到现在也断断续续九个月了,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容我练琴的话,都是说我勤快了。以前第一次学《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随便录了一个没有伴奏的,吹的也一般。这次国庆放假没事就录了两首曲子,终于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录音了。 第一首《爱尔兰画眉》,选这个曲子是因为这是初学的曲子里非常好听的一首,用琴:孔声 ting harp C。第二首《蓝色生死恋》,因为很好听所以也录下了,用琴:huang 103+ A。 这次学着录音,明白了两件事。第一件,知道专业录音设备的概念是什么的,尤其是监听耳机的概念,因为在录音的时候,我总是希望我能通过耳机听到没有音染的、更多的细节,总希望自己的麦克风录下的杂音更少;第二件,原来录音本身是很枯燥的,我不知道怎么剪辑,所以一遍一遍的录,最后都没有耐心了。 录音的时候,我希望做到没有错误,可是录下的版本都出现了多多少少的错误。我感觉吹的还算流畅,可是录下来的曲子听起来吹的还是不够流畅,一是由于水平的问题,另外一点可能是我想尽量避免错误,结果紧张,反倒没有平时练习的时候流畅了。喉震技巧正在摸索当中,所以曲子里本来可以加喉震的地方我没有用,因为怕弄巧成拙。总之,大家凑合听吧。 爱尔兰画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