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ata777 matata777
常怀恐惧
关注数: 15 粉丝数: 76 发帖数: 2,849 关注贴吧数: 13
力不出尖,意不出圈——站桩的第二阶段 力不出尖,意不出圈。没有想到站桩21个月后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并且运用到站桩中。 最开始站桩的时候,想着自己的身体没有什么病,只有一些亚健康状态,以为站桩过程会很顺利,不会出现什么排病反应。没想到站桩21个月后才迎来了难题,发现自己的整个身体是歪斜的。从腿来说,两条腿不一样长,感觉尾闾偏左侧;从身体来说,感觉右侧往前倾,右侧是斜的,更不要说颈椎、肩膀部分的左右不平感了。当发现了这些问题,在桩时,就总想纠正这些歪斜的状态,搞得很累。 前几天帖子上,感谢正念·减负前辈的指点,理解到了“力不出尖,意不出圈”这句话,并尝试根据这句话的原理站桩,得到了意外的收获。首先,不再把意念重点放在尾闾了,而是从脚底到全身的逐步检视、关注、放松,这时候发现经常身体的某个部分会出现紧绷的状态,就进行放松;其次,虽然每次站桩时,都尽量把身体摆正了,但一旦进入桩态,意念观察下仍然会感觉:腿部的长短不齐,身体右侧的前倾等歪斜状态,这次我不再去刻意进行纠正,而是静静地观看着自身,若某一部位感到动一下调整一下会更舒服,就微动微调,整个桩态并不是完全静止;第三,一旦发现自己的思绪跑走,就把思绪拉回来,放回到自身(意不出圈)。由此,整个桩态收获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安适感。以往站50分钟,我要看不低于五六次时间,现在感觉时间过得比以前快得多。而且站完的时候,整个人安泰、舒适感胜过以往。 唯一奇怪的是,曾经颈椎不好左侧颈椎有根筋疼痛,站桩后都没痛过了,最近这根筋却时常会感到有点疼。观察了一下,往往是站桩后才这样。疼的当时,如果能坐正一些,会好些。是否在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还得维持桩态呢?
毗婆舍那——内观的禅修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们马上要开始禅修。那些已经学过禅修的人知道要怎么做;对于初学者,把脊背坐直,把臀部垫高,让它比腿还高,都是不错的方法。你可以呼吸;如果需要,可以眨眼睛或吞口水。除此之外,在我说结束之前,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动。即使觉得哪里痒,也不要去抓,只要看着那个感觉。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不论当下生起什么念头,就只是看着它。不需要想过去的事,也不需要计划未来。如果没有念头,那也很好。如果你的脚踝酸痛,或觉得想咳嗽,不要动,不要清喉咙。如果你忘记关手机,而它响了,不要去关,只要看着这个内疚不安的感觉。基本上,什么都不要做。你所必须要做的只是保持觉知。好,我们就开始了。你们或许知道,一些国际主要报纸报导过,禅修有益健康。现在科学家们也了解到,禅修有益于纾解压力、放松身心等等。如果你是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那么,我们不是为了健康,也不是为了放松身心。谁在乎你是不是神经紧绷,因为当人们说到放松,那意思是短暂放松一下,然后又再回到狂乱不覊,不是吗?所以在短暂的冬眠之后,他们可以做更多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这就是他们寻求放松的原因。如果你真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追随者,保持放松或免于紧绷不是你的目标,或至少你对放松和紧绷的定义应该有所不同。什么是神经紧绷?依照佛陀的看法,任何分别都是紧绷。凝视日出或日落可能是紧绷,依据佛陀的教导,这比较像是紧绷,而不是放松。什么是放松?离于分别的心才是放松。以这样的概念,我们才是在寻求究竟的放松。我们真的想要去除一切紧绷的根源,亦即「分别」。禅修是一种方法。你可能会纳闷:「它如何帮助我们发现佛性?」它的作用非常大。事实上,像我们刚刚进行的禅修可能是最安全、经济、方便、容易使用的方法。目前,每当念头生起,我们就跟它交织、交配。我们可能有许多不同的交配方式,正面的方式像是欣赏日落、做爱、做慈善、或拥抱。或者可能是极为凶恶的强暴方式,比如当瞋心生起,你心里想:「噢,这样不好」,于是因为你的瞋心,沮丧、内疚、气愤都随之而来;这就是我所说的强暴,你在强暴你的念头。不管哪一种情况发生,你都忘记戴保险套,而且你像只兔子,每回你都可以达到九次高潮,这些高潮的每一滴都生出许多兔宝宝。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会有兔子在你脑海里跑来跑去,所以你看不到佛性。我们刚刚的禅修方法——不管发生什么,只是看着,即便这个「看着」就已经有点像是交配,但在目前这个阶段没有关系,这是你唯一能够进步的方法。如何进步呢?你开始学习如何忽视念头。什么是「忽视」?这么说吧,如果你在宴会上忽视一个人,这是什么意思?这意思是说,你知道他在那里,但是你没有直接看着他,是不是?这是我们所说的「忽视」。如果你根本没看见他,就不能算是忽视他,对吧?那只是单纯的没看见他而已。禅修的时候,你看着念头,知道它们在那里,但你忽视它们。你没有款待正面的念头,也没有劝阻负面的念头,就只是看着,所以你没有跟它们交配。没有交配,就没有繁殖,没有一群兔子,如此一来你就不那么忙碌了,因为你不必去追逐或喂食这些兔宝宝,你会非常自由。这就是禅修的理由。禅修显然是个好东西,但要持之以恒却不容易。缺乏纪律、缺乏热诚、缺乏环境,都使这件事很困难,主要是缺乏纪律。持续性则是关键,如果禅修数小时,接着几个月都没修,你就退回到起点了。如果每天禅修五到十分钟,持续大约一年,你就会对禅修产生一些喜悦和热忱。那种喜悦是很难产生的,因为禅修很无聊,它没有一点娱乐性。什么都不做是很困难的,禅修是什么都不做的艺术,尤其是对追求迅速效果的现代人来说,它真的很难。事实上,禅修的效果很快就出现,但它的效果非常微细。我们喜欢具体、生动、明显的效果,喜欢普拿疼这种止痛剂,这就是现代文化。所以,尤其在刚开始,要建立这种喜悦是不容易的,因为禅修的效果那么微细,纵使它已经出现,但却无法看得见。只是看着一般的、粗显的念头,这还算容易。假设你正在禅修,忽然听到小孩尖叫,这尖叫声触怒了你,你就只是看着这个恼怒。这样很好,就是应该这样!但接着,有许许多多其它的念头生起,它们过来,它们离去,这样来来去去好几回,而你都没有察觉到它们,这些是非常非常微细的念头。后来当你察觉到它们的时候,二十分钟的禅修大概已经过了十五分。白日梦,由极微细的念头所造成的全然涣散,这些都不像是觉知到由小孩尖叫声所引起的恼怒那么容易。接着发生什么事?你感到后悔。后悔的时候,你又在交配了。后悔是另一种交配,「噢,我不该有这些念头,我应该专心禅修才对。」这个时候,你应该也只看着「后悔」。事实上,这个交配的伤害性小多了,因为没有那么亲密。有一种更糟糕的情况就是,当你感觉这次真的没分心:「哇!我完全觉知一切,没有分心。」这时候你其实是在交配,非常亲密地交配,很难松开,你很想停留在这种状态之中。不管怎样,如同我刚才说的,禅修的持续性很重要,时间短、清楚、但次数频繁。依照龙钦巴的开示∶「时短而次数多」。时间长却仅修一次,不会有太大效果。每天持续,不要限定只在早上或晚上才修,每当你能坐着时就应该修。
打坐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好与坏,不知道还要不要坚持下去? 我是练习瑜伽一年多后,某天忽然发现盘腿坐人很舒服,回家后查询打坐相关资料,发现都说打坐很好,才开始尝试着自己打坐的。因为练过瑜伽,单盘不是很困难,右腿在上的单盘腿一点问题都没有,左腿开始很痛,坚持一段时间后,也不痛了。于是我就开始每晚打坐半小时的样子,就是左腿在上单盘10来分钟,右腿在上单盘10来分钟。 差不多就是打坐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感觉特别好。主要有以下现象: 1.刚开始盘感到肚子会饿,胃口还挺好,同时发现自己的大便不像以前那么稀溏,能成形了; 2.身上皮肤开始变得细腻,以前大腿上一到冬天就有一颗颗那种毛刺,打坐后貌似好了很多,细腻光滑了; 3.我是冬天晚上睡前坐在床上打坐,感到坐完后,身体也一点都不冷,貌似白天人也不那么怕冷了; 4.睡眠变少了,以前我很会睡觉,打坐后貌似精神还可以,睡眠没那么多了; 5.白天会觉得气息通畅,背部尤其是后面胸椎那里很舒服,身体有轻盈感。 跟着就是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1.以前我睡眠都是很好的,整晚不太会醒,但打坐后发现时常会醒过来; 2.有一段连续打了一个多星期的坐以后,有一晚没打坐就睡了,当晚居然半夜热醒了,那是很冷的冬天,以前从来没这样过,之后一直心跳很快,早上去看了病,没看出什么问题; 3.这后面疑惑是打坐的原因,于是没打坐,之后的晚上继续出现半夜惊醒,同时发现心跳很快的症状,白天也出现心悸的症状,还以为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去医院检查了好几种,没有问题; 4.现在不了解,到底是不是打坐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停止了打坐,这几天又开始感冒了,而且没有出现过受凉或被传染的情况,莫名其妙就感冒了,胃部腹部也不是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我很迷茫,到底是否还坚持打坐呢?
1 下一页